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洲
引知进度管理老师
哥伦比亚大学对外英语教育硕士
纽约Chinatown Literacy Program ESL讲师
编辑丨康乃馨 赵丹青   排版丨何奕乐
知正在经历紧张忙碌申请季的你,在等待被心仪大学录取时的心情是紧张、焦虑,还是期待或欣喜呢?
三年前的我在垃圾邮件中收到了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消息,看到一句以“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 are admitted…”开头的录取邮件时,我知道自己梦想成真了。当激动和喜悦褪去之后,我开始对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因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校园,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挑战和改变。
但当我带着用勇气装点好的行囊,终于踏进哥大校园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来不及焦虑,新鲜而充实的校园生活立刻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节奏,催促着我不停向前、不停探索。
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俗语吧。文科教育在国内一直备受误解,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文科不能学到一项专门的技能,对求职没有帮助。但回顾在哥大的两年,我学习到的具体技能虽然无法量化,但哥大教给我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却让我受益终身,更让我觉得选择文科并没有错,因为我所获得的素质也能让我“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知道近几年的中式课堂在持续改革,也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老师主讲,学生听课记笔记依然是课堂形式的主流。中国的课堂设计通常是老师占据一个讲台,讲台稍高于学生的座位,以便老师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而学生,则需要整整齐齐地坐好。这样的教室设计无形中就已经把老师放在了课堂的中心,而不是学生。我内心总会感觉老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老师说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但在美国的课堂,除了人数较多的大课之外,一般的课堂人数在十几到二十人左右,很多时候老师会采取“圆桌”式座位安排,老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交流,也方便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
不同于以往在国内课堂上老师洋洋洒洒讲一节课,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美国的课堂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很多时候课程的成绩需要依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评分。通常老师会在课前布置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讨论阅读任务中的要点,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里的例子再延伸讨论和交流。
这种讨论不仅仅概括知识要点,更鼓励你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例子和逻辑去说服你的同学。一个不经意的问题经常能够激起同学之间激烈的讨论,头脑风暴一波接着一波,常常一节课就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育似乎不那么高效,老师既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而且很多家长会觉得,老师这样上课,毫无重点可言,学生们如何应对考试?
但实际上,在讨论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远远高于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每个人都在吸取他人的观点,并且在脑海中快速搜索自己掌握到的支持或反对的证据,对他人的论点进行补充或反驳。久而久之,这种活跃的辩证思维慢慢就成为了你的思维习惯。当你听见不同声音的时候,你第一件事情不是去评判它的对错,也就是英文里说的"don't judge",第二件事情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全局,这也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即"critical thinking"。
在这样的课堂里,书本和老师都不是权威,老师非常欢迎学生去质疑书中、甚至老师本人所提到的观点,即使你的想法天马行空,老师也不会嘲笑你,反而会认为你的观点很"interesting",并鼓励你从更多的文献和资料中寻找答案。 习惯了以书本为权威的我,在哥大做作业遇到的最大挑战,便是老师总让我们提出阅读材料中自己不同意的地方。在中国一直作为“乖学生”的我,去质疑“权威”根本是我原有思维模式中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反而一时间让我无从下笔。
一开始完成这个作业的时候,我总是要花很长时间,小心翼翼地找出我觉得作者可能有失偏颇的地方,生怕自己找错了地方。但慢慢地,习惯了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章之后,这个作业变得轻而易举,因为我彻底抛下了“书本就是正确的”这样的惯性思维,不再被作者的笔触牵着鼻子走,我开始拥有有自己的思考体系和认知。反思整个过程,从前对书本的阅读更多是在麻木地吸收知识,也可以说,我是在尽力记忆书中的知识,而现在的阅读习惯,才是真正地与书进行交流,是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
在哥大学到的技能让我在如今的职场上,也十分受用。最让我受益良多的就是辩证思考的能力,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特别有趣,因为我既能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出现,又懂得独善其身;其次是举一反三提出疑问的能力,这让我保持清醒,而不是亦步亦趋只能被领导和工作拖着走;在课堂中一次次小组讨论的磨练下,我也练就了领导力。在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我是一颗螺丝钉;但需要我一人迎头而上的时候,我也可以独当一面。 在哥大的两年,也让我懂得如何在实战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像一场战争,没有时间让我们后悔和哭泣,一边打仗一边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让我们不断升级、不断前进。
现在的我,在看到一条新闻或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什么”以及“真的是这样吗”是两个会一直环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才让我对生活、对现实一直拥有着好奇之心和去探索的渴望。
在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里,能做到不要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慢慢习得这样的能力和心境。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