文/蒋皓
编辑/也行
校对/Tina、Rita
策划/Eason
齐芯资本成立于2020年,由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资深人士联合半导体、军工产业专家共同设立,秉承“聚焦核心科技、投资卓越企业”的理念,深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军工电子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投资。
成立三年来,齐芯资本在总经理尤文涛的带领下大跨步前进,依托产业投资三板斧,挖掘了一批半导体行业的细分龙头和隐形冠军。三年来,齐芯资本以持续的专注力培植有壁垒、高速增长的硬科技企业,在充分理解产业逻辑的基础上科学投资布局,填补了我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部分短板和薄弱环节。
齐芯资本基金规模近10亿元,在当前累计管理的20支基金中,有17支基金投资到11家“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占比约84%。投资的项目在所属行业均为稀缺标的,部分公司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自主可控产业链的行业空白。
齐芯资本笃信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核心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作为半导体投资联盟评选的本年度最佳“专精特新”投资机构奖最有力的角逐者,齐芯资本将登上一个新台阶,展现新风采。
近期,第一新声专访了齐芯资本总经理尤文涛,以下是独家访谈实录(经编辑):
01
案例:押注硬科技优质稀缺标的,估值已翻倍
迄今为止,齐芯资本投资了超过15家企业,其中涉及半导体产业链中的EDA工具、设备、材料、设计领域8家,高端设备领域中激光超精密加工设备、协作机器人、AOI检测设备等5家,已投企业均为行业优质稀缺标的。
在这个名单里,诸如协作机器人市占率国内第一、国际第二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遨博智能;智能3C领域唯一全产业链条AOI装备提供方中科慧远;基站级时钟芯片内资唯一供应商新港海岸;中科院孵化的唯一FPGA芯片企业中科亿微海等等。
在设备和材料领域,齐芯资本已完成7家投资布局,包括半导体零部件供应商上海果纳半导体,半导体材料供应商阜阳欣奕华材料,高端电子测试测量设备供应商成都玖锦,智能制造关键设备商杭州利珀等等。
Q1: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半导体投资机构,齐芯资本有哪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投资案例?
尤文涛:我们在半导体赛道投的相对多一些,大概占到投资案例的一半,在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投了几个不错的项目,比如阜阳欣奕华材料、成都仕芯半导体等等。
阜阳欣奕华材料,当时像华为哈勃等知名机构都投了,我们去年投了B轮。去年年初的时候估值还比较低,很多机构都还在犹豫,我们经过综合研判后,果断出手投了。经过这两年发展,业绩表现不错。今年的 C轮融资估值提升了两倍不止,计划明年申报上市。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实践,投的时机非常恰当、企业估值比较合理,企业成长也快速达到了预期,是我们自己比较满意的成功案例,所以今年C轮又追加了投资。
仕芯半导体,做偏军工和工业级的射频微波芯片。公司知名度目前不是很高,规模体量也偏小,但发展潜力大。我们累计投资三笔,很多看过的机构对我们的判断眼光也都很认可,目前业绩逐步提升,得到更多军工和工业级客户的认可,初具明星效应。
果纳半导体,是一个做半导体零部件的企业,我们基于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得出一个结论:半导体零部件产业是支撑半导体装备国产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支柱。所以,2022年上半年接触到该项目后,我们短时间内就做了投资决定。从企业后续发展来看,得到了更多产业资本的认可,中芯聚源、江丰电子、中微公司等都进行了战略投资。如今,果纳半导体已经从做单一零部件正往平台化发展,有了更多新的业务方向。今年又抓住了机遇进行海外并购,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研发能力,发展势头很不错。
所以,我们在投资这个阶段看的准、下手快,不像很多机构经常在犹豫中错失机会。当然,我们能够快速果断决策的前提,是基于对整个行业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02
寒冬期退出:有人冲刺IPO,有人停滞进行优化
在尤文涛看来,今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年份,整个一级市场情绪波动大,干脆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去寻找一些确定性的机会?以及确定性的细分方向和优质团队?
