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在硅谷
育儿 | 荐物 | 职场
生活资讯 | 美国文化
关注
婴幼儿安全连载之“行”篇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自然是好的。然而,出门在外孩子发生意外的概率也更高些。盘点一下最近那一桩桩令人心痛的事故,很多家长和看护者在孩子的出行安全方面还有很多易疏忽之处。这一篇,我们从玩水,虫咬,车行,和走失这四类频发安全事故谈谈孩子的出行安全。
玩水安全
1. 了解人溺水的状态
夏天到了,少不了各种玩水。最近,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某游泳中心内玩耍,母亲只顾玩手机,未察觉到不远处溺水挣扎的孩子。当她缓过神来找到孩子,孩子已经溺亡一个多小时。
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到孩子的头在水上浮着,不远处有一些人,但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可以说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孩子在溺水。你知道么?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的死去,并不是影视剧里那样的挣扎和呼叫或平躺。因为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是次要的。请看下图:
大家都以为溺水的人会像左上角的图示一样惊慌呼救,但实际上是下面的一组图。从事发你只有30秒钟去把孩子救出来。所以除了在水里保护好孩子,你更要了解溺水时人的状态,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施救。
2. 小心喷泉喷泉无处不在,而且超吸引孩子。喷泉的潜在安全问题有两种 - 一是触电,二是水柱击伤。
5月26日傍晚,福建某小区内3名儿童被发现倒在小区的景观池内,疑似接触漏电喷泉出水口而触电,医务人员赶到后紧急救助,却还是无力回天...
这些喷泉大都使用能直接放置于水池里的潜水泵,额定电压为380伏,远高于家庭用电的220伏,有些喷泉维护不周,一旦漏电,伤害力巨大!
另外,一些常见的旱地喷泉看起来美好有爱,但你知道若恰巧踩在即将喷发的水柱上有多危险吗?实验证明:瞬间喷射的一米多高的水柱,能“托起”一只5公斤的西瓜。
喷泉喷射的水柱越高,瞬间的冲击力也就会越大。看看下面这个被水冲起来的孩子。
美国游乐场和公园的这种旱地喷泉的冲力都会经过严格的测试,所以小朋友即使踩上去也不会怎样。但国内很多的喷泉建造商没有这些安全标准,水柱冲力过大,很容易对小孩子造成伤害。所以保险起见,还是远离这些喷泉吧!
严防虫咬
炎热夏季,各种蚊虫叮咬而导致的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前几天,「一家三人被虫咬伤,两人不治身亡」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江苏宋先生的小舅和岳母,先后被同一种虫子咬伤,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病重不治。悲痛欲绝的宋先生在为家人办丧事的时候,也被这种虫子叮咬,出现高烧、头晕、神志不清,所幸及时就医,才转危为安。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它——蜱虫
这个蜱虫不容小觑,加拿大著名歌手艾薇儿曾被蜱虫叮咬得莱姆症,卧床5个多月才康复。“我不知道被虫咬到会得这种病,我足足卧床5个月,我觉得无法呼吸、无法讲话,动弹不得。我以为我快死掉了,有一段时间,整整一个礼拜,我站都站不起来,没办法洗澡,感觉一点力气都没有。” 艾薇儿接受采访时说。
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还会藏在人或动物的毛发中。蜱虫体型很小,大概绿豆这么大,但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相对于成人,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们,则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即莱姆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被蜱虫咬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会出现不会痒也不会痛的红斑,称为游走性红斑,通常发生于被叮咬后一周。大约有25%的人不会生红斑。其他常见症状包含发烧、头痛,和疲倦。如果未治疗,可能会演变为脸部单侧或双侧麻痹、关节炎、严重头痛合并颈部僵硬、心悸等等。感染后一个月至数年间,关节痛和肿胀的症状可能一再复发。有时患者四肢会发麻或有刺痛感。大约10至20%的人即使经过妥善治疗仍会有关节痛、记忆障碍,以及精神不济的症状。
蜱虫,真的是不可不防!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说:蜱虫这么凶猛,发现后到底要怎么办?拍死吗?不能拍!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1. 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2.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3.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4.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5.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烧等方式取,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出门时做好以下几点能更好的帮助预防被蜱虫叮咬:
  1. 穿著浅色的衣服,这样容易发现蜱虫。
  2. 不穿露脚趾的鞋子。
  3. 把裤脚卷到袜子裡面,防止蜱虫爬上脚部。
  4. 把衬衫掖好,防止蜱虫接触皮肤。
  5. 户外活动后,两小时内洗澡。
  6. 每天都要给自己,以及你的小孩,宠物做全身检查,看看是否有蜱虫。
  7. 如果发现蜱虫粘在皮肤上,在24~36小时内移除它。
车行安全
1. 不要把孩子锁在车里
