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Joel Butterly
编辑丨赵丹青 康乃馨   排版丨何奕乐
Joel Butterly
引知联合创始人,CEO
耶鲁法学院法律博士
达特茅斯大学学士
评判一篇个人陈述的好坏时,招生官们通常考虑的是作者的文笔以及文章体现的情感——内容是否发自内心,是否真实。但很少有学生或者家长退一步思考,问自己“这个话题真的适合写吗?”实际上,大部分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我见过不少文笔优秀、引人入胜但话题一团糟的个人陈述。这些文书虽然能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并不能为申请人赢得录取信。
几年前,我在北京和一位态度热切的学生聊过如何关注自己文书题目的话题。他说他已经选好了话题:他的父亲在另一个城市找到了新工作,但他太恋家,所以不愿意搬离家乡。他的父母因此不得不两地分居。他希望说明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痛苦和挣扎。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话题不错,因为它具有真情实感。但招生官对这篇文书的解读会有所不同:
这个故事和申请人的竞争力有什么关联?他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所以呢?
这名申请人不愿意改变生活和学习环境,使他的父母不得不两地分居。听起来他可能很难适应在另一个国家的大学生活,这样的学生不是我们想要的。这名申请人还不够成熟,无法适应美国的大学生活。
这样的“问题话题”不在少数。前两天我们连续发布的两篇文章能够让你对这些看似值得一写但其实问题多多的话题有些概念:
有的学生想写自己和心理问题作斗争的经历,以此来证明自己成长了,但没有想到招生官可能不会愿意录取他们,担心他们在学校里会精神崩溃。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文书话题选择背后的道理和规律,我们请数据分析专家Adam Adler对引知数据库中近5万份申请进行了分析,找出最常见和最罕见,以及最优秀和最糟糕的个人陈述话题。
第一部分:数据库和方法论
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集,我们必须寻找非公开数据。诸如collegeboard.org等不少网站会提供大量关于录取过程的数据,但仅限于GPA和考试成绩。这些数据有时很有用,但并不能展现录取过程的全貌。
招生官在审阅申请时考虑的不仅仅是GPA和考试成绩。他们实际上会考虑不少因素:你就读的高中、你参加的AP课程、你的父母是否是校友、你参加的课外活动、你是否赢得过比赛的奖项,等等。
在创建数据库之初,我们必须考虑所有可能影响招生官决定的变量。我们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了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创建了包含150多个变量的数据库。
在敲定数据库包含的参数后,我们搜集了超过5万份数据,这些数据能让我们从独特的视角了解录取过程。搜集了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只需要输入一名申请人的完整信息,就能够知道他们可能被哪些学校录取,以及如何提高他们被目标学校录取的几率。
下图展现的是我们数据库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只关注个人陈述的数据。我们研究了不同的话题类别,具体如下:
  • 克服困难/挑战
  • 痛苦的经历
  • 儿时经历
  • 课外活动及成就
  • 学术经历及成就
  • 未来的计划、目标和抱负
  • 兴趣爱好和特长
  • 学术兴趣
  • 多元化背景和经历
  • 领导力
  • 其他个人背景
  • 家庭和家庭成员
  • 塑造人生的经历
  • 志愿活动和社区服务
  • 其他个人成就
  • 运动经历及成就
  • 创作经历(书、音乐等)
  • 民族或种族身份
  • 出国旅游
  • 生命中重要的人(非家庭成员)
  • 工作和实习
  • 国籍
  • 重要的地方
  • 宗教信仰
  • 失败的经历
  • 重大当地、全国或国际事件
  • 政治、社会或宗教行动主义
  • 政治、社会或宗教观点
  • 遗憾的经历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我们还考虑了文书的语气——作者的语气是积极向上、幽默风趣、忧郁悲伤还是情感强烈。以下是部分语气类别:
  • 振奋人心
  • 严肃
  • 情感强烈
  • 怀旧
  • 文艺
  • 风趣
  • 对白
  • 意识流
  • 自白
  • 富有诗意
  • 精神十足
  • 发人深省
  • 与读者直接对话
  • 留恋渴望
  • 悲伤
  • 讽刺
  • 其他
第二部分:话题出现频率和成功率
在分析图表前,我要说明的是,常见的话题不一定是成功的话题。同样,罕见的话题也不一定是失败的。有时候最罕见的话题反而是最优秀的,因为它能凸显申请人的独特性。因此,被文书主题困扰的申请者们可以仔细阅读我接下来对数据的分析。
图1和图2展现的是美国大学申请中(尤其是顶尖大学)最常见和罕见的个人陈述话题。
图1:最常见的个人陈述话题
图2:最罕见的个人陈述话题
我们从上图中能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虽然“克服困难”和“痛苦的经历”是最常见的两个话题,但与之类似的“遗憾的经历”和“失败的经历”却相当罕见。为什么?因为在前两个话题中,学生谈论的不仅是自己遇到的困难,还有自己是如何克服这种困难的。而遗憾和失败反映的是学生糟糕的表现,无法体现他们的坚持不懈和从中吸取的教训。因此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如果你要写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要说明自己克服困难的方式和学到的经验教训。沉浸于负面经历不会给申请加分。
其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是罕见的话题,原因可能在于这两个话题违反了个人陈述的基本原则:主角必须是作者自己!如果没有展现作者的个性或成就,那么就算文章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论述再精彩,也是白费劲。因此第二个结论是:不管选择什么话题,一定以自己为主角!
