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戴安娜,是生活在天堂岛上的亚马逊族公主,我们这嘎的一个男人都没有,我们不需要人类那种愚蠢繁琐的两性繁殖。虽然我们的使命是守护人类,但我长这么大一个人类都没见过。
这部《神奇女侠》几天前已经在香港和台湾上映,看了一些评论,好多人说这是DC这么多年打的一个漂亮翻身仗,全面吹响了向漫威反攻的号角。刚才去看完了后,我同意这个“反击”的说法。但我不同意这是一场胜利,DC确实是在向漫威反击,但却是用投降的方式
干不掉你,那我就变成你!
从影院出来我有些恍惚,确定刚才看了一部DC?这明明就是傻白甜版的美队嘛!盾牌换了个喷漆就上了。
哥不是乱喷的,听我道来。
首先就是风格上的选择,DC完全丢弃了自己的东西。
从辈分上讲,DC才是美式漫画的缔造者。1938年的超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超级英雄形象,之后的蝙蝠侠也是大获成功。相比之下漫威只是个跟风的小字辈。在电影领域,DC显得更厚重,而漫威一直更年轻有活力,是不是有点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但自从2008年《钢铁侠》上映,漫威大踏步的赶超了DC,最近十年DC确实让漫威压的够呛,无论是票房吸金、宇宙观的构建、观众号召力,都全面落了下风。除了钢铁侠、蜘蛛侠、美队、金刚狼这几个老炮,漫威最近推出的蚁人、银卫也都表现不俗,哪怕是走边缘脑残路线的死侍都有出人头地的迹象。
而反观DC,依然是蝙蝠侠和超人这两个老人家在苦苦支撑,闪电侠迟迟出不来,去年为对抗《银卫》而推出的《自杀小队》扑的找不着北。明明我才是正根儿的老大,咋叫这个毛头小子后发先至给超过去了呢?
为什么漫威会迅速超过DC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分析。
200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刚才说了,这一年漫威发布了《钢铁侠》,这部电影现在回头来看怎么高估都不过分,无论剧情、特效、表演,都是近十年最好看的超英作品之一,我觉得爆米花电影能拍到这个程度,真是个高峰了。
恰恰也正是在这一年,DC也迎来了一个高峰: 克里斯托弗•诺兰发布了他的《黑暗骑士》。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IMDB的排行榜上,这部电影的评分竟然盖过了教父(现在下来点了,但依然高居第四)。
要知道IMDb这个网站向来不怎么待见超级英雄类电影,《黑暗骑士》可以说是个奇迹的存在。
但谁都逃脱不了进化论的铁律:那些让你成功的,最终会让你失败。
造成这之后十年DC困境的“罪魁祸首”,我觉得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气质这个东西,都是由里程碑式的人物奠定的。就因为诺兰拍的实在是太好,所以《黑暗骑士》中的暗黑、硬派、史诗气质就全面的沁入到DC的血液里。
从摄影风格上就可以看出来,08年之后DC的作品在画面上基本都是“低调高反差”的(画面整体色调偏暗但局部反差高),这种画面非常适合营造戏剧冲突感。
其后的《蝙超大战》《自杀小队》基本都延续了这种风格。
这样的风格会显得人物更加有神秘感,更酷,但同时这也对电影的导演与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非得有诺兰兄弟那样的大才,才足以Hold的住。因为观众在这种低调高反差的画面中,会更注重故事的剧情与冲突,而不是单纯的看特效。DC近十年的失败(当然是相对来说),祸根就在这儿。
后续者继承了暗黑阴郁的风格,却没有一个像诺兰那样的导演。
对于商业爆米花电影来说,暗黑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
因为不够亮!
为什么大部分的商业电影的画面都很亮呢?因为大部分观众从本能上喜欢明亮的东西!
我举个小栗子你就明白了。在DC的电影画面调色中,很少有“黄色”。画面中只要带黄色,就会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以前上班的时候,团队中有个设计师小伙,他的画功很好,但人性格偏内向阴沉,每次看到他的平面作品我大多只有一句评语:加黄色!我们是在做商业的东西啊!
超人的眼睛可以发射死亡射线,但它发射的是“红光”
而漫威的英雄们,更喜欢发黄色的光。
为什么呢?因为红色的心理暗示是“复杂”“邪恶”与“矛盾”(比如正面角色黑化的时候总是眼睛变红),而黄色则是“乐观”“正面”“阳光”,从这个小细节里,我们就能看出DC与漫威在路线上的不同。
你猜这次的《神奇女侠》里当女侠发大招时,出现最多的是什么颜色呢?
