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周起,新一本医学微小说《仁和与厚德》系列小说将正式上线,定于每周日按时更新。本书主要讲述两家医院对疑难杂症诊断与治疗的实力PK,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风趣的医生故事,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休闲阅读,放松身心,若能对您的专业技能和日常生活有所启发,更是善莫大焉。
来源:医脉通
作者:望岳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十八章:
小儿遗尿2年,半月而愈
李菲和张响分别从仁和、厚德医院离职了。

张响的离职非常顺利,虽然王文院长的目标是将其培养成医学大家,张响也立志于此,但很可惜,张响刚刚燃起的医学才华被庸碌的科主任们掐灭于无形,在庸才下面工作却非张响所愿。
李菲虽然被王志院长极力挽留,但伤医事件让李菲心有余悸,李菲虽是一个很好的医者,却不是一个圣人,自然不愿意仅仅因为一份事业,而拿自己的性命和健康做交换。
世间的事,冥冥之间仿佛上天注定,李菲和张响离职后,居然阴差阳错的成了夫妻,二人成家后,李菲很快怀孕,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转眼儿子已经6岁了。
李菲和张响本来就是特异功能者,李菲是四色觉者,而张响有超常的听力,二人的儿子将二者全部继承,具备王文和王志院长眼中的超级医者的潜力。
只可惜,王文和王志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虽然发现了这名6岁小孩的潜力,但已经力不从心。
6岁小孩,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从事什么职业,都是未知数。
父母并不在意孩子以后做什么,只要健康快乐就好,而眼下让李菲、张响夫妇头痛的是,儿子从4岁开始一直尿床,每天早晨换洗床单、被褥成了李菲的日常。
西医各种检查都是正常的,儿子也非常活泼聪明,没有任何病症,但尿床这件事着实烦人,听老人说可能是肾虚,于是吃了六味地黄丸补肾,结果毫无作用。
六味地黄丸专为补肾而设,是中药名方,它的组成是: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首载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所以这个药最初就是给小孩吃的,因为肾是先天之本,小儿生长发育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肾气,肾气充足,发育就正常;肾气不足,发育就迟缓,如果小儿头发稀少枯黄,囟门久不闭合,筋骨痿软,就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延伸自汉代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肾气丸中多了两味药:附子和桂枝,宋代钱乙认为,小儿阳气充足,不需要附子、桂枝两位温阳助火的药物,于是就有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少了附子和桂枝两味药,所以它的主要功效变成了滋补肾阴。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金匮肾气丸和汉代《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不同,多了车前子和牛膝两味药,而且君药也从附子变成了泽泻,功效也从原来的补助肾阳变成了利水消肿。
小儿尿床,在中医范畴里属于杂病,西医是一点办法没有,夫妻二人只能求助于中医。经人推荐,他们找到了一位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大夫,年纪不大,道行却不浅。
中医大夫开出了五苓散的变方:泽泻15g、茯苓10g、猪苓10g、生白术10g、桂枝10g、山萸肉10g
夫妻二人按照中医大夫的医嘱服药,半月而愈。
李菲夫妇颇为惊讶,因为毕竟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西医大夫,处于好奇,再次拜访中医,想让中医大夫解答其疑惑。
李菲问:五苓散我查过,是利尿的方子,我家孩子本就是尿床,为啥吃了利尿的方子,反而不尿床了呢?
中医大夫笑答道:反治也,小儿体内有太多水湿痰饮,代谢不出,晚上遗尿是身体的自我调节与应激,是一件好事,所以患儿是实证,而非虚证,需要五苓散帮他一把,将体内的水湿排掉,遗尿自然而愈。
李菲听完豁然开朗,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周日分解!
精彩回顾
第十章:医院来了两个天才医生,他们却注定要走向堕落? | 医学微小说

第十一章:当主治医生与科主任的诊断不一致后…… | 医学微小说
责编 敬敏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