IPO作为业内首选的退出通道,面对今年的严峻现实,齐芯资本在投资策略上做了相应的调整。退出方面,齐芯资本目前有5家正在走申报流程,上半年申报了宁波伏尔肯科技、华羿微电子2家企业,下半年原本有3家计划申报科创板,因今年IPO政策收紧,暂停原计划调整到明年再申报。尽管所投资的一批项目刚进入上市申报周期,还没有完全退出,但相信在未来一两年,每年都会有三四个案例逐步退出。
据悉,齐芯资本今年新投资的项目有7-8个,与大部分投资机构一样,今年出手偏谨慎,上半年仅对老项目进行了追加投资,包括阜阳欣奕华材、料遨博智能、中科慧远,但在下半年也投了中科亿海微、新港海岸等新项目。
Q2:现在科创板上市速度也放缓了,好像说芯片寒冬又来了,在这样残酷的大环境下,齐芯资本今年的投资策略有哪些调整?
尤文涛:今年总体而言比往年要相对谨慎一些,但是也没有到拒绝投资的地步。对一些比较确定性不强但估值又比较高的项目,及时进行了风险规避。
年初,我们在全年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过去表现突出的三个老项目进行了追加投资,包括阜阳欣奕华材料、中科慧远,以及一个协作机器人的项目遨博智能。
下半年逐步看清楚形势,所以投资了一些新项目。例如新港海岸,这也是华为哈勃首批投资的一个做高精度时钟芯片的公司;投资了中科亿海微,是中科院体系孵化的唯一一个做FPGA芯片的企业;还有目前正在投资的欣奕华智能。另外,还看了一些做军工级的芯片和器件的公司。
从追加投资的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新投的几个项目也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具备高成长潜力,估值较合理。今年这些动作,也是符合实际市场环境的理性抉择,我们不太去跟风追捧一些估值高、业绩支撑却薄弱的项目。
从退出的角度看,总体上离我们年初的预期相对弱一点,因为到了6月份,大家都遭遇了IPO收紧的情况。上半年申报了两家,目前正在接受科创板的问询,整体进展态势良好,有望在明年完成IPO。下半年原有三个项目进行申报,但因IPO收紧,企业经过各方面权衡考虑,决定先放一放,先把业绩提升起来,对公司治理各方面进行优化。
所以齐芯资本与国内大部分机构是一样的情形,上半年有一些申报的案例,下半年进入相对静默期。投资的项目还在继续推进,对已投的项目,我们就多做一些投后的跟踪和投后服务,然后为明年的申报做准备。
03
IPO收紧后的投资逻辑:逆周期苦练基本功
Q3:针对IPO收紧政策以及行业景气度低的情况,齐芯资本在投资逻辑上有哪些新变化?
尤文涛:IPO收紧之后,我认为更要强化投资的标准,需要再提高一档。比如,过去我们可能会投细分赛道的前五名,现在可能只投前两名。因为IPO是阶段性收紧并不是停止, 如果持续收紧会导致原来10家都能上市,现在能上的只剩2家了,那么这2家可能是10家里的佼佼者,所以我们要把标准再提高一点。
股权投资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投资,一个项目从投资到退出的周期最快也要四五年,这期间会发生很多事情,包括政策是不断调整的,监管现在趋紧,持续一段时间后也许会逐步的放松,当然放的尺度不一定很松。放在一个中长期考虑,政策变化对眼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会因为政策收紧就不投资了,我们甚至要逆政策周期投资,就像行业有周期,政策也是有周期的。我们考虑的是一个把周期平滑之后的影响,因为企业发展规律是螺旋型,不是直线型的。
往往在IPO收紧、行业不景气的阶段,反而更有机会投出一些好项目。从两个思考维度来看,一是因为恰逢行业底部或者政策紧的时候能投进去的项目,那么在政策宽松以及行业景气度高涨的时候退出,反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二是只有那些在行业周期底部还能够生存下去,在IPO收紧的时候还能拿到机构投资的企业,反而更具备竞争力。所以,即使目前面临这样的现实环境,我们仍然会选择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投资。
Q4:当IPO越来越严、门槛越来越高时,齐芯资本将如何为股东带来高收益回报?
