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资本创立于2015年8月,由李丰、林中华等人合伙成立。目前基金总规模近 40 亿人民币,其中超过 1/4 的基金管理资金用于投资科技创新项目,在已投资的40多个项目中,科技项目超过 10 个,重点关注能源、VR、AI、医疗等领域。 
其中包括4只专项基金,分别投资了三只松鼠、Uber、Unity和魔比神奇,总金额约12亿元。
作为创始合伙人的李丰,拥有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化学理学硕士学位,在加入峰瑞资本前,曾任IDG 资本合伙人,主导投资了宜信、猪八戒网、Prosper、三只松鼠、铜板街、Bilibili、河狸家等一大批优秀项目。

6 月 1 日,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在采访中详细披露了其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逻辑,以下为李丰的分享内容,由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整理:
商业模式创新之后应该做什么?
去年基金成立时,我们就确定了三个主要的投资方向: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和深科技(deep tech),其中深科技是重中之重。我们投入了一半以上的人力集中关注国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共享经济已经将商业模式创新中资源的分配效率推至极致。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加速行业基础设施的创新,这一点在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之所以在可穿戴设备、IOT、物联网或是智能设备的生活化应用中遭遇了阻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
以Uber做无人驾驶为例,除了对供需关系的高效匹配,他们在无人驾驶汽车上也投入了很多,也就是说在效率匹配之后,他们试图通过无人驾驶汽车将交通资源利用到极限。这是一种更深远的洞见。
商业逻辑的循环就是如此:通过某种形式的创新提升效率,并且在提升过程中不断克服基础设施的瓶颈并提高技术创新手段。
科技投资不容易:又费柴火又费人
科技领域的投资很难,一在于方向众多,二在于专业性强,三在于投资对象不好论证。这种论证既包括对其学术可行性的论证,又包括在工业上论证其是否可以规模化。
技术投资还有一个难度在于,如果太懂技术会掉进技术循环里,而完全不懂技术,就难以把握这个领域的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召集一个优质的团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并且彼此了解,配合完成投资决策。
虽然很难,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去做。在基金募集时,我们就提出了运作方式,也投了几个国内外跟深科技有关的项目,这是第一个阶段。
到第二个阶段,2015年底,就中国整体环境而言,中国这一轮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解决方式是增强工业经济的生产竞争力,或者叫毛利水平。要想把去产能加刺激经济这两件事同时解决,虽然这二者之间有一些小矛盾,本质上还是要增加实体经济的毛利或竞争效率;再就是增加终端产品附加值,使其变成新的更好的品牌,而且是有一定议价空间的品牌;或者是在整个产业链中,注入更多的技术。
技术投资能适当规避泡沫化
虽然现在技术投资是热门方向,但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投资和创业其实是很难通过钱来解决核心问题的。所以相对于商业模式的竞争者来说,技术投资更难偏离价值本质,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泡沫。
例如滴滴和Uber,谁也不知道最终是谁赢谁输,但最后决定它们谁更强的却会掺杂很多外部因素,尤其包括资本因素,资本是可以让事物脱离原来的价值规律的。
对投资人来说,在判断科技领域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时有一个优势,他不需要像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一样,必须做一个闭环,需要在规模上取得优势并获得垄断地位。而技术类投资能够根据项目过去的积累和时间判断是否值得投资,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它在工业化和商业化方面的领先程度。
在VR领域,一年时间内,峰瑞资本已投下Unity、Insta360、Mintmuse、RockVR四家公司,在采访中,李丰也详细披露了峰瑞资本在 VR 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布局,在李丰看来,现阶段消费层面的应用还远没到爆发期,主要关注能解决关键技术节点的创业公司。
VR的每个技术节点都需要提升
新京报:你说目前在VR领域主要投关键技术节点,都包含哪些节点?
李丰:关键性的技术节点包括展示技术、图像拼接、传感器技术、音频、对焦、捕捉等技术。
新京报:其中,哪个节点是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
李丰:所有的东西都是连串的。从运动捕捉到后台的运算精度和运算速度再到交互,各项技术节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想要真正呈现更精细的 VR 画面,就需要更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和图像计算能力,另外,还有赖硬件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包括动作、位置、方向等传感器的技术成熟。

