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张学友61岁了。
只是这个生日,他显然过得不甚平静。
不久之前,张学友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波”——
前段时间,有人在“爱国”一事上,对张学友颇有微词。
无奈之下,他只好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自证清白:“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本人是否爱国爱港,自有公论。”
好在,这件事倒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张学友的拳拳之心。
原因无他:清者,自清。
生活在聚光灯下三十余年,他攀过高峰,也蹚过低谷,一脚一脚踏出了光亮。
他也曾失意,那时,他整日酗酒,烂醉如泥,每每登台,都嘘声四起。
后来,他是“表情包之王”,是“逃犯克星”——连逃犯都忍不住要去听他的演唱会。
再后来,他浪子回头,进入家庭港湾。然而他笑称,在家中的地位,要排在老婆、妈妈、孩子、狗之后……
一浪一浪的流量小生此起彼伏,四大天王的风光往事渐渐暗淡,只有他,依然是歌神。
他说,我相信好歌有好报,我想唱到70岁。
今天,他离70岁,还有9年。
香港乐坛,有两个公认的“歌神”——
一个是许冠杰,港乐的开创者。一曲《鬼马双星》,揭开了粤语流行歌曲的序幕。
许冠杰能封“神”,靠的是地位。而另一个“神”,就是张学友。
那是1992年,“十大劲歌曲颁奖典礼“上,被称为“香江才女”的俞琤,给彼时31岁的张学友颁奖,她说:
“希望他能够继续做一个好的榜样,令到他不单是众望所归,还会是无愧无悔地成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
这是张学友出道的第8年,因为这一席颁奖词,“歌神”的王冠戴在了张学友头上。
只是,顶着“歌神”的光环太久,很多人都忘了,这个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天王,他曾经的梦想,不是当一个歌手,而是当一个水手。
1961年7月10日,张学友出生在香港,父亲是一个远洋船员。
在小学友稚嫩的脑瓜中,一直秉承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朴素价值观。
所以,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势必会延续父亲的事业,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结果命运弄人,他,张学友,一个堂堂船员的儿子,竟然晕船。
一瞬间,本来预计要走的康庄大道,突然挂了个指示牌,上面写着“此路不通,请绕行”。
这一绕,才误打误撞,拐上了歌手这条路。
少年张学友
成为歌手的先决条件,在张学友看来有两个——
一个是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还经常被要求在长辈面前唱歌,一曲唱罢,夸奖声四起。
上学时,他个子小小,长相了了,唯有在唱歌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会带着崇拜,围在他身边。
另一个原因说来更为荒诞。
因为张学友这孩子打小就皮,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
有时候妈妈打到习惯了,打完之后,两人四目相对,张学友才意识到:好像犯错的不是我哎。
但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挨打中,张学友突然发现,自己的哀嚎声也格外清亮,果然是个唱歌的好苗子。
张学友(右一)与妈妈、哥哥和妹妹
于是,十五岁的时候,他开始尝试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
结果按下播放按钮,录音机里突然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被媒介录下来播放的声音,往往与我们在大脑中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不同。
张学友吓到立刻把磁带扯出来,着急忙慌地撕掉了,他拒绝承认这个声音是自己发出来:
“好难听!原来我的声音是这样的!”
