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荡,不如读书吧
【投资篇】
2020年,美股的火爆行情和在家抗疫的郁闷,让我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关注股市。说来惭愧,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采取定投基金ETF的懒人策略,对于个股投资思考甚少。但是今年开始学习之后,发现其实很多二级市场给公司估值的财务指标,就是做增长的终极目标,只不过一线团队拼命想要达成的增长指标,最终是估值模型的关键输入因子。而随着越来越多创业公司在未盈利状态就上市,在一级市场风险投资选择赛道和公司的逻辑,分析长远增长潜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上。
所以,增长,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只不过增长面对的是眼前的苟且,风投看的是诗和远方,而炒股则是加入了世界的嘈杂。
不管如何,创业和投资的周期很长,但分析和投资个股在一定意义上提供了一个验证思路和认知的闭环。我这人就这样,觉得一件事儿有意思了,能看明白一点儿了,才会花时间去琢磨。当然,这只是纯粹是看公司,股票买卖点选择和仓位控制,我还是小学生,学费且交着。下面这三本投资类的书,其实不单纯是讲股票,估计在高手眼里也是入门读物,我却看的津津有味,大家有什么好书,也欢迎留言分享。
《价值》by 张磊
这本书讲了很多张磊和高瓴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的逻辑和心得,书的设计有意借鉴了Ray Dalio的《原则》,我觉得是和可以和《原则》比肩的好书。

《投资最重要的事》by 霍华德.马克斯
霍华德是Oak Tree Investment的创始人,目前仍然活跃在投资界。所以好处是,你可以去关注他的Twitter,采访,和基金的持仓。他的另一本书《周期》,也在我的阅读清单上。

我去看了他最近在Warton商学院给学生们的分享,当被问到是否要投资中国市场时,他打了一个比方,美国是中年人,欧洲和日本是老年人,而中国是teenager,teenager的状态也许有点混乱,但你知道最好的年景还在前头。

《穷查理宝典》by 彼得. 考夫曼
查理.芒格的思想和讲演记录,非常有意思打开视野的一本书,不仅仅适用于投资。

【管理篇】
其实管理类的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经典,但是每一年都有新的好书出来,因为毕竟时代在变,管理的方式,情景,群体都在变。比如说,1983年出版的《High Output Management》是Andy Grove管理Intel的经验和故事,让人看得热血沸腾,Andy也成为了硅谷CEO们心中的管理教父。1998年出版的《The Servant》强调领导者应该视自己为服务者 ,首要目标是服务他人,而不是影响他人,或者获取名利和权力。这些书不可谓不经典,但是未必适合现在的环境,书里的例子也变得不那么相关和有说服力。
经典仍然可以借鉴,但新一代的管理者们,需要新一代的管理书籍。
去年底读了Julia Zhuo的《The making of a manager》,非常喜欢。Julia的父母是第一代华裔移民,她一路从一个Stanford的毕业生,成长为Facebook的设计副总裁,一直在Medium上写博客,影响了很多人。

因为她的设计师背景,她书里的插画非常可爱,风格也是娓娓道来。她的书里提到一个故事,讲她团队里有俩人怎么都不对付,她试了各种方式调节都以失败告终,开始觉得非常挫败,有一天她终于明白了,这事她努力到一定程度就够了,这俩人处不好归根结底不是她的责任,该放弃就放弃;再比如,Julia有一章专门讲到如何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包含了解自己什么情况下表现最糟糕,对这些情景有所准备,表现和情绪不好时如何接受自己如何走出来,怎么进行定期复盘总结等等。这让人意识到其实每个管理者都是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她还讲到作为管理者,最高的境界是让自己随时可以离开,而团队仍然可以运行正常,”manage yourself out of your job“。
我觉得这就是新时代下的管理者会有的样子,他们关心公司和团队,但是也关注自我,他们不把自己看做拯救公司的超级英雄,或是只求付出不问收获的“仆人”,而更像是”组织架构师“,”流程工程师“,和”文化建设师“。他们追求和公司一起成长,互相成就,当公司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最好的管理者们也会选择转身离开,留下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一别两宽,去寻找加速度更快的曲线。
下面这几本书,不全是2020年读的,很多也是老书,但每一本都成为了我管理哲学里的一部分,常读常新。
《The making of a manager》:新经理必读实操手册
《First 90 days》: 能帮助新入职空降兵避免危险的陷阱

《One minute manager》:管理三板斧,清晰的目标,充分的表扬,及时的纠正

《One thing》:最重要的事,永远只有一件
《Radical Candor》:对待下属,真诚地关心,直接地挑战
《Strength-based Leadership》:基于盖洛普的四类优势,不管你是执行型,战略型,影响型,关系型,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领导方式。比如我的优势非常明显是战略型,我曾经一度觉得由于自己另外三大类优势不够突出,不能成为理想全面的领导者。但是书里分享Bestbuy的前CEO Brad Anderson就是战略型。在他任职期间,他以自己独特的好奇心,学习力和战略观,探索了不同的商业路径,引入了学习的组织文化,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Bestbuy焕发出新的活力。所以,play your strength,不管是个人发展,管理团队,培养孩子,都太重要了。
【思维篇】
《非线性成长》by 黄有璨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的第三本书,这次他没有写运营,而是着眼于职业成长。我觉得别的不说,老黄起书名是一绝,《运营之光》,请问运营哪里有光?但是被他这么一叫火了,什么产品,营销也全都有光了。这次的书名也很好,成长,不管是由于外力,内因,都必须是也最好是非线性的。国内少有的写职业成长的书,很值得一读。BTW,也推荐Reid Hoffman的《The startup of you》
《人生护城河》by 张辉- 公众号辉哥奇谈的作者
我是辉哥的粉丝,其实书里的很多内容都看过,但是我觉得很值得一看,辉哥谈财富自由,长期主义,效率提升,人生使命,不光空谈,还践行,并影响他人,是难得的那种不是想赚快钱暴富的思考者和分享者。