尤文涛: 我们刚成立三年,时间比较短,又经历了诸多外部环境的冲击。复盘来看,已投的十多个项目都陆续进入IPO申报退出期,目前还没有完成退出的案例。
我们更关心企业的基本面和业绩成长,因为现在即使基金的IRR很高,但没有完成退出,那就没办法算DPI,所以都是账面的浮盈。
如果总体来看,我们投资的这些项目,在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内,项目估值普遍提升了一倍左右。例如像阜阳欣奕华材料是11亿左右估值投的,两年估值涨到40亿左右。如果把实际的项目都算下来,IRR应该在50%水平,平均估值都达到了50%-100%的提升。所以,我们投的15个项目中至少有13~14个项目,业绩两年内都在提升,这和退出收益是相辅相成的。
当IPO越来越严、门槛越来越高时,我们更关心的是投资逻辑是否还符合市场趋势?比较庆幸的是,即便当前政策趋紧的情况,我们投的这些项目仍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Q5: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您在2023年最大的投资感悟是什么?
尤文涛:最大的感悟是回归投资初心。只有最坚强、最优秀的企业家群体,才能带领企业团队不断进化迭代,才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抵御外部冲击和政策变化的影响,最终走向成功,我觉得这是唯一的确定性。只有人和团队是最确定的,其他的都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也印证了投资最终是投人。
04
投资策略:深挖半导体行业细分龙头和隐形冠军
Q6: 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看半导体行业全局,您有哪些大的投资逻辑框架?
尤文涛:第一个策略就是进一步聚焦,持续深耕,在半导体行业不断地去挖掘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第二个策略是把握技术更新迭代的趋,即使在半导体这样很高科技的领域仍然有一些快速的技术迭代,这就要求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刷新对行业的认知。
大的投资逻辑框架就是纵横捭阖、精准出手。一方面从纵向来看,我们先从一个个孤立的项目去研究所在行业的整体情况,再从产业逻辑自上而下地看支撑条件。比如半导体产业的支撑条件是设计、制造、材料装备,我们就去找短板,找那些很核心且有支撑能力的一些项目。另一方面从横向来看,关注了a公司,同行的竞争对手 bcd也都要覆盖到,判断是不是该领域最好的一两家,即便当前没有投,也要持续跟踪观察两年,等到某个时间点再考虑该不该去投。
我们追求的是精准投资,每个行业只挑选一两个最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不像很多大机构布局全行业。我们与许多科研院所专家沟通,对投资判断起到智力支撑。同时也和同行机构不断交流沟通,取长补短,避免走错路走弯路,不断丰富项目库,挑选优质的项目。
Q7:请您系统地阐述一下,三年来齐芯资本在半导体赛道上的投资布局,剖析一下背后的投资逻辑?