这个常识说一万次都不够多,因为竟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把孩子锁车里的中暑窒息风险!美国安全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年有37名儿童因为在汽车里中暑而死亡。
最近,一个美国华裔保姆将幼童锁在高温车内,独自去吃饭。当地警方到民众报警赶到,发现一名大汗淋漓的男孩被锁在一辆汽车中大哭,警方迅速将男孩解救出来,当时测量车内温度高达48度!消防局将男孩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和评估。警方随后逮捕了男孩的保姆,罪名是“置儿童于陷阱”的重罪。
庆幸的是孩子没有出事,但是这个疏忽真的值得大家一再注意!无论是出门还是回家,切记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车里!
2. 务必让孩子坐汽车安全座椅
撞车是造成儿童严重伤亡的主要罪魁祸首,正确安装和使用儿童车座(Car Seat)或加高车座(Booster seat在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生命。像下面这种事故,在国内真的太多!
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上,汽车转弯速度较快。车门没锁好,孩子被甩出车外。
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抱在怀中,怀抱孩子坐车,很容易发生交通意外。在美国,法律要求小孩必须坐car seat汽车安全座椅。
安全座椅分为几类,家长应根据自家孩子的身高体重选择合适的座椅。
1) 后向儿童车座 - Rear Facing Car Seat。婴儿2岁以下,或身高、体重达到车座的后向使用限制之前,乘车时必须使用朝向后方的儿童车座。
2) 前向儿童车座 - Front Facing Car Seat。体重9.1 - 18公斤(20-40磅)、4岁以下的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朝向前方的儿童车座。儿童车座的安全束带必须与汽车后座上的束带扣环扣在一起。
3) 加高车座 - Booster Seat。36.3公斤(80磅)以下的儿童(约4至8岁)必须使用加高车座, 这样才能使腿带和肩带处于正确的位置。
3. 当心电动车窗
电动车窗虽然对驾驶员很便捷,但是却伤害了成千上万个儿童。当关上车窗时,自动车窗能产生30~80磅的力道,这个力道足可以卡住儿童,从而对孩子造成损伤甚至造成窒息。因此在关窗户时,一定要留意是否孩子将手或者头伸出车窗。
4. 启动车前注意孩子是否在周围
看看这个事故:爸爸在水果摊前买水果,孩子跑到路边一辆车前玩耍。正在打电话的司机,没注意到车前的孩童,直接发动了汽车。
开车前,请务必确保周围无障碍物!
前几天美国加州通过了一项重磅法案 - 从2018年5月1日起所有新车必须强制安装后视摄像头,否则无法销售和购买!
这个立法源自一位伤心的父亲。2002年,格雷格·古尔布兰森Greg Gulbransen因为未能通过SUV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2岁儿子,在倒车时把孩子撞倒,年轻的父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内疚和自责占据了格雷格接下来的人生,即使这样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再回来,他决定将悲痛转换为动力,去改变政策,从那时起他主张在所有新车中使用备用摄像头。终于他多年的努力争取获得了回报,以他的儿子卡梅隆命名的新联邦法规生效,后视摄像头成为了所有新车的标准装备。给这个父亲点个赞!
防止孩子走失
1. 教会孩子回家的路,背熟父母的电话和地址
出门在外,父母务必要时刻看紧孩子, 但小朋友的能量和好奇心爆棚,动作又迅速,即使再小心的父母也有可能和孩子走散。以防万一,家长平时除了教孩子背古诗,背单词,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记住家的地址,背好爸爸妈妈的名字,工作单位,手机号码。这些基本资料如果孩子都能表达清楚,就算孩子走失了,他们也还有机会通过警察或是其他好心人的帮忙找到家人。
2. 约定好如果走散该怎么办
家长平时要跟孩子有个约定,如果走散,孩子应该怎么做?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记得如果走散就原地不动等父母回来找。
3.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孩子被拐骗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相信了陌生人的话,跟着陌生人走。所以,父母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戒备教育,也就是在陌生人面前要少说话或是不说话,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不要单独让孩子一个外出玩。孩子只要落了单,就很快成为坏人的目标。父母要告诉孩子,陌生人的话不可信,有时甚至是认识人说话也不能相信,尤其是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之下,更不能轻信任何人的话。最重要的是,单单告诉孩子不相信陌生人的话还不够,因为孩子非常经不住诱惑,当坏人拿孩子喜欢的东西诱惑他时,孩子很可能把“不相信陌生人的话”这样的事忘在脑后了。
家长平时可以多用情景扮演这样的游戏反复演练,做演示,并清楚告诉孩子具体的后果是什么,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危险,对安全的做法加深印象。
最后,回顾一下我们前期的安全连载。

平常重视孩子安全问题,培养孩子安全意识,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应对能力,这些都是父母的看护责任,是任何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责任,一丝一毫不能大意。希望这四篇安全连载能教你全方面的了解婴幼儿安全。愿全天下的孩子都健康平安!

您可能还错过了这些文章:
养娃在硅谷
一个我们华人自己可以发声 
       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硅谷职场精英妈妈们亲身经历和
       全身心的付出所得的精华总结 
内容涵盖育儿,美国生活,荐物和职场等 
以自身实践结合中西方科学理念 
愿能给您和家庭带来快乐与收获  
看更多走心文章

育儿|职场|荐物|美国文化
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