时间摇摇晃晃,走到了高中毕业。
此时,张学友的父亲已经50多岁,依旧服务于中东地区运输石油的货船。
中东地区经常战乱,每次出海都像是一场赌博。而且父亲有赌博的习惯,最爱的就是赌马,十赌九输。
所以张学友就想着要早点出来工作,让父亲早点歇歇——工作和爱好都歇歇。
只是,别看张学友调皮捣蛋,但他最多也是个“窝里横”。
迈向社会之前,他心里直打鼓,想练练自己的胆子,总不能工作了还怯场吧。
于是,他就将练胆的场所,放到了歌唱比赛的舞台上。
第一次比赛,是学校内部的比赛,他上台时手脚都还发抖,最后只得了个亚军。
后来,他不断地参加比赛,不断地失败。
那时,他还没有想过当歌手,因为身边有人告诉他,他比赛得了亚军,是人家冠军有“后台”。
以小见大,张学友觉得声色犬马的娱乐圈,并不是自己能驾驭的。
1983年,参加歌唱比赛的张学友
毕业之后,他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助理文员,但因为离家太远,他又晕车,无奈放弃——是的,他这个堂堂船员的儿子,不只晕船,还晕车。
后来,他做过国泰公司的票务员,工作轻松,闲暇时间大把。
那时他的生活,用契科夫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就是: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而如果当时这份工作的工资稍高一点,张学友很可能就会安于现状,而与歌神失之交臂。
命运的安排里,总有我们探测不到的寓意。
赚钱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1984年,中国香港电台举办了第一届“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有签约宝格丽唱片公司的机会,以及一个7000块的唱片机。
听此消息,张学友眼前一亮——哪个爱唱歌的好孩子,能拒绝一个如此豪华的唱片机啊。
于是,他鼓起勇气报了名,一不留神,不仅将唱片机收入囊中,还一脚踏进了演艺圈的大门。
这一年,张学友23岁,因为夺得冠军,签约了宝格丽唱片公司。
1984年,参加比赛的张学友

演唱歌曲《大地恩情》
签约之后,他闲来无事,就苦练签名,做着被粉丝簇拥,保安开道,签名签到手抽筋的准备。
谁知,整整三个月,公司音讯全无。
直到1985年4月,宝丽金为张学友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Smile》,首张专辑销量就突破了20万。
这一年,24岁的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第8届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
这个航空公司的小职员,一夜之间,在娱乐圈有了姓名。
公司乘胜追击,在1986年初为张学友推出了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
这张专辑让他获得了广泛关注,那首专辑同名歌曲《遥远的她》一度成为他的代表之作,时至如今,仍有回音。
张学友演唱《遥远的她》
不久之后,他和同是新人的吕方,在红磡体育场举办了“双星演唱会”。
第一次站在一万多人面前唱歌,他表面上一派镇定,然而手脚都紧张地发抖——紧张,是他每次登台前的常态。
就算是歌神,也是一路抖着过来的。
张学友曾经接受采访,说好友张国荣每次登场也会紧张,在后台,两个人互相攥着手,颤抖的频率几乎可以同频共振。
“我到现在做几十年了,出场还是怕得要死。曾经有想过,你那么怕,你为什么要做呢,就是放不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已。”
张学友与张国荣
这场演唱会过后,走到街上,开始有人找他签名。
但不知为何,他总有些好景不长的危机感。
签名时,他会写一长串,寄语、中文名、英文名甚至日期都要统统写上——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而事实证明,他的预感真的灵验了。
张学友签名
1987年的香港乐坛,正是“谭张争霸”的修罗场。
这一年,谭咏麟连发两张专辑,张国荣也不甘示弱,推出的唱片《Summer Romance'87》成为了当年全港销量最高的唱片。
排行榜空间就这么大,这两人的歌几乎全都占满。
张学友与谭咏麟
于是,初出茅庐的张学友,刚露出水面冒了个泡,谁知岸上风起云涌,啪唧又把他拍回了水底。
从第三张专辑开始,张学友推出的几张唱片销量,开始持续走低,到了第八张专辑《昨夜梦魂中》,惨到只有几千张的销量。
经受过一夜爆红、众人追捧的张学友,正被成功熏得飘飘然呢,难以接受自己如此快速的过气。
