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erine Kannam
引知咨询顾问
达特茅斯学院学士
编辑丨康乃馨 赵丹青   排版丨何奕乐
人写推荐信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我当年请老师写推荐信时也很紧张:如果他们拒绝我呢?如果他们迟交了推荐信呢?如果他们不是真心推荐我呢?作为申请中唯一由其他人执笔的部分,推荐信很容易给申请人造成压力。但这也恰恰是招生官重视推荐信的原因:第三方的评价能从更客观的角度展现你的品质。
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要求申请人提交三份推荐信,两份来自任课教师,一份来自辅导员。大学可以通过这些推荐信了解你在课堂上的情况:你参与课堂活动有多积极?你成绩如何?你学习有多努力?大学通常还允许学生提交一份课外导师的推荐信。不论推荐人是你的教练还是音乐剧的导演,通过这封推荐信,招生官可以更好地了解你是如何通过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的。
但有一些学校不走寻常路:他们要求申请人提供一封同辈推荐信。比如达特茅斯和戴维森学院就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交同辈推荐信,而且达特茅斯是十分鼓励申请人提交。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法则:如果一所顶尖大学强烈建议你做什么事,请你一定要照做。
申请达特茅斯时,我觉得选择同辈推荐人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在为其他朋友写推荐信时,我也感到压力很大。虽然同辈推荐信需要谨慎对待,但推荐人的选择其实很容易,而推荐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推荐信的内容。以下是关于选择推荐人的几条标准,毕竟选对了人,你的申请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标准一:找一个喜欢你的推荐人
这一条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其实很重要。如果你和一名队友、邻居或者同学有过争执,最好不要选择他们。你需要一名能够毫无保留夸赞你的推荐人。在申请学校时被人挖出黑历史,你确定招生官会想听吗?
另外,你要找的人应该对“为你”写推荐信满怀热情。如果他们有所犹豫,赶紧换个人选!太忙的人或者对此感到不自在的人是不会走心的。一名达特茅斯的前招生官和我提起过一个关于同辈推荐信的故事,那封信写道:“我告诉过Frank,我不是写这封信的合适人选,但他还是坚持要我写。我们其实算不上朋友,所以这封信到此为止!”这封信不仅让人对Frank产生了负面印象,而且还表明他的判断力有问题,简直得不偿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找一个喜欢你,而且乐于看到你被心仪大学录取的人当推荐人吧。
标准二:推荐人要能够深入
挖掘你的优秀品质
其他的推荐人了解的是在学校的你,而同辈推荐人不一样,他们了解的,是更私密、更活泼的你。达特茅斯和戴维森就明确指出了同辈推荐信的不同:
达特茅斯:“老师、教练或者导师写的推荐信我们已经读得够多了。请一名同伴写这封推荐信,让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你的兴趣和特点。”
戴维森:“作为申请人的好友或者同学,你对申请人的了解想必和他/她的老师、辅导员、校长和顾问不同。你的评价将让我们了解申请人是否在同龄人心目中也受到尊重。”
达特茅斯和戴维森希望知道,你在大学会成为什么样的室友和同学,他们希望看到你放松状态下的样子,而不是永远被包装好的产品。所以,一封成功的同辈推荐信需要非常走心。
理想的推荐人应该敢于谈论你对他们的影响。好的同辈推荐信应该讲述具体的故事,让人了解你是怎样的朋友。你上一次挺身而出是什么时候?让你的朋友捧腹大笑呢?这样的故事比“我喜欢我的朋友,因为她/他十分贴心”这种客套话更有说服力。如果没有具体的事例,这样的句子就显得很空洞,没有营养。同辈推荐人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朋友是独一无二的,令人信服的推荐信一定要阐释申请人为什么很优秀、为什么推荐人愿意和申请人做朋友。
标准三:推荐人要文笔好
说到底,同辈推荐信是申请的一部分,关系到学校的录取决定。就算你不是作者,这封信的内容也会影响招生官对你的判断。找一位文笔好的朋友,因为这封信应该和其他申请材料一样出色。你选择的朋友应当拥有清晰的思维和专业的写作技能。她/他不仅要足够爱你,还要能把这份爱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说,一封好的推荐信,就像你的朋友为你写了一封真挚、热情却又克制的情书。
标准四:不要过于看重推荐人的名气
有时申请人觉得高大上的头衔或者家喻户晓的名字会赢得招生官的好感,但我不得不残酷地告诉你:大错特错!同辈推荐信的目的在于让招生官了解你在生活中的样子。达特茅斯在网站上明确写道:
“You might ask a friend from school, or camp, or your neighborhood. It might be a teammate, someone from your community of faith, or a co-worker. Perhaps a cousin, a sibling: it doesn’t matter.”
“你的推荐人可以是在学校或者夏令营的朋友、邻居、队友、教区的教友,或者同事。也可以选择表亲、堂亲或者兄弟姐妹,这都没有关系。”
当年我在纠结推荐人的人选时,我觉得找自己的姐姐好像太理所当然了,所以不能选她。但实际上,这个人选应当是显而易见的。你不需要费劲心思找大牛,因为大学又不关心同辈推荐人的资质。这份申请的主角是你,不是你的推荐人。
标准五:不要盲目选择目标学校的学生
我家族的一个朋友曾经找我帮他写同辈推荐信,原因显然是我在达特茅斯念书。但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他说过话了,所以觉得自己没有充足的理由去很好地推荐他。达特茅斯让我们找同辈推荐信的目的不是让申请人绞尽脑汁攀关系,认识校友不是被录取的前提条件!重要的是之前提到的:推荐人爱你、重视你,并且能够走心地评价你。只有真正了解你,推荐人才能表达他们对你的感情,才能写出你身上的何种特质吸引着他们一直和你保持着友谊。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好友碰巧是戴维森或者达特茅斯的学生,那再好不过了!这些推荐信的份量很重,因为它们能够让招生官想象申请人在大学里的样子。我当年为堂弟写推荐信时就感到很轻松,因为从他出生起我就认识他了。我能轻松地评价他的特点,解释他为什么可以通过达特茅斯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为学校做贡献。如果真正了解你的人是目标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同辈推荐信用处会非常大。
同辈推荐信是让平常喜欢打击你、打趣你的朋友夸赞你的大好机会。所以,你需要仔细斟酌推荐人的人选,但也不要绞尽脑汁。“顺其自然”,找一名喜欢你,你也喜欢的推荐人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