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编辑 排版丨康乃馨
在前面:上两期的学员分享,我们为大家介绍了Vivian和Grace两个女生的大U“梦校达成”经历。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一位男生——Bowen Jiang申请文理学院Harvey Mudd的故事。
可以说这篇采访我是“跪着”听完的,Bowen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数位艺术、线上教育等话题的侃侃而谈让我有一种“后浪真得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感觉。
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来说,除了有自己长期坚持的爱好,还能心怀“想让科技和教育造福更多人”这样的愿景,并真得为此付诸行动,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真得非常难得,也让人备受鼓舞——“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是网络段子,而是推动这个年轻人不断向前的动力,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我们庆幸的事呢?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这位既擅长工程,又对多媒体艺术着迷的Bowen的申请故事!
学员介绍
BowenJiang
被哈维穆得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 
在ED阶段录取

引知签约学员

UWC世界联合书院 美国分校在读

18岁就通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最爱极简主义的数位艺术
想将机械与电子结合
为需要的人创造更多价值和福利
1
从没想过出国的他,来到美国后
不仅拿到了投资资金,还开发了数据算法

Q
(Q代表引知提问,下文同)
首先谢谢Bowen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能不能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说说当时自己是如何认识引知的?申请前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
A
(A代表Bowen回答,下文同)
不客气。我当时在国内念的是普高,苏州外国语,那个时候我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出国这个选项的。但因为自己偏科很严重,考量再三,高一下学期我还是决定转到学校的国际部,之后去美国继续念高中。
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申请到了UWC世界联合书院在美国的分校,于是前往新墨西哥州开始了我的美高生涯。
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的Bowen
其实一开始我自己是想DIY申请的,但着手准备之后,我才发现有好多信息都不了解。我妈妈经过多方打听,最后在12年级上学期选择了引知,为我最后的申请阶段把关。
我还想提的一点是,我的标化考试准备得很晚,到2017年暑假我才开始系统接触托福,SAT,一切从零开始,学校的课程又是IB体系,功课又很紧张,时间非常紧迫。引知帮我制定了一个进度表,教会我时间管理和信息搜集的能力,对我帮助很大。现在想想看,如果全靠我自己,我可能没有办法坚持下来。
Q
你提到你是因为偏科去了美国,那你觉得在国内国际部跟去美高有哪些不同的感受是你想和大家分享的?
A
国内的国际部给了我一种全英文的学习环境,美国的高中带给我的则完全是另一个水平上的帮助和资源。
比如我们学校有青少年企业项目,靠着强大的校友网络,我们可以和已经是成功人士的各位学长学姐平等交流,把我们的商业想法告诉他们,学长学姐就会决定是否对我们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当时我和我的团队飞到了波士顿进行演讲,经过筛选之后,我们拿到了1.5万美金的投资基金。
之前在国内我也做过教小朋友电脑知识的志愿者,但在美国,我们能做到的广度和深度是之前无法比拟的。比如我们会从零开始为学校建立一套课程体系。我当时负责教授机器人课程,这些项目能得到大量的资助,我们也会负责和家长沟通,这些经历带给我很多历练和成就感。
Q
听起来你对商业和机器人方面很感兴趣,那你别的课外活动都是跟这个相关的吗?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你的活动经历?
A
因为和引知的合作开始的比较晚,所以没有太大空间再去做一些新的课外活动,好在我之前的经历还算丰富。引知主要是帮我指导哪些活动可以当做重点描述对象。其中有一些课外活动是我和引知都觉得“蛮拿得出手的”。
不知道你了不了解人工智能,最近机器学习算法不是很火嘛,我做的一项活动就跟这个相关。
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也是我做机器算法的一个契机。有一次我们跟学校面包房的面包师傅聊天,才惊觉原来他有MBA的学位!那一个拿着MBA学位的人,怎么在学校烤面包呢?原来是因为我们学校所在的新墨西哥州位置偏僻,大型公司根本不会来这个地方招人,本地的就业市场又很落后,没有龙头企业带头,也没有猎头公司,当地的中小型企业没有办法联系到毕业生,而拿着文凭的毕业生又没有就业资源,所以才导致了这个地方就业率很低的情况。
大家肯定都听过“大数据”这个说法吧。我11年级的时候开始着手这个项目,我主要搜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成绩、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倾向等信息,然后再搜集公司能给出的薪资、工作岗位、资源和企业文化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交互和匹配,为公司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就业人才。这也是通过“工程学”的想法,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和福利的一项活动吧。
2
玩转多媒体,工科男不仅有一颗文艺心,
还致力推动女权与性别平等
Q
除了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你还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做了哪些活动呢?