“我晕的太深、太狠、太恶毒,这种眩晕让我无法看清自己真正的位置,只会像守株待兔一样等待下一次幸运的降临,结果我输掉了,而且输的很惨。”
他开始酗酒。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张学友夜夜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开工时烂醉如泥,工作越来越不在状态,形象自然也日渐衰败。
哀,莫大于心死。

1988年5月,有人发现张学友在兰桂坊酗酒,被歌迷认出后,他还试图动手,丑闻轰动港台。
再到10月份,梅艳芳举办了生日会,张学友作为朋友也受到邀请。中途,因为有人酒醉后扔蛋糕,所以生日会不欢而散。
而巧合的是,张学友恰好被记者拍到了醉酒的状态,路人缘极低的张学友,顺理成章地扛下了这个锅。
哪怕他多次澄清,自己只是轻轻抹了一下蛋糕,绝没有媒体报道的那般放肆无礼。
没人相信。
那时的张学友,就像一只迷航的孤舟,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溺于深海,无能为力。
张学友与梅艳芳
在腥风血雨的香港娱乐圈,淹没一个初出茅庐的明星何其容易。
好在张学友自己也深知这个道理:“反正娱乐圈新人多的是,少你一个张学友,一群人在外边等着呢。”
于是,哪怕是在疯狂酗酒的日子里,张学友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
他开始演戏。
最初,因为唱片的收入不稳定,演戏只是他用来糊口的工作。谁知,阴差阳错之下,演戏却给了他一条意料之外的出路。
张学友的第一部电影是1986年的《霹雳大喇叭》,他在其中扮演一个小警察,戏份不多。
有一个武打动作迟迟不过关,重拍了60多次,他也被人用膝盖连顶了60多次。
他丝毫不敢有怨言:“能够有电影拍,已经很知足了。”
《霹雳大喇叭》 张学友剧照
1988年,27岁的张学友接拍了《旺角卡门》,饰演“乌蝇哥”一角。
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黑帮混混,性格极端,简单冲动,提起角色名可能有人还会陌生,但是看到剧照,所有人都会恍然,那句“食屎啦你”,依旧如雷贯耳。
《旺角卡门》 张学友经典片段
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不仅让张学友在多年之后,变成表情包界的扛把子,还让他捧回了自己演技上的第一座奖杯——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在他最困顿彷徨的时刻,这个奖项仿佛一记耳光,让他瞬间清醒。
他说,“你醒来后,你还是你自己,仍然要面对相同的困难”。
但只要醒过来了,就一切都有机会。
1989年,获得金像奖的张学友
只要心不死,触底总会反弹。
1991年,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张学友的经典之作横空出世——《每天爱你多一些》。
有多经典呢?口说无凭,或许奖项和数据可以辅证。
这首歌获得了第14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商业电台叱咤殿堂至尊歌奖、金曲廿载十大最爱歌曲奖,香港电台世纪十大中文金曲奖……
张学友这次是真的,拿奖拿到手软。
他曾经狂练的签名,终于派上大用场了。
再往后,就是1993年,那首鼎鼎大名的《吻别》问世了。
这张专辑在当年卖出了400多万张,迄今为止也依旧是华语乐坛最畅销的专辑之一。
凭借这首歌,张学友坐稳了“歌神”的宝座,至今无人可以撼动。
张学友现场演唱《吻别》
这里还有个题外话。
《吻别》发行的时候,有一个14岁的中学生,也被这首歌打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命运轨迹。
因为《吻别》太过轰动,这位个子不太高的少年,甚至还想去“偷”一张专辑,无奈《吻别》在音像店架子的高层,“作案”太过困难,这才悬崖勒马。
他说过,“学友的《吻别》让我爱上流行音乐,也因为张学友的歌,才萌生了自己创作流行音乐的念头”。
这个中学生,名叫周杰伦。
后来,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的歌词里写道:“你会开始喜欢上流行歌,因为张学友开始准备唱《吻别》。”
张学友与周杰伦
也是在这个阶段,一个伴随张学友至今,依旧无法摆脱的非正式组合出现了。
1992年底,香港媒体《东方日报》用一首打油诗,形容了当时歌坛男歌手的风靡盛况:
“床前刘德华,疑是张学友,举头望黎明,低头郭富城。”
随后,这个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用“四大天王”对这四人加以“册封”,自此,流行音乐出现了新的高潮。
