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 全职奶爸李承铉“真的有点崩溃”:被忽视的父亲产后抑郁
  • 盲人也有“颜色的心理概念”
  • 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生存?这么想的人,更可能心理功能失调
  • 找个听自己说话的朋友,能提高智商
  • 在工作邮件中发笑脸,会被认为“没能力”

  • 总在外面吃饭的人,全因死亡率高49%

全职奶爸李承铉“真的有点崩溃”:被忽视的父亲产后抑郁

在最近的一档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里,戚薇的老公李承铉曾是一名全职奶爸,谈起看孩子的经历时他说:“那段时间是真的有点崩溃了”
“我发现我以前对于全职妈妈或者全职家庭这个角色的人,把他看得太简单了,他其实耗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是结果来说,看起来像你一天都没有做什么。”
和妈妈们一样,很多爸爸也会在孩子出生后,体会到巨大的压力,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多项研究表明,“父亲产后抑郁”(在孩子出生一年内患抑郁症)的患病率估计为 8%-11%
发表于《Journal of Mental Health》的一项研究显示,“父亲产后抑郁”总是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而这和社会对男性“坚忍且强硬”的刻板印象有关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研究者招募了 406 名参与者,向他们展示男/女性别的人在孩子出生后表现出重度抑郁症症状的案例,并询问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人的情况。
研究发现:
  • 90% 的参与者正确地将女性判断为产后抑郁症,但只有 46% 的参与者将男性判断为产后抑郁症。
  • 只有 0.5% 的参与者认为女性的症状是压力所致,但是有 21% 的参与者认为案例中的男性“只是压力太大(而不是抑郁了)”。
  • 人们对男性案例表达的同情较少,认为男性更容易治疗,并且不太可能建议男性求助
人们为什无法识别“父亲产后抑郁”?研究者指出了两点原因:
其一,非专业人士倾向于片面地认为,产后抑郁只和怀孕过程中的激素变化有关,因此只有母亲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实际上,由于生活方式的突然转变、和婴儿建立情感联结困难、缺乏社会支持网、夫妻生活的改变等因素,父亲也可能患上产后抑郁)
其二,“有毒的男性气质”将男性塑造成更坚强和自力更生的样子,将女性塑造成脆弱且需要关怀的样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倾向于忽视男性的精神健康问题,尤其容易忽视男性的抑郁问题

盲人也有“颜色的心理概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发表在《PNAS》的研究发现,盲人和视力正常者对颜色的理解非常相似
20名先天失明的的盲人和19名视力正常的人参与了研究,他们被问及一些物体事实上的颜色,还有为什么它们是那种颜色。被问及的物品可能是参与者见过的,也可能是没见过的;可能是自然事物(水果、植物、宝石等),也可能是人造事物(钢笔、钞票、停车标志等)
结果表明:
  • 盲人并不能总是正确判断物体的颜色,但他们在解释物体为什么具有某些颜色时,表现出和视力正常的人相同的理解深度比如,对于北极熊的颜色,所有视力正常的人都说他们是白色的以与雪融为一体,但相当多的盲人表示北极熊是黑色的以吸收热量并保持温暖(北极熊的白色皮毛下确实有黑色皮肤,白色皮毛和黑色皮肤被认为分别是为了伪装和吸热而进化来的)。
  • 盲人和视力正常的人,对于物体具有某种颜色的原因,都提供了丰富而连贯的解释:对于自然事物,都更多地关注物体的内在本质(例如“这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对于人造事物,都更多地关注制造者的的需求(例如“人们喜欢这种颜色”)
  • 在推测从未见过的物体的颜色时,盲人和视力正常的人的判断基本相同,这表明盲人的颜色知识并不局限于记忆,而是可以泛化到新的情况中比如,通过可回收垃圾桶的颜色,推测有毒废物垃圾桶的颜色。
盲人和视力正常的人,对于物体具有某种颜色的原因,都提供了丰富而连贯的解释
研究者表示:“人们总觉得,想真正了解一些东西就必须亲眼看到它。但这项对盲人的研究表明,通过与人交谈,也可以获得对颜色的深入理解。”

