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那种充满着冲突关系的交情。但也因此,我才得以测定到自己的位置。现在筱原一男驾鹤西去,我觉得好像失去了思考的基点。不只是我,对于我们,对于整个日本当代建筑来说,都永远地失去了那样的一个基点。”
——矶崎新
“所以筱原一男建筑的主题从来都不是结构、构造,或是功能,而是为了给事物一种意义。”
——Pascal Flammer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50篇讲座,
本次讲座为2013年11月5号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举行的12期“The difficult double”系列讲座第一期,由瑞士建筑师Pascal Flammer阐释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 (Kazuo Shinohara)作品的讲座。本篇讲座由东南大学顾家铭、柏韵树翻译整理,由东京工业大学沈柯韦校注并推荐。并感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潘晖、ETH于岛、UCL项轲超、东京大学成潜魏、东京工业大学吴伟在记录前期的意见和补充。
主讲人:Pascal Flammer
Pascal Flammer (1973年生),一个极具天赋、有许多优秀建成作品的实践建筑师,被盛赞是当今瑞士同时代建筑师中极为杰出的一位。2006年开始他的建筑生涯,接着在门德里西奥和美国哈佛大学等地开展教学活动,获得the Swiss Art Award in 2006,the Bison(BIS) Architecture Award,the best house in Swisherland 等奖项。
Pascal Flammer 2017年10月于普林斯顿大学讲座“System Concept Composition”由祝沈含、朱钟晖记录于雷锋第24篇《住宅本质上是一种孤独感的围合》
推荐人:沈柯韦
沈柯韦,东京工业大学安田幸一研究室,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九樟学社成员。曾在石上纯也设计事务所实习,毕业后致力于探索东工大建筑学术思想在当代中国城乡问题中的可能性。
日语资料补充:吴伟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硕士毕业,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环境系硕士在读,篠原一男爱好者
主题:筱原一男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年4月2日-2006年7月15日)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东京理科大学数学系毕业,重新入学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师从清家清。后留校任教直至定年退休。他被认为是“新陈代谢派”之后与矶崎新齐名的日本建筑界领袖人物,特别是对1970年后的日本住宅建筑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三种原空间”建筑理论和“四种样式”建筑作品类型广为人知。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而伊东丰雄,安藤忠雄等人也直接受到筱原思想的启发。日本社会把受筱原影响,将独具的空间魅力与缜密的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建筑师称为“篠原スクール”(筱原学派)或“エピステーメー派”(知学派)。获得2010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记录者:顾家铭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大五在读,申请到2018Fall耶鲁大学March1项目研究生

记录者:柏韵树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大四在读

文章全长13000字,阅读完需要12分钟
推荐语
本篇讲座由东京工业大学硕士沈柯韦推荐
当他们在讨论筱原一男时他们在讨论什么?
筱原一男是谁?是一个以理工科日本顶尖而著名的大学的教授?是一个一辈子的成就几乎都是由一些小住宅设计定义的建筑师?还是一个对世界大都会混沌景象的狂热崇拜者?这些似乎都可以去定义筱原一男,但他又绝对不仅仅能被其中一项定义。
在1985年7月日本新建筑杂志筹备的那次前无古人的竞赛,标题为“2001年的样式”(当然很可能是从库布里克的电影中获得的灵感)中,集结了100位全世界有名的建筑师,屈米,文丘里,皮亚诺,彼得库克,矶崎新,年轻的伊东,坂本等等。筱原一男是唯一一个没有提交作品却作为压轴登场同时设计了封面的建筑师,新建筑杂志似乎是在暗示他的思维广度囊括了这次竞赛的起始和终结。然而筱原一男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孤独的,翻开他的履历会发现他在日本获得的奖项少的惊人。
有意思的是,受邀的各路建筑师们都在用图纸争相表达对未来城市,建筑亦或是生活方式的见解看法,而筱原一男并未提交任何作品,而是写了一段话唱反调:“我不喜欢描绘未来。但我不放弃解读未来……城市的建设与自然的破坏,从来都是作为硬币的两面而同时存在……我想建筑师们绝不会停止设计,直至城市迎来最后悲惨的结局。”(作品顺序是按建筑师英文字母排序,筱原刚好被排在最后。巧合也好天意也罢,筱原最后的这段文字,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当年那次竞赛的尾注,令人感概。)
有人说筱原一男之所以出名是他的作品有来自遥远的欧洲的建筑师的拥趸,尤其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建筑师们。从最早期的赫尔佐格到库哈斯,再到后来的克雷兹与奥尔贾蒂,甚至一直延续到本讲座的主讲人,帕斯卡弗莱默。虽然这些建筑师各有特点,甚至可以说是彼此毫不相关,但都不影响他们都能从筱原一男那里攫取养分。筱原一男是一个不愿意向大众展现自我的人,但同时他也一直在向社会发出超越时代,令人不安的声音。当他们在讨论筱原一男的时候,数学家们,鼓吹传统者,建筑感知论,建筑存在论者,社会学家和城市学者们,都在阅读筱原一男中看到了自己。但是,或许,在我眼里,作为艺术家的筱原一男比上述的那些身份更加接近他自己。在本篇讲座里,帕斯卡弗莱默没有试图全面、客观地去讲述筱原一男的全部。相反,他非常放松,甚至有点随意,在他的描述下筱原一男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建筑师,刻意颠覆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状态。不过从他叙述这些矛盾时短暂的停顿和重音中,我们可以看到筱原一男在一个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内心中占据的位置。
