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妍 
编辑/胡涵 张慧敏
寻叔说
大家好,我是寻叔。雷军也要进军共享充电宝领域了!今天,又一家创业公司宣布进军共享充电宝领域,包括顺为资本、小米在内的五家机构参与投资。资本纷纷进入这个领域的逻辑是什么?这门生意是真风口吗?
对寻叔有话说?请移步文末参与我们的读者问卷,有机会获得价值228元的新京报报卡一张。
伴随着争议、金钱和大众审视,共享充电宝悄然在各大商场亮相,并俘获了包括腾讯在内的资本关注。一旦插上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翅膀,充电宝企业似乎也飞上了一个新的风口。充电宝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一新兴的共享经济产品,消费者仍然保持好奇和陌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竞争已是狼烟四起。
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有Hi电、来电科技、街电、小电等。3周时间,8笔融资,近3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超过4亿元。有投资人还透露,电小鸟、云冲吧等玩家仍在不断入场。
在共享单车铺满城市之后,充电宝也悄然开启了新一轮的共享风口。
报告章节:
1、共享充电宝产业全瞻
2、市场爆发的逻辑
3、盈利模式简析
4、左冲右撞:行业存在众多风险
5、突围之战:共享充电的行业未来
2017年4月,寻找中国创客以全网多维度数据为基础,发布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数据趋势报告,为你揭示这个新兴产业存在着的未来和矛盾,以及未来共享充电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为报告全文:
一、共享充电宝产业全瞻
1、产品分类: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用户和充电设备都可以移动,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小型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使用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2、共享充电宝行业部分融资情况
4月21日,智能共享充电宝公司“怪兽充电”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顺为资本、小米科技、紫米科技、清流资本、高瓴联合投资。这也是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公布的第八笔融资信息。
2017年共享充电宝获投清单
在已经获得融资的共享充电平台中,所有平台融资情况还处于A轮及A轮之前,融资披露时间则集中在2017年清明假期。同时,有投资人还透露,电小鸟、云冲吧、魔宝电源等玩家仍在不断入场。
共享充电宝行业玩家清单
3、巨头蜂