第三,“政治、社会和宗教观点”和“政治、社会和宗教行动主义”也不受欢迎。这类话题十分复杂而且具有争议性,是文书的大雷区,下面是我们得出的更具体的结论:
首先,不要侮辱民主或者言论自由。它们是美国人和招生官所信奉的价值观。
其次,不要侮辱任何宗教。你不知道正在阅读你申请材料的招生官是什么宗教信仰,在文书中冒犯他们,让他们厌恶你,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再次,如果你想讨论政治、社会活动或观点,那么你最好谈论自由主义。大部分美国大学都是自由开放的,招生办也是如此。不论他们是否声明自己对所有观点持开放态度,大多数人都不欢迎保守的观点。因此,如果你的言论不够自由开放,不要选择这个话题。我读过不少关于保守话题的优秀文书,但招生官并不喜欢它们。
如果你不想仔细阅读上文的图表,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化版,只展示了申请排名前十大学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个个人陈述话题。请注意,这个图表展现的不是话题的出现频率,而是这些话题的有效性。
图3:申请排名前十大学
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三个话题
塑造人生的经历:40%;课外活动37%;克服困难33%
社会、政治或宗教观点;历史事件或人物;遗憾的经历 <5%
第三部分:语气的频率和成功率
每个话题都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阐述。关于困难的故事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很正能量的,当然这取决于故事的结局;如果你希望轻松看待困境的话,你的语气甚至可以是幽默风趣的 。在写文书这件事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语气,因此申请者们最好了解大多数人在文书中对语气的使用,以及哪些语气最有效。
图4:个人陈述中不同语气的使用频率
图4展示的是不同语气在个人陈述中被使用的频率。很明显可以看出,振奋人心的正能量是最受欢迎的语气。其实这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在最常见的文书话题——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中,大部分人可能都使用了这种语气。
有加分的语气,就也有不是很受欢迎、会吃亏的语气。这里的原因也很明显,比如说,“悲伤”、“留恋及渴望”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招生官需要阅读上千份申请,如果每篇文书都是悲伤压抑的,那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太悲惨了。
 “与读者直接对话”这种写作形式也不怎么受待见。使用这种语气的学生会写:“我坐在桌前写这篇文书时……”总的来说,学生会在文书中提及写文书的过程。这种罕见的语气不会打动招生官,所以最好避免。
另外“幽默风趣”是最受欢迎的六种语气之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误以为个人陈述是非常严肃的。但实际上招生官很少读到风趣幽默的文书,“物以稀为贵”,其实他们都很喜欢这种风格。
图5:“幽默风趣”的语气和斯坦福申请人的录取率

实际上,从图5可以看出,使用风趣的语气能显著增加申请人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几率,像斯坦福大学,就特别偏爱轻松幽默风格的文书。 
第四部分:结论
这篇文章简要展示了与个人陈述相关的重要数据。说到底,个人陈述应该帮助申请人展现自己的申请主题,也就是我们说的“申请形象”;不仅如此,个人陈述还应该成为申请人向招生办介绍自己的名片。如果你忘记了这一点,那么就算你的话题和语气再完美,也不能在申请中取得成功。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许多现象,那么接下来你们还想看哪些与申请有关的数据报告?留言告诉我们吧!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