讲座背景
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为期12期的“The difficult double”系列讲座中,第一期是瑞士建筑师Pascal Flammer展开的对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 (Kazuo Shinohara)建筑作品阐述自己理解的讲座。Flammer抓住筱原一男住宅建筑中的核心思想,探讨了其作品中的矛盾、闪光之处。(注1)
筱原一男的建筑哲学给Pascal Flammer带来很深的触动和启发。他帮助听讲者们跨越筱原艰深的言语和难以解读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筱原的建筑理论和建筑作品对他带来的影响。“the difficult double”, 如题所示,筱原的作品中不乏对比、冲突,造成了其丰富的作品内涵和多样性。在Flammer的讲述中,我们也很清晰地能把握住设计建筑的一些基本方法,获得启迪。我们也能由此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当代建筑,了解筱原一男的建筑理论和空间形式。
本篇文章力求较为全面展示筱原的思想和作品,在Pascal讲述之外也引据日文原版及中文译介资料,补充完善了筱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注1:关于筱原一男住宅建筑中的核心思想的重要的一点是:将传统作为其建筑的出发点,其时代背景实际是对当时战后功能主义住宅的批判,以日本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床之间”为典例,一直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他曾以日本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床之间”为例有过这样的论述。
原文:
たとえば、床の間という「もの」を取り出してみよう。この小さな空間に含まれている象徴性の強さは誰もが知っている。…(略)有名なことば、「うぶ湯とともに赤ん坊も流してしまった」のとおりになったのである。
表面的な生命感をたえず否定し、純化に純化をかさねるという、きわめて個性的な操作によって到達し得る日本の象徴的な空間の本当の価値を現代が発見するのも、しかし、間もないことだろう。(篠原一男、『住宅建築』、1964年)
译文:
比如以“床之间”为例。谁都知道这个小空间所含有的强烈的象征性。而且这一形式包含着许多约束。如果有这“床之间”的话,那就是一个正式的房间,“床之间”也成为空间构成中最大的焦点。日本的生活和空间中有这样带有象征性约束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是不幸的是,在封建形制下这些造型所带来的约束,都被烙上了不合理的烙印。确实,“床之间”是家长制度象征性的存在。战后合理主义住宅将所有“不合理存在”舍弃,只追求“合理”,这样一来,“床之间”就变成了毫无魅力的空间。就像有句名言,“给婴儿洗完澡后倒水,却连婴儿一起倒掉了”。
不断否定表象的生命感,提纯再提纯,通过这样极富个性的手段而得到的日本象征性空间,再在现代发现其真正的价值,应该也不远了吧。
正文
上原弯道的住宅
Oneness VS Fragments
在这里我想讲述的第一个房子是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第三样式时期的作品——上原弯道的住宅(House on a curved road, 1978)。
内部空间,上原弯道的住宅,1978,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这个空间的第一个特征是“秩序”、“完整感(oneness)”,墙体和天花板都是白色抹灰,彼此之间没有接缝,倾斜的屋顶使侧墙和屋顶连成一体,我们称之为完整体(one thing)。同时,这个空间是碎片的(fragments),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后方有一个楼梯进入这个空间,只具有满足功能的高度,在这个空间中无法被看到其全貌,和左方的你很难看到的门窗一样,这个楼梯继续延伸到其他地方。
这个空间也关乎“材料”,消隐了人的痕迹的抹灰墙体和混凝土柱形成对比,我必须说由于这两种要素同时被放在一起,混凝土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强烈。
这个空间也关乎“结构”,比如混凝土的柱子和横向的梁,显示出这是一个象征性的空间(symbolic space)。梁和柱不在一个平面内,也不需要如此巨大的尺寸。如果为了承托屋顶的重量,梁不应该是现在的形式。据我所知,筱原一男没有自己拍过这张空间的照片,但是每一张拍摄这个空间的照片的出版都要经过他的允许。中间的这个柱子如此显著,同时它具有一种姿态,但是由于它的巨大感(loudness)和缺少任何意义。筱原一男再次强迫我们去阅读一个剥除了意义的房子。
筱之家
contradiction of contraries
我想要讲述的筱原一男的第二个房子是建于1970年的筱之家(Shino House),是他第二样式时期的作品。
垂直空间,Shino House(1970),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这是我能想到的和上一张图片(上原弯道住宅室内照片)对比最强烈的图片之一。所有的墙体被涂成深棕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建筑师把所有东西都涂成一个颜色,一般是为了消隐“构造(construction)”。如果想做减法(subtract),建筑师一般将墙体涂成白色,因为白色不含有任何的隐含意义。但是筱原一男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将最有压迫感(compression)的金色用于作品中。金色在我所处的文化中是具有最高精神象征的颜色,教堂……筱原一男在这里使用金色,同时他用抽象的方法消灭了这个空间中的等级。
另外,筱原一男大多数的设计项目是在日本战后重建之后完成的。日本是一个西方影响很重的国家。筱原一男却深深地对现代主义的影响而挣扎,他在某种程度上反抗这种影响。我觉得因为这是他的自宅让这件事情更难能可贵,因为在这里他重新采纳了他本来(第一样式时期)所拒绝的关键要素(key elements),比如西方的比例关系、轴对称等等。我很难想到任何当代的建筑师像筱原一男一样如此具有包容性。
空间透视,左右两部分空间的对比,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这是筱原一男的另一个空间,我主要想用它说明“对立(contradiction)”的概念。我认为在这里他用了两种最典型的设计建筑的方法。在右侧,他通过添加元素的方法,在墙体、天花上来开洞;在左侧,他使用了曲线,如肉体的空间。筱原一男在同一空间中创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可能性。