从左至右:张学友、黎明、刘德华、郭富城
“四大天王”时期,香港音乐不仅在港台地区风声水起,在内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正是因为“四大天王”,内地才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当时,这个称号还没有限定在“追星女孩”身上。
无论男女与老少,每个人都听过他们的名字;也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到处都是这四个人的影子。
今天理发店放《吻别》,明天录像厅唱《对你爱不完》,路这边是《谢谢你的爱》,路那边就是《今夜你会不会来》。
四大天王的歌声、发型、服饰,甚至说话、走路的样子,都深深影响了太多人的青春。
从左至右: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
1993年,为了给前年发生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水灾筹备善款,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减灾扶贫创明天”大型义演。
“四大天王”第一次在内地合体,穿着民族服饰,唱了一曲《青春舞曲》。
1993年,四大天王合唱《青春舞曲》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
他们也站在台上,和林子祥、谭咏麟、叶倩文、王菲等人合唱了《香江组曲—回归颂》。
赤子之心,肝胆相照。
1997年,香港回归文艺晚会
四大天王与林子祥、谭咏麟、叶倩文、王菲合唱
“四大天王”已然摆脱了单纯的合作营销,成了两岸三地的一种文化形象。
只是合久必分。
1998年,张学友和黎明先后宣布放弃“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任何乐坛奖项的争夺。
这一宣告,是为了给乐坛新人更多机会,同时,“四大天王”的时代,也落下了帷幕。
再往后,他们各奔前程,各自安好。
刘德华影视歌三栖,担当制片,扶持新人,活成了“不败天王”;黎明转型,主攻商业和幕后制作,渐渐地变成了“慈善天王”;郭富城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连夺多年影帝。
张学友则是依旧专注于歌唱的舞台,忙着全世界搞巡演和演唱会。
Beyond、草蜢与“四大天王”
部分成员合照
张学友成了华人唱片销量最多的歌手,还做了华语乐坛第一部现代音乐剧——《雪狼湖》,在其中出演男主胡狼。
为了这部音乐剧,他赴美学习了三周的戏剧理论,去学跳舞,还去一遍遍地看国外的经典音乐剧。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在舞台上舞蹈、歌唱,大汗淋漓。
记者曾问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费力的作品。张学友听罢,只淡淡回了一句:
“外国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剧,我们自己就没有,所以我就想做这么一个音乐剧,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2001年1月,张学友夺得金针奖——一个被称为十大中文金曲终身成就奖的奖项,最大的特点就是宁愿空着,也不会颁给没实力的歌手。
这一年,张学友40岁,也是“四大天王”中唯一夺得这个至高荣誉的歌手。
在现场为他颁奖的,是上届的金针奖得主,45岁的张国荣。
多年以后,再看两人拥抱的场景,很多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盛夏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2001年,张国荣为张学友颁奖
200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早已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的“四大天王”,又站到了一起,合唱那首《始终有你》。
那些泛黄的照片、陈旧的影像与不变的歌声,依旧叙述着当时的回忆。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晚会
“四大天王”合唱《始终有你》
话说回来,在“四大天王”中,张学友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那是独属于“歌神”的浪漫与平凡。
