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十三不靠
编辑|渡十娘 
《繁花》開場,上海人的朋友圈天天都熱鬧非凡。除了懷念“過去的好時光”,也對很多時下熱議的話題打破“不嚮”——
第一個問題,戲中的上海話裡藏著多少上海秘密?
其实语言应该是一部影视剧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感觉王家卫这次没有好好在语言上调动打磨(当然这真的是很难的),应该请一个像我的大学老师丁迪蒙教授那样的沪语专家来做指导,因为其实如果真的要给上海人看的话,不同背景的人讲的不同的上海话还是有讲究的——
上海话应该怎么去看?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它会不断地变化,其中语音的变化是最快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话语音受苏州话和老派上海话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发音就带一点苏州腔和浦东或老城厢的口音。
到了50年代初期,因为三四十年代宁波人大量涌入上海,上海话又受了宁波话的影响,把上海的称我伲的代词也改成了阿拉了。到50年代后期,尖音逐渐消失,大部分人分不清小和晓,喜和死了。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说麦子和袜子,上海话以前是分的,现在是一样的读法了。最近几年发现,药和叶,节和脚都不分了,连长和上也不分了。
因此,从趋势来看,语音的逐渐变化是正常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年纪大一点的人说的话保存一点三四十年代的人说的语音,这个是对的,年纪轻一点的人,出生在70年代、80年代,甚至于90年代的。他的发音有变化了也是对的,从语音上来说,是谈不上谁的语音标准或者不标准的,只能说他是老派一点和新派一点而已。——滬語專家丁迪蒙教授
原《文匯報》老法師聊《繁花》中的上海话:濟公老爺爺的上海話口音是相當正宗的老上海好聽的口音,但他怎麼會用錯這麼多詞而且發音發錯啊?(我舅舅说,勿是游本昌老先生用错词和发错音,是因为现在呃上海人罡咸话大多数会夹精夹油夹进去交关洋泾浜普通话和洋泾浜外地鹹话口音。
凡是有馬伊麗說上海話的戲裏的臺詞都是一致的下只角口語和發音,這麼難聽的發音還蠻難模仿到如此到位的。真是佩服能這麼自然地掌握上海下只角發音和用詞的上海演員。
很多人會混淆上海本地話和下只角發音,這是非常大的錯誤!本地話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真正的上海本土方言,是最早上海方言的正規發音。下只角的上海話是上海社會底層帶有外來語發音的上海話的一種發音流傳到今天(特別是那些帶有江北口音的),就相當於英國底層的Cockney accent.
譬如英國足球明星David Beckham 的英文發音是典型的Cockney 發音,和他的紳士性格截然相反。母語的自然發音僅僅是區分原始成長環境的標誌,不是區分人品質地和一個人善惡的標誌。
上海話推廣博主徐祥說——

我完全赞成徐祥的说法啊。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讲的上海话因为家庭背景、文化高低以及活动所属区域等各种原因,讲出来的上海话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别听到上海人就觉得都一样,懂经的上海人要问侬,上海住了ha里德?叫做“搭脉”——当然,这种都是上海切口,其实好人家出来的人不讲这样的上海话的。)
我外婆家是上海土著,早期从浦东移居到浦西来开发上海城市(其實應該是租界)的一代人。他们的上海话有着浓重的尖团音,但又不是后来那些上海郊区人说的上海话,因为他们有了更缓慢优雅的节奏,有了很多书面语(他们那时候学堂里都是沪语教学的)、还有很多外来的洋文,比如斯蒂克,老克腊,色拉……
大部分在60年代前移居香港的上海人讲的都是这样的上海话,包括王家卫的姆妈。还有香港电影圈大佬吴思远,每次来上海跟我们都讲上海话,那也是90年代,跟我们一直在上海长大的人讲的上海话还是有所区别的。
我昨天讲游本昌的上海话有老上海的调调,得到我舅舅(他當然是見過這樣的老上海老法師的)的赞同。
伊90岁了,讲的上海话有老底子呃节奏。有人讲应该林栋甫来演迭只角色。这也有道理。按照剧情,爷叔是16岁考到证券牌照的,所以到90年代大概应该也要7/80岁了。我印象当中林栋甫太年轻了。
那麼第二個問題:游本昌和林棟甫到底誰更適合爺叔呢?
說實話,連上海老法師光一兄也認為林棟甫更適合爺叔。但我和我的老上海舅舅又達成了一致——