典型平面,Shino House(1970),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当我还是个学生时看到这个平面,只是把他当成是一个住宅的二层或上层的普通平面,但是后来我发现它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内部的两个楼梯。这两部楼梯并不是一主一副,他们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尺度。这启发了我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且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不论什么样的房子中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楼梯,那整个房子都被置入到了疑问中: 我该向左还是向右?楼梯通向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建楼梯?一个简单的动作让长久的问题有了魔力。
【补充一:裂缝空间】
“裂缝空间”这样一个定义是因为同一个楼梯的横断面配置重复出现。由筱原设计的房屋中一个诸如走廊和大厅的山谷特征的空间,被称为“裂缝空间”,并诞生了一系列作品。“同相之谷”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房子是在两户住宅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在两个家庭里的人们对生活空间中共存的“裂缝空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印象——在东西方向的面宽和南北方向的进深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还要实现两代人能独立生活,筱原一男尝试通过在住宅中央插入南北走向的裂缝作为基本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裂缝中设置两组同相位的楼梯,让楼梯所达到的平面获得连续。
纯熟掌握并高度概括传统手法后,筱原先生跳出传统找到了反空间——立方体,辅之以“龟裂的空间”,形成了第二样式。(注2)作品“未完成的家” (Uncompleted House,1970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室内空间,Uncompleted House,1970,筱原一男
一层平面图,Uncompleted House,1970,筱原一男
二层平面图,Uncompleted House,1970,筱原一男
注2:

以“未完成的家” 为例,“反空间”“龟裂的空间”之所以成为“第二样式”的核心所在,是因为从平面来看,中心处有一个与建筑整体外形相似的方形空间。而站在这个中心,能再一次体验到从外部就已然察觉到的建筑的实体感。或者说,这是外部侵入到内部,并创造出更为深层次内部的一种表达形式。
筱原从“第一样式”转向这样的“第二样式”,这个变化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比如其对数学的思考,空间操作手法上从“正面性”转向“多样性”的尝试,或者个人创作意识上的某种冲动。当然,这种转向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密切相关。
原文:
60年代末から70年代の初めにかけて、ある種の危機がひろがっていた。一方では、建築家たちは経済的な高度成長の波に乗って自在に、またしばしば未来学について語っていたが、他方ではこうした文化全体に対する内在的な批判が政治的な紛争にまで発展し、社会全体が異様な緊張状態にあったこともまた事実である。…(略)「未完の家」が生じてくる一つの重要な因子を、様々な外面的危機の内面化であったと言ってもいいかもしれない。あるいは、非常に個人的な形式に置き換えられた状況であった、と言うべきかもしれない。…(略)篠原一男は、危機に直接対応する表現を建築に与えようとしたことも、社会文化的状況にコミットしようと考えたことも決してない。作品が自立的になればなるほど、その時代のものになるというのも逆説的な真理であろう。
(多木浩二、「主題の変遷と基本の構造―篠原一男論序説」、建築文化1988.10)
译文: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某种危机正在蔓延开。一方面,建筑师们趁着经济高度发展的浪潮,自由地讨论描绘未来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的内在的批判却又发展为政治式的纷争。社会整体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紧张状态。(略)可以说,“未完成的家”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外部危机的内面化。或者应该说,以一种非常个人的形式将其置换体现。对于危机,筱原的建筑没有采用那种直接应对的表现方式,也没有想过从侧面干预当时社会文化。作品越是自立,反而越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之物。这也是一种反向的真理吧。
House of Earth 地之家  筱原一男
基础图纸,House of earth, 筱原一男,1964-1966,《Kazuo Shinohara, Casas Houses, N,58/59,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Review, 2G》
室内空间,House of earth, 筱原一男,1964-1966
在我看来这是筱原设计的最具有原则性(Principle)的房子之一。它由两种基本的空间组成:白天的空间(day space)和夜晚的空间(night space)。关于白天的空间,我们可以在照片中看到,也可以在平面中解读,其平面形状接近正方形。它不是一个准确的形状,而是只是占据了一些地面,坐落在大地上。所以从这种逻辑来看,接近正方形的形状是最有效率的平面。但当你做了这样一个正方形平面的时候,想要加入更多的意义在其中。这就引出了我特别喜欢筱原一男作品的另一个原因:筱原一男是能够最精确地运用“不精确”的手法的建筑师之一(most precise guy about imprecision)。接近正方形的平面本身蕴含了很多含义,洗浴空间被规划其中。筱原一男是我见过的最能让我们感知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建筑师。当他处理卧室时,他认为卧室是最不受地球引力控制的空间。他将卧室放置于地下,没有光线,而是受大地深深庇护的空间。
你也可以看到这座房子所使用的材料:木头和混凝土,这种贴近大地的材料,只是夯土,使得我们生活在大地上的事实可以被明确的感知到。
【补充二:伞之家(Umbrella House,1959-1964)】
在这里补充伞之家和白之家,是与地之家同处于筱原一男第一样式时期的代表作。
伞之家正方形的平面和屋顶单纯明确,像油纸伞那样从正方形的中心顶点通过一根根斜向木材把力分散到周边。顶点处是由角钢和扁钢组合而成的方框,下端是围成正方形的美洲松木横梁,斜向材搭在两端并由螺栓固定。为了防止横梁发生位置变形,东西、南北方向上分别设有互相垂直的组合梁。
