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犯罪研究杂志社
01
犯罪场理论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的治理对策
叶良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内容摘要: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人虽然不是犯罪场的构成因素,但对其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阻断犯罪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利用。
02
新型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皮勇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摘要:当前网络犯罪已发展为庞大的犯罪生态系统,新型网络犯罪为其他网络犯罪提供支持,加重了网络犯罪的危害。新型网络犯罪具有独立性、黑灰产化、微犯罪化、主体作用化等特性,以保护法益为本位的网络犯罪治理体系不适应以上特性,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立法、传统犯罪立法和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立法基本上不能处罚新型网络犯罪,妨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犯罪立法的适用存在争议,其部分规定也存在不足,影响其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效果。只依靠事后的刑法打击不能遏制新型网络犯罪,必须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犯罪预防与治理体系,坚持犯罪生态治理和系统化治理原则,完善相关犯罪立法,协调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关系,监督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法严格履行协助管理义务,实现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共治共管。
03
监狱法治的短板、弱项及其补强研究
曾赟(广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四个监狱部分民警和罪犯以及广州市部分执业律师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 1427 个。基于调查样本数据,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创建监狱法治专家评估、公众评估指数二阶因素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据以计算监狱法治专家评估指数的指标有 49 个,二级指数有 8 项;据以计算公众评估指数的指标有 48 个,二级指数有 9 项。通过对模型的运算,得出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数权重。基于此,创建监狱法治指数。根据指数测量,无罪推定、罪犯权利保障、改造效率三个方面的法治建设是监狱法治的短板和弱项,行刑效果法治建设是监狱法治的优势。根据指标计算,不利证据质疑、罪犯居住环境保障、罪犯文体娱乐时间投入诸方面法治建设是监狱法治的短板和弱项,罪犯人身自由保障法治建设是监狱法治的优势。针对监狱法治的短板和弱项,合理提出具体的补强对策。
01
关于提高监狱行刑效能的宏观思考 
——以黑恶势力罪犯为切入
陈宝友(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
内容摘要:监狱行刑效能关系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终成效,也关涉到“层递式四位一体”犯罪治理体系的整体水平;大量黑恶势力罪犯集中持续进入监狱服刑,加剧了监狱行刑公正、安全、改造等“效能张力”,使监狱行刑主要矛盾更加突出;应针对监狱行刑效能受到的多种制约因素,加强和优化“国家赋能”“体系赋能”“评价赋能”,全面提高监狱行刑效能和国家犯罪治理体系水平。
0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警务合作:发展契机、实践困境与完善路径
杨 正 杨宗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安全保障,构建包容性警务合作机制具有必要性与现实紧迫性。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全球背景,从全球化 4.0、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安全风险动态探讨警务合作的新机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警务合作的实践困境,通过坚持“包容性”警务合作理念、构建开放性的警务合作形式、设立交互联通的警务合作组织以及制定科学系统的警务合作规范,经由宏观层面“自上而下”的引领推动机制、中观层面“互联互通”的承上启下机制与微观层面“自下而上”的实践反馈机制推动“一带一路”警务合作的构建。
03
侦查讯问的法律规制
吴 羽(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摘要: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是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然而若采取非法讯问方法不仅侵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也易导致虚假供述,进而诱发冤假错案。侦查讯问的法律规制主要从口供的取得和口供的审查判断两个方面着手,从而在正向上和反向上规范侦查讯问权的行使。就前者而言,应落实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实现机制,完善讯问人员、地点和时间以及讯问录音录像等法律规定,确立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等;就后者而言,应着力发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功能。
04
论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侦查制度的完善
王红星(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司法侦查系)
内容摘要:完善审查起诉工作一直是检察业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侦查质量问题频发,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近乎常态化。侦检机关应当转变司法观念,严格退回补充侦查的审批程序,规范退补引导、说理和跟踪落实,确保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发挥应有的诉讼价值。
05
杀妻型故意杀人犯罪研究
 ——以44起既遂案例为考察对象
马 贺 刘静玮(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摘要: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杀妻案件。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使这些案件在犯罪人、犯罪手段、犯罪诱因方面有着其独特的特征。通过对44起杀妻既遂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杀妻案件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基于杀妻案件多发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我国杀妻型故意杀人犯罪的预防机制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减少潜在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被害人的个人预防以及发挥社会在预防杀妻型故意杀人犯罪中的主导作用。
06
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吴鹏飞 汪梦茹(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正处于“量降质升”的趋势。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不仅有助于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与特殊的预防目的,更有助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再构建。可单纯的限度下调同样也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带来消极影响,其具体表现为司法部门自由裁量权扩大和再犯罪率上升两个方面。未来新规定的实施应当以此为基础予以改进,细化“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完善专门矫治教育并进一步改革家庭、学校的教育机制,优化社会环境。
论坛
01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内容摘要:因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隐蔽性强、犯罪成本低等特点,当前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网络服务提供者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帮手甚至是犯罪的直接实行者。平衡信息发展与网络安全,筑牢网络安全底线,是刑事司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在构建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的体系化认定模式基础上,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安全管理义务边界、类型化归责缺失等刑事责任认定,应当准确区分“明知”的证明标准,合理适用推定规则。从理念、立法、司法三个角度,统筹惩治与预防两端,确立分级划分刑事责任、构建多维惩治体系。
02
毒品灭失犯罪案件证据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
颜 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柯 润(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内容摘要:毒品的易毁损性、犯罪行为的间接性和证据的单一性等特点,以及侦查机关在侦查取证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全面给毒品灭失案件的证据审查认定造成极大障碍。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的数量是证据链条中最关键的证据,不仅体现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更决定了罪名的认定以及量刑的幅度。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角度对毒品灭失情况下毒品数量的认定难题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地收集证据,以及检察机关正确审查认定案件证据。
01
“新时期下犯罪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综述
涂欣筠 孟静怡 夏 梦 许 敏 陈 全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会议主题:2021 年 10 月 16 日至 17 日,第一届“法大犯罪治理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中国犯罪学学会被害人学专业委员会、《犯罪研究》杂志编辑部主办,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合规研究中心承办。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中国犯罪学学会被害人学专业委员会、《犯罪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法判解研究中心、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法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合作发起。本届论坛以“新时期下犯罪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围绕“犯罪学理论的本土化建构”“网络诈骗犯罪治理”“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以及“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犯罪研究》杂志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承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刊号为CN31-1809/D。本刊创刊于1981年,原名《刑侦研究》,于1983年成为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刊。《犯罪研究》密切关注犯罪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跟踪及时的立法动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性,综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侦查学等学科理论,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研究犯罪问题,并结合当前社会现状,综合目前研究成果,为打击和预防犯罪,打造和谐社会、平安社区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公众号的运营需要您的陪伴与支持!
扫码加入,畅享优惠购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