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美国最热闹的一仗,是该如何称呼未来的第一夫人。
一个叫爱泼斯坦的作家,在《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引爆了舆论,他呼吁即将上位的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拿掉自己看着像骗子博士Dr.)头衔,恢复第一夫人拜登的称呼。
他的理由是,吉尔·拜登拿的是教育学的博士(Ed.D)。这个学位不够严谨,而且近年来学术要求上放水,这个头衔不应该称作Dr.(博士)
他的文章招来铺天盖地的反击,当然也有很多赞同的声音。我也正在美国修读教育学博士(Ph.D),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在美国教育领域,想去高校任职,要升职,当部门负责人、校长,读博士是必经的路程。教育学博士有两类,Ed.D Ph.D
Ed.D Ph.D in Education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Ed.D 是为了在职的中级和高级教育领域管理者,提升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而设置,属于实践性课程。Ph.D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教育领域研究人员和大学教职人员。
有工作、年龄大些的学生,一般读的是Ed.D;年轻些、工作经验少的一般是Ph.D。我年龄最大的博士同学年近六十岁,孙子都有了,仍然和我们一样,一门一门课地修,期末熬夜做作业。
职业路径上的差别虽然存在,但界限不是绝对的。我有一些Ed.D毕业的同学,研究做很好,也会走上教职这条路。有其他的职业路径做为支撑,他们追求教职的时候底气比较足,没有毕业即失业的顾虑,或者,他们可以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的转换,而不影响自己的收入。
我身边的同学有全日制工作的基本选的都是Ed.D,除了少数有志做研究走教职的同学。这些同学不少是各教育部门、中小学、高校的中级或高级管理者。比如我在一门研究方法课上的同学,是学区一所高中的副校长,另一门基础课的同学,是大学负责校友捐款的部门的领导,还有一位同学则在学习期间换工作到一所社区大学当副校长。
工作繁忙,这些同学通常只能一学期修一门课或两门课,而且只能上傍晚或晚上的课,增加了他们完成学业的难度。我有位教授,正职工作是社区大学副校长,同时教授我们一门社区大学管理的课程。他读博士的大学,离家4个小时车程,读书期间,经常要开车往返八个小时去上课,坚持了四五年,修完了课程,其后写论文、通过答辩又花了几年时间。
课堂上,有Ph.D 学生,也有Ed.D学生。教授和其他同学,偏向于喜欢Ed.D同学,他们能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能带给课堂现实工作的痛点、难点,他们的观点也很犀利和客观,避免了唯书论和空谈。
他们来深造,也是想从学界补充前沿理论,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爱泼斯坦在《华尔街日报》文章中嘲笑Jill Biden的毕业论文,关于提高社区大学的学生留存率。其实属于社区大学研究领域很重要和热门的课题,符合她在社区大学教书的背景。
Jill Biden在社区大学、高中和医院工作之余,拿了到了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要养育小孩,我非常钦佩她的毅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她代表了很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美国女性。
在美国,不管是全日制还是兼职读书,上的要求修的学分和要达到的学术标准是一样的,最终拿到的学位都是一样的。美国大学的好处是只要你付学费或有人替你付学费(比如奖学金),想修哪些课是自由的。
当年申请的时候,我也考虑过是申请Ed.D 还是Ph.D。本来作为一个有全日制工作的教育工作者,Ed. D是比较合适的,但考虑到未来可能有想法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我还是咬咬牙选择了Ph.D 。对一个留学生和新移民来说,Ph.D可能显得更合适。
美国人对学位看的很重要,拿到学位证书后通常会裱起来,骄傲地挂在家里或办公室显眼的地方,尤其是博士学位。那个框框还很贵。中国留学生反而比较淡定,譬如我的朋友马博士,博士学位不装裱,非常随便地摆客厅小案几上,在学术界相当于视金钱如粪土了。
除了装裱学位,博士们还要走名字后加上博士头衔,一般都会写学位证书上的正式头衔,比如Ed.D Ph.D Eng.D (工程学博士),同事间称呼也会改称Dr. XXX,以示尊重。大学里学生称呼教授,除了教授允许的情况下会直呼名字,正式场合都是称呼Dr. XXX (美国高校,尤其四年制大学,从事教职一般都要求有博士学位。

我们在这里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从K-博,欢迎关注。
欢迎转载,但必须在正文前署名,并附上二维码
我们组建了“带娃出海交流群”,一起探索教育国际化潮流,家长可以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加“美加双城记”微信号,拉你入群。
近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