新京报:所以你认为每个关键节点的技术都还有一个质的提升需求? 
李丰:提高一个不解决问题,VR技术应该呈现螺旋上升状态。只有等所有的关键性技术都解决了,才有可能使得用户长时间在 VR 里停留,长时间停留才为大规模爆发提供了基础,这就是事物进化的逻辑,只有 A 具备了,才有 B,B 具备了才有 C。
新京报:那你觉得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久?
李丰:具体时间不知道,Oculus大概跳了一年多的票,就是因为沉浸的体验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会。谁能先把沉浸的体验度、用户的体验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做得比别人好,谁就可以占得先机。现在很多说自己用过VR的人其实只是体验过,每天坚持用一小时以上的寥寥无几,即便是开发者也是如此。 
现阶段不考虑投VR应用
新京报:现在做VR硬件的企业很多,你觉得中国到了诞生消费级VR硬件的时间吗? 
李丰:在中国这样生产制造能力极强的国家做硬件,技术壁垒一旦被突破,商业化的步伐就会很快,利润也会随之被摊得很薄。所以做硬件就需要透过技术来努力建立一些壁垒,不然毛利很快就没了。
新京报:作为投资人,你会重点投资VR硬件吗?
李丰:你显然不希望投一个毛利很快归零的东西,即便有了硬件,解决硬件的技术难度同样很大。目前峰瑞唯一投的消费应用只有做消费级相机的 Insta360,之所以投资这家公司,从投资逻辑来看,目前全景图片及全景视频领域已经具备了应用的条件。
新京报:可是现在很多基金也投了不少VR消费应用,和峰瑞投关键技术节点的投资逻辑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李丰:应用投资就是,投中了就是 1,投不中就是 0,赌的成分很大,赌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VR应用的投资离爆发越近越好,但VR应用还没有到爆发的那个点,我们现阶段不做重点考虑。
新京报:那你觉得VR硬件的发展路径会是怎样的?
李丰:其实,有一定技术难度同时需要我们具有集成要求的智能硬件,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比如汽车、电视、手机,它们都经历过硬件的窗口期,新品牌层出不穷。但这意味着它的基础技术的工业化和产品化已经完成的同时,也意味着快速商品化带来的毛利下降。
新京报:现在VR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到可以出现很多品牌的阶段?
李丰:还没有到,目前离应用离爆发还有比较长的距离。
新京报:出现很多品牌的下一阶段是什么?
李丰:品牌迅速的减少。因为在摊薄的利润之下,渠道、资金不足以支撑品牌的影响力。
VR分发平台不一定被巨头垄断
新京报:现在很多VR公司都做了自己的分发平台,你如何看待这个市场?
李丰:我觉得是一个中期的机会。比如在互联网化的第一阶段,雅虎的出现几乎就是一个必然,但至于谁是雅虎就不一定了。
新京报:所以你觉得一定会出现这样一个VR领域的雅虎。
李丰:对,新用户对信息和内容的需求会快速增长。
新京报:那什么类型的创业公司会在内容分发平台中脱颖而出?
李丰:这个很难讲,就像是想在2000年判断谁是最好的门户,或是在美国90年代中期偏后判断谁是最好的雅虎一样,很难。
新京报:VR分发平台会不会最后和手机应用商店的发展路径一致,被巨头给垄断?
李丰:不一定。2007年之后,互联网游戏、PC游戏基本趋于稳定。格局一旦形成,细分领域也出现了像4399这样面向网页端游戏新的需求而出现的聚合信息平台。
新京报:投了这么多科技公司,你觉得优秀的科技类创业公司有没有什么共性?
李丰:第一,掌握核心竞争力,CEO必须是技术方向核心人员。这个人需要管理研发进度并决定研发方向,同时也必须知道要寻找什么样的人才;第二,懂得平衡商业、工业和技术的关系。闷头往前跑并不是好事,纯粹为了技术演进很有可能会掉到技术循环的陷阱里去,团队需要懂得平衡商业与技术的关系。
采写 / 王鹏、实习生 崔爽
编辑 / 胡涵、闫妍
【热文推荐】

新京报重磅推出创投新媒体平台魅客网,网址:www.xjbmaker.com。点击“阅读原文”,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