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 克隆人的长相,已经足够让人害怕
  • 晒太阳,能增强性吸引力
  • 这4种特点的人,更易相信阴谋论
  • 和Siri聊天,真的可以减轻焦虑
  • 当食物没那么香,是大脑在提醒你别吃了
  • 心跳过快时,你可能容易做蠢事
为什么克隆人的长相很诡异?
当你看到三个人长着一张脸,你会不会感到毛骨悚然?
别害怕,这张照片是P的!以及,这是研究第一作者、日本立命馆大学学者Fumiya Yonemitsu的脸。
这篇发表于《PLOS ONE》的研究指出,当人工智能遍布世界时,人类很可能要遇到很多长着一张脸的机器人,并会对此感到十分恐怖。
科学家们通过6个实验,研究了“克隆贬值效应(The clone devaluation effect)”的影响——人们对具有相同面孔的图像产生一种诡异的情绪。
研究显示:
  • “克隆贬值效应”会随着克隆的面孔的数量的增加而变强,例如,当克隆人的面孔数量从2个增加到4个时,人们会感到更加诡异。
  • 当克隆的面孔存在于在较高的现实背景中(如参与者被提示,这个人在现实中有某种身份),“克隆贬值效应”较强。当现实背景较弱时(例如克隆人的脸出现在动画中),“克隆贬值效应”较弱。
研究者表示:“‘没有人性’是人们对克隆人感到诡异的根本原因:让人感到害怕的并不是重复的面孔,而是重复的身份。
面孔是识别一个人身份的重要信息,克隆人的出现却违反了面孔和身份一一对应的关系。克隆人长着一副面孔,却扮演多个角色,这种设置十分反人性。

晒太阳,可以增强性吸引力

爱情电影里,总是会有晒太阳的场景。比如:
图 / 《托斯卡纳艳阳下》
图 / 《泰坦尼克号》
沐浴在阳光下,仿佛就能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让人心里发痒。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者发表于《Cell Reports》的论文发现,暴露于阳光下的人们,浪漫感和激情确实都会增加。
1)紫外线照射提升了性意愿
第一阶段是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者将小鼠暴露于阳光中的成分之一——紫外线(UVB,波长为 320-400 纳米)中。研究者在8周中,每天都给予小鼠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
结果表明,紫外线对性行为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雌性小鼠的性激素水平显着上升,卵巢增大,发情期延长;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之间的吸引力增加,并且更愿意进行性交。研究者通过蛋白质去除实验进一步证明,紫外线照射对性行为的影响,与 p53 蛋白有关。
2)阳光唤醒了男性的“情感”和女性的“身体”
在第二阶段,32 名人类被试参与了研究。人们在实验前两天都没有接触阳光,然后在实验室中接受了25分钟的紫外线光疗。在接受光疗的前后,人们填写了关于情感和性激情的问卷,并接受了血液测试。
结果是这样的:
  • 血液测试表明,暴露于紫外线下,让人们释放了更多的性激素
  • 问卷测量体现出了性别差异。相比男性,女性在接受紫外线光疗后,性激情被更多地唤起,她们在身体唤醒上的得分更高而男性在接受紫外线光疗后,情感激情被更多地唤醒,他们会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伴侣。
研究者表示:“在欧洲和北美,春秋都是人们受孕的高峰,这被认为和阳光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阳光可能通过直接调节皮肤和脑之间的电信号传递,也可能是通过让下丘脑控制汗腺分泌更多的信息素,来影响人们的性行为

有这4种特点的人,更易相信阴谋论

相信阴谋论,可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高度不信任”的感觉(比如,相信戴安娜王妃的死是由英国王室密谋策划的,或相信登月是一场精心设置的骗局)
在一篇发表于《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的研究中,俄勒冈大学的研究者探讨了人们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他们让500名本科完成了对人格特质和一系列信念的测量。
图 / hbr
结果显示,容易相信阴谋论的人,这4个特点都比较显著:
  • 马基雅维利主义信念(利用他人以达成个人目标的行为倾向)得分高持有马基雅维利主义信念的人,更可能不信任他人,认为政府在从事邪恶的事情;
  • 自恋得分高。非常自恋的人,可能表现出很高的偏执水平,而偏执的思想很可能与相信阴谋论有关;
  • 反社会倾向得分高。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更可能不信任他人,更可能有一种宿命论观点,即认为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在控制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容易相信阴谋论;
  • 虐待他人倾向得分高。可以从伤害他人中获得快乐的人,往往也持有宿命论的观点、不信任他人、有奇怪的信念,这些都与相信阴谋论有关。
研究者总结道:“那些更容易相信阴谋论的人,往往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被剥夺了权利,也不信任他人和政府。他们相信阴谋论,可能是为了恢复控制感,或有其他的心理动机。