屋架建造照片,伞之家(umbrella House, 1959-1964),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一层平面图,伞之家(umbrella House, 1959-1964),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设计者希望在具有几何形状、被高天花覆盖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在视野中表现这种宽广,同时又希望创造出卧室等独立的空间,基于这些考虑形成了现在的空间构成。在筱原看来,与普通日本民居田字形平面布局相比,更单纯的形式才是原型。(注3)把最单纯的单室空间一分为二,在下一阶段把其中一个再一次一分为二,这是一种民居平面的住宅平面分割形式的原型,这就是逻辑上发展的结果。这是一种最根本的平面构成,并尝试创造出由少量明确的光和浓厚的阴影组合而成的空间,同时还带有古民居的土间的空间。
注3:
“日本民居的平面是田字形布局”这是学术界或者一般的看法,但是筱原却认为田字形平面不是民居固有之物,在这之前还有比田字形更为单纯,原型的平面形式。
原文:
竪穴住居から生成した民家の平面はつぎにはどのような変化が考えられるであろうか。ここでは土間と寝間に分割された形がその出発点になろう。…(略)私はここに農民の生活様式の原型があると考える。
(篠原一男、『住宅建築』、1964年)
译文:
由竖穴住居而生的民居平面接下来又会如何发展呢。将土间和寝间分割的形式应该是其出发点。土间是与农耕生活直接相关的,而其对面就寝的空间,一开始在木板上铺着茅草,最后终于发展到后世铺榻榻米的形式了。我认为,这才是农民生活样式的原型。
外部照片,伞之家(umbrella House, 1959-1964),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补充三:白之家(House in White,1964-1966)】
这是筱原一男第一样式时期的代表作,是为从事儿童文学和工艺的夫妇设计的住宅,在已经尝试过正方形平面和方形屋顶的情况下,筱原希望进一步单纯化,外部和内部都以白色为基调,外部加上屋顶的瓦面,内部加上木地板,在平面中心竖立心柱,从心柱伸出的4根斜撑支撑着架在心柱顶点和四角间的梁的中心点。然而,这个架构完全隐藏在屋顶和天花之间,将这个架构下形成的大空间,分割成高天花的广间和上下重叠的卧室,构成了这个住宅。(注4)
House in White一层平面图,筱原一男,1964-1966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House in White二层平面图,筱原一男,1964-1966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House in White中心立柱,筱原一男,1964-1966
Source: pinterest
注4:
“白之家”最大的特征应该是筱原对其认为日本的空间构成中最为根本的特性—“正面性”的抽象再表达。打开入口的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其空间构成的概念,日本样式的本质,以及筱原定义的正面性,象征性和简明性。
“白之家”与琐碎的日常生活相对抗,但对于相信人的生活具有变革的可能性的人来说,这种非日常的抽象空间,应该会回归到新的日常性的空间。
(筱原一男作品集编辑委员会 《建筑 筱原一男》 2013年)
白之家的出现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如下:
原文:
撮影のためあらゆる生活の小道具が庭に排除され合わないピアノすら売り払ってしまおうかというこの美しく整った居間と、その楽屋裏のようにあらゆるゴタゴタが詰め込まれた他の居住部分との対比は建築体としての秩序体系の作家としての強引なねじふせである。こういわれた一点豪華主義的な空間体系の思想とさえ思える。「人間の生きるということ」のイメージはこんなもので良いのかという疑問はごく自然なものだと思う。
(宮脇檀、「作家―この危険な落し穴」、新建築、1967.07)
译文:
为了空间的摄影效果而把日常生活的小器物清除到室外庭院,甚至把认为与之不合的钢琴卖掉。这样一个美丽完整的起居室和像舞台后台一样被乱七八糟的东西塞满的其他居住部分的对比关系,只是谱写空间秩序的这个作家让其强行屈服罢了。这可以认为是“一点豪华主义式”的空间体系。筱原所提倡的“人的生活价值”给人以一个这样的意象真的好吗?存在这种疑问也是再自然不过了。
谷川之家  surrounding VS inside
“谷川之家”(Maison Tanikawa House,1974)
Tanikawa House,1974,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筱原一男设计的这个建筑,和自然地面非常类似,你可以在这里和人见面,也可以到上层去休息。这个房间四分之三的空间看起来都是无用的。因为从剖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地面是倾斜的。没有具体的功能,只是作为夏季使用的房子。所以这个房子的主题是:自然(nature),环境(surrounding)。自然的坡地地形被引入到房间里。我们不能真的这样使用这个房子,它时被包裹的,被保留的,就是坚持了本来的样子。
【补充四:谷川之家】
第三样式时期,筱原先生先后提过“混沌之美”、“机器”的概念,“混沌之美”指的多是现代建筑在城市中的面貌,“机器”更多指向建筑功能和建筑形态的样式。普遍认为,筱原的第三样式开始于“谷川之家”(Tanikawa House,1974)。
Tanikawa House立面,1974,筱原一男
1974年,筱原一男为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设计了“谷川的住宅”,这个大谷仓一般的住宅,有时候会觉得它是不是太大了,尺度出现了偏差。长谷川豪(注5)这样解释说:“柯布西埃是以一种‘人体尺度’(human scale) 来为身体服务。而筱原对‘人体尺度’是否能够呈现出一种存在的意义,是持有非常质疑态度的。筱原一男恰恰是通过一种非人类的存在,甚至是超尺度的存在,来让身体重新唤起一种共鸣、一种生的感觉。”

“谷川之家”建造在幽静的树林中一座倾斜的坡道之上,落差大约在1.2米左右。类似传统谷仓形状的建筑,具有45度的坡顶,室内是裸露的泥土地面。
Tanikawa House室内,1974,筱原一男
“立柱、墙体、支架,都只表达它们自己的功能。我琢磨着一种让出乎意料外之物显现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清空一切意义,无论是嵌入在一个结构要素中的意义,还是整体空间本身的意义。”在这个作品中,第一次,建筑所在的场地环境进入了筱原的创作视野。”
注5:
长谷川豪 (Go Hasegawa) 1977年生,东京工业大学出身的年轻一代建筑师,毕业于冢本由晴研究室(冢本师从坂本,坂本师从筱原)。致力于挖掘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之间新的关系性,创造能被具像化的轻盈细腻的建筑。