要论沧桑感我其实更倾向于游的。
林栋甫的老克勒形象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假如爷叔第一个镜头出现他的脸,我感觉我不仅没有意外惊喜而且可能笑场。
说实话,游本昌一开始我根本没认出来。没认出来!这个很重要。符合你对爷叔这个角色有无限的想象力。这是导演要给的。就是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爷叔在心里。
他代表着那个繁华的年代叱咤风云过,又在不堪的年代被陷入困境中。光从外形看我一瞬间想起了我已故的三伯父,曾经也是十里洋场来来去去,瞬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清瘦的脸上永无笑意,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阴森感和恐惧中躲散又倔强中淡定的眼神诉说着那些被折磨的过往……
舅舅說——

有人认为爷叔的角色由林栋甫演比游本昌更合适。我的感觉正好相反。
我觉得导演的选人是再正确不过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呢?原因是大部分观众根本没有搞清楚爷叔的角色身上老克勒和老法师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爷叔的角色最本质上是一个老法师。八九十年代的老法师身上必须具备老板,也就是有生意经的最基本特征。由于八九十年代的特殊时期,这类人通常是旧社会旧上海的遗老。所以大多数不仅仅懂生意经,还具有在旧上海生意场子里混的上流社会的举止气质。
真正了解上海老克勒文化的人应该知道,老克勒是只有上海滩上特有的,并且也只有在49年后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的人文现象。今后不会再有了。
老克勒中不但有遗老,还有遗少。通俗一点可以分为老爷和少爷。林栋甫身上有老克勒的气质,是属于少爷性质的,但是缺少老法师的派头;而游本昌由于是一个在舊上海滩上混过的老演员(見過紅頭阿三的),身上有老克勒气质,虽然没有林栋甫老克勒气场强大,但是也足够了。
爷叔迪只角色的还有一个特征是既是生意人,又非真正的老板。所以要求有一种处世的低调而不是高调张扬。因为爺叔的气质更多的应该是老法师的气场。在这方面游本昌还是拿捏得比较準确的。这是林栋甫身上所缺乏的。
林的身上更多的是白相人而不是生意人的气质。或者说,更多的是小开老克勒的形象。这就是一般观众之所以会认为林栋甫演爷叔角色更合适的错误看法的原因。
在一般小老百姓眼睛里,有钱人都是一样的上流社会圈子。其实有钱人当中老克勒也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说王家卫导演是真正懂得个中之道的上海人。
第三個問題:哪些BGM戳中了你的淚點?
從為白月光杜鵑配上一曲《偷心》開始,本來以為《東愛》已經是天花板了,結果今天一集裏就出現了兩次讓人眼淚狂飆的BGM——一次是吳越演的師父來到黃河路看到坐在小店裏猶豫不決的虹口小汪,將這個徒弟從進公司第一天開始幫她收集的郵票原封不動送還給了她,留下一句“這些郵票都在我心裡了”——這時候背景音樂響起的是姜育恆的《再回首》;而胡歌的凱迪拉克配的則是王菲的《執迷不悔》。王導拍戲真的不惜工本阿,這每首BGM堆積起來恐怕不少版權費,但觀眾們也太過癮了。
怪不得我遠在東京的一個小朋友瑞貝卡大叫——
14-16集的BGM,实在让其他导演无路可走啊。已经美到极点了,很多年没见过这种光影声色,各方面都达到天花板水平的电视剧了。
记得KFK预言,未来二十年,怀旧主题的电影、电视剧会成为人们的大流行,现在有点这样的趋势的味道了。
阿宝和玲子在东京认识的过程拍得太有昭和感了——BGM也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日剧。
因为汪小姐认识了玲子,又因为汪小姐和玲子分开,事件的发生就像一个雪球,将另一个雪球推下了山坡。
玲子离开上海后屋顶漏下的雨,每一滴都是她不甘的泪。
但《繁花》里,上海女人的内核是富主体性的——
可以不被选择,可以被辜负,可以被伤害,可以哭,可以躲,可以逃,可以疗伤...但不能够一辈子站不起来。
所以涅槃重生的汪小姐和玲子,最后都成为了搞事业的大女主。
好了,今天總結得太累了,就暂时盤點到這裡吧,改天再跟大家總結我朋友圈怎麼聊上海女人。記得關注《渡十娘》啊——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做更好的公号  做更好的自己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2023 热文排行榜: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十三不靠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