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近代史的人应该知道,在二战结束以后,我们曾经听到过很多的经济奇迹。

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这块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起步的地方,这类神奇的故事一再上演。
这类近代史上的经济奇迹,往往被叫做XX景气或者XX奇迹,被大家所称道。
比如不仅南美有过拉美奇迹,日本也有过神武景气,岩户景气。
之前我们在《昭和男儿变成平成废宅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也讲过日本这个事情
再比如韩国有汉江奇迹,再之后还有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四小虎。
我们之前在这篇《97年的那场大鳄狙击战》里面,也曾经聊过这个事情。
这些都曾经一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被誉为当时的经济奇迹。
不过如果仔细归纳总结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二战以后的经济奇迹,在本质上没啥不一样的。
而且虽然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但是如果观察底层逻辑的话,大家也是有内在共同点的。
01
我们知道在苏联解体之前,世界上经济阵营是一分为二的,可以说大家在各自阵营各玩各的。
不过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化也成了老美在主导。
在这之后,不管是拉美、日本韩国还是东南亚的经济奇迹,在发展路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整体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
各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发展初期,通过融入全球化市场、集中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制造业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中间通过相关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资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带动了本国制造业和出口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在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积累财富的同时,重点和优先发展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
之后再通过城镇化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条腿走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所以这个阶段,通常这些区域或者国家融入全球化的第一步,首先是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贸易体系和美元经济圈。
接着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转移的过程中抓住机会。
借助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人口红利,大量建设工厂承接中低端制造业转移。
通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对外出口商品积累发展的原始资本。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大量的外部订单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涌入,这些外需订单支撑了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扩张。
当然这些发达国家把订单转移过来,并不是因为心地善良。主要也是因为看中被转移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获得更多外需订单的同时,转移订单的这些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也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好处。
比较惨的可能是这些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的产业工人,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之后,他们的工作没了。
因为没有产业和就业的支持,这类发达国家之前的工业聚集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糟,最终发展成现在的铁锈带。
这里也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带来的工作机会丢失,往往对普通劳动者是最致命的。
02
我们知道消费需求才是促进产能扩张的动力,东西卖不出去谁还会去扩张产能,大家又不是傻的。
在产能转移带来的外部需求持续大量涌入以后,会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扩张。
这时候由于外部需求的不断推动,会带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都出现了高景气。
这个阶段往往是中低端制造业的高光时刻,因为整体需求景气能赚到钱,大家做生意都觉得开工厂是个好生意。
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也曾经出现过,就是2001年我们入世以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那段时间。
所以这时候我们看到大家如果想创业做生意,首选的就是从小工厂开始做起。
之前我们在《为啥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化》里面,也讲过这个事情。
制造业产能扩张的同时,其他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也得跟上啊。
不然制造业的产能扩张,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就很难继续扩张下去。
比如后面工厂越造越多以后,机器就变得越来越多了,这些机器都需要能源驱动,你需要造更多的电厂和电网吧。
再比如工厂生产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基础的原材料金属铜钢材什么的。
你开始的时候可以进口,后面伴随着制造业产能扩张需求量越来越大,就近配套建设金属冶炼厂才是最划算的。
再比如东西造出来你需要运出去吧,这时候就需要修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各种物流基础设施。
所以制造业转移带来的需求,也带来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大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基建的大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转移,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和相关基础设施也在蓬勃发展。