东工大百年纪念馆  two perspectives
外部照片,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接下来,这是我极为欣赏的也是筱原一男第四时期极为重要的作品—— 东工大百年纪念馆(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
各层平面图,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越到第四时期的后期,筱原一男的建筑体系越加复杂。我不知道筱原一男如何思考这座建筑,但是我想讲述我对这个房子的看法:这座建筑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一共四层,一层和顶层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层有一些柱子,有楼梯间,电梯间……有一些混乱,就如同混乱的生活一般。但是顶层的空间非常不一样,非常的整齐。这是另一个从剖面上看是弧形的空间。在其中感觉被墙体包裹,只在两头有玻璃。当你来到一端时,可以看见东京的景象。
我非常喜欢的是:在顶层你所看到的东京和在一层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一层看到的景象是东京的一小部分的碎片,而只有在顶层,你才会看到全貌(you can only see urban tissue when lift yourself up and look at it),所以我会说顶层是你们开始慢慢理解东京这座城市的地方,但同时却没有真的了解它,因为你不再是它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认为我们看清楚了某个事物,但其实离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当人们在那里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的两种相对立的情况,就如同这两种空间:一种是你置身于城市的物质实体(physical reality of the city)中,但是你并不理解它;另一种,当你站在顶端,你明白你不再是现实的一部分,而只是在观察(you are not part of the reality, only look at it)。
一层入口处的空间,有些许混乱(chaotic),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
Source: Kazuo Shinohara: Centennial hall, Tokyo/ text, David Stewart; photographs, Tomio Ohashi
顶层的长形空间,尽头是玻璃,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城市特写——车站、建筑与城市环境,watching into this multitude of lives that happen on ground floor,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1982  Ukiyo-e Museum 日本浮世绘博物馆
另一栋建筑:这栋建筑是另一个让我觉得能体现筱原一男很棒的一面的房子。当你在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你是在设计一个空间(produce a space),还是在创造体量(produce a volume)?这个建筑受到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t)观点的影响。在你加入要素去构成一个整体时,一切又被消融在力量中,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简单的几何形:三角,方形,圆,力量的重合与交叠,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迷人的柱子,连续的有机体 (continuous organism),Centennial Hall,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7,筱原一男,源自讲座
Dom Headquaters  symbolic VS detailed
Dom Headquaters,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Dom Headquaters,Pascal Flammer
Source: Kazuo Shinohara=篠原一男:conplete works in original publications/【新建築社編】
这是一个具有难度的方案,1980年代在德国的竞赛。这个房子非常的抽象(symbolic),没有任何的细节。我想展示这个建筑,因为我认为筱原一男和盖里是仅仅两个可以做出自由(liberation)的建筑的建筑师之一(另一个是盖里)。这栋建筑使人不再关注任何具体的事,获得完全的自由。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  all in one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2006,筱原一男
Source:《建筑 筱原一男》,东南大学出版社
筱原一男曾一度停止了建筑设计创作和教学活动,在2005年,他创作了最后一件作品,为了曾为其设计大地之家和house in uehara的甲方。我不知道这座建筑是否被建成,但是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这座坡顶建筑坐落于坡地地形,房子与地形之间微妙的斜角形成其特别之处。这个房子也具有抽象的意义,没有具体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符号性的结构(symbolic structure),中间的两个柱子分割了内部空间,不是依据实地建造的需要,而是根据抽象的几何关系。所以筱原一男建筑的主题从来都不是结构、构造(construction),或是功能(function),而是为了给事物一种意义(trying to give things a meaning)。筱原一男完成这个设计后于2006年去世。
【补充五:“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House in Tateshina Project, 2006)】
第五样式时期,可以看出是第三样式“机器” 思想的延续和递进。“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House in Tateshina Project,2006)是图纸上的建筑,作为筱原一男的自宅而设计,据说他晚年在病中绘制的草图多达数千张,其中部分原始图纸由他的学生坂本一成完成,可惜在即将开建之前筱原就去世了。“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是筱原一男封笔多年后的一个设计,所以可以把它视为筱原一男家宅设计的结语。