尤文涛:我们在半导体领域共投资了3个亿左右,共8个项目,占齐芯资本整体投资项目的一半,另外一半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在半导体行业我们投了上海果纳半导体、成都仕芯半导体、亚科鸿禹、华羿微电子、中科亿海微、新港海岸等。
齐芯资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投资逻辑就是补短板,哪些环节还存在空白,哪些是卡脖子的薄弱环节,我们就去投。
半导体行业的短板是核心装备、材料、EDA工具等,材料比如电子气体、大硅片,国内做的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了,但在以光刻胶为代表的高端材料领域仍然比较薄弱。
阜阳欣奕华材料起源于京东方的光刻胶事业部,早期主要做液晶显示面板用的光刻胶,现在已经做到国内最大,有一个比较大的基本盘,产业化能力比较强,每年营收好几个亿。在这个产业基础上和龙头企业合作开发面向半导体领域的光刻胶、特种胶,我们觉得是有一个好的产业基础。
把机器设备拆解来看,其实是由零部件组成的,那么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最终需要零部件的国产化作为支撑。我们比较关注半导体零部件这个领域,果纳半导体做半导体设备前端模块起步,在这个领域里基本上就是国内综合能力最强的,结合了国内最强的产业资源和团队。
射频芯片,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在工业和军工级的应用场景来看,还是一片蓝海。技术门槛比较高、需求量比较大,只要能做出来,企业的话语权是比较高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强。当时我们投资仕芯半导体的时候,这个企业还非常小,营收只有几千万,但是能看出它的定价能力、产品的毛利率、客户基础都是非常好,所以我们在这个项目里做了比较大额的投资。
华羿微电子是做功率半导体的,它在功率半导体的封装领域,综合能力在国内领先,产业基础比较扎实,营收规模也比较大,所以进行了Pre-IPO轮的投资。
新港海岸是华为哈勃在第一轮投资就覆盖到的项目,做高精度的时钟芯片,主要是通讯基站、汽车车载的数据传输等相关领域的核心芯片。经过这几年发展,基本上解决了通信基站上的芯片依赖进口等问题。
中科亿海微是中科院孵化出来的唯一一个做FPGA芯片的企业。因为FPGA也叫万能芯片,和现在人工智能、算力提升等方向都高度契合。这个领域已有两三家上市公司,但还缺乏一个高度自主可控的正向研发产品团队,我们当时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投资,真正打磨成明星项目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无锡亚科鸿禹主要做IC设计前端验证EDA工具,是半导体芯片设计环节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国内还是偏软件工具的多,需要一款硬件仿真验证工具,这也是国外的EDA公司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目前公司体量还不大,但这个赛道比较重要。我们很少投早期的项目,但坚决的投了亚科鸿禹。目前亚科鸿禹也得到了国内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的战略投资,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协同。
05
关注方向:投专精特新中的最佼佼者
Q8:请您谈谈其它细分赛道,与半导体赛道整体投资布局的关联度?
尤文涛:半导体是一个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代表着高精密制造的一个最高境界,被誉为制造业的皇冠。
读懂了半导体的产业逻辑,同样也可以应用到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上来,它们在应用上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说一些新材料可以用在半导体领域,也可以用到军工、新能源,这是新材料的支撑作用。
半导体设备本身就是个高端装备,只不过是用来制造芯片的,那么同样在消费电子领域、3C领域,也有很多高精尖的设备。比如我们投的遨博智能,是国内协作机器人的单项制造冠军;中科慧远是AOI瑕疵检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两个代表性企业都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持。
Q9: 针对半导体卡脖子环节,我们如何与欧美抢占技术制高点,您有哪些切实的举措和建议?
尤文涛:国内首先是学习和积累,吸取国外几十年的先进经验。第一步要引进消化吸收,像华为都是非常注重学习的。第二步是创新,如果一直是跟随战略,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确实很难超越,想超越必须有一些新办法。
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国外的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非常强,国内在装备上有比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和欧美一样,通过在前道工艺装备升级方法来达到同样水平,可能需要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我们通过一些创新,比如在先进封装领域去做突破,提升芯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芯片制造能力的薄弱之处。
但同时我对科技领域的各种创新又很谨慎,这可能与我理工科的学习背景有关。我认为所有的创新,它都必须有一定的物理原理支撑,一定要警惕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异想天开式的创新。总之,我眼里的创新,需要满足三点:逻辑上可行,技术上可支撑,然后应用上可实现。
Q10:咱们所投的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所占的比例是特别大的,为何情有独钟?