几个因素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大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最终带动经济步入了良性循环。
03
在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积累一定规模的财富之后,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往往会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城镇化大力发展房地产。
为啥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和规模的财富积累以后,才能转向发展城镇化和房地产呢?原因也很简单。
房地产作为人一生最贵的投资品也是消费品,需要大家手里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买得起。
就像你家里一穷二白的想要去创业,那总要先通过出卖劳动力打工,积累足够的本金吧。
手里有了本金以后,你就可以开个饭店或者小卖部。之后甚至可以拿银行贷款这种从未来借的钱,来加速公司发展的脚步。
这个事情把个人换成国家,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经济发展的底层规律,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是没办法发展什么城镇化和房地产的。
一方面在二战以后的经济发展初期,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老百姓手里都没啥积蓄,每个月能赚到的钱也不多
后面每个月稍微赚点钱以后,基本都花在吃饭上面了,个人口袋里基本没什么结余。
所以不管国内生产的工业品还是国外进口的工业品,大家多数也都不太买得起。
国内老百姓买不起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意味着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订单需求。
这时候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消化不掉,工厂生产也就没啥利润,所以工厂也不会扩大产能。
既然产能不会扩张,那就更不会因为需求驱动,拉动制造业上下游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工厂没有利润,在工厂里干活的工人工资水平也就没办法提高,手里也就没啥结余。
手里没有结余的情况下,日常消费都勉强刚刚够,又怎么会有钱去买房子这么贵的东西。
所以这个阶段想要发展城镇化,想要通过城镇化投资房地产推动经济发展,就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通过辛苦劳动,慢慢通过打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等到大家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可能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的方式,来继续拉动经济。
这就是为啥我们在这篇《连炒房的轨迹都一模一样》里面曾经写过一个道理。
经济学有个说法: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开始在大众普及,价格开始爆发性增长。
04
如果没有外部需求注入的话,通常达成这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会很慢,需要花很长时间。
因为发展初期本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实在太弱了,在这么疲弱的消费需求下面,想要完成原始积累就需要时间来堆积了。
所以多数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起飞,往往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叠加订单注入以后。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在二战前,通过殖民地掠夺的方式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手里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可以拿来消费。
如果你把地球上一个个国家看成是一个个社会上的人,就非常好理解这个事情了。
这些人里面有家徒四壁的穷小子,有一些中等收入群体,还有一些祖上就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阔佬或者富二代。
这些人里面消费能力最强的,大概率是那些祖上就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阔佬富二代。
那些家徒四壁的穷小子,往往需要辛苦打工的同时,通过节衣缩食来压缩自己的消费,去积累原始资本。
所以他们这批人,在原始积累阶段想要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他们靠打零工出卖劳动力,想要完成一点点积累的速度,如果没遇到什么契机往往都会很慢。
因为出卖劳动力要有人雇他们,打零工常常是今天有活干,明天没活干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断断续续干活,有一天没一天的收入除了填饱肚子,基本剩不下什么结余。
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提供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能给你提供持续的劳动收入,通过劳动完成原始积累的速度就会快得多。
这个道理换到这些二战以后的出口导向型国家身上,其实道理也是差不多的。
在欧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持续稳定的订单开始从西方涌入出口导向型国家。
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往往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劳动力成本相对也会比较便宜,用大家熟悉的话说就是拥有人口红利。
在发展早期,出口导向型国家利用本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承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整个国家通过劳动收入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也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了劳动收入,大幅提高了劳动报酬收入,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
大家有了财富积累以后就好说了,后面就可以通过城镇化投资发展房地产。
借助地产通过居民部门,利用金融跨时空转移的功能,从未来借钱(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来发展经济。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通过房地产这个居民部门最大的消费,来拉动下游上百个产业的发展和消费。
在保持出口优势的背景下,伴随着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的大繁荣,刺激社会生产消费达到极端繁荣。
可以看到不管是日本的神武景气,韩国的汉江奇迹,又或者是后面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地区的经济奇迹,基本都是类似的轨迹。
