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要刷抖音的人,最近都躲不开四个大字:
基本上每下滑十次,你就能刷到一个四川观察的视频,就算没刷到,也能在别家视频评论区看到他蹭热度的身影,就算他没蹭,网友也会也会帮他们强行蹭上,抖音上只要稍微火一点的视频,网友们都会怒不可遏的喊:
“删了,让四川观察发!”
四川观察,已然成了一种亚文化。
我观察了很久四川观察,发现他们的视频都是各类新闻和八卦,再配上简单的文字音乐,增长方式也不稀奇,无非是去一些大号的评论区蹭热度互动罢了。
无论内容还是运营,四川观察都没什么发明创造,可这么多网红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怎么就被一个平平无奇的新闻号实现了?
从出身看,四川观察的主体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是正儿八经的官媒,但与《人民日报》或《央视新闻》比起来,这出身并没有什么光环,与他类似出身的媒体号在抖音上多如牛毛,四川观察也没有什么“四川特色”,新闻与八卦来自世界各地,于是便有了“除了四川哪儿都观察”这个梗。
而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便是“结硬寨,打呆仗”。
我并不想宣扬什么“人生没有捷径”的鸡汤,事实上,人生是有捷径的,所谓捷径无非两种:无与伦比的天赋、无与伦比的机遇,但普通人想抄上捷径,基本和中彩票差不多。
没有捷径,唯有无与伦比的勤奋。
四川观察的“勤奋”,正是最近全抖音最大的梗:
一般媒体号,一天发五条视频就算多了,对观察来说,一天二十几条甚至50条都稀松平常,《人民日报》粉丝破亿那天观察甚至一连发了100条视频。
去别家评论区蹭热度,是抖音最常见的增长办法,却也被四川观察玩到了极致,他们大号蹭,小号也蹭,火的视频蹭,不火的视频也蹭。
这令我想到18年抖音上火的一塌糊涂的罗志祥,也是靠笨办法:只要有人@他,不管阿猫阿狗,他都会来你视频下评论。
除却勤奋,还要讲究方法,勤奋垒砖能铸就高墙,勤奋撞墙只会头破血流。
前面说了,观察的内容与运营,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模仿。
有效的模仿,远远强于无效的创新。
以前我也觉得,模仿是抄袭,很low,直到我读过《实践论》,看到毛主席将人的所有知识划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所谓直接经验,是人在实践中直接获得的:
“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而间接经验,就是别人的直接经验。我们看的书,读的鸡汤,听的创业指南,统统都是间接经验。
所谓模仿,便是将间接经验拿来实践,转化为直接经验的过程。
模仿之所以比胡乱创新高效,正因为你模仿的都是成功者,是成功者通过实践取得的直接经验。
我做公众号4年,也是不断模仿的过程,从标题到排版,我一直都在借鉴行业大佬,有的模仿成功了,有的模仿失败了,失败后我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若调整成功,那便是我的创新成功,我也惊喜的发现,每当我创新成功,就有一些同行会来模仿我。
2
“观察”创始人说,当时四川台找到他,只说要弄个抖音号,其余便让他放手去干了。
看得出来,四川台对于这个抖音号既没有约束,也没有期望,更没有扶持。
接手这样一份工作,不仅同行看来不新鲜不刺激,在应届生眼里恐怕也不怎么高大上。
但他并没有半点抱怨,而是闷头把事情做了起来,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成了行业内最黑的黑马与最亮的明星。
现如今,任谁都不敢低看他们一眼。
身边总有人抱怨工作没意思,成就感不足,殊不知,你在工作中能获得多少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当你参与到一项工作,你便是工作成败的变量之一,你干出的成绩越亮眼,在团队的地位便也越高。
江山是谁打下来的,大家便会跟着谁走。
每当工作不顺,我们总爱怨天尤人,怨老板太抠,怨实习生太笨,怨客户太难搞,可反过来想,给你最好的老板,最聪明的实习生,最乖巧听话的客户,就算做出成绩,你的价值又怎么体现?
初入江湖,你手上往往就是一堆烂牌,你锅里也只有一堆下水,但只要能打出好牌,炖出鲜味,你就能脱颖而出。
我一直强调,年轻人要尽快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如果还没找到,那就接着找,但寻找的同时该怎么办?
四川观察的成功给了大家明确的解答:
先做好手头这份工作。
说不定当你做出了成就感,也就爱上这份工作了呢?
路,永远在脚下。

往期回顾:
扫码加我微信!
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关注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