A
可能因为我爸爸是大学多媒体的老师,所以从小耳濡目染,我对电影、摄影、视频都挺有兴趣的。我认为视频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工具,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互的共鸣。
有一项活动是我们去青少年的监管中心,和那里的少年犯吃住在一起待了一周,我们一起玩,一起画画,最后我们把大家的画作集结成了一本册子,还创作了视频,这些作品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我想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大家马上就能了解到监管中心少年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非常吸引人。
Bowen保留的监管中心少年们的作品
另外一项跟社科人文相关的活动是我发起的“United with Congo”的活动,初衷是抵制非法途径得来的矿产。
刚果是一个充满着战乱、贫穷、暴力的国家。做这个活动的契机是刚果有一个摄影团队在我们学校播放了一部他们制作的纪录片,“Merci Congo",揭露了在刚果非法采矿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童工,军阀,战争等等。刚果军阀战争混乱,没有政府监管,家中的父母被杀死,孩子被迫征作童工挖矿。
Merci Congo片段(图片来源网络)
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各个军阀需要矿产换钱,用来储备军火弹药。像我们用的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的大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购买这些“黑”原料。刚果的这支摄影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部纪录片,给我的震动非常大。
所以我发起了“United with Congo"这项活动,组织了300多名学生和成人联名签名,抵制非法途径得来的矿产,不为刚果的军阀贡献金钱。
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刚果的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非常触目惊心,性侵、暴力、且无法接受教育。长期的战争让刚果这个国家的社会和家庭结构受到威胁,女性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和人权组织合作,通过募捐二手电脑,让当地的女性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我们作为学生,会到Facebook脸书上和当地的女性聊天,为她们分享我们的所见所闻,鼓励她们要继续对生活抱有希望。
3
申请形象和文书打磨
将创意和工程学结合,把社会变得更美好
Q
哇,你做的活动都好有意义,膜拜膜拜!那当时的一个申请形象是怎样的?申请和选校的过程中,有没有哪项是让觉得很有挑战性的?
A
我知道我活动经历这一块已经挺成熟的了,但申请形象还是来来回回改了好几次。最后引知和我决定把申请形象定位在将创意和工程结合,让社会更美好”,因为我的兴趣,做的活动都是理工加社科人文类的结合。
再说到选校的话,我很早就知道Harvey Mudd College,也知道这所文理学院的工程专业很强,所以在申请的最初阶段就已经锁定这所学校要作为我的ED了。除了工科,我本身也很关注人文方面,也特别注重社会价值,希望自己能对整个社群,甚至是这个世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就这一点来看,Harvey Mudd就比斯坦福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而且Harvey Mudd也属于克莱蒙特联盟,学生可以选别的学校的课程,我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喜欢尝试新东西,我就很想在大学阶段好好学习视觉艺术这门课,所以这一点很加分。
文书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部分,在这里我也想感谢引知毕业生导师对我文书打磨的帮助。我听别的同学反馈,有些机构在申请和文书上面会比较“强势”,可能会给学生很多意见和干扰,但引知很尊重我,在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导师对我的态度一点都不强硬,而是与我平等地沟通,了解我的态度和想法。基本上是谁说服了谁,就按照谁的思路来写,这样的合作模式我很认同。
我的毕业生导师和我的兴趣爱好有一定重叠,所以她总能客观地评价我的文书内容。她告诉我文书不应该只是感动自己,也不应该完全平铺直叙,需要加入自己的反思和感悟,要更“私人化”一点,才能打动看我文书的人。我写文书比较偏向于“实事求是”,虽然我自己要被自己感动哭了,但在毕业生导师看来,这样的文章并不生动也缺乏说服力。她总能在保持我原本风格的基础上,引导我加入更自我的成长体验,让我的文书可读性更强。
Q
那有没有哪一篇文书是你觉得自己写得不错,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A
哈哈,肯定还是有的。Harvey Mudd有一篇补充文书,是问“如果你要开设一门课程,你会如何设置安排”,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就回答得挺好,至少能让招生官看到我和其他工程学科申请者的区别。
这道题我没有从工程方面去回答,而是从我另一个兴趣点——数位艺术(Digital Arts)去切入的。我一开始提到了一个瑞士设计师设计的贝多芬音乐海报。其实这个海报非常简单,就是七条弧线,一个圆圈,是非常经典的纯黑白作品。整张海报的数学比例非常协调,开创了结构的风潮,让我非常着迷。
Bowen提到的瑞士设计师Josef Muller-Brockmann的海报作品
我自己也在兼职做平面设计,所以我还提到了动态图形设计,就是Motion Graphics。这种设计是扁平化的风格,非常直观和简单,去掉了三维,阴影和高光,只剩下图案,这样的设计和电影制作结合在一起,是现在非常新兴的趋势。
Motion Graphics示例
我只要一提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就会滔滔不绝。招生官肯定能感觉的出来,你是否真得在这个领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我平常的积累和观察让我回答这道题游刃有余,又非常享受。作为一个工程学的学生,能关注到纯粹的数位艺术,对招生官来说应该还是挺独一无二的。
Bowen的设计作品节选
4
擅用教育资源,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
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未知的挑战
Q
真得是非常为你开心,能被自己的梦校在ED阶段录取。结合你自己的申请经历,你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A
说实话,我现在想想会有些后怕。如果我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热爱,没有一直钻研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方面的活动,我究竟会去哪里?会成为怎样的人?
