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 职场PUA的原因
  • 月经焦虑,可能和自杀风险有关
  • 这种特定角度的微笑,可以帮你获得信任
  • 武汉一年后,《柳叶刀》公布新冠后遗症研究

  • 在工作时被打断未必是坏事
  • 喜欢TA的歌,可能因为你们都是神经质人格
职场PUA,可能源于老板归因能力差
"一件小事怎么能办成这样?你没脑子吗?"
“长得丑就算了,连眼力见都没有?”
对于那些在过度追求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领导手下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很可能会遇到与上述话语类似的职场 PUA 。
在心理学研究中,这种极端的管理策略被称为"辱虐式管理"( Abusive Supervision )
图/《华尔街之狼》
近日,卡尔加里大学发表在《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上的一篇文章对辱虐式管理的成因展开了讨论。
他们招募了 189 名监管者和他们的下属。监管者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责任感、怠工行为和组织成员行为,而员工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对自己遭受辱虐式管理的严重程度做出评级。
结果表明:
  • 当监管者倾向采取辱虐式管理时,他们更易将工作表现差过度归因于员工的内在特质(如责任心不足)
  • 当工作失误的原因不明时,认为“这完全是员工的问题(而不考虑外界因素)”监管者,更容易辱虐式管理
  • 排除责任心差异后,员工感受到的辱虐式管理程度越高,工作表现就越差
虽然这项研究似乎为职场 PUA 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但研究者表示:归因偏差“只是辱虐式管理的一个可能原因,并不能赋予它正当性”。
有种月经焦虑,和自杀风险有关
经前焦虑症(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sorder, PMDD )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月经焦虑”,指女性在生理期前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波动,如产生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问题,以及浮肿、头痛、胸部疼痛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会在生理期结束后减轻。
经前焦虑症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3-8%,73.5% 患有经前焦虑症的女性一般也会伴有其他心理障碍。
图/《时时刻刻》
三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学者,分析了647篇有关经前焦虑症的文章发现:患PMDD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有较高自杀风险,也更容易提出和实施自杀行为。
这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经前焦虑症病人时,应对患者的自杀迹象提高警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并实施保护性措施。
这种特定角度的微笑,可以帮你获得信任
首先动用你面部的三十六块肌肉做出微笑的表情,然后驱动上下唇肌闭上嘴唇,再收缩额肌微微睁大眼睛——
恭喜!你的脸上现在有了一个标准的"亲密微笑"( Affiliation Smile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微笑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奖赏、支配和亲密。奖赏性微笑代表鼓励并且向外界发出快乐的信号,而支配性微笑加强了微笑者的优越感或地位感,亲密微笑则可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
图/ 右上的微笑就是“亲密微笑”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Magdalena Rycholowska博士分析了这三种微笑如何影响社会判断和信任。他发表于《 Cognition and Emotion 》的一项研究为被试设计了多种在双边游戏中被对方占便宜的情境,游戏结束后被试会看到对方的表情,并对对方的积极性和优越感、对方修复关系和改变决定的意愿以及自己对其的信任感做出评分。
研究发现:
  • 微笑可以传达出更多积极性和优越感,但是从被试角度来看代表修复关系或改变决定的意愿更低,这也会唤起被试较低的信任感;
  • 与支配微笑和奖赏微笑相比,亲密微笑传达了更低的积极性和优越感,被试认为对方修复关系和改变决定的意愿更高,产生更多的信任;
  • 与奖赏微笑相比,支配微笑传达了更低的积极性和更高的优越感,被试也会认为对方修复关系和改变决定的意愿较低,信任度也较低;
  • 与自然表情相比,悔恨表情传达了更低的积极性和优越感,也传达了更多修复关系和改变决定的意愿,所以也会提高信任。
Rycholowska 博士说:“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了微妙的面部表情的力量,以及在冲突情况下,亲密微笑可能产生的积极后果。
它还强调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在一种环境中被解读为值得信赖信号的、微笑,在另一种环境中可以被视为恶意的证据。
武汉一年后,《柳叶刀》公布新冠后遗症研究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金银潭医院等机构的多名学者共同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有关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发现 26% 的幸存者都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
1276 名曾在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冠患者分别在出院 6 个月和 12 个月后接受了研究者的后续访谈,并接受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数据表明:
  • 6 个月后 52% 的新冠幸存者报告存在疲劳、肌肉无力的症状,而12 个月后,这个比例下降为 20%。
  • 12个月后有更多(30%)的幸存者报告了呼吸困难的症状(6个月时为 26%)。
  • 12个月后,26%的新冠幸存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所占比例比6个月时( 23%)略高,但仅一名幸存者前往心理科就诊;
  • 女性和老年人受新冠后遗症的影响更大,报告有疲劳或肌肉无力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1.43倍,焦虑或抑郁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且年龄每增加 10 岁,焦虑或抑郁的风险增加 18%。
研究者说:"大部分新冠幸存者的身心机能都在这一年里得到了恢复,回归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但在这一年里新冠幸存者们的健康状况仍然持续性地低于其他人口。"