05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通过制造业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再通过城镇化投资房地产扩张。
不是等于通过居民部门付出三成的首付,撬动了七成的银行资金杠杆,把未来三十年之后的钱拿到现在来搞建设么。
居民的未来收入被透支这么厉害,会不会哪天就还不上债或者将来没钱花了。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经济的学者观点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收入也会上涨。
伴随着大家收入的上涨,之前居民部门借的那点债根本就不算啥,大家还上的钱压力并不大,同时还可以享受到资产价格上涨。
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化早期的时候,实际发生的情况确实也是这样的。
比如你在2008年的时候在北京买房背上了3000块房贷,当时觉得这个房贷太多了。
但是几年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你收入的提高,很快你就发现还这个房贷没有你想的那么吃力。
而且在这个阶段,上涨的不光是你的收入,资产价格也在快速上涨啊。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在08年金融危机低谷时候在大城市买的房子,在09年四万亿出来以后就接近翻番了。
之前你买个100万的房子,付了两成首付20万。还了一年贷款,你发现房子变成了200万。
等于说20万首付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给你赚到了180万的账面值,一年翻了九倍。
这还不算后面几年,你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上涨,导致这3000块的月供在你的收入里占比越来越低。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持续期,我们往往会看到资产价格上涨的同时,居民收入也在上涨。
所以这个阶段只要现金流跟得上,贷款加大杠杆投资房地产,是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财富效应的。
这个时候除了基础的劳动收入,财富效应最大的一块其实是资产的增值。
这也是当初我们在这篇《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曾经写过的道理。
不过经济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下去,这也意味着大部分资产价格和居民的收入,也没办法一直高速增长下去。

等到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整体开始放缓的时候,后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居民收入增长可能要压不住居民部门的债务,也就是房贷了。
要知道居民部门的债务也就是房贷,是利用金融时空转换的功能,从未来借到今天发展经济的钱。
如果说某一天收入增长没办法跟上债务的增长,那就真的变成了透支未来了。
所以通常当这些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全球出口份额中占据一定比例,城镇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那就是过去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积累财富,国内城镇化推动发展的模式继续往下走,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了。
06

为啥到了城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后期,不管是基建还是房地产投资带来的债务压力,都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从未来借了很多债,这个债后面怎么还的问题。
基建主要是政府部门的投入,相对会好一点。毕竟这里面很大一块是靠发债,内债不算债,算是一种远期的税。
房地产这块是需要居民部门债务驱动的,如果居民部门收入增速放缓,整体压力就会比较大了。
要继续维持原来的经济模式,就需要通过出口赚更多的钱,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
这时候需要做两件事,基本都是和出口相关的,因为这块才是最大的命门。
1.卖更多的中低端产品,在国内国外继续扩大市场
2.卖更赚钱的东西,抢占欧美的中高端市场
1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国外已经逐渐没啥增量市场了,该占领的市场基本上都占领了。
那些没有占领的市场,很大程度是因为目前居民消费能力不行,在那边想要大量卖货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这类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产能,通常是给全球配套的。想要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增加消化产能的增长,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往往通过出口导向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基本上走的都是通过居民部门从未来借债拿到今天搞建设,也就是高积累高投资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展经济,意味着居民部门债务压力会比较大,内需消费这块就不可能特别强
2需要科技突破,只有产业升级以后才能拿到更多的利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但是产业升级和抢占高端市场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在生产力水平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全球的经济总量是一定的。
这意味着高端市场玩家容量就那么大,你想要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
原来占领这些市场的玩家们,不会让你轻易的介入,所以这里需要的不光是科技突破,还要打破老玩家的围追堵截。
短期内想要做到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问题出在世界分配》,一战以来所有的近代史都是围绕这个问题产生的。
当然如果这些步骤能够完成,那么在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提高以后,就可以继续原来的轨迹。
先是生产更多的商品积累更多财富,之后通过居民部门从未来借更多的钱,继续拿到今天来发展经济。
如果这些步骤没法完成,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由于收入增长受限,后面总需求的天花板已经在那边了。
甚至居民和企业部门带来的需求,如果从远期看的话,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因为居民部门的远期收入没办法提升,意味着远期消费没办法进一步继续提升。
再加上国家到了工业化后期,往往还伴随着生育率下滑,和老龄化带来的远期需求减少。
外部需求没办法提升,内部需求也预期在远期会出现收缩,企业自然就不会加大投资扩大产能,这意味着企业部门的需求也在减少。
这时候可能就只有靠政府部门扩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用债务扩张的方式填上居民和企业部门需求减少的坑了。
07

日本在1990年代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为啥日本突围就这样失败了》里面,说过这个事情。