和Siri聊天,真的可以减轻焦虑

网友说:有时候觉得,Siri比男朋友情商高。
不是说笑,一项发表于《JMIR Formative Research》的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和“精通心理学”的人工智能聊天,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己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过他们没有研究Siri,而是研究了一种名叫“Tess”的、能提供心理支持的聊天机器人。
它可以据参与者向它发送的文字内容,提供共情式的反馈,并推送相关的心理健康信息。例如,Tess可以向表达焦虑情绪的参与者提供一些放松策略。
这项研究由帕洛阿尔托大学主导,共招募了181名阿根廷参与者。他们完成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测量后,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在8周内,实验组Tess聊天获得心理帮助;对照组阅读有关心理健康的电子书。
图 / Tess 聊天机器人
研究显示:
  • 实验组的参与者在8周内,平均发了116条消息给Tess,收到了 Tess 的 356 条回复;
  • 实验组的参与者与 Tess 交换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容易对 Tess 给予积极反馈(如“我觉得这次对话有帮助”、“你真的很了解我,谢谢”)。而消极评价 Tess 的参与者,主要是抱怨 Tess 的回应不够精准(如“没有具体回应我的问题”)
  • 实验组的参与者,在8周的心理干预后,表现出焦虑症状的显著减少而对照组的参与者,8周后焦虑症状没有显著变化。
研究者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提供心理帮助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论证。如果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人们获取心理帮助将会变得很简单。

当食物“没那么香”,是大脑在提醒你别吃了

一种食物虽然好吃,但似乎总是吃着吃着,感觉就没那么香了?
没错,这是你的大脑在提醒你,“你已经饱了”!
图 / 《老友记》
西北大学发表于《PLOS Biology》的研究发现,如果你吃饱了,你对食物气味的敏感度也会降低。
研究中,32名参与者在饥饿(或吃饱)的情况下,闻一种混合的味道(这种味道由两种物质的气味混合而成,一种物质是食物,如披萨,一种不是食物,如松木),然后接受对大脑的核磁共振扫描。研究表明:
  • 在感性认知上,参与者越饿,越容易认为混合味道中“食物的味道”占主导;
  • 从大脑的神经活动判断,吃饱了的参与者,更难把一种混合的气味识别为食物的味道。
食物(如披萨)和非食物(如松木)的味道,会在人的大脑中引起不同的神经活动模式
其实很好理解。这种嗅觉系统和进食行为之间的反馈调节,可能有进化上的意义,比如让我们不要变得太胖😂
“如果这种反馈不能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饮食紊乱、肥胖、睡眠中断等问题”,研究者说。

心跳加快时,你可能容易做蠢事

适度的兴奋可以让人的表现更好,但是当过度兴奋(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短促)时,就容易做出一些蠢事。
最近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发表在《PNAS》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唤醒状态(state of arousal)”影响决策过程的神经机制。
他们选择了三只雄性恒河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调节猴子的杏仁核活动,让猴子处于不同的兴奋状态中,然后让它们在实验中选择一种奖励(大量的果汁/少量的果汁)。研究者通过微电极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猴子的神经活动。
研究表明:
  • 略微的兴奋状态,可以让猴子更快地做出决定(猴子都会选择大量的果汁作为奖励)
  • 但在更高的兴奋状态下,猴子选择奖励的速度就减慢。这表明当唤醒状态升高时,它实际上阻碍了决策过程
  • 当研究者查看猴子的神经活动时,发现高度的唤醒状态改变了神经元在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好像参与决策的神经元被唤醒状态“劫持”了
猴子通过把手放到左侧或右侧的按钮上,选择一种奖励
研究者表示:“行为和神经研究都表明,唤醒状态和决策表现之间存在‘倒U’关系,唤醒状态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决策。
这种机制可以解释某些以‘持续性过度唤醒’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中观察到的认知偏差,如广泛性焦虑症。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下周再见!

💡今日互动:
你因为“过度兴奋”而犯过傻吗?

毓宁 ✑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这周,你的心情和状态怎么样?
如果你持续地感到有些疲惫、无意义、缺乏做任何事的动力,却不知道缘由,
不妨试试【心理评估】,和【专业心理顾问】一起找到心理困扰所在。

Kay, Actors of the most fiendish character: Explainin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Dark Tetrad and conspiracist ide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0, DOI: 10.1016/j.paid.2020.110543
Parikh et al., Skin exposure to UVB light induces a skin-brain-gonad axis and sexual behavior, Cell Reports, 2021,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579
Shanahan et al., Olfactory perceptual decision-making is biased by motivational state. PLOS Biology, 2021,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1374
Yonemitsu et al., The clone devaluation effect: A new uncanny phenomenon concerning facial identity, PLOS ONE, 2021, DOI: 10.1371/journal.pone.0254396
Fujimoto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decision-making and interoceptive representations of bodily arousal in frontal corte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DOI: 10.1073/pnas.2014781118
Klos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Chatbot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IR Formative Research , 2021, DOI: 10.2196/20678

往期 WEEKLY

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
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