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s鲲鹏有个图书角,皆为优质好书。某日Sunny灵光一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拍即合,遂读书会成立。每月共读一本好书,共享阅读心得
读书会优先开放给联盟成员,同时对外开放少数名额,如果您想结识书友,请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加小助理接头。
我们的读书分享流程是:
一、进行集体冥想,由Sunny播放引导音频
二、全员畅聊读后感
三、每期不同的小主题活动
本期主题活动是分享「Money」,详细探讨了家庭理财配置,实现财务自由的全流程和产品分析以及分享自己的读书历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鲲鲲
好书推荐
所思所想
黄静仪
泰康养老社区专家
7年海外移民销售顾问
广东外贸外语学院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原来有80%的美国人都没有1,000美金的存款,另外40%的美国人承认自己在急用钱的时候,连2,000美金都凑不出来……
太令人震惊了,我们现在的月薪是父辈们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最早他们月薪就是十几块,后来上百、上千,我们现在好多人都是月入过万的,却好多人说自己是月光族,甚至是有信用卡负债、网贷的情况。
为什么大家都在赚钱,赚的钱却怎么也存不下来?书中有教我们该如何存钱:拿出每个月收到的10%储蓄起来,用来打造赚钱机器。我爸爸从小教我女生是一定有自己的私房钱,一定要学会存钱。
虽然我长大之后没有小时候能存那么多钱,花钱的地方多了,但我比起大部分连1000美金存款都没有的美国人还是强很多的。
这本书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让我去告诉我的身边的人,为什么要去存钱?有些人不管工作能挣到多少钱,你总有办法把它们花掉。怎么去做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Serena
各大一线奢侈品品牌管理
英国利兹大学色彩化学学士、管理学硕士
22年过年的时候闲着没事已经看完一遍了。当时的感觉就是,怎么跟保险有这么大的关系?我就着重看了一下资产配置,刚好我那段期间也在整理那个资产负债表和那个现金流量表,看完之后确实像书上说的,大多数的人的钱都压在房产上。
我们上次留了作业就说我们的资产配置是怎么样的?然后为什么会选这样的理财产品?我发现我其实统计下来之后发现刨去房产以外,资产配置好像还算健康,股票占了26%,基金占了4%。然后储蓄险可能占到80%。
这个对于初期的我是一个比较相对保守的投资人来看是正常的一个现象,我觉得今年的目标就是解套,把亏得最多的解套出来,我就想把这个比例从26%占比就调到8%,把基金变成8%,所以股票加基金整体也就让它占个16%。
这本书第一次看主要是看资产配置那部分,第二次看我是主要看后边这部分,他采访这些大师们,会发现这些对话都是对前边的内容的精炼,前边很多内容是根据这些对话去拓展的。
第一个就是优秀的投资人,他们并不是家境很优渥的孩子,但他们确实都很聪明,一般是从小就能够赚钱养活自己的,而且他们有个共性,就是性格很强势,不认输,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好。
既往的业绩他再好也是这个投资经理,投资业绩哪有什么运气、能力,靠的纯粹是运气。有三个投资基本原则很重要,就是注意你投资的资产类型,资产配置是要和你的风险承受程度以及目标保持一致。