1996年2月15日,35岁的张学友与相恋十年的罗美薇在伦敦完婚,随后就在报纸上公开了婚讯。
张学友与罗美薇
要知道,彼时正是张学友事业巅峰期。
而在当时的香港娱乐圈,“天王的女人”几乎都是隐姓埋名,生怕被曝光之后,引起粉丝骚动。
但张学友不管不顾,罗美薇陪自己走过低谷,站过云端,他就要给她一个光明正大的名份。
张学友与罗美薇
这段在娱乐圈堪称模范的爱情,开始于张学友的微时。
1986年,张学友接拍了电影《痴心的我》,与他演对手戏的女演员,就是罗美薇。
拍定妆照时,两人还彼此不认识。
导演把两个人凑在一起,喊他们两个互相对视一眼,想看看两人是否登对。
青涩的少男少女抬头对望,瞬间两脸通红,接着立马害羞地低下了头,转身分开。
后来罗美薇回复说:“从那刻有触电的感觉开始,我就知道我们会在一起。”
1986年,《痴心的我》
赵学友、罗美薇剧照
在这部剧,张学友贡献了自己的“荧屏初吻”,就是和剧里的罗美薇。那是在初冬的香港郊区,水温只有3度——时隔多年,他依旧记得这些细节。
后来,张学友在演唱会上唱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月半弯》,他对着台下的粉丝,坦诚直言:
“我的爱情故事,从这里开始。”
相识相恋的这一年,张学友25岁,罗美薇21岁。
《月半弯》MV
罗美薇出演女主
相恋多年,两人也曾有过分别,闹过别扭。
1988年3月,在张学友最为低落的岁月里,罗美薇曾用分手来逼他振作。
谁知隔月,张学友就因醉酒大闹兰桂坊。
没过多久,张学友就追回了罗美薇,他曾用“债”这个字,形容两个人之间的羁绊:“离开她没办法,就跟上辈子欠的债一样”。
次年5月,有媒体传张学友已经交了新的女朋友,吓得张学友立马否认——
“我依然很爱罗美薇,我始终找不到可以替代她的人。既然仍爱着她,我是不可能爱别人的。”
自此,他就与娱乐圈的绯闻绝了缘。
张学友与罗美薇
恋爱长跑十年,求婚的时候,张学友没有准备。
他没有单膝跪地,也没有准备鲜花与钻戒。他只是用一个橡皮筋,在罗美薇的手指上套了几圈,罗美薇点了点头,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这个橡皮筋换成了对戒。张学友用一根链子挂住戒指,坠在离自己心口最近的位置,时到今日,都没有摘下。
张学友与罗美薇
结婚之后,罗美薇淡出了娱乐圈,成为了“天王背后的女人”,也成了天王不可或缺的女人。
张学友的生活和演出事宜都是罗美薇来打点,连服装造型都由她设计安排。
他曾公开表示:“我很依赖家人,小时候依赖妈妈,大了就依赖老婆。”
有了孩子之后,罗美薇就辞掉了张学友造型的工作,不过哪怕她不推辞,也没有工作做了——张学友在罗美薇怀孕的时候,除了领奖,几乎所有工作都能推则推。
2000年,张学友39岁,两人的大女儿出生,取名张瑶华。这一年,他俩也被评为了香港“千禧年模范夫妻”。
2005年,二女儿出生之后,张学友甚至还击败了香港首富李嘉诚、全球巨星贝克汉姆等人,夺得“模范父亲”的称号。
“模范”二字,是公众的肯定,也是张学友舍弃了事业上的辉煌,换来的荣誉。
他说,“我不能离开女儿太久。小孩子长得很快,三个月前和三个月后就有很大不同,我不想错过女儿的成长”。
张学友推掉了大量在内地的电影拍摄计划,只要条件允许,都尽量做到当天往返。
2004年,陈可辛筹拍《如果·爱》时,恰逢罗美薇怀二胎,张学友百般推辞,陈可辛甚至等了他一年。
他说,小孩的事,不能只交给妈妈。
大女儿还在罗美薇肚子里的时候,他就给女儿放胎教音乐,放的是自己的歌《不老的传说》。
他以为,就算是女儿不会唱着这首歌从老婆肚子里出来,最起码这首歌也会成为一个哄睡神器嘛——结果啥用都没有,女儿最喜欢听的还是儿歌。
后来他还写了一首《摇瑶》送给两个女儿,但是女儿们也没有当回事,反而当成了催眠曲。
出道多年,尽管张学友的家庭生活让很多媒体心痒难耐,张学友却总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人,访谈中也很少提及。
2006年,鲁豫曾问他,女儿有没有做歌手的潜质。
张学友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她们妈妈唱歌不行。”话里的意思好像在贬低,但他眼神里的温柔,满到快要溢出来。
2013年,眼看跟拍也拍不出张学友的新闻,媒体干脆造谣两人早已婚变。
消息一出,张学友气得对媒体喊话:“假如再有人干扰我的家庭,我会义无反顾地退出演艺圈。”
2022年,他又接受了访谈,主持人问他,在家里地位如何。
张学友惊讶一笑:“当然是最低了”。老婆、妈妈,两个女儿,一条狗,都排在他前面。甚至在女儿养的小乌龟面前,他都还要当一个兢兢业业地当好铲屎官。
十六年后,有些事已经变化。
比如面对主持人问“罗美薇做饭”怎样的回答,他已经学会了滴水不漏:“很好吃!每一道菜都好吃!”