House in Tateshina Project手稿,筱原一男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在空间结构上继续突出筱原一男的住宅大空间论,从而探讨空间意义的强度,这一点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有“白之家”,“谷川的住宅”,“上原的住宅”。筱原一男运用大空间概念主要是为了抵抗现代建筑空间中弱化空间意义的倾向,并运用它来形成对立的结构。
House in Tateshina Project概念模型,筱原一男
第一样式时期,这一概念与分割概念相互作用,其中分割是来自日本传统但又超越传统的概念,他从中发现了几何抽象对于分割的作用,但是分割没有大空间的概念,是无法获得对立的效果的,那也就无法获得所需要的空间特征。“白之家”就是通过对立获得空间象征的典型。第三样式时期,这一概念则被他运用于从抽象走向具象的结合,使大空间与复数的场所、裸形的事物并置,但同时又是非常形式化的。在“谷川的住宅”中,他则用大空间包容土地,使日常与非日常完全地对立了起来,在“上原的住宅”中,他把大空间与试图剥除文化意义的具体事物并列在一起。以上这些,都用于增强空间意义的强度。以一种既洗练又粗暴的方式,筱原试图唤醒一种生命的蛮力。“白之家”中略显突兀的柱子,“上原的住宅”中非常醒目的混凝土斜撑都是如此强悍地刺入你的眼帘,让你刺痛,让你感受到空间的力量。在长谷川豪看来,筱原一男特别考虑的一点就是:“怎样在冲突的环境中以建筑的方式来重新获得一种存在。”这是一点都没错的,冲突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同时,也让人思考,这些戏剧化的空间,建筑师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Flammer的建筑实践——5个小房子
注:Pascal Flammer 在13年此次讲座中谈到自己的实践,与他2017年10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System Concept Composition”内容基本重合,更多详细内容(及4年间新作)请查阅由祝沈含、朱钟晖记录的雷锋第24篇文章《住宅本质上是一种孤独感的围合》
1  Zurich – Office with two stairs
外部环境照片,长满树的花园,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模型照片,房屋为混凝土材料,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一层平面,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典型剖面,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顶层平面,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这是我想要展示的关于“两部楼梯”这个主题的项目。(由文章前面部分提到的筱原一男的具有两部楼梯的“筱之家”启发而设计)
设计我们工作室时,我选择了一片长满树的花园,这个建筑是完全由混凝土建成的,地面三层,地下一层,这个房子的流线逻辑是:普通的员工从一层入口进入后,通过楼梯到二层,而我可以通过“秘密的”楼梯到达顶层,来到我的休息室,个人工作室和图书馆,以及会议室。两部楼梯巧妙地解决了功能的私密性问题。
在结构方面,房子的中心核心筒围绕楼梯布置。房屋长约16米,宽约8米。屋顶中心的棱相较于周围厚度加大,来抵抗更长的跨度。第三层的每个侧面各有一个柱子,提供了上下楼板之间的牵引力,二层的位于角上的四个柱子提供了对楼板的牵引力。只有一层的四个柱子是受压力的。
典型平面对比,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如果我们将三层平面放在一起看,我们会发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典型的建筑做法:一层的平面将柱子放在侧面的中间,没有柱子在角落上,(削弱了空间的围合感),创造了没有边界的空间(Space with no limits);二层是人们集中工作的地方,位于角上的柱子创造了被定义,被包裹的空间;三层创造了这样的空间:你的背后有墙,视线朝向某处,让人感觉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视野。
其他模型照片,Office with two stairs, Pascal Flammer,source: http://afasiaarq.blogspot.de/
重新审视这个房子,第一眼会觉得这个房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多米诺体系,但是第二眼便会发现其实不然,结构并没有按照多米诺体系的方式进行,坡屋顶带来了些许老房子的记忆。再看第三眼,发现这个建筑的复杂性在于,如此小的房子里共存了不同的空间特质,并被联系到了一起,柱子在不同的空间之间起到了联系的作用。
2  House in Bonassola
接着,我想用我的另一个作品House in Bonassola为例表达自己对筱原作品思考后的成果。我设计了这座位于瑞士乡间的木屋。基地位于瑞士北部巴尔斯塔尔的麦田和树林灌木从间, 这个木屋建筑着力探讨了对基地周边地形感知的不同办法。
材料选择,House in Bonassola,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基地周围是海,当地一般做法的房子非常的丑陋。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十分慎重,最终考虑用保温混凝土。材料具备储存空气作为保温介质的能力,所以相对的,受压性能比较弱。
窗子构造大样图,House in Bonassola,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关于窗子的做法:当人们在房子内部的时候,我不希望他能感觉到窗子或门是开启的或者是关闭的,反之,我希望人们有一种自己生活在废墟中的感觉。所以在窗户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在外部可以看到窗框,而在内部看不到的构造方式。
室内模型照片,House in Bonassola,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室外透视-房子与周围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楼梯从屋顶花园来到一层,House in Bonassola,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典型平面图,House in Bonassola,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这是一个度假小屋,我想要在其中创造一个完整的空间,但是同时具有两种空间的特质:这个房子的主要空间是一个用推拉门从中间隔开被分为两部分的空间,左侧三面开窗的是春天使用,右侧无窗的在夏天使用。卧室作为不相关的次要空间,只是出于功能的需求存在,所以我想让它和主要空间尽量分离:通过0.2M*5=1M的楼梯来形成足够的高差加以区分。