第二个是分散投资一定要用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来做分散投资。
第三是不要交易,不要瞎折腾,要坚持,我以前就会按字面理解所谓的坚持有就是一直拥有,然后低了补一补,但后边经过实操会发现坚持有就是这支持基金也好,股票也好,它值得你一直拥有,不代表中间不要去操作,不要短期瞎折腾,不代表说你逢高不卖,逢低不补。
它写的是人生三大关键决策是什么?第一就是你关注了什么?第二是这样有什么意义?第三是我要做什么就把这个搞清楚,就往往做决策的时候就很有帮助。
Jamie 陈泳斯
提前退休规划师
前世界500强高级产品经理
走过24国、150城的深度旅行者
我学理财很偶然,就是刚工作偶然地学了一个9块9的理财课,有了一个启蒙,觉得这是一种必备思维,对我帮助很大,于是我就花了大半年去学习基金、股票和保险。
我研究下来发现我自己的性格更加喜欢被动的策略,因为我人生有比理财更大的爱好,所以为什么我长期储蓄的产品主要是用指数基金和储蓄险为主。
我还盘了一下产品的分布,目前储蓄险占比48%,权益类占比32%,活期6%,还有稳健理财 13%,因为之前还买了一些利率挺高的小银行定存,当时买的还有 4-6%,所以还在持有中。
当我盘点资产占比的变化,它还挺能反馈我的工作状态的变化。
因为在我刚学理财的时候,我属于外派状态,对未来的收入是其实是一个比较高且乐观的状态,加上外派不用怎么花自己钱,类似收入都是净赚。
所以钱都投入到比较高风险的指数基金。我预估是低估的时候买入,三五年就有机会经历高估了,其实还真不一定。我分散买了不少指数基金,已经高估被我卖出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低估、正常估值的状态,所以只能一直持有。
在我开始转型去做保险,自由职业之后,我会发现我选择稳健的产品的比例慢慢就高上来了。我入行之前也给自己买了每年六万多的储蓄险,但是入行之后的保费一直是在提升的。
当时就是在想:我的工作状态(旅居)以及收入都是波动的,我不会希望我理财的收益也是那么波动,我想在我需要用一大笔的时候可以快速变现,所以就立马去做了一个调整,才有现在5成在储蓄险的配比。调整配比后还挺安心的。
因为年轻的时候觉得我买指数基金,我期待的是年化 10-15%,但因为我的本金是少的,就投入了几十万,那么就算收益再高,其实财富增值的绝对值是不明显的。
所以就会希望把我自己更加多的精力其实放在搞钱身上的,去创业,去打造多条现金流。
与此同时,我买的产品都是被动策略的,例如指数基金(随着市场大盘)、例如储蓄险每年强制扣费。就算我知道短线股票投资可能更赚钱,我也没有碰,因为我觉得它花我的精力太多了,单纯的数字游戏给不了我最爽的正反馈,这点反而是我在工作中帮助他人所能得到的。
其实搞钱的感受跟你能赚到多少钱,都是很重要的。使用最简单的被动策略,坚持定投储蓄险和指数基金,是为了让我自己能投入更多精力在搞钱身上,让自己更快乐一些。
周昊
全球保险人

百万圆桌顶尖会员TOT

高净值客户服务专家
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小作业就是要挑一下自己比较有感觉的资产。我挑的是房产和保险。
房产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书里面讲到如果去除通胀的因素之外,美国的房产投资是不赚钱的,这件事情完全突破我的想象,因为我到美国之后我就发现,房子一直在涨,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美国的房产投资会不赚钱?