我很庆幸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也鼓励大家能尽早发现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热情。就像我在写文书的时候,我真得想把我所有知道的,觉得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拿出来说道说道,我相信读过我文书的人都能感受到,我是真得喜欢,真得有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我也相信我的热情能感染到其他人,我自己写的时候也沉浸其中,停不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要善于自学吧。现在网上的教育资源太丰富了,网易,Coursera,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就学习到最先进前沿的行业知识,我只是把别人用来打游戏玩电脑的时间,用来多看了几个课程视频。我初中的时候就自学完了微积分,之后再自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我每天自学的时间能保证在4-5个小时。
我跟公司里的人聊天,他们都很惊讶“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居然懂得人工智能?”但我不怕大家质疑我,因为我所有的活动,所有的知识都是我自己一步步亲身经历并积累下来的,没有一点虚假。
所以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静下心去研究和学习,最后带给我们的回报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Q
能听得出来,你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和方向的年轻人,也祝贺你年纪这么小就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
问一个远一点的问题,之后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方向?毕业了是想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呢?
A
之后的职业方向我希望是电子与机械相结合,并运用到商品开发中去。
你知不知道外骨骼exoskeleton?外骨骼就相当于人体的一个外部支撑结构。比如一个人的腿无法行走了,但他的神经是依然可以发送信号去腿部的。我可以通过外部的接收装置,来做成骨骼的形状,然后我用电击来驱动,这样人体照样可以接收到信号,相当于让这条“假腿”可以行动。
外骨骼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现在外骨骼还不能完全恢复残疾人的行动能力,但这个趋势是非常可喜的。目前我一直在研究增强学习的算法,通过获取实时的反馈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最后可以实现即使残疾人失去了一条腿,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跑步行走。
另外一个我想要做的事业是网络教育。因为自己本身是网络远程教育的受益者,我会觉得如果用智能算法,为每个人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管理他们的进度,让老师成为解惑者,而不是传授者,
那这样会不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平等?让不发达的山区也能通过网络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都是我今后想要钻研和了解的方向。还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到更多人吧。
再来回答是留美还是回国的问题,就我目前来看,我应该更偏向于回国。来美国这么些年,虽然我能适应着去接受这边的文化和想法,但并不代表我喜欢。虽然国内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至少文化和身份上我是更加认同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现在的城市比较闭塞,接触到的人也比较有限,或许去了大学,认识到更多思想多元化的人之后,我会改变我的看法。但现在的我来说,我不会想要一直待在美国,我更倾向于在美国工作几年之后,回国发展。
写在最后:
我非常享受和引知学员采访聊天的过程,但没想到这次会被一个18岁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的大门。Bowen在谈论这些话题时的那种亢奋,那种侃侃而谈的劲,真得能让屏幕那头的我也受到感染,即使我鲜少涉猎这方面的知识。
最让我感到铿锵有力的是他的那句“我可以做到适应和接受,但这并不代表我喜欢。”那句“我不喜欢”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少年的倔强和对自身的审视。
我真心为这样的引知学员感到骄傲,也真心希望,我们将来走出国门去留学的孩子能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能做到坚持自己的内心,绝不盲从。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