3  House in Balsthal
室外环境和剖面,House in Balsthal,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基地周围的环境虽然优美,但是非常的单调,远离城市,需要通过房子本身的趣味性来抵抗这种单调。以自然环境为主题,这个房子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感知自然。所以它分为三个空间:
入口处的地面层空间是不由人控制的空间,称为“animalistic space”,关乎精神上的“保护”和“恐惧”,人们不能主宰这个空间,只能成为其一部分;上层的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窗子限定了视野,为了看向某处。人和他看到的东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空间的高度也会加剧这种距离感;下层空间在地下,与基地没有任何关联,理论上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这三种空间在一起形成了有趣的整体。
House in Balstha,二层坡屋顶使得层高达到6米,木结构成为房间中优雅的一部分。
Source: http://www.pascalflammer.com/
House in Balstha,二层平面图
Source: https://www.archdaily.com/487556/house-in-balsthal-pascal-flammer-architekten/
我们来到顶层空间,这层空间没有任何的走廊(corridor)。因为我觉得若人走到顶层,通过走廊到了尽端(dead end),会带给人们不好的心理暗示。而现在的顶层形成了环形的流线,不会给人来到尽头的感觉。
两片墙体的交界处是有明显的分界线的,这样避免了全都混为一体的压抑。
侧墙上的圆形开洞,使结构上产生了疑惑,使人们无法从结构上解读这个建筑。
House in Balstha,室内空间(左)和立面的圆窗(右)。
地下空间,House in Balsthal,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立面,House in Balsthal,House in Balsthal,Pascal Flammer
一层地面标高低于地面750mm,因此房间内桌子的高度与外面的土地一致。桌子以上的天花高度仅为1500mm,桌面与天花板之间设置了一周玻璃表皮。在高度有限的空间中,横向视野趋于无限。二层空间被均分为4份,屋顶高度达到6m。建筑还有一个地下室,旋转楼梯连接地下室和二楼。
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空间,这里面没有任何多余的摆设,我孤身一人住了两周,在主要室内空间、精神行为、内心感受三方面体验。从室外看到二层开着的圆窗正是为了居住者观看而设,让人感知到视觉和内心感受间的微妙差异。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赐的珍宝。
House in Balstha,大面积长窗面向麦田打开,贴近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思考。
Source: http://www.pascalflammer.com/
House in Balstha,室内旋转楼梯
Source: http://www.pascalflammer.com/
参考网址:https://www.dezeen.com/2014/03/19/house-in-balsthal-by-pascal-flammer/
4  House on an Island
基地环境要素:石头和水,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这个房子的灵感来自于基地的要素:石头(stone、rock)和水。石头具有很强的物质性,可以被清晰地感知,而海洋却非常的概念化,没有重量,没有形状。我们永远都不能用了解一个石头的方式去了解海洋。
典型平面图,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所以当我设计它时,主要有两个部分,圆形是石头的基座,用一种大地艺术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尽头的平面。我发现去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平面很难,我永远都不会做出半圆形的平面,因为它只在数学上成立,而不在建筑上成立。房子的另一部分是一个方形的平面。当这两部分碰撞到一起,需要一种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改变。
在两部分相交的地方有一处生火的空间,这种空间代表着交流,集聚(community),它将stone space, concept space, entry space 联系在一起。
平面放大,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室内空间,半圆形概念空间(concept space),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View of the stone space,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5  House for an artist and family
基地环境与屋顶形态,house for an artist and family,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这座古老的房子有非常具有特色的屋顶,我非常喜欢,由两个垂直相交的坡屋顶组成。所以可以直接做成一层的空间。在对它进行改造时,我们直接在内墙上涂抹混凝土,描绘美丽的屋顶形态。所以它在外部看起来就如同一个普通的房子,而内部具有像教堂一样的空间效果。
模型照片,house for an artist and family,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对于入口的处理,我觉得“a real man needs a real entry”,我选用了房子里本来存在的一根柱子,放在入口处的中间,充当一个混凝土柱,承托住屋顶。然后继续向上七米,是屋顶的最高点。
主要空间,house for an artist and family,Pascal Flammer,源自讲座
这是室内大空间,一个巨大的圆形窗户让南向的阳光洒进来。
(END)
结语
关于篠原的人物刻画,比如在上原弯道的小屋的女主人回忆篠原在建造之前和他丈夫的交谈,篠原永远都是优雅,沉默,波澜不惊,内心却惊艳天马行空。她丈夫也不善言辞,但就是这样神奇的两个人完成了上原弯道之家那么暴力的作品,篠原的作品一部分其实都很暴力,和磯崎新一样典型的formalism,他让居住的人努力去适应建筑,从而让建筑无形中强化。这种和性格的反差或契合对于了解篠原建筑是不可或缺的。
