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8期法学论文要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征稿启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5期法学论文要目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交媒体·云交往专题
界面依赖:“云交往”时代的交往实践批判
陈 龙
媒介化时代“云交往”的场景重构与伦理新困
王敏芝
“在吗”:社交媒体的“云交往”实践与身份建构
曾一果,施晶晶
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房价上涨与出生人口性别比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研究
苏冬蔚,廖 佳
融资融券制度、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邓学斌,胡 凡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环境纠纷的治理模式
程启军
典籍研究
杨维桢撰《张氏通波阡表》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成因探析 
———兼论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贡献
杨晓春
中国文化史研究
制度知识在魏晋的断裂与延续
黄 桢
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行政公益诉讼中的磋商程序研究
杨惠嘉
高等教育研究
不同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影响机制 
———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
谷世乾,李 伟
第9期摘要
社交媒体·云交往专题
界面依赖:“云交往”时代的
交往实践批判
作   者:陈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摘 要:“云交往”作为虚拟世界替代现实世界中的交往行动,其本质是界面依赖。资本驱动下数字化迁徙促成社会转型,形成“被编程”的社会性,这构成了新的交往秩序。在此背景下,界面具身性其实是技术可供性的产物。本文指出,界面是一种“拟客体”, 它的“中立”是一种假象,“云交往”本质上是一种被控制的“连接”。界面依赖是数字时 代交往行为的基础,数字技术已将用户主体塑造成一种“外主体”,个体不由自主地按程序行事,这导致生活世界的异化。界面空间需要一场革命以重建公共领域,重建交往理性的技术系统以保障云交往走向健康之路。
关键词:界面依赖;云交往;交往实践;批判
媒介化时代“云交往”的
场景重构与伦理新困
作   者:王敏芝,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媒介化”作为社会演化的“元过程”,是影响社会系统和人类生活变革重要的持续性力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社会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阶段,数字媒介因此重新定义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形成新的“云交往”实践。场景作为社会交往的决定性构成,其数字化重构是现代社会交往形态变化的重要表征。“云交往”中场景的分享与共在、流动与固化、私密与开放、公正与歧视等内在矛盾,也为数字环境中的交往实践制造了诸多伦理难题。
关键词:媒介化;云交往;场景;伦理
“在吗”:社交媒体的
“云交往” 实践与身份建构
作    者::曾一果、施晶晶,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在吗”,是社交媒体中人际交往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方式和最常见的话语实践。本文以“在吗”所开启的社交行动为考察对象,认为“在吗”的提问是一种对线上空间方位的建构和隐喻,为媒介化的“云交往”建构了身临其境的存在感和想象性的身体在场感。“在吗”作为发起对话的开场白,无论是发起者对对方在场状态的试探或确认,还是回复者或延迟或积极的回应,均体现出媒介化社交中交流双方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动态化的权力关系,这个过程亦是交往主体在博弈中不断建构彼此和自我身份的过程。
关键词: 在吗;社交媒体;云交往;差序格局;身份建构
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房价上涨与出生人口性别比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研究
作    者:苏冬蔚、廖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挑战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理论探讨,尚未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与2000年至2015年间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发现高房价有助于降低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儒家伦理和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小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性别干预程度高的城市;女性社会地位、城镇化进程、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地区生育政策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并普及新型生育文化,从而继续缓解家庭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房价上涨;经济增长;儒家文化;家庭生育行为
融资融券制度、投资者情绪与
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作   者:邓学斌、胡凡,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 要:融资融券是否通过投资者情绪影响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文章从投资者情绪视角出发,利用融资融券标的五次大规模调整事件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 (DID)探究了融资融券对股票系统性风险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出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平均上升了6%,且融资制度和融券制度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截然相反的影响。一方面,融资制度(杠杆机制)放大了投资者收益和风险,从而放大了投资者情绪,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另一方面,融券制度(卖空机制)下,投资者乐观和悲观情绪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导致系统性风险下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融资和融券交易发展不平衡,卖空机制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该结论加深了对融资融券制度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同时也对如何解决融资融券的非对称式发展和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融资融券;杠杆机制;卖空机制;投资者情绪;系统性风险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