那我就结合自身去思考了一下,作者说的房产投资不赚钱的原因,第一个是房子有房地产税,买房子有持有成本。
第二个是你买了房子之后,没有空去打理,你所有的投资房一定是有一个中介在帮你去管,还要付中介的管理费,那买房子本身就是用银行贷款去买,最后再算下来房产税、维修成本,还有中介管理费,这些费用再加上贷款的费用只能跟租金是打平的。然后我就豁然开朗了,算下来之后真的是没有理财划算。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现在理解了那么多的中国有钱人在卖房子,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开始收房产税,那房子是不挣钱的,涨幅空间已经变小了,当然如果它是很早年买,那个增值还是很赚钱的,但是美国早就过了那个增值很赚钱的那段时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国过去20年是有增值的,但后面房地产投资向发达国家靠拢的话,就没什么机会挣钱了,这是我最深刻的体验。
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房地产本身不赚钱,流动性比较差,那另外一个资产就是保险,如果打造终身被动收入,那保险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所以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更认可保险这个配置了。
吴东华
财务规划和传承管理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体制内教育从业超10年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这个7步创造终身收入的这一part,这一点对普通人非常具有诱惑力,因为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肯定都是希望最终实现财富自由,所以我感受到最深的就两点:第一个是你需要有一个终身的收入,可能对大家而言,我不是做投资的,我可能是某方面的一个职业领域内,比方说教师、律师各方面的。
没有那么深的职业投资素养,所以你让他去做一个比较高风险的投资这一块其实是不那么现实的,从后面对那些十二位专家的采访里面也能感受得出来,包括有一个专家直言不讳的就说你普通人都需要工作,你也很忙碌,你是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可能被动投资更适合普通人,而你只需要在你自己的职业领域内把它干好就非常好了。我觉得这点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
第二个是真正的投资大师,他们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风险收益不对称这一块,这是他们的强项。我觉得普通人想去做好这一点,其实非常的难,所以我自己也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就是我会比较欣赏那种哑铃型的投资,就是我一端做好一个安全资产,包括风险管理和安全资产的沉淀之后,在另外的一端就是你要进你自己所能的去学习,那些就是你得知道赚钱这一件事情。
在大家看来很冒风险的事,其实我自己是有自己的一整套逻辑的,其实并不是那么冒风险。所以可能对普通人而言,我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我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来面对我生活当中的这些不确定性?这点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更加重要,在投资理财这一点,风险管理和把控的一个终身的一个收入,把这一块做好之后,才能有个比较好的心态来面对投资市场。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对钱的态度,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讲怎么赚钱,还有如何去花钱,怎么花钱让我们能够在赚钱的课程当中更加享受赚钱本身的快乐,以及赚到钱之后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大方地去花钱不只是花在自己个人的享受,个人生活品质和家庭的生活品质提高上面,而可能更多的要去做一些公益和慈善。就好像这本书的作者,他去采访这些专家,在内心深处其实他有一种不安的,但是他的这种不安是如何打消被打消掉的?他怎么样能获得这样一种信心和能量,继续去采访这些世界上最牛的牛人?
我觉得他有一点给我非常深的一个启示,是他说到:“因为我的使命是要服务亿万的更个人投资者,我要用这个东西,用我的梦想、我的目标去打动这些人,让他们愿意来接受我的这种采访,也让他们知道通过我的采访可以让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这种人生的投资的智慧和精华能够得到更多认知和了解。
所以我就觉得这件事情很像所说的出师要有名,去给你创造这么一个价值,然后这个价值也让你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一个发扬光大的时候,我就有信心和能量这样去走了,就好像我们去卖保险一样,如果我仅仅只是想为他去卖一份保险,从我角度上面去卖的话,那么这件事我走起来就很累。
但是如果说我今天去做的这个分享,确确实实我是对这个客户是有益有帮助的,那么这件事情就非常值得去做,而且我非常有底气,也就可以在从业的过程当中可以让人更加坚定信心。
这个在他采访施瓦布的时候提到,他自己是创立了一家理财公司,他说我一直都是非常仔细去检查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每一种产品、每一项服务,我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的,而是通过客户的眼睛,一切从客户的利益出发这样子来做的。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如何去赚钱?我怎么去看待钱?我如何用自己的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为他人创造价值与利益,从而让这个赚钱变得更加的名正言顺?然后更加有底气,那么当我这样去做的时候,我的整个人生,包括我对我身边的朋友们,包括我这个职业所在的一种价值感和荣誉感、满足感也会更强。
