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午,台湾桃园机场联络道发生自撞车祸,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因不明原因撞上护栏,事故已造成24名大陆游客和台湾导游司机在内的26人死亡。
这场烧车意外,车内满布焦尸,遗骸粘住车体内装,场面骇人,令人触目心惊。

在台湾中天新闻的《大政治大爆卦》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探讨了事故造成如此重大伤亡的原因。



其中,主持人周玉琴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次的车祸会不会是(大陆游客)
安全教育
的问题?
击破窗槌子
不会用?陆客游台安全教育没人教?



周玉琴说:“如果发生状况,乘客们有的是清醒的,是要做出反应,要逃跑的。我们都知道车子是有锤子的,
你用它去砸破那个玻璃
至少可以赶快逃生,可是这次却很可惜,好像没有看到……”



台湾主持人竟然在灾难发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甩锅,大陆网友气哭了:







现场嘉宾国民党前“立委”
林郁方
反驳了主持人的这个问题:首先,你可以确定车上一定有锤子吗?


其次,如果游览车撞得太猛,“搞不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已经晕厥、受伤,他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油在那种空间里面燃烧,速度是很快的。”


最后,“
玻璃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敲碎的
,所以有没有教?”坐飞机的时候,空乘人员会对坐在逃生门位置的人进行安全示范,告诉你要怎么做。我们(司机或导游)是不是也要这样教育?



照片:林郁方

林郁方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逃生最好的方法是留两道门,让坐在门边的人在有意外的时候赶紧开门。但有时候在撞击的情况下,
没办法人为开门
,只有司机可以打开。在配电盘烧掉的情况下,门就根本没办法打开。“所以要去研究说,有没有改进的方法。”



台媒报道称,起火大巴为韩国车,配电盘在驾驶座下。


网友的讨论
车内的人用小小的锤要打烂玻璃窗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刚看了视频,四个出口有三个被卷曲的护栏挡住无法打开,另外车在撞击护栏前驾驶部位已经着火冒烟,车子烧烂了,事故原因已经很难找出。
我知道车上有救生锤,但我还真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

死亡三巧合
检警消现场初勘归纳出”死亡三巧合“,疑驾驶座后方起火先呛晕司机,导致车辆失控擦撞护栏、后门被卡死,安全门开启装置又因车内起火混乱无人触动。该团本来结束行程,差一分钟便到机场准备搭机回家。
检警消初勘研判,火舌随着高速行驶加上强风,加上游览车内装几乎都是易燃物体,像是椅垫全是填充泡棉,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从车头蔓延至车辆后方,整辆车付之一炬。
此外,游览车上配备3支车窗击破器,但车内因大火严重烧毁,击破器也无法辨视。检警消推测,起火时可能有乘客想拿击破器敲碎车窗逃生,但因吸入大量浓烟无法有效击碎。
焦尸多分布在后5排,9具堆叠在右侧后车门、4具在逃生门前,其余散布在走道中,仅有少数人是留在坐位上,显见当时场面混乱失控。

桃园地检署检察官19日晚间初步勘验,车上8个逃生口中,左后侧的乘客逃生门「异常」,要用螺丝起子才能撬开,但因车体烧得扭曲变形也有可能导致「车门卡死」,检方暂未下定论。
中央社报道,不过这处逃生门附近正是陈尸最密集之处,达9人之多,不排除多数乘客一时仓惶来不及应变逃生被烧死。至于「煞车故障」、「车头配电盘起火」等说法,检方都暂持保留,待同专业技师相验,才能确定起火点及原因。
破窗逃生教程
破窗逃生时汽车用的挡风玻璃不同于普通玻璃,一般为钢化玻璃制成,硬度较高,能够抵御一般性的冲击而不破碎。想要在短时间打破这种玻璃,是需要一点技巧的。
  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紧急情况下破玻璃窗的视频,大家不妨认真看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Y3NDUyOTI=.html
看了后,我发现汽车玻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坚固,注意看后面使用车窗安全锤的镜头,试验人员在使用安全锤的情况下,也敲了多次才打碎玻璃(猜想试验人员没用很大力气)。那么如果才能很快速的打碎玻璃呢?

关键是——增大压强!用带尖端的物体,然后把该物体较尖锐的一端压在玻璃上,较平滑的一端对着自己,然后用拳或用肘猛击这个物体,然后尖端会将你的冲击化为很大的压强,这个时候,玻璃就很容易碎掉了。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东西么?应该是有的,比如,手握钥匙,然后用钥匙尖猛戳玻璃;或者把高跟鞋的鞋跟(或那种带扣的皮带)放在玻璃上,然后猛击它,应该也能行。当然,情况紧急,如果没带钥匙,那也不妨试着用手机的角猛砸玻璃,应该也有效果。(小编:以上信息没经过证实,请读者自行判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冷静。不冷静,再好的办法也实施不了了。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