没错,就是“黄色”。
请看女侠面积虽小却能挡住八方子弹的手环。

手中的黄色长鞭。
整部电影基本上抛弃了DC近十年的暗黑风,变得明亮起来,再加上无敌美颜的女主盖儿•加朵,成了一部典型的漫威超级英雄片。
即使最终票房大飘红,这也不是什么胜利,明明是DC对漫威的“投降”。
请注意,我这里的“投降”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他只是一种商业上的选择,DC高层的内心戏应该是这样的:保持以前的暗黑风格吧,市场越来越不认可,不像隔壁搞得红红火火的复仇者联盟,咱手上的牌就这几张,打来打去就是一只蝙蝠和一个铁人,这次的女侠可是翻身的重要一战,再加上是个女英雄,老少爷们们就别玩太硬的了,往流行(Pop)风格靠一靠,大家都是出来挣钱的嘛,学习一下不丢人。
没办法,现在的超英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动辄就砸进去2、3个亿,你必须讨好大部分的观众才能玩的转,这是一个胜利者才有资格说话的游戏。
除了风格上,这部《神奇女侠》从剧情到台词,都明显的是往“浅白”上编,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傻,DC的台词一直都比较“装逼”,但这次完全翻篇儿,不再搞什么脑颅里的人神纠葛、心理创伤了,累不累,直接正邪二元对立就好,让观众上来就知道好人坏人,打得热闹漂亮为主要任务。
从这一点上来说《神奇女侠》做到了,加朵的颜值、身材、身手都无可挑剔,故事嘛,啦啦啦啦啦啦。
我在中间文戏的时候睡过去两次,简直就是个超级流水账。不过也挺神奇的,每次女侠开打耍帅之前我都能下意识醒来,好像也没错过什么。
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设是典型的“上帝做主型”,上来就把她完美的性格摊在你面前,你爱信不信,至于这种性格是怎么来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女侠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且在两个小时里她基本就没变过!只是在岛上的时候擦破过一次皮儿,从头到尾纯洁白莲花。
《钢铁侠》第一部之所以非常好,绝不是因为特效,而是因为看完之后让我完全相信:一个唯利是图的军火贩子是可以变成忘我大英雄的,这种转换非常的流畅。而这部里的女侠没有这种挣扎,这也让电影失去了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一个高潮,这是硬伤。
从个人的偏好上来说,我更喜欢DC,当然很大程度源自诺兰的那个蝙蝠侠三部曲都拍的太牛逼,以至于再看漫威的作品,除了画面特效与插科打诨之外,都显得有些小儿科。现在年纪大了,对单纯“燃”的东西并不太感冒,更喜欢看戏剧感与冲突,小丑对蝙蝠侠说的那句“你成就了我”,让我感觉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身心交锋,而这部《神奇女侠》真是傻白甜到一定境界了。
当女侠最后说出那句“只有爱能拯救世界”,我真是快尬出翔来了,您一个刀枪不入女英雄不是应该像蜘蛛侠那样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么?
从这部电影里就能充分看出好莱坞浓重的左派风气,怪不得希拉里输给川普之后整个好莱坞如丧考妣。这位神奇女侠简直就是个圣母,带着爱与自信来拯救世人。左与右本没有什么好坏之说,极左和极右才是可怕的,这部电影里我觉得“左”的有点过了。
我突然想起去年巴黎暴恐事件中那个法国圣母,恐怖分子杀死了她的亲人,她竟然号召“宽恕”,用爱的力量感化他们。当时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真觉得西方文明要完了。
我老姐现在长居德国,晚上5点之后基本上都不敢出门,到处都是绿教的人,最近发生的恶性案件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对暴力退让,甚至连“伊斯兰恐怖分子”这种词都不能公开讲了,怕政治不正确。
《神奇女侠》里的场景设定是一战,战争啊,爱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元素,而力量才是,你再有爱,如果没有力量,都是白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的狙击手发现经常有妇女和孩子去河边为德国人打水,他们当然知道这些孩子和女人是无辜的,但怎么办呢?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拿起枪,射杀,因为如果没有这份狠心,他们将失去自己的祖国,那时候死的人更多。
很残酷是么?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你可以爱自己的亲人、朋友,但光用爱拯救不了这个世界,只会让它更糟。对于恶,当然是第一时间予以最狠的打击,为什么极端绿教不敢在我天朝闹?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做后盾,我一个警察朋友告诉我,现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新疆,那些绿教极端分子敢来分分钟弄死。
女侠啊,让你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并不是爱,而是你不怕子弹啊!你说你似不似傻?!
好了,有些扯远了。如果这是一部漫威电影,那我不会扯这么一大堆,开开心心、炫酷十足的打坏人本来就是漫威的主流风格,而且这部虽然极力想往漫威的流行风格上靠,却又没玩儿溜,放在漫威宇宙里也就是个中等水平。
只因它是DC,只因它拍出过最高水准的超级英雄电影,这样的“投降”或者说不思进取还是让我有些失望。去年的《蝙超》就算再不好,也还是DC的风格,这部《神奇女侠》真是洗了个干净。
当然,如果你只想去看看女侠非凡的颜值与身手,那我完全没有意见。加朵在形象上真是太适合这个角色了,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在告诉观众加朵是多么的漂亮。
其它,其它也就没什么了......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如果你用iPhone,如果你实在压制不住给我赞赏的冲动,那我就不劝阻你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