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文字 编辑 排版丨康乃馨   
在前面:这一期的采访学生叫Mike Zhang,他热衷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也对政府研究十分着迷。在和他对话的过程中,他的态度非常谦逊友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质朴”,更何况从一个差不多是00后的孩子口中说出,让我有些哑然。
和Mike聊天,我深刻感受到美国教育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即“为他人服务,回馈社会”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我想,或许这也是一个未来世界公民的自觉吧——除了能得到更多权利和眼界,最脚踏实地的初衷应该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学员介绍
MikeZhang
被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在RD阶段录取

引知签约学员

康州天主教美高在读

自称敏感细腻又质朴
但谁说拥有这样的品质
不适合学习国际关系?
四年美高,
教会我“帮助他人”是最重要的品质
大家好,我是Mike,我目前在康州的一所天主教高中念书,我在国内读完初二之后就转到了美高,在美国学习生活已经四年了。

我是11年级结束之后才开始寻找申请机构的,虽然我自认为自己的成绩和课外活动都还不错,但仍然对自我定位不清晰,所以还是希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为我指导和把控最后的申请。也基于这个初衷,我开始了和引知的合作。
我本身对文化交流,国际关系领域的话题很感兴趣,加上我的高中是一所天主教学校,平时十分注重教育学生要“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虽然我自己不信教,但我还是认为这个品质是我的高中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从高一开始,我们都会定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比如每周去老人院做义工,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世界和人性的很多面,对我的影响很大。
11年级开始,我在学校创办了跨文化俱乐部。我觉得
多元化是美国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我作为来自中国的学生,我希望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大家。
而且,美国当地的同学也拥有各自的多元文化背景,我就把大家都组织到一起,分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我们每个月都会做一个不同的课题,比如国旗,医药,食物,总之跟生活息息相关,能反映文化不同性的都可以。像之前我就跟大家介绍过咱们中国的中医,比如针灸啊,拔火罐啊等等,美国同学都觉得挺新奇的。
厄瓜多尔之旅后,
我的自我反思与塑造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厄瓜多尔体验生活,不是去扶贫或是帮忙基建,而是去当地和居民生活十天,和他们建立友谊和关系,这段旅程对我的影响很深,在之后的文书中我也屡次提到。
Mike和同学准备启程前往厄瓜多尔
其实我是一个挺,怎么说呢,朴实的人吧。因为我也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后来才搬去城市,然后出国读书的,我觉得我骨子里还是非常质朴的。厄瓜多尔这个国家,在很多人看来比较贫穷,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发达,但这十天却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度过的童年。比如炎热潮湿的气候,用水不够方便,友好亲切的当地居民,竟让我对这个南美国家产生了异样的亲切感。这种联结忽然让我明白,虽然我们生活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但其实人的情感和经历都是相通的,就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的感觉。
Mike拍摄的厄瓜多尔
另外一件事给我的感触也特别深。我们当时和当地的小孩踢了一场足球友谊赛,最后我们赢了。有一个9,10岁的孩子特别不服输,比赛结束了之后又生气又伤心地哭了。

看到这个小孩哭泣的样子,我忽然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特别看重输赢,输不起,就忽然间对他多了一丝身份认同。那种“我们不一样,却又如此相同”的感觉又油然而生了。
十天之后旅程结束,我坐上了返回美国的班机。回想这段经历,我觉得还算充实。回到美国同学也问我,“Mike,你们去厄瓜多尔都做了什么?”我总是回答“我们和当地小孩踢足球,跟他们沟通交流,体验他们的生活啊。”
回答次数多了之后我开始思考,除此之外呢?我们为厄瓜多尔当地的居民做了些什么吗,他们有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吗?
没有。
这是当时挺困惑我的一件事情。我们所谓的“陪伴”和“沟通”,真得是厄瓜多尔人民需要的吗?我们一群在美国生活的学生,去到他们的国家,见识到了很多新奇的事情,那我们又为他们贡献了什么呢?仅仅是施舍时间吗?
我也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引知为我匹配的毕业生导师。我的导师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我很喜欢和他聊天,每次和他讨论申请之外的事情,都聊到停不下来。我的导师鼓励我带着疑惑去寻找答案,后来我参加了引知在纽黑文的文书训练营,刚好当地有厄瓜多尔的领事馆,我的导师就带着我去跟工作人员咨询交流了。
我想如果让我再去一次厄瓜多尔,我会为他们做更多的实事,领事馆的领事们,包括学校里的老师也很认同我的想法。这次跟厄瓜多尔领事的接触,让我更真实地体验到什么叫“国际关系”,以及这个话题背后蕴含的意义,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的互通交融,也是一种利益和世界观的交换。这让我挺兴奋的,我不想只是接受当地的馈赠,比如让我积累写文书的资本,而没有从我的方面去付出。我知道学校组织我们去厄瓜多尔的意义是建立友谊,但我希望,等到今后自己有更大能力的时候,可以把友谊转换成更具体的帮助,友谊和物质对他们来说是同样重要的。
今年我还会继续跟学校前往厄瓜多尔,但这次的旅程我想我会更加关注寻找“建立友谊”和“提供帮助”之间的平衡。
申请路上邂逅更好的自己:
我是好奇且富有同理心的国际主义者
在整个文书和申请的阶段,引知的前招生官顾问,毕业生导师和进度管理老师给我的帮助非常充分。当时学习压力很大,各方面的事情又忙,有引知的团队陪着我经历这些,我觉得既充实又感激。一步步这么走下来,把自己之前做过的活动抽丝剥茧,一遍遍提炼我的想法,打磨内容,升华内涵,很有意义。
其实我的主文书就是在写厄瓜多尔的经历与感受。因为我总能在那个国家和当地人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我不羞于说,我是一个挺敏感的人,我心里会想很多,但不会说出来,就通过文字对这段旅程做了一个反思和总结。最后写出来的文书非常真实,我也很满意,我觉得文书成品算是我申请中很大的一个优势。
Mike文书截选
之前有提到过我的毕业生导师和我聊得非常投机,我的前招生官顾问也拥有自己的非营利性组织,所以跟我的兴趣方向重叠的地方也很多,整个文书交流、沟通的过程都非常顺畅和深刻。当时我整个人很“乱”,不是特别了解自己,跟两位导师聊下来之后,感觉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我更清楚知道“自己是谁”,也更加自信了,并且乐于勇敢积极地去迎接新的挑战,这种态度的转变对今后的生活会很有益处。这也是引知帮助我最大的地方,所以很感谢我的导师们。
顾问为我塑造的申请形象是:富有好奇心和同理心的国际主义者。因为我热衷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有着寻求新鲜事物的热情,还能对他人的经历产生共鸣。我认为喜欢国关的人不一定都是富有侵略性和野心的,善于观察和有共情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吧。
我的选校列表不是很丰富,基本上也没有去访校。因为我住康州,地理位置很好,当时也挺喜欢耶鲁,所以我11年级的暑假报名了耶鲁的夏校,参加了政府和国际关系相关的课程,在耶鲁住了两周。
但课程结束之后,我发现其实耶鲁并不太适合我,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能力确实达不到藤校的标准,另一方面在耶鲁就读的难度和压力也很大,我觉得自己不会适应得很好。

