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威武帝都,萌兔护法
▲  文末有惊喜哦!!!
- 风物君语 -
胡鹏飞
一位京城里的“圣诞老人”
每年中秋前这段时间
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刻
他用双手把泥巴做成“兔儿爷”
让熊孩子们一个个抱回了家
谁也不知道
中间藏满了一整年的平安和幸福
(风物君今天也准备了一整年的幸福☄)
老北京过中秋,年年都要请“兔儿爷”。
兔儿爷本是广寒宫中嫦娥仙子身边的玉兔,精通医术,专为西王母捣药制作仙丹。
恰逢一年八月十五,北京城内瘟疫肆行,百姓苦不堪言,玉兔便被派下凡消灾解难。降临凡间后玉兔化成少女,奔走于家家户户,没多久瘟疫就被消除了。
▲  玉兔穿上百家衣,有文官的宽袖长袍,也有武将的盔甲战袍,白象、黄虎、黑虎、麒麟……各种天上猛兽也成为兔儿爷的坐骑,下凡相助。
从此,北京人每年中秋节都要供奉“兔儿爷”。一进农历八月,城内市集上就汇聚千千万万的“兔儿爷”,他们被陆续请回家中,高坐神桌,接受人们叩拜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
念念不忘,是“记忆”,也是“技艺
我们见着胡鹏飞的时候,他正在把周末小朋友们做的兔儿爷泥胚们摆成阵营。“这些是没做好的泥胚,有些形不好,有些开裂了,小朋友们就不要了,我给修一修。”胡鹏飞边说边用手蘸着清水,抿着泥胚上生硬的边缘,恍惚间,让人联想起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景象。
▲  大概,这能被称作“鹏飞造兔”吧!
胡鹏飞会捏泥塑,也是吉兔坊品牌的大当家。他最骄傲的便是把老北京的兔儿爷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五湖四海。对于兔儿爷这曾深陷“水深火热”的老手艺来说,可谓是“涅槃重生”。
但当胡鹏飞将兔儿爷的跌宕旅程向我们娓娓道来时,我才发觉,兔儿爷带来的这些欢乐,实际上源自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不易。
▲  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印制的木版年画《桂序升平图》,呈现了旧时小儿在中秋祭拜兔儿爷的热闹景象。图/源自网络
从前,兔儿爷是老北京对于中秋节最割舍不下的记忆。
每到农闲时节,村里乡亲就会捏制兔儿爷,卖给前来收购兔的城里商贩,换些外快贴补家用。城里商贩将兔儿爷带给家家户户,也给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带去了陪伴和乐趣。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回忆兔儿爷时,好似就看到了儿时在中秋集市上的那个自己,不仅是对兔儿爷深深的怀念,还有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年节氛围: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
▲  现如今,诞生在吉兔坊的每一个兔儿爷都要经过十几道制作工序,并且由好几位师傅共同完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社会动荡,会做兔儿爷的人都转行了,手艺因此一度中断。直到80年代,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被拍成电影上了荧幕,兔儿爷才又回到大家的记忆中。近几年,会做兔儿爷的老人相继去世,手艺人寥寥无几,许多90后甚至不了解中秋祭拜兔儿爷的习俗。
▲  吉兔坊中正在阴干的兔儿爷泥胚。
即便如此,北京城里做兔儿爷的几位手艺人,依旧在努力保护着老北京的中秋记忆,延续着兔儿爷的“生命”,胡鹏飞就是其一。
一块泥巴的心愿
胡鹏飞是陕西人,家中世代从艺。从小就看着大人们做佛像、画建筑上的花画的胡鹏飞,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会捏泥塑,多是学着大人的模样捏着捏着就有了姿态。上大学时,胡鹏飞顺理成章选择了艺术专业,毕业后正儿八经地折腾起泥塑。
▲  满满当当的兔爷山。图/吉兔坊
最初,胡鹏飞捏的是家乡的泥塑——陕西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泥塑多以虎为主题,分为彩塑和素色两种风格,粗犷霸气的泥塑虎多为凤翔人家镇宅辟邪的瑞兽。而京城“兔儿爷”恰好相反,体态娇小,容貌更为亲近,坐骑服装却是多种多样,在地域上有些距离的兔儿爷和泥塑虎,这么看来,倒像是远亲。
▲  凤翔泥塑融合了陕西的审美趣味,别出心裁的剪纸、泥塑、布艺相互融合,最终呈现出威武不失有趣、平实不失浪漫的独特气质。
出于一次偶然的好奇,胡鹏飞抱着试试的态度随手做了些“兔儿爷”,却收到不错的反响,促成了胡鹏飞泥塑风格的转变。
泥塑其实不分家,不管是陕西的坐虎还是北京的兔儿爷,艺术性却是共通的,虽然承载的地域文化略微区别,但都寄托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和平安健康的祈愿。