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生存?这么想的人,更可能心理功能失调

“适者生存”是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的核心思想,一些被称为“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naive social Darwinism)”的人认为,人类社会也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生存——《PLOS ON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持有这一观点的人,往往心理功能存在失调
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念用丛林竞争信念量表(Competitive Jungle Belief Scale)衡量。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丛林,认为人们需要对有限资源进行无情的竞争,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生存,并把操纵别人看做可以接受的取得成功的途径。
图 / 《风骚律师》
在这项研究中,波兰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Radkiewicz 和 Skarżyńska分析了四个样本共2933名参与者的多项人格测试结果,评估了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念和多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 在大五人格量表中,宜人性得分低。低宜人性意味着缺乏亲社会行为、不信任别人、口是心非、无法妥协。
  • 在暗黑三人格(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量表得分高。这意味着具有自私、不信任他人和虚伪的特征,且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
  • 在依恋风格中,更可能属于恐惧依恋风格。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避免亲密关系,并且自我接纳程度低且敌意水平高。
研究者表示:“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弱肉强食’的想法背后,有一种类似于精神分裂的东西——对权力很崇拜,但却有脆弱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
他们对他人的敌意和对权力的追求,可能是一种心理补偿策略,是对‘认为自己缺乏社会认可’的一种反应。但他们的这种心理补偿策略,却可能导致更多的疏离感和社会排斥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找个听自己说话的朋友,能提高智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能“倾听”别人的朋友真的很珍贵?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就感到特别亲近,想经常和他见面?
根据一项发表于《JAMA Netw Open》的研究结果,有很多这样的“听众朋友”(listener availability)的话,你可能会因此变得更聪明
图 / 《老友记》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研究者分析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中2171名参与者的数据,包括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脑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的结果。
研究发现:
  • 65岁以下的参与者中,如果他们的“听众朋友”较少,当他们的的脑容量每减少一个标准单位(SDU)时,认知能力会老化 4.25 年。
  • 65岁以下的参与者中,如果他们的“听众朋友”较多,当他们的的脑容量每减少一个标准单位(SDU)时,认知能力会老化 0.25 年。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很多“听众朋友”,当他因为衰老而脑容量萎缩时,他的认知能力会保持在更好的水平——他的“认知弹性”更好
“听众朋友”(listener availability)更多的人,当脑容量下降时,认知能力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研究者说:“以支持的方式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能改善一个人的大脑健康,降低他患阿尔茨海默症等和认知功能有关疾病的风险。”

在工作邮件中发笑脸,会被认为“没能力”

刚入职新工作,想打个招呼,要不要加个笑脸emoji呢?
啊,竟然只有这个微笑可以选
一篇发表于《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研究表明,在工作邮件中发笑脸,你以为你在表示友好,收到邮件的人却会认为你“没能力”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三个实验研究微笑的数字化形象——“笑脸(☺)”会给人什么印象。就像开头的图片一样,研究者以Alex(这个名字看不出发信者的性别)的名义,发了这样一封工作邮件给参与者,并用量表衡量参与者收到邮件后对Alex的评价。
研究表明:
  • 收到带笑脸(☺)的邮件的参与者,与收到纯文本消息的参与者相比,对Alex的温暖程度(友好、积极、诚实)的感知略微增加,但对Alex能力的感知显著降低
  • 收到带笑脸(☺)的邮件的参与者,与收到纯文本消息的参与者相比,更不愿意与Alex共享个人信息,这和对Alex能力的感知低有关。
研究者表示:“在当面的接触中,微笑的人被认为热情而且有能力,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正式的邮件中使用笑脸(☺),会导致别人对你有更差的第一印象。”

总在外面吃饭的人,全因死亡率高49%

少出去外面吃饭应酬的科学证据找到了……
一项发表于《J Acad Nutr Diet》的研究显示,每天在外边吃两顿饭的人,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根据29万多名参与者的随访数据(参与者平均被随访了7.83年),分析了参与者们饮食情况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
  • 每天在外边吃两顿饭的人,与几乎天天在家吃饭(每周在外吃饭的次数小于一次)的人相比,全因死亡率高49%。
  • 如果研究具体的死亡原因,每天在外边吃两顿饭的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可能性高18%,因癌症而死亡的可能性高67%。
对于这一结果,研究者表示:
“第一,外边做的饭更不健康。外边做的饭和家里做的饭相比,水果、蔬菜、全谷物以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低,能量密度、脂肪含量和含盐量较高,更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第二,没时间在家做饭,也可能是工作忙和生活压力大的标志,这也和更高的死亡率有关。”
图 / 《咖喱辣椒》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下周再见!

💡今日互动:
当你想在家吃饭时,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毓宁 ✑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Viren et al., Mental health literacy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postnat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British adults,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019, DOI: 10.1080/09638237.2019.1608932
Kim et al.,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color among sighted and blind adul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DOI: 10.1073/pnas.2020192118
Radkiewicz & Skarżyńska, Who are the "social Darwinists'? On dispositional determinants of perceiving the social world as competitive jungle, PLoS ONE, 2021, DOI: 10.1371/journal.pone.0254434
Salinas et 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With Brain Volume and Cognition, JAMA Netw Open, 202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1122
Glikson et al., The Dark Side of a Smiley: Effects of Smiling Emoticons on Virtual First Impression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7, DOI: 10.1177/1948550617720269
Ya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Eating Away-From-Home Meals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J Acad Nutr Diet, 2021, DOI: 10.1016/j.jand.2021.01.012

往期 WEEKLY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
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