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比亚迪与自媒体人卢克文合作“讲故事”,这本来没有什么,比亚迪有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需要,卢克文的自媒体平台有流量和号召力,各取所需,你情我愿。可iWeekly周末画报随后发表的宣传稿《卢克文做时代的同行者,见证中国智造一路向前——审时,造势,有梦,有为》中,卢克文不仅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事实的把控力”,“选择始终和最真实的声音站在一起”,而且还被誉为“当代鲁迅”。而这位“当代鲁迅”,刚在不久前才连续翻车,比如将本·拉登与中国的革命先辈类比,将拉闸限电妖魔化为背后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大棋局,等等。
一个大V说几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毒瘤的话,写几篇10万+的文章,就可以被称为“当代鲁迅”?鲁迅先生在去世之前的遗书里说,我死了就赶快收,赶快忘掉我。一想到死后可能被利用,他只想保证自己死了,就完结了。鲁迅先生被如此利用,大概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利用是他最为不齿的一种。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在133周年之际,《环球时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人人有话筒的时代,“当代鲁迅”就是笑话》的评论文章,在此分享出来,希望少一些这样的笑话和闹剧。

人人有话筒的时代,“当代鲁迅”就是笑话
文/环球时报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33周年纪念日。
鲁迅肯定想不到,自己这个笔名,在他身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他采过覆盆子的百草园,刻过“早”字的三味书屋,现在是一过节就被挤爆的旅游景点;他笔下一碗酒卖七文钱的咸亨酒店,已是全国连锁的“中国餐饮名店”。就算是不熟悉鲁迅文章的中国人,都会说上几句“世上本没有路”,或者“时间就像海绵”。
鲁迅也绝对想不到,自己这个笔名现在有多高的含金量,以至于知识分子们都拿它当一顶高帽戴。任何勇于批判现实,或者指望别人勇于批判现实的人,都乐意或自诩,或追捧别人是“当代鲁迅”。
很遗憾,现在来看,早几年那些“当代鲁迅”,要么还当着文青,要么做了“国民岳父”,没人再提鲁迅这回事了,这在今天看来像一个笑话。很显然,做鲁迅也是很要有点资格的。
最近热映的电影《黄金时代》里,鲁迅这个角色的宣传语是“想骂谁,就骂谁”。真的是谁敢想敢骂,还骂得好玩,谁就是鲁迅了吗?鲁迅自己说过,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觉悟,就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鲁迅思想的精髓不是批判,是唤醒。鲁迅的根本着眼点,不在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在对国民心理的反思。他在用自己的笔,点醒昏睡沉沦的国民,重塑健康强大的灵魂。他想从思想上和文化上,为这个老迈而麻木的民族找一味药。这样的深刻和高度,谁有把握说自己达到?
鲁迅伫立的那个时代,是文化精英的黄金时代。人民大众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个别学贯中西的大家,在芸芸众生间显得鹤立鸡群。而鲁迅远去的当下,是一个大众文化横行的时代,一个属于普通人的时代,整个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增强,文化精英的作用相对在缩小。在这个人人有话筒的时代里,精英们的声音不但渐渐变小,还容易被粉丝裹挟。粉丝爱听什么,爱骂什么,精英们就怎么去说,怎么去骂。精英们如此媚俗的时代,哪里能生出硬骨头的鲁迅呢。
鲁迅远去的年代,不代表文化精英除了出书讲课骂街骗钱,就无事可做。鲁迅也说过:“我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多元化价值混乱的时代,知识精英的作用依然存在,但如何真正继承鲁迅的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哗众取宠、嬉笑怒骂,考验着知识精英们的担当。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