▲ 以“兔儿爷”为主打,胡鹏飞的团队还创新出更多讨喜的吉祥物,制成书签、冰箱贴、DIY材料包、礼盒等各种样态,备受青睐。
现在,胡鹏飞的团队已经发展至上百名员工,兔儿爷也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一门濒危的老手艺竟然“起死回生”了。
兔儿爷爱吃啥?
手艺人做兔儿爷不仅要有手头功夫,还要对传统文化知根知底。
说起旧时老北京的祭月习俗,胡鹏飞好似历历在目:
每逢老北京城里的中秋之夜,人们就会顺着月出方向摆出香案,将兔儿爷请上香案,供奉上月光神码,再摆上月饼、瓜果、长寿花,更有人家会煮上兔儿爷爱吃的毛豆。
▲  民间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焚香祭拜兔儿爷便是母亲带着熊孩子一同完成。熊孩子们此时也最乖巧,学着大人像模像样的叩拜。图/源自网络
▲  人们在叩拜完兔儿爷后,千张、元宝和“月光马儿”将被一同焚烧给兔儿爷,“月光马儿”就是专供兔儿爷享用的纸神码。图/源自网络
至今,胡鹏飞还保留看戏的习惯。昔日家喻户晓的戏剧形象,常被手艺人借鉴到作品上。兔儿爷起初只有一把旗子,后来,出于武生的行头影响,就有了对称的两把或四把。据说,兔儿爷的形象也被吸纳进京剧,梅兰芳大师的《嫦娥奔月》中就有兔儿爷和兔奶奶的角儿。
▲  胡鹏飞制作的兔山,小兔子们正敲锣打鼓、拉二胡、寻找仙草……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旧时兔儿爷,为何年年请?
还得多亏了熊孩子们的杰作。

旧时的手艺人们,制作兔儿爷用的泥巴多混杂着杂草砾石,自然没多久就被磕碰的七零八落了。兔儿爷是用驴皮胶熬制的颜料画的,遇上冬日的暖气,容易伸缩,导致开裂或脱落。时间久了,兔儿爷身上的颜色也会氧化而变色暗沉。
▲  旧时宫中受到民间中秋祭拜兔儿爷习俗的影响,每逢中秋,也常从市集上买回大量的兔儿爷。图/源自网络
如今,要想为兔儿爷延续新生命,就要在“颜值”和质量上与时俱进。
胡鹏飞制作兔儿爷时用的泥巴和颜料都不同以往,这是他的秘密配方,藏着他几十年来“玩”泥巴得出的经验。
第一步,选泥料。选好的泥料要过筛淘洗,祛除杂质。和成团后,要饧泥,不少于半个月时间的静置,能让泥巴中的分子结构得以重构,上手后细腻柔软利于塑形。
▲  胡鹏飞的配方黏土也面向市面销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DIY泥塑。
在塑形前,根据制作对象的大小形状,要在泥中“锤”入相应质量的棉花。成熟高的棉纤维不仅具备极好的吸色性能,还能使上色更均匀鲜亮。
▲  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细密的质地与泥巴融合抱团,能提高泥巴的韧性和黏性。
兔儿爷拿在手上虽然沉甸甸,却是空心的。这个制作传统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售卖兔儿爷的商贩在一买一卖中历尽路途颠簸,实心兔儿爷会增加不少难度。
▲ 先将泥料擀成厚实的泥片,然后均匀地填盖在两瓣模具内壁上。

▲ 合紧模具,让泥料贴合。
▲  此时的兔儿爷虽已成型,但还要封合底座,并在底上按压一个椭圆形凹陷小坑,为了避免后期干燥时,泥质变化造成底座膨胀突出。
▲  开模取出兔儿爷时要用巧劲儿,避免把泥胎捏变形。
▲  再用细小竹签将模具的缝隙填补平整,修整好瑕疵。
▲  用竹签在兔儿爷的官帽中央和后背位置扎上插放兔耳朵和旌旗的眼儿。
▲  将泥巴裹在铁线上搓出兔耳朵胡鹏飞做示范时是用泥巴,成品中的兔耳朵是用软陶泥制成,不易摔碎。
泥胚经过几天阴干后,就能上色了。传统的兔儿爷要把全身涂白,掩盖泥巴中的粗粝杂质。
▲  传统的兔儿爷往往会在全身涂白。
我们常在国画作品、木结构建筑上看到的传统纹样,多是由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绘制,它们区别于西方化学颜料,独具中国色彩的韵味,胡鹏飞绘制兔儿爷就延用了这样的传统色彩。
▲  胡鹏飞为兔儿爷上色用的颜料经由研制改进,克服了从前驴胶颜料易干裂、脱落、变色、暗沉的种种劣性。
▲  上色之后,用毛笔画上纹络、点上眼睛,开脸后的小动物立马神采奕奕。
▲  颜料干后,要涂上一层清漆,能使兔儿爷散发光泽、历久弥新,还能保护颜料层经久不衰。
▲  兔耳朵往往是单独插在官帽上,可以灵活移动,陶泥制作的不怕摔碎;旌旗,是用红纸剪成,沿用了陕西凤翔剪纸的艺术风格,是另一绝妙之处。

▲  兔儿爷的背面会露出些许素胎,同时保留了手艺人钤印的传统。
▲  有些系列省去了上光步骤,却露出些许素胎,磨砂质感的亲和舒适,配上兔儿爷官帽上毛茸茸的红缨球,惹人怜爱。
每送走一只可爱的兔儿爷,胡鹏飞就像“嫁女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托付给五湖四海的人家。
1秒看重点↓↓↓↓
今天的风物君不是往日的风物君
除了吊足大家的胃口外
以往留言中大家对购买链接的狂热号召
我们这次真的实现了!!
来自胡鹏飞老师·吉兔坊的兔儿爷
此刻正悄悄地整装待发在链接
↓↓↓↓
买到就是抢到
经典款兔儿爷
复制下面链接,打开手机淘宝
¥Zqb3bV8M9SH¥

兔儿爷创意冰箱贴
复制下面链接,打开手机淘宝
¥AH9xbV8IClj¥
兔儿爷就在中秋假日等你回家哟~
-END-
你的家乡
有哪些独特的中秋节习俗呢?
文丨皮卡婷
图编丨Geethan
摄影丨Geethan
部分标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物产美食
匠人手艺
点击下方图片,领取更多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