尤文涛:我们投的10多家企业基本都是“专精特新”,我们不是因为它是专精特新才投,而是因为我们投了,它自然而然也就符合了专精特新的一些要求。所以,我们的标准其实比专精特新还要更高一点。
我们希望能把握住技术迭代的趋势,在变化中持续寻找那些硬科技能力足够强的企业,甚至遥遥领先的企业,希望今后投到更头部的一些企业。其实这样的企业,在中后期里已经做得非常有影响力了,再去投它,难度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考虑往早期去投一些。
06
差异化:投人、投后赋能,从科研到商业价值终极回归
Q11:之前您提到投资主要是投人,公司实控人从哪些方面判断能让您一锤定音?对所投企业,齐芯资本具体有哪些赋能?
尤文涛: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商业机器,企业家就是大脑,而大脑的指挥效率如何,将深刻影响着这家企业。企业家有不同的风格,有科研专家型,他们侧重于研发;有市场销售型,创始人直接就是做销售的。我个人感觉更偏向市场这块,对于纯粹的科学家创业比较警惕。
因为企业最终要创造产品价值,创造经济回报,最终的落脚点还得回到商业上来。所以,我们希望创始人最好偏市场方向,最终回归商业实体价值。很少有企业家对我说希望帮他介绍一个技术大拿,解决产品问题。反而是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能帮他们带来更多的产业资源订单。也正因此,我们对企业的赋能,更多是在帮企业对接产业资源。
Q12:具体到拼抢项目的竞争激烈阶段,如何抢到最优质的项目?
尤文涛:首先要懂行,硬科技或者科技企业的创业团队基本都是有科研背景的硕士、博士,需要在专业上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他们对纯金融背景的机构比较警惕,而我们的理工科背景与他们则比较契合,往往通过聊专业拉近感情,建立互相的信任度。
其次,也得秀秀肌肉,展现一下齐芯资本自身的资源能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再则,沟通要高效灵活,不搞繁文缛节,解决投资的要害和关键问题就行,总之要让对方感觉你好沟通,有能力、有诚意。
Q13: 齐芯资本与其它投半导体的知名机构相比差异化优势是什么?如何后来居上从而去超越?
尤文涛:很难说去超越,更多是去追赶。谈不上优势,我们更多的是去考虑自己的劣势,因为只有清楚劣势才能提升,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后发劣势。
半导体行业投资卷的比较快,2017-2018年可以说是遍地黄金,遍地是优质项目,并且很容易投进去,所以大机构有先发优势,早年就投了很多好项目。而齐芯资本真正开展业务是2020年下半年,此时半导体赛道已经比较拥挤了,很多优质项目已经获得了大量投资或已经上市,可以投的项目越来越少,一些并不是很好的公司估值却很高,导致投资性价比下降,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一些困难。
和标的企业的议价谈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大机构容易获得企业信任。对于我们这些后发的小机构带有很强的怀疑眼光,导致双方的信任沟通成本更高。齐芯资本也是在近两年逐步赶上来了,在保持专业灵活快速等品质的基础上,把品牌影响力、行业知名度迅速提升了起来。
07
建议:投资避坑指南,坚守六大原则
Q14: 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如何避坑?有哪些投资建议?