当时日本人也想了很多办法做突破,发展内循环扩大内需,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居民收入等等都做了。
很多人说日本是由于主权不独立,导致被美国人限制了天花板的上限。只能说这是小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
多数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强项,都是制造和生产这块。最大的命门和外部财富的入口,则是在出口及其相关的配套产业链。
最终老美通过把很大块供应链生产端,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打击和围剿日本的海外出口外需市场。
再加上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以后,老龄化叠加生育率下滑导致内需疲软。
内外需同步出现了疲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和财政又互相甩锅,导致短期内政府部门的需求扩张又没有跟上。
这一系列因素叠加,最终打破了之前日本做的一系列努力,引发了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衰退。
要知道对于多数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命门就是在生产供应链和外需出口这两个地方。
生产供应链在哪里,意味着就业和相应的税收在哪里,这是居民部门很大一块收入。

可以说外需出口决定了你能从外部赚多少钱,债务水平能不能持续,出口相关下游很多产业的就业和收入能不能维持。
毕竟多数出口导向型国家的产能,都是给全球需求配套的,这些产能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内的就业和外部财富的流入。
而维系这些产能的,是持续不断的需求。通常我们认为,需求这东西可以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内需消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循环。另一部分是外需出口,也就是大家说的外循环。
对多数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完全靠内需消费支撑自身产能目前还不太现实。
原因前面我们也说过,多数生产型国家因为发展初期底子薄,走的是高投资高积累模式,能用于消费部分的资金没那么多。
这外需出口里面,可以说最大的买家就是欧美这类西方国家,几乎占到了总需求的一半。
如果外部需求出现大幅萎缩,那么后续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可能会同步出现,进而对就业和收入产生螺旋影响。
就业和收入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的消费和需求变化。
比如说出现需求萎缩以后,企业部门还会不会扩张,就业岗位和员工收入会不会随之减少。
再比如说如果收入减少月供能不能还得上,居民部门债务扩张能不能持续下去。
这就是为啥我们会说,外需出口和生产供应链的转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过往经济的运转模式,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而这个运转体系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中间也会经历减速和瓶颈期。
08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出口导向型的生产国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美这样的消费国天天乱花钱,却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因为二战以后,雅尔塔协议重塑了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国际秩序的实际制定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联合国框架内解决问题,还有贸易全球化,都是雅尔塔协议制定之后的产物。
由于老美在一战和二战之中,通过庞大的产能优势,从老欧洲换取了天量财富。
在二战之后老美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石油美元,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和世界储备货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之后,老美更是通过自己主导的世界贸易组织,重塑了全球化的一套规则。
这一系列骚操作下来,带来的结果就是老美掌握了实质意义上的军事霸权和货币霸权。
有了军事霸权以后,谁不服就可以揍谁。有了货币霸权之后,可以通过印刷美元纸币就能换取实物财富。
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到现在还是处在这套全球化框架体系里面。
所以出口导向型国家遇到的这类瓶颈,在老美那边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并没有出现。
我们之前在《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和《问题出在世界分配》,也讲过这个事情。
想要脱离这套体系,重塑一套自己的体系也不是不行,但是这需要足够的时间,这个事情看看近代史就知道了。
老美在一战的时候,制造业水平就已经称霸全球了,可那个时候世界最大的霸主还是英法。
一战之后虽然英法的实力被削弱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战后成立的国联里面最有话语权的,还是英法。
老美没办法只能韬光养晦,后面美国出现产能过剩,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
这期间华尔街选择投资了苏联和德国,二战开始之后终于把欧洲打得粉碎。
二战期间老美给两边卖货发战争财,掏空了老欧洲百年积累的财富,还借助二战的东风把军事基地插遍了全球。
战后又和苏联一起建立了雅尔塔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为防止英法二次崛起,老美还想办法拆掉了英法的殖民地,终于在二战以后和苏联一起,成为唯二的超级大国。
之后就是美苏争霸,通过经济战争瓦解了苏联。最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全球化的主导者。
可以看到老美从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产能到成为超级大国,这中间经历了几十年历程。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达成的,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中间也经历了英法两个老霸主的打压,还赶上了一战二战把工业产能,转化成国家财富的契机。
尾声:
可以看出英法这两个老霸主,从整体角度看在一战前,就已经开始衰落了。
但真正丢失话语权,已经到了二战之后,这中间经历了大几十年时间。
说起来现在我们也有着世界最庞大的制造业产能,这个状态很像一战时候的老美。
对我们这样的生产国来说,未来可能也需要类似的情况出现,才能赶上甚至超越老美的霸主地位。
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还是需要等待契机继续积累实力,静待转折点的出现。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努力发展,等待对手犯错的时刻出现,未来时间大概率也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