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做下一期的日本恐怖片专题,看了十多部鬼片之后,我的心,已经麻木。你除非真拿把大锤怼我胸口上,看任何鬼片我现在都木有感觉了....
为了让自己回回血,下午去把最近很火的这部主打温情的片子看了,治愈一下我冷血的心。
这部电影在北美已经上了一个半月,票房不过6000多万美刀,在大陆上了两个星期,刚才看了一下,已经突破了5亿.....天朝拯救全世界,现在还有谁不服么?
我估计下次有同类题材出来的时候,把狗狗取名“旺财”,也不是不可能.....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执导《忠犬八公》的瑞典人拉斯·霍尔斯道姆,这位老人家有个特点,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成长电影”,《不一样的天空》《狗脸的岁月》,还有我最喜欢的《总有骄阳》,都在不厌其烦的讲述成长这个主题,这部也不例外。
本片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把四段“狗生”与“人生”平行并置。据说狗的寿命平均是人的四分之一,导演选了“四段”应该也是这个意思。这条叫贝利的狗虽然有四个肉身,却只有一个灵魂。导演也真是有办法,用这种“肉身接龙”的形式把人和狗给拉平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孤独”这两个字。电影中反复都在提“活在当下”这句话,对于狗来说,这句话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来说,这是何其的困难,这四个字最大的敌人,恐怕就是孤独。
台湾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这本书里,反复的探讨了孤独的话题。它里面有一句核心的论断——孤独与寂寞是不同的: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这个关于孤独的论断流传甚广,有很多人甚至开始标榜自己“喜欢孤独”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是完全的瞎扯淡,我不是嵇康、不是庄子,我做不到“与天地独往来”。
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害怕孤独,怕的要死。
电影中那条叫贝利的狗就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旁观人类的孤独。里面的四段人生各有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断了腿的伊森失去了当橄榄球明星的机会,即使有母亲的爱,那种孤独还是无法摆脱。
第二段里的警察,一个人过着清冷孤寂的生活,只有贝利可以抚慰他的内心。
第三段里的黑人姑娘不愿意接受人群,她的心里话只有贝利可以明白。
最后贝利回到了老迈的伊森身边,也只有贝利没有放弃他,给他带来最纯粹的快乐。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这是个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不是什么修行可以轻易摆脱。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人的陪伴,哪怕是在坐牢的时候,一个讨人厌的狱友可能也比空荡荡的牢房要好。
但最悲剧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人,是最不可靠的,当你把摆脱孤独的期望全部放到另一个人身上,你往往会落空,这也就是孤独无法摆脱的原因。
华尔街有一句著名的话——“若你需要朋友,就养条狗吧”。这句话反映了人对于伴侣最大的期望——“忠诚”
我们总是想找一个对自己永远不变心的人,但却总是也找不到。孩子会变心,因为他会长大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朋友会变心,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爱侣会变心,这还用我说么?
还记得人是怎么形容狗的么?没错——“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与其说人驯化了狗,不如说狗用它的忠诚驯化了人,人才是需要帮助的那一方。
好吧,今天写了满满一篇毒鸡汤,是因为我现在越来越不相信人可以超越孤独,无需玩弄文字游戏,孤独就是寂寞,寂寞就是孤独。这简直就像一种绝症,只可缓解不可治愈。无论我读了多少好书看了多少好电影,如果一个星期不和朋友踢个球喝个酒,日子简直没法过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拯救,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我现在很少能碰到一个朋友坦诚的跟我说:“现在我觉得很孤独,能不能出来陪陪我”。大家好像都羞于承认自己的孤单,“你孤独么?”似乎是比”你幸福么?”还血腥的一句话。
最后再放一首李志的《梵高先生》,他说“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所以,让我们多多的互相取暖吧。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