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康乃馨   编辑丨赵丹青   排版丨何奕乐
康乃馨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
多伦多大学文化传播学荣誉学士
近的留学圈又被一条新闻刷屏了:杭州一名海归,当初全家卖房支持她去澳洲留学六年,花费近两百万,没想到回国之后竟被公司开出2000元的底薪。花了大价钱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们,到头来只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留学无用论”再次占据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回国底薪2000元”给计划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庭以及在国外留学多年想回国一展拳脚的“海归”们,泼了一盆凉水。
且慢且慢,海归们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中到底有没有竞争力?留学到底值不值得?这个学,到底应该怎么留?让我们用数据和经验来说话。
走出去又回流的海归们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6年的报告显示,在2014-15年度,有超过30.4万的中国留学生远赴美国求学,相比十年前,这个数字翻了五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求学工作,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海归再也不是凤毛麟角“精英”的代表。在不少人的固有思维里,那些在国内考不起大学,家里又有钱的富二代们才会选择出国读书。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崛起,新媒体、电商、互联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让不少留学生们也蠢蠢欲动,他们期待着学成之后,能带上国外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回国,再搭配自己或家族在国内的资源在职场中大展身手。根据南华早报的数据,2007年,只有4.4万名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但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后又选择回流的海归们的人数激增了10倍,达到了43.25万。 
也就是说,十年之前的“海归”还是企业争相争抢的“明星面试者”,但十年之后留学市场的饱和同样也带来了海归市场的饱和,参差不齐的海外学历已经无法打动人力资源管理者(HR)和企业的心。在不少HR的心中,海归们并不太“好用”,因为他们眼高手低,只考虑薪资能匹配得了出国成本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倒不如录用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又踏实肯干的本土学生。
走下神坛的海归们
刷屏新闻中,留学花费两百万,回国只挣两千元的海归不能用来概括所有海归的就业前景。但海归回流潮让海归的薪资不再具有无上的竞争力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位于北京的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和求职网站zhaopin.com合作进行一项针对海归留学生的调查发现,在1821名受访者中,70%的海归承认薪资报酬低于预期,只有1%表示比预期高,另外的30%则认为收入符合期待。另外,40%以上的海归税后收入低于6000人民币,其中86.6%的硕士,88%的本科生月薪都不到一万元,如此收入水平与国内同等学历的毕业生相比毫无竞争力,“海归”的光环逐渐式微,相较动辄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留学无用论”的论调喧嚣尘上。
新闻翻转  海归群体不背“2000”元的锅
看完数据读到这里的你,先别急着对出国留学失去信心,让我们再回到那条新闻。实际上,新闻并没有揭露出所有的真相,已经有报道查阅过澳洲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相关规定 :学生不会只因为一次挂科就被学校劝退,如果被劝退,一定是学生挂科数目过多,学术成绩达不到学校的最低要求。因此,新闻中的海归并不是在莫纳什大学“正常”毕业的海归。真实情况是,这位海归因为学业不达标,转去排名稍差的大学继续本科,为了学历更好看一些,再继续申请研究生的。
▲ 原新闻报道 报道来源 | 杭州网-都市快报
莫纳什大学官网信息指出,学生因一门课挂科,
但其他功课成绩良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会被劝退的。
图片来源 | Monash Academic Progess Polciy
更何况,留澳六年,这位海归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这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回国寻找工作,都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学历不能证明求职者的优秀,但简历里用数据和成果说话的白纸黑字绝对是企业是否录用你的关键。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的本土毕业生,一份没有差池的毕业证和有说服力的简历是斩获心仪offer最基本的配置。这两千元的“锅”,真不能让所有海归都来背。
虽然海归泛滥,但海归并不是毫无优势。根据部分机构的研究数据,在HR的眼中,海归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外语水平高和适应能力强——这些都是本土学生所不能匹敌的。所以留学并不是无用,主要是看留学生们如何“留”。 
在国外留学期间,抱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参加课外活动或实习不是坏事。参加社团组织或暑期去公司实习之前,大家首先都应该扪心自问:“通过这次的经历,我能收获什么?”不要仅仅是为了拿学分,或是去认识新朋友,我们更应该挖掘的是这份经验之后,对我们的个人能力有怎样的提升。而且,在工作中收获的成果最好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现出来写在简历上,要尽量“言之有物”, 例如: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以及为什么开始这份工作的?
在工作开始之前,我为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是什么?
为了完成我的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是如何实施的?
最后的效果如何?
事实上,HR和企业看重的,真不是海归在国外的一纸文凭。他们看重的,是文凭后面隐藏的价值:几年的留学生涯,为海归塑造了怎么样的世界观和眼界?进入公司之后,海归能为这个岗位、部门乃至企业带来哪些资源?对于徘徊在“回国”和“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们来说, 国内国外两边的积累更是都不能放过,因为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一方面,大学里各类学术课业和社会实践不能落下,另一方面,国内的重要变革或者信息也不能错过。因为作为海归,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吸收了中西方两边的文化和价值观,成为了一个拥有全球视角的“世界公民”。若面对国内HR,海归们能将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再加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对国内该行业的意见和反思时,HR一定会眼前一亮,至少这样的海归不会与国内太过脱节,也能证明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新鲜知识。
留学的背后
有留学生曾说,留学带给人最大的收获“是一种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种名车豪宅也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留学的路途,并不像旁人想象得那样光鲜,孤独和寂寞其实才是海归们留学时的常态。
而出国读书,也不是一项三五年就能看到回报的快速投资。我们无需急功近利,也不要妄自菲薄。就像那句话中说的,留学的收获,可能不是一朝一夕肉眼所能见到的,它是嵌在我们身体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慢慢凸显的纹路。每一位在留学旅途中认真挣扎过的海归们,自身价值都将比这两千元要多得多。留学不易,大家且留且珍惜吧。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