十六年后,很多事也没有变化。
提及罗美薇与两个女儿,他眼睛里的温柔与骄傲,一如往常的醉人。
张学友说:“对我来说,音乐的确是我这辈子再老再老,都不可能再分开的一个工作,但它只是爱好而已,生活本身更重要——
生活当中我又觉得只有家庭最重要,因为家里人和你之间有爱,而爱才是永恒。”
张学友的身上,总有一种不流俗的世俗感,和不轻浮的理想主义。
这或许来源于他的真诚。
尽管已经“封神”多年,但他每每提及这个称呼,依旧敬谢不敏。
他说:“许冠杰才是当之无愧的歌神,我只是一个爱唱歌的神经病。”他始终认为,只是因为以前香港太小了,一个人很容易变成焦点。
如果放到如今的社会,他觉得自己绝不会达到如今的成就:“现在互联网太发达了,所以很多新人一出道就很厉害,跳舞跳到梆梆声,个个都是郭富城。”
主持人恭维他,说他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很纳闷,问主持人“什么叫‘双馨’”。
记者追问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表情包被疯传,他也只是淡淡回应:“我这人很幽默的,不介意这样乐一乐。”
张学友用表情包自嘲
2018年,甚至还一度发生多起“逃犯听张学友演唱会被捕”的新闻。
面对自己“逃犯克星”的称号,他也只是轻松地回应:“做贼这件事,你不在演唱会上抓,去便利店也会被抓啊,我也多谢他们来看我的演唱会。”
他这份真诚,在日益浮躁的娱乐圈,因为越来越珍稀,也就越来越珍贵。
有很多后辈曾经请教过他该怎么唱歌,他也曾兢兢业业地教他们,发声方法、吐气练习。
结果这几年,他自己又觉得,那个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我们没学过,我们只是用自己的经验,但是你的经验随着累积下去会改变的。”
自那之后,面对媒体问他“为什么不担任歌唱比赛的评委”,他只说:“当我真的能指导人家的时候,可能会去参加吧。”
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舞台。
2018年,他先后在国内、泰国、美国、澳洲等国家举行了“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
50多岁的人了,依旧从头唱跳到尾,不用提词器,也绝不降调,气息稳到令人咋舌。
张学友演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疫情之后,他被迫取消了演出,但他依旧没有闲着。
他和周杰伦与方文山合作,为医护人员献声,演唱了抗疫歌曲《等风雨经过》。石家庄有疫情时,他也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河北加油。
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推出了歌曲《前》。
张学友也积极响应,演唱了这首歌曲的第一句。
这些活动无关报酬,更不为名利,他说,“我很想做,刚好有人找我,我就去做了”。
2022年5月,张学友献唱《前》
在娱乐圈浮浮沉沉三十余年,岁月成为他的练歌房,生活成为他的舞台,他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再辜负每一寸光阴。
年过六旬,有人问过他,日后的演艺人生要怎么规划,张学友只说了一句:
“我很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的一生的。”
部分参考资料:
1、《鲁豫有约》|歌神张学友
2、《中国文艺》|老男孩·张学友
3、《香港机遇》|张学友专访:想做正能量社会事务
4、《音乐传奇》 |一路星光·张学友
5、《人物》|和张学友谈中年危机
6、《三联生活周刊》|谁制造了“四大天王”?
7、澎湃新闻|55岁张学友式的体面
8、每日新报|歌神张学友专访: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
9、大河报|专访歌神张学友人生如梦爱是永恒
10、中娱网|张学友:模范丈夫圈中楷模 守护娱乐圈婚姻神话
11、北京娱乐信报|歌神张学友特别专访:台湾失声为别人而哭
图片来源:节目截图、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
来微博看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