尤文涛:目前为止,齐芯资本没有掉过坑里,投资的项目进展总体都算是良性循环。
如何来避坑?我认为在半导体行业,只要你不去投太烧钱、异想天开的项目,不去盲目追高估值的热点,那所谓的坑其实就不多。半导体行业总体氛围是健康的,科学家创业较多,整体素质高。
总结六点建议:第一,不去投自己完全看不懂或者没把握的项目。比如 AI、GPU等赛道,虽然也在暗中观察,但如果我们团队的认知没达到就及时打住。
第二,注重产业基础。如果国内根本制造不了,要找国外代工等等制约因素也不投。尽管是一个很新且前沿的东西,但制造完全依赖国外,这个风险还是蛮大的。
第三,不去投开始内卷的行业。在半导体的细分垂直领域,如果有10家都做类似的产品,盈利比较差、毛利率较低、技术能力弱,这些也尽量回避。
第四,更注重验证逻辑。比如企业说做出来的东西是如何的好,我们都要从下游用户的角度去验证这件事。例如不去投技术遥遥领先但不能落地的项目,而是应该投那些技术门槛高,在国内有确定性需求的项目。我们认为优质的项目,就必须有确定性的应用场景和确定性的需求。
第五,我们比较警惕那类迷恋搞资本运作的创业团队。心思全花在估值怎么弄,各种包装漂亮的BP,然后热衷于迎合资本的需要,这不是我们的菜。
第六,我不太相信奇迹,认为踏实本分干事更可靠。有的企业横跨ABC三个领域,单纯看 ABC都很难,但是企业为了估值更有支撑就都做了。其实能把其中一个做好就已经很厉害了,根本不需要搞这么多。而且往往有这种想法的企业管理层,都是比较懂资本运作的,懂投资机构心理的。所以我们对这种玩法比较警惕。
总结下来,我们就是希望投一些从产品角度看有确定的需求,从创业团队来讲专一深耕某个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做事情风格比较纯粹一点,喜欢符合这些特征的企业。
08
团队:跨界理工科+金融复合型人才,齐“芯”协力向前走
Q15:您是学物理出身,之前在中钢集团和平安银行工作过,这些经历对您创业起到了哪些支撑作用?
尤文涛:过去的经历为后来创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在中钢集团主要从事产业研究、项目评估咨询,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点比较多,参与了工信部、发改委等很多大型项目的评审,参与了原材料领域很多产业的深度调研。所以对于产业政策如何出台、政府决策导向,包括和地方政府的沟通等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后来到平安银行,对金融监管政策有了全方位的了解,熟悉整个市场的资金流转。现在自己做股权私募,银行的经历对我理解一个私募基金如何合规合法地运营有了借鉴。
我是一个理工科加经济金融的复合背景,从国企做项目管理到银行系统,再到做股权私募,应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实业到金融,有一个比较多层次的跨度。在经营决策中,对宏观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都比较敏感。
作为投资机构的创始人,从制定投资策略、掌舵经营方向来讲,我的过往经历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角度和视野,让我既不会一头扎进去纯粹钻研技术,也不会迷恋于所谓的资本运作,考虑问题比较通盘和全局。
Q16:咱们团队成员有很多也是做工程技术背景的,对于做股权私募的人才而言,理工科背景具有哪些特殊优势?
尤文涛:国家提倡自主创新,关注卡脖子核心技术,这是提升国力的一个正确逻辑。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卡脖子技术,与很多机构交流,大家的观点也都趋同。
投资半导体、硬科技的确需要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储备,否则就比较吃力一些。很多大机构都在招聘材料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做投资经理,我觉得既需要懂技术,但又不能只懂技术,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因此,做好科技行业的投资,需要科学背景融合金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是一个偏理工科背景的投资团队,比较质朴。团队是一个非常勤奋高效的组合,没有历史包袱,也没有繁文缛节,更看重投资的本质,踏踏实实做事。