Mike和同学在耶鲁
虽然不适合自己,但课堂上教授们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耶鲁的资源跟师资还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上了一门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课,是讨论美国宪法的。教授很有个性,发表的观点非常具有争议性,同学们也持有不同意见不服气,常常就在课堂上吵起来。有同学挑战教授观点的时候,他也不生气,因为他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任何历史论据都能信手拈来,反驳得有理有据,从从容容的。这一点让我非常非常喜欢也很崇拜,最幸运的是午饭时间还可以和教授近距离探讨,我还买了这位教授的书找他签名。
Mike“偷拍”的课堂
我知道自己梦校的样子:我不想去西海岸,也不想去特别大的城市,尤其我又喜欢国际关系跟政治,所以华盛顿特区的整个就业和专业氛围就非常符合我的期待值。那学国关最好的学校就是DC的乔治城大学了,所以我当时就把申请的重点放在了乔治城大学。
当时没敢申请乔治城的外交关系学院,就选择了文理学院,主修政府。我自己对政府方面的课题很着迷很感兴趣。我相信入读了之后,课程和专业的选择会更灵活,之后还是会往国际关系的方向发展。
我自己是美剧《纸牌屋》的粉丝,我喜欢剧情里智商和能力角逐的感觉。尤其在美国,政治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大家都喜欢谈论政治,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人和人的观点又有差异,所以聊天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我也能从中看出不少人对政府,对政治,对法律有着偏见和认识不足的地方。总之我认为美国政府挺有意思的,会想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它。
阴差阳错的缘分:
感恩在申请旅途中遇见你
说句心里话,其实还是有点遗憾。遗憾自己没有早点遇见引知,如果能早点和引知合作,我相信自己在各个方面也能做得更好一些。但能申请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乔治城大学,我已经非常感激了,引知对我能力和自我塑造的帮助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
这都是实话。不瞒您说,我刚开始没有听说过引知,对申请机构更是完全没有了解。我认识引知的过程也挺神奇的,本来我是去听另一个留学机构的讲座,他们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本留学杂志,因为那一期的封面人物是他们的创始人。结果我在杂志里看到了介绍引知的文章,觉得一切都很合我胃口,我就主动联系了引知,开始了和引知的合作。
其实在认识引知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没有什么特长和出彩的地方,只有成绩还不错而已。但跟前招生官顾问和毕业生导师开始合作沟通之后,我逐渐明白“做真实的自己”真得很重要。无论是申请季还是人生中的任何时候,我觉得保持真我,做自己热衷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感谢引知让我变得更好,变得更喜欢更认同自己了。
最后就是建议大家对于申请还是早点规划为好,一步步来,在申请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写在最后:Mike最后那段“表白”引知的话,听得我有些泪目。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谢或许就是对一家拥有教育情怀的企业来说,最好的馈赠了吧。
和Mike的聊天同样也让我感慨良多。当一个来自北方的大男孩不扭捏地说出“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时,我有些为他骄傲。这或许也是性别平等的一种表现?当男性能够承认自己的细腻和柔软,当女性精通编程和理科,一个人的喜好和特质本就不应该被性别束缚。可能Mike不是我们心中传统的全优学生,但谁说拥有这样品质的他,今后不会在国际关系和政治领域有所作为呢?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那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太宏观和形式化的命题。但和越来越多引知的学生深入聊天之后,我发现真正优秀的人,定是时刻怀着这样的情怀,而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财富和一方世界的。就像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将猎鹰重型和特斯拉送上了太空,迈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另一大步。
当功成名就之后,你是否还记得当初要改变世界这个疯狂的梦想?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往期精华

搜索以前的文章?
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来找找看吧。
试试:GPA、标化考试、课外活动、辩论、夏校、写作、书单、选校、文理学院、选专业、就业、申请策略、申请流程、候补名单、家庭教育、留学心理、学费、美国高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