(东京大学 成潜魏)
筱原过世时矶崎新对筱原的评价——
原文:
…(略)衝突ばかりしてきたような間柄だった。だから私にとっては私の場所が測定し得たと思う。篠原一男が逝ってしまうことによって、私は思考の定点を失った気がする。私だけではない。日本の現代建築にとっての定点を私たちは失ったのだ。
(磯崎新、「追悼・篠原一男」、新建築2006.09)
译文:
(略)我们是那种充满着冲突关系的交情。但也因此,我才得以测定到自己的位置。现在筱原一男驾鹤西去,我觉得好像失去了思考的基点。不只是我,对于我们,对于整个日本当代建筑来说,都永远地失去了那样的一个基点。
藤本壮介对筱原的评价——
原文:
むしろ僕は思う。「今の建築の世界にこそ」篠原一男が必要だ。新しい抽象を示唆し、実現し、人間の住むための場所としての、本当の意味での建築を目指した稀有な建築家。…(略)、永遠と日常を繋ぐことを夢見た建築家。その軌道が僕たちに与えてくれる勇気は計り知れない。「技術は素晴らしい。しかし、人間の生き方はさらに素晴らしいと思う」こんなふうに言える建築家になりたいと思う。
(藤本壮介、「永遠と日常を繋ぐもの--新しい白/新しい抽象」、新建築2008.06)
译文:
我更愿意这样想:“正是现在的建筑界”,篠原一男的存在才是必需。启迪并实现新的抽象,追寻作为人的居住场所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他是这样的一位罕见的建筑师。(略)他是梦想建立起永恒与日常之间联系的建筑师。他的人生轨迹带给我们的勇气是不可估量的。“技术是了不起的,但我想人的生活方式更加了不起。”我希望成为能说出这些话的建筑师。
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ehXlTjuYY
参考文献:
《建筑 筱原一男》,筱原一男作品集编辑委员会,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Kazuo Shinohara, Casas Houses, N,58/59,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Review, 2G》
 篠原一男、『住宅建築』、1964年
多木浩二、「主題の変遷と基本の構造―篠原一男論序説」、建築文化1988.10
 磯崎新、「追悼・篠原一男」、新建築2006.09
 藤本壮介、「永遠と日常を繋ぐもの--新しい白/新しい抽象」、新建築2008.06
网址:
http://www.pascalflammer.com/
https://www.archdaily.com/487556/house-in-balsthal-pascal-flammer-architekten/
http://www.gooood.hk/House-in-Balsthal-By-Pascal-F.htm
END
推荐阅读
住宅论(1964年)鹿岛出版社
筱原一男经由东京论(2001年)鹿岛出版社
筱原一男的空间言说(2004年)鹿岛出版社
作者介绍
顾家铭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大五在读,申请到2018Fall耶鲁大学March1项目研究生。热爱绘画。
家铭的个人作品
当代社区健身中心设计
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
素描作品
柏韵树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大四在读。
小柏的个人作品
区级文化中心剧院设计,剧院文化以拥抱之资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合作作业 龟山遗址公园设计。通过建筑和场地营造的"凹凸"感重现内外城郭间的漫步感受。

龙美术馆二期扩建。不同性格的展厅盒子嵌在流动的展览空间中。
推荐人介绍
沈柯韦
沈柯韦,东京工业大学安田幸一研究室,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九樟学社成员。曾在石上纯也设计事务所实习,毕业后致力于探索东工大建筑学术思想在当代中国城乡问题中的可能性。
柯韦的个人作品
安徽舒城县农村住宅设计,讨论乡村日常材料的象征性潜力。
杭州城市结构设计,讨论高架城市与交通工具的未来可能性。
蓼科山的住宅复盘,东京工业大学筱原一男研究课程,参与者被要求以筱原一男的立场重新设计他的最后住宅。
九樟学社
九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价值挖掘与现代精神的重塑。围绕媒体传播、乡土研究、产业实践等工作,引导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关注人文、乡土议题,以完成某种社会性的改造,于实处改善当今人文环境的现状。
现有栏目“使徒行记(旅途见闻)”、“在野建筑学(乡土建筑学)”、“九樟社评(就时事发表分析和观点)”、“西学东渐(西方艺术史或见闻)”、“产业实践(农业、手艺、乡土建设相关的商业化案例)”
微信公众号:jiuzhang-society
官网:www.jiuzhangsociety.com
九樟学社原创文章精选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全球知识雷锋机器人”,邀请您加入东大知识雷锋粉丝群,由东京大学成潜魏主持,东大、东工大大牛作者坐镇,会不时分享学术资讯和日本生活,欢迎进群交流!
配乐:东京大学 成潜魏
往期回顾
建筑学
北美讲座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康奈尔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Cooper Union:
纽约州立大学: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麦吉尔大学:
欧洲讲座
代尔夫特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
佛罗伦萨大学:
AA:
Ricardo Bofill《放逐柯布的奇幻城堡——里卡多·波菲尔与永生纪念碑》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A:
多西 Balkrishna V.Doshi 《别再道听途书!听多西亲口讲多西》
北欧阿尔托大学:
ETH:
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亚洲讲座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澳洲讲座
墨尔本大学:
悉尼大学:
政治经济学讲座
UCL:
“见艺思迁”艺术专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Pascal Flammer普林讲座“System Concept Composition”《住宅本质上是一种孤独感的围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