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文字  编辑  排版丨康乃馨
在前面:上一篇的引知学员分享,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被耶鲁REA录取的Vivian Xu的申请故事,大家的反响很热烈,我们的Vivian还暗搓搓地去回复迷弟迷妹的留言,也是很欢乐了。
这一期我们的学员分享来自Grace Gong, 一个在美西读高中的女孩。她希望世界和平,所以曾研究疫苗和肥胖症,她想过一种“慢生活”,所以拿着胶片机行走四方。她的兴趣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最后她被全美排名第34,也是自己的梦校——布兰迪斯大学在EDII阶段录取。
这篇采访的笔墨将着重放在引知陪同Grace一起探索和成长的经历上,Grace也大方地晒出了自己的文书内容和艺术作品,大家可以借鉴欣赏,希望能带给和Grace经历背景相似的同学一些启发和鼓励。
学员介绍
Grace Gong
被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 
在EDII 阶段录取

引知签约学员

西雅图天主教女校在读

既喜欢医疗领域
又心水胶片摄影的
佛系拖延症少女一枚

 1 
“我的美本申请,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商品”
Hello大家好,我是Grace,很开心和大家分享我在引知的申请经历,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吧。
我就读于西雅图一所天主教女校,学校位置在山上,还挺村的哈哈哈(发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声),我在学校的成绩还不错,从来没有低于A-,喜欢科学,公共健康,也热衷写写画画,记录生活。
在接触引知之前,我也咨询了两三个留学机构,说实话感受不是特别好。那些人一上来就很咄咄逼人:
同学你想考top几的学校?
你要是想上这个排名的学校,就得考8-10门的AP课程
你的标化必须要达到这个分数
你需要报考这几门SAT科目考试
来!我们的语培和升学辅导服务要不要了解一下?
当时我一听就吓到了。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包装一个流水线上的商品,但我自己心里清楚,申请美本不应该是被量化和物化的,因为一切都有变数,不是说你标化考了多少分,你报了几门SAT的科目考试,你想去的学校就一定会录你。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去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学生,我学校的课程是如何设置的。比如,我学校教的是IB,他们却一直跟我谈AP,我内心大写的问号你能感受到吗?
后来也是我妈妈的朋友推荐了引知给我们。在和引知的小姐姐咨询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她很用心地在了解我,也向我介绍了引知的资源比如有名校前招生官,有学术研习项目等,提供的是非常个性化,有针对性,而非批量生产的服务。我那个时候十年级,其实对申请美国大学完全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专业,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我是在一个完全迷茫的状态下,开始和引知合作的。
2
“夏校的申请,为我打开兴趣的一扇窗”
和引知签约后已经是10年级的三四月份了,当时我最紧急的任务是申请夏校。因为我对未来的方向也不清楚,我的前招生官导师就帮我推荐了不同类型的夏校项目让我自己去搜索,最后和家人商量之后,再结合了我平时关注的领域,我们决定申请公共健康领域的夏校。
我想强调的是:自己做信息搜集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当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信息搜集能帮你打开一扇窗,让你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申请夏校和申请大学非常相似,认真申请夏校也是在帮我们熟悉美本申请的流程。
最后我申上了一个一对一的科研项目,地点在南加州大学。当时有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负责联系了大洛杉矶的大学教授,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实习学生,恰巧一位教授想寻找一个对公共健康和美术都感兴趣的人选,为拉丁裔族群社区用科学绘本的方式来普及科学知识。我平常喜欢画画,也乐意探索公共健康领域的知识,我在引知的前招生官顾问建议我把美术作品集中在一张A4纸上发给教授,表现自己很契合这个项目。最后我在南加大度过了一个满足又充实的暑假,跟教授的关系也很融洽,最后还主动提出要给我写推荐信呢。
Grace部分绘画作品
后来负责项目沟通的老师告诉我,申请人中,确实只有我一个人既喜欢公共健康又会画画,所以我被录取了。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虽然公共健康和美术看起来是毫不相关的领域,但你永远不知道这样反差的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要停止探索广泛爱好和热情的脚步!
 3 
“引知陪伴的申请路,除了专业还有情感支持”
和引知的合作过程我想多花点些笔墨和大家分享,我想这也是家长和学生们最想要了解的。引知的前招生官顾问帮助我非常多,除了专业的申请指导,他还教我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舒缓压力。
不瞒大家说,我平常在学校的功课任务很重,常常做作业到很晚,所以在和导师沟通的过程中我会有拖延的倾向,他布置的作业我有时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也时常对申请感到焦虑。但导师都非常理解我,对我也很耐心,常常鼓励我,也不会给我额外的压力,这是我最最感激他的地方(忍不住要给导师比心)。
导师告诉我,每当我参加完一项竞赛,一个活动之后,一定要坚持记录自己的反思和感悟,这样对之后申请文书的素材搜集非常有帮助,会让自己的成长经历有迹可循。
这里还要谢谢我的进度管理老师是她不分时区地催着我完成作业还不厌其烦地在我家长和导师三方之间沟通,费了很多心力。如果不是她这么督促我我进度肯定要落后好一大截
与公共健康领域“亲密接触”
除了夏校申请,我和引知的导师一起制定了更专业的学术研习计划。我们决定将“公共健康”作为我的主申请方向,我对艺术的热爱则成为我的辅助工具。
确定好申请形象之后,引知帮我匹配到两位非常优秀的导师带领我一起做课题。这两段“科研旅程”让我了解到美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及中美两国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差异。
我的第一位学术导师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教授,我们一起研究的领域是生物化学,美国人的肥胖症是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教授帮我恶补了生化方面的知识,然后由我去搜集信息写论文,最后我给教授做了一次成果演讲。