在工作时被打断未必是坏事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在电脑前坐下准备开始工作时,旁边的同事突然和你聊起了昨天的热搜
当你打开一篇文献刚看了一两行时,几周没有联系的导师突然发来了消息
当你为选题焦头烂额了两个钟头,忽然文思泉涌准备开干时,领导的电话号码突然出现在了手机屏幕上
……
更可气的是接完电话灵感就没了!
图/ Jake Gyllenhaal
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在别人工作时打断他们是不礼貌的行为,已有研究也表明工作入侵( Work Intrusion,即在工作时被他人打断)会显著降低人们的工作满意度。
近日,辛辛那提大学发表在《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上的研究显示,事实也许并非如此。研究者对120名被试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问卷调查研究,测量了他们遭到工作入侵的频率、自我管理资源的消耗程度以及归属感、工作满意度等维度的得分。
研究发现:
  • 在工作中频繁被打断,降低了员工的自律能力;
  • 但是,打断工作时的“社交互动”可能会带来归属感,抵消一部分负面影响。
  • 当归属感较低时,工作入侵会给工作满意度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者表示:“在现今强调开放式工作环境、虚拟协作和多任务协同的工作氛围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被他人打扰几乎是家常便饭,
尽管这种打扰会带来自我管理资源的损耗,但同样可能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喜欢TA的歌,可能因为你们都是神经质人格
有一种论调是,人们喜欢的音乐反映了TA的性格:
喜欢硬核摇滚代表着热血愤青
喜欢乡村民谣代表着忧郁文艺
喜欢流行说唱代表着新潮开放
喜欢太平歌词……代表你是德云女孩!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并不能反映人们的性格,但一项发表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上的研究发现,人们的确更容易被那些和自己拥有相同人格特质的歌手创作的音乐所吸引。
图/ Kurt Cobain
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和社交网络上的自我测评软件收集了超过 80000 多名被试的人格测验报告结果。随后用两种途径搭建了歌手的"人设"数据,一是由歌手的粉丝对其人格特质进行评价,二是由算法通过对歌词的分析来预测歌手的人格特质。
研究发现:
歌手们公开可见的人格特质(也就是常说的“人设”)与听众的人格特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在大五人格测验中开放性得分高的人喜欢 David Bowie, Bob Dylan, Radiohead 等创作精致、复杂歌曲的音乐人;
  • 外倾性得分高的人喜欢 Justin Bieber, Lil Wayne, Jay Z 等流行音乐创作歌手;
  • 神经质得分高的人则喜欢更加激烈的摇滚乐歌手(或乐队),如 Fall Out Boy,The Killers,Nirvana 等。
图/ 不同歌手的粉丝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
对此,研究者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选择能够表现自我身份认同的音乐类型;二是环境长期塑造了人们的人格特质,音乐也在对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音乐作为歌手和听众交换相同情感体验的中介,使得他们可以在一首歌里分享对某种音乐特征共同的偏爱。
研究者说:“有关音乐的自我一致性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格特质在音乐内容发展和音乐的起源进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下周再见!

💡今日互动:
你工作时最常被什么事打断?

三三 ✑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在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要有“很大的问题”,才能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

但的确存在着一些迹象、或信号,能够提示我们:
是时候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9月13日周一晚19:30,我们将以直播的形式,
带你了解《心理健康出现“危机”的7个征兆》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关爱自己的情绪

Haohao Yan et al, Suicidality in patients with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1, DOI: 10.1016/j.jad.2021.08.082
Zhanna Lyubykh et al, Employee Performance and Abusive Supervision: The Role of Supervisor Over-Attributio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2021, DOI: 10.1002/job.2560
David M. Greenberg et al, The Self-Congruity Effect of Music,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21, DOI: 10.1037/pspp0000293
Harshad Puranik et al, Excuse Me, Do You Have a Minute? An Exploration of the Dark- and Bright-Side Effects of Daily Work Interruptions for Employee Well-be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21, DOI: 10.1037/apl0000875
Magdalena Rychlowska et al., Dominance, reward, and affiliation smiles modulate the meaning of uncooperative or untrustworthy behaviour,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21, DOI: 10.1080/02699931.2021.1948391
Huang L et al., 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21)01755-4

往期 WEEKLY

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
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