内部管理流程来讲,简洁高效。从项目的立项、调研到最后的决策,整套流程下来不拖沓。公司从高层到中底层,全部深入一线挖掘项目,就像打猎围猎,遇到优质标的,大家齐“芯”协力劲往一处使,最终手到擒来。
由于我们在投资产业布局上比较专注,平时也做了较多的研究和认知积累,所以能够比同行决策更快更灵敏,再加上这些领域都是长期跟踪研究过的,判断上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和偏差,可以直奔要害。我们这种精悍的团队作战方式,当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来了,往往能主动驾驭。
  • 转载、采访报道:请联系Tina(微信:beijingyh1992);
  • 榜单、市场合作:请联系小新(微信:dyxsmxx)
  • 商务合作:sherry(微信:sherry_199909)。
更多内容
【数字中国】
「行业研究」2023年央国企信创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中国SaaS的出海运动|2023年信创网安战场|独立云|中国SaaS如何破局增收不增利|AIGC沸腾200天后|超级自动化XR行业已进入行业拐点|信创要实现“全面替代”,还需扫除哪些“路障”|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重磅发
「标杆企业」旭宏医疗|千予汇|沃趣科技|微步在线|泛微|动网|沃丰|合思|北极|诸葛|IHS智触|火山引擎|蓝凌|惟客数据| 观远数据|轻流|开为科技|影刀|售后宝|沃丰科技|云智慧|每刻科技|十方融海|元年科技|Authing|影刀|支出宝|原圈科技
「数字中国-榜单」2022年度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系列榜单|2022年度中国MarTech行业系列榜单|2023年中国最佳信创厂商系列榜单|2023年中国AIGC创新企业系列榜单
「行业图谱」2023年度中国信创-基础设施行业优秀厂商图2023年度中国信创-基础软件行业优秀厂商图谱|2023年度中国信创-信息安全行业优秀厂商图谱2023年度中国信创-应用软件行业优秀厂商图谱|2023年中国快消数字化优秀厂商图谱发布|2023年中国信创网络安全产品竞争力象限|2023年中国信创数据库产品竞争力象限|2023年中国信创云产品竞争力象限|2023年中国信创协同办公产品竞争力象限
「甲方分享」越秀地产陈磊|欧莱雅蓝挺元|时尚CIO联盟王歆|波司登集团吴剑|立白集团许锡达|扬子江药业张爱军|良友集团魏革新|康巴赫胡日查|CIO时代姚乐|中国时尚行业CIO联盟张航|TATA木门乐勇斌|华晨宝马戚海飞|坚果投影仪田维国|小米集团李跃|鸭鸭胡诗琦|白小T张勇|夸父炸串袁泽陆|完美日记张婧|广州舒客许启宝|EFCIO创始人冯国|格莱美易才进|江南布衣方磊|卓尚服饰桂益龙|百草味刘凯廷|多样屋李亚东|原匹克宾寿成|萱子饰品胡汝春|广州百拓开源赵谦
「标杆案例」人力资源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零售数字化|工业数字化企业云科技企业采购数字
【投资中国】
「行业研究」消费GP涌入硬科技|2022年谁还在坚守
「最活跃机构-榜单」2023年Q1中国最活跃机构系列榜单|2023年Q2中国最活跃机构系列榜单
「投资人分享」金沙江创投温绵绵|初心资本于真真|证监会原司长黄运成|北京工商大学倪国华|金沙江创投张予彤|靖亚资本何沛|星陀资本刘泽辉云启资本黄榆镔钧山母基金李默丹|耀途资本白宗义|众麟资本殷国炯|达晨财智杨廷辉|元禾原点米菲|常垒资本石矛|盈动资本项建标|君盛投资李昊|信天创投蒋宇捷|小苗朗程方正浩|梅花创投吴世春|光速中国王国栋|高榕资本吴戈|金沙江创投江澜

【数字新消费】

「行业研究」《2023年中国快消企业数字化产品应用与实践报告》|2023年中国服装供应链数字化报告|2023年消费投资两大新逻辑
「标杆企业」特步|光明乳业|兰舟|YOUNGMAY样美|猫王|参半|懒熊火锅 |奈雪的茶|ACC超级饰|蓝系|UP|Dewy Lab淂意|逐本
「数字新消费-榜单」入围名单-2023年中国数字新消费系列榜单|2023年中国数字新消费系列榜单
「私董会」红豆集团奚峰|泰兰尼斯丁飞|马骑顿童装裘剑波|红袖实业竺科峰|原劲霸男装陈晓红|熊猫精酿潘丁浩|红豆股份侯潇健|红豆集团卢桂凤|花西子严俊|马骑顿童装刘立初|秦艺服饰孙文辉|蓝系贾琪森|逐本卢嘉韵|研卤堂陈路|鲨鱼菲特虾米|derma药妆宣瑾友

👇关注「第一新声」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GET行业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