《The Alamanack of Naval Ravikant》by Eric Jorgenson
看过去年我写的Podcast推荐系列,你可能知道我非常推崇Naval的文字和思想。这本书是由一位Naval的粉丝收集整理,因为他发现除非你经常上twitter,或者听Podcast,其实很难接触不到Naval的思想,他觉得太可惜了,于是有了此书,方便他安利别人。我想《论语》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
《Super thinking:the big book of mental models》by Gabriel Weinberg & Lauren McCann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妻,老公Gabriel是搜索引擎DuckDuckGo的CEO,MIT物理系毕业,老婆Lauren是统计学者,MIT数学系毕业。书其实有点长,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序言,写两人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一起散步,一边走一边聊聊生活,事业,人生,聊多了就发现两人在看似无关的话题里,总是能发现重复出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比如惰性,机会成本,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而这些概念让他们能够快速从表面看到本质,但是他们发现这些概念学校里不教,于是他们决定写一本书,总结了上百个思维模型,帮助大家能够进行”超级思考“。
#应该就是学霸夫妻的长得那种样子了   
#btw Gabriel也是另一本书Traction的共同作者


【闲书篇】
《旅行与读书》by 詹宏志
我喜欢随笔和传记,也喜欢旅行和读书,而这本书就是这四件事的完美结合。
作者詹宏志的履历是这样的:台湾著名的网购平台PC home的创办人,四十余种杂志和千本书刊的策划人,策划和监制了《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多部经典电影,曾任滚石唱片总经理,为罗大佑策划唱片。
我默默看着,语气词已经从“妈呀”变成”唉“,真的感叹牛人恒牛,让凡人望尘莫及。
这么一个牛人,若是他写的书长篇大论掉书袋,索然无味,或许还可以让人小小窃喜。但是偏偏他的文章写的恰到好处,妙趣横生,毕竟是家里有藏书四万册,一小时阅读十万字的狂人。
最有意思的一篇叫做《在印度厨房里》,是我在Joshua Tree 国家公园露营时读到的,讲他在一家印度酒店,因为旅行社弄错了行程大发脾气,反被误认为是去微服私访的美食评论家,然后被蓄着八字胡的胖胖的酒店执行副总裁邀请去厨房,进行了一番贵宾级的参观和试吃的经历,让人捧腹。
《哲学的慰藉》by 阿伦. 德博通
#2020逼得我开始读哲学,这本书的介绍见我的这篇文章 《说说李雪琴,北大,和防抑郁》。文章里我摘了书里的一句话,一位读者说,这句话在波涛汹涌之后,给人带来一种巨大的平静。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生活催人泪下“
《至味在人间》by 陈晓卿
陈晓卿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偶尔看到他在圆桌派的对话,发现他对美食的热爱和琢磨是深入骨髓,不是有这样的热爱,在脑子里推演过千万遍每个食物的各个角度,听过无数个背后的故事,拍不出这样的纪录片。摘一段里面的文字吧。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凌晨。我最终决定叫了一辆出租车,在小雪中赶到马华拉面。那儿居然还有好几桌客人,我选了一张靠窗的座位,要了烤羊腿和啤酒,望着飞雪,想着自己人到中年还在透支生命,失败感不由泛起。两瓶酒喝完,已经有些醉意。店堂里服务生勤快地跑前跑后,客人们散落在各处,希望着自己的希望,怅惘着自己的怅惘...... 这情景很像金庸笔下一千年匆匆赶路的旅人,在风雪中的风陵渡口,那家茅草小店,大家等着雪停,明天又要各自赶路了。“
《When breath becomes air》by Paul Kalanithi
作者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和一位作者,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
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他在这本书里回忆了他的成长,困惑和成功,他面对疾病时的脆弱。病情得到控制后,他一度回到医院继续工作,但是病魔再度来袭,2015年,37岁的保罗离开人世,留下妻子和女儿。
这本书让人想起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在这样一年读来尤其让人反思。

Bonus:【糖爷篇】
  7岁男孩的搞笑漫画书单
经过这一年的宅家,糖爷的自主阅读水平终于有了长足进步。开始每天抱着各种搞笑漫画,趴在床上一边读一边傻笑,中间还经历了半夜起来偷偷打着小夜灯看书的阶段,导致一度每个白天都昏昏沉沉脾气大涨。

《疯了!桂宝》
Bonus:【兜哥篇】
  10岁的硬核理工男书单
兜哥的阅读书单,一如既往地显示出预备理工男的潜质,并遗传了老母亲不错的阅读品味。忧伤的是英文书已经读的深了,而中文阅读水平完全跟不上趟了。
《Python for kids》
《Case closed》名侦探柯南英文版
Bonus:【孙师傅篇】
来自于沉迷于拆房子不可自拔的孙师傅的倾情推荐

最后,感谢京东的海外运费打折,让我实现买书自由。

购入并长持JD股票聊表心意,闭环了。
你在2020年,读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书吗?
-  END  -
想学习增长黑客?
三节课全栈增长专家培养计划,号称”宇宙最强增长课“
豆瓣9分好评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2021年全新推出企业线上增长培训,垂询请加微信:huiqu_ayou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在看”支持一下呗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