环境纠纷的治理模式 
作   者:程启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环境纠纷的制度建设和有效治理创造了契机。根据环境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将环境纠纷区分为既成污染型纠纷和预防风险型纠纷,这两种类型涵盖了当下最为核心的环境纠纷。通常,存量环境污染项目导致既成污染型环境纠纷,它涉及直接环境利益相关方;新建涉环项目导致预防风险型环境纠纷,它涉及非直接环境利益相关方,两者的治理制度和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当前,治理两类环境纠纷都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关系”根本目标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 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针对既成污染型环境纠纷,通过“环境补偿”和“共同监管”,与直接利益相关方建立“环境利益持效共享关系”,采取“直接利益型———持效共享模式”来治理存量环境污染项目纠纷;针对预防风险型环境纠纷,通过科学的项目规划、透明化的环境评估、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充分的民主协商等途径,采取“非直接利益型———透明高 标模式”治理新建涉环项目纠纷,这两种模式是当前治理环境纠纷最主要的理路。
关键词:既成污染型;预防风险型;环境纠纷;治理模式
典籍研究
杨维桢撰《张氏通波阡表》
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成因探析
——兼论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贡献
作    者:杨晓春,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
摘 要: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江府志》本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在于《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是根据墨迹过录的(过录过程中还带来不少错字),正德《松江府志》根据的是石刻,而石刻则改正了墨迹中颇多错误(特别是张氏的家族世系),有可能墨迹系初稿,石刻根据定稿。《张氏通波阡表》的例子,也显示了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独到价值。
关键词:《张氏通波阡表》;杨维桢;正德《松江府志》;文本;石刻
中国文化史研究
制度知识在魏晋的断裂与延续
作    者:黄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制度知识是政治体制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经长期积累,制度知识的体系至汉末已相当繁密。在汉魏之际与两晋之际的两次大规模战乱中,官制礼仪知识因文献、实物的损毁而破败流失,面临传承断绝的危机。后续的制度恢复步履维艰,仅依靠个别精于制度之学的官僚勉强开展。制度知识历经动荡而未完全散亡,离不开士人家学的支撑。颍川荀氏、北地傅氏、河东裴氏、琅邪王氏等魏晋高门均重视官制礼仪的传习,这项知识特长也成为维持家族威望的助力。
关键词:制度知识;魏晋;官制;礼制;家学
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行政公益诉讼中的磋商程序研究
作    者:杨惠嘉,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 要: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设置磋商程序,既有提高公共利益的保护效率、尊重行政权优先行使、体现检察谦抑性等法理基础,也有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形成公共利益保护合力、节约司法资源、提升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等现实需要。借鉴国际法、WTO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中的磋商制度,应当将行政公益诉讼中的磋商程序设置为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提醒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开展事实与整改结果核实、协同各方力量保护公共利益、提高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效率的必经程序。磋商程序的具体内容设置,应当包括磋商的主导机关、告知、磋商形式、磋商义务、磋商善意原则的适用等,还应体现磋商的完成性、充分性、关联性等内容。设置磋商程序,需要与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其他制度如调查、检察建议、案件终结等程序衔接,以增强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程序设置后运转的流畅和高效,通过这一程序进一步提升行政公益诉讼的效率,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工 作的开展。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设置;效率
高等教育研究
不同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
教学监控能力影响机制
——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
作    者:谷世乾、李伟,暨南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
摘 要: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校教育教学的形态特征,不同教学模式下,如何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核心要素。本研究对J大学532位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不同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监控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学经验对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教学经验经过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效应受到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显著,教学模式调节中介效应程度为:线上教学模式大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于线下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效能感;调节中介效应
支付宝扫码领取红包吧
可长按保持到相册,每天都可以领取一次红包哦!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