董景瑜
全球保险人
西南大学硕士
前地产公司投资主管
感谢娜娜推荐,这本书确实特别好读。不是单纯讲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先帮我们梳理金钱观,正确认识钱,理清钱和生活的关系,不羞于谈钱,不惧于投资理财,建立相对完整的对钱、对投资理财的认知。
我认为是值得推荐给每一个金融投资的小白去作为入门的书。
打造赚钱机器,作为打工人,我们就是最重要的赚钱机器,工作停止,赚钱机器就停止了,现金流就停止了。
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赚钱机器,让他不分昼夜、没有假期的持续为我们赚钱
打造赚钱机器的第一步就是储蓄,我们称之为追求财务自由的梦想基金,是花钱买自由。
储蓄比例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在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越多越好。一旦定下这个比例,就坚持执行,最好的方式是自动储蓄,让我们一开始就根本看不到钱。
9大营销谎言,其中有几条我亲自投资过后的体验很深刻。
1、买基金,追捧明星基金。就像我们无法选中牛股一样,我们也无法选中那个天选之人帮我们的战胜市场,更关键的是基金经理还经常更换,普通投资者完全无法提前判断这些信息。普通投资者,不要试图战胜市场,而要追平市场,或者说简单地“复制”市场。即指数投资
2、不要忽略基金的费率,指数投资一定选择最低费率的投资,费用会侵蚀我们的收益率。包括这两年兴起的投资组合,大V跟投组合,会在此基础上额外收取费用,并且讨厌的机制是如果亏损亏自己的,并正常收取手续费,如果盈利还要分走我们的收益。个人实践感受,指数投资最好是场内指数基金,ETF,费率低。
3、不要盲目相信平均收益率。真实市场中,人性是追涨杀跌的,每个人进入市场的时机不同,收益率差别巨大。
4、我们一贯认知是高风险才有高收益。实际上风险和收益并不对称。专业的金融投资者是寻找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的投资机会,即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所以这句话迷惑性很大,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认知、掌握有同样的信息的。
如何加速财富积累,让我们储蓄更多,投资更多,书中给了非常实操的小练习,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省钱这件事,头脑风暴,快速回想所有一再重复发生的费用,你可以取消或者减少,以削减你的费用支出。
这些东西或者活动花掉你多少钱呢?重点标出这些花费中占比最大的那一项,接下来再算一算每个星期纵容自己做几次这种花费;用0~10来衡量你的快乐程度,为每个费用项目上取得的快乐打分,帮助你把这些费用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
接下来想一想,如果拥有绝对的财务自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会享受什么,拥有什么,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给予什么呢?决定什么对我们更重要。是上面列的费用清单中的消费中得到的快乐,还是得到绝对财务自由感觉更快乐呢?生活就是平衡,你不需要放弃你的费用清单上的每一样东西,什么东西也不买
至少写下三项费用,下定决心完全放弃的。存钱是打造赚钱机器的第一步,本金存的越快,我们的赚钱机器就才能更快地运转起来。
我去看书了,咱们下期再见!
MAKERS
ABOUT
Makers鲲鹏顶尖保障顾问联盟成立于2019年3月,志在成为全球保险人,为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大陆/港澳/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保险咨询和配置的一站式服务。其中高端医疗、保险金信托及企业法人团财险业务板块,是华南地区经纪人顾问团队中的翘楚。
联盟在保险业务基础上,还具有丰富的搭建家族信托、对接医疗绿通资源、提供上市公司福利及配套法律咨询的实操落地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
Makers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辐射全国。目前联盟有近200位顾问,遍及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福州、青岛、厦门、珠海、重庆、武汉、西安、南昌、长沙、南京、大连、成都、杭州、太原等多个城市。
Makers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40%的成员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多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中欧商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Makers的前职工作背景丰富,有来自宝洁、杜邦、中广核等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腾讯、百度、中国电信等互联网及通信公司人才,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等金融从业者,审计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以及友邦、保诚、中国人寿、泰康等同业转型伙伴。
Makers珍视国际化视野,半数成员具有海外留学/生活经历,或前职背景为外资企业;尊重多元和个性化,宝爸宝妈、丁克一族、单身贵族和LGBTQ都是我们的好伙伴。
往期读书会
加入Makers,成为新保险人!
请戳留言或立即扫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Makers~
有疑问请联系转发本文的经纪人
或扫码撩Maker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