第二位学术导师是来自耶鲁的教授,他主攻的方向是医疗体系下的公共健康和政策。因此我的研究课题是,中国和美国的医疗体系差异,以及在两种医疗体系下,两国病人的健康是如何被保障的。
教授不仅教我如何用关键词搜索文献,而且他常驻英国,还专门为我去图书馆帮忙打印资料,可以说是非常暖心了,而且最后我也拿到了教授的推荐信!
Grace的学术研习报告选段
11年级的暑假我又再次申请了夏校,这次我申请的是芝加哥大学的生物类项目。
当时我和我的组员选择的研究论题是疫苗的原理和安全性,以及各大公共卫生组织是如何在偏远和不发达地区根除疾病的。个经历也让我学习到了公共卫生这个领域存在的意义不仅只有科研成果,更多的是让参与的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即global citizen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的选择
这里一定要说,和导师的默契真的太重要了!因为和引知的合作时间比较长,我的导师非常了解我,我也很信任导师,所以在选校的时候我们基本没有磨合,沟通得非常顺畅。而且进度管理老师也很给力,总是第一时间就把学校的各类信息、表格整理好发给我,问她任何问题,她都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让我在申请的过程中很是安心。
我非常了解自己想要的大学校园环境——规模相对较小,华人比例适中,在大城市,学术氛围和生活气息浓厚,而且选课机制要相对自由。但说来好笑,我最后选择的布兰迪斯大学并没有出现在我当初的访校名单上,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吧,我就这么被素未谋面的它吸引了。
因为这么看来,位于波士顿城郊的布兰迪斯简直是我的Mr.Right,学校的本科生只有3000人,离波士顿市中心也不远,整体很有有活力,学校的教授最近刚拿了两个生物方面的诺贝尔奖。而且由于我一直生活在阴雨绵绵的西海岸,我很想去感受一下美国东部城市的魅力。
因为有了和引知合作的两项学术研习,加上两次夏校的经历,还有满意的选校名单,我终于对最后的申请有了信心,也没有那么焦虑了。我开始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4 
“我是喜欢用胶片记录生活的佛系女孩”
之前不是提到我的申请中还有一部分是关于我对艺术的热爱嘛,这里我要很感谢我的毕业生导师,她的加入是为我最后的文书和作品把关的。(是的!引知会有前招生官顾问,进度管理老师和毕业生导师三位老师为学生的申请保驾护航,是不是很幸福!)我的这位导师对艺术和画作都很有研究,她鼓励我创作自己的作品集交给学校,还指导我挑选画作、修改格式。
Daniela指导Grace修改的作品格式
我是一个有很多想法、会思考很多的人,但真的要把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还是有点难度。所以毕业生导师花了很多时间陪着我一起打磨文书,润色标题,头脑风暴。尤其是刚开始写主文书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笔,每次我快要抓狂的时候,她都会耐心地陪着我一遍遍梳理,列出所有可能的文书主题,并用聊天的方式启发我。虽然我和她有着10几个小时的时差,但我总能感受她的鼓励和陪伴,让我在申请的冲刺阶段很安心。
布兰迪斯大学有一个文书题目让我印象很深,是问“有什么事情能让你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我的回答是胶片摄影。自从有一次交换学习,我接触到暗房之后,我就中了胶片摄影的毒。
我买了一个胶片机随身携带。尤其是每次回到家乡上海,我都喜欢带着相机出去走走,捕捉老人在法国梧桐下乘凉的身影,记录晚间工作的民工步履匆匆的模样,还有上海弄堂的光影。胶片机要拍满36张照片才能去冲洗,这种等待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慢了下来。而且不同于数码相机的后期处理,胶片拍摄的照片不需要滤镜,非常真实,就像我们的生活,是直白的,而不是被包装处理过的。
Grace的胶片摄影作品
布兰迪斯另一个很有趣的文书题目是“你能带给社区哪些不一样的东西?”我的回答方向是“宗教”。
因为我小时候一直和外婆住一起,她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耳濡目染地,我不仅会背大悲咒,出远门的话我还一定会带上佛珠以保平安。(我才是真的佛系!)我在美西的高中,又是一个天主教学校,在那里我学会了唱圣歌,还接触了四年神学。虽然学校信奉天主教,但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信仰,大家也会互相交流。而且布兰迪斯的主教是犹太教,我对这个宗教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想在大学的时候继续学习和研究宗教。宗教带给了我心灵上的平静,也教会我如何付出与尊重他人,我想把这种正面的影响传递给更多人。
布兰迪斯大学文书
 5 
“我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希望你们也是”
最后,我给还在为美本申请奋斗的大家总结了一些小经验,希望对你们有用。
1)
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我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大家不要学我)。

2)学校的成绩一要保持在前茅,课程要选有难度,有挑战性的。
3)不要因为大学需要你去做某件事你才去做。你做的这件事一定要是你自己喜欢,有所收获的。不要太功利。
4)经常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大学四年能帮助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千万不要松懈,浪费美好的四年时光。
进入布兰迪斯之后,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跟公共健康相关的专业,哦对,还要加上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东亚及欧洲历史。我希望今后能进入NGO工作,能不受限制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祝我好运吧!我也祝大家申请成功!
写在最后:谢谢大家读完了这篇很长的“自述式”采访。如果上一篇被耶鲁录取的Vivian的故事,让你觉得这样的概率不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Grace的申请之路就更像“邻家女孩”般,让人有代入感,觉得亲切。
Grace的申请结果也再次印证了引知的理念,也是我们一再向家长和学生强调的——衡量梦校的标准,不在于它的名校光环,而在于这所学校是否适合自己。与其每天研究各大牛校的排名和录取率,不如多花些时间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和热情。”
毕竟,选校也是一件很“怂”的事情,需要我们从心,follow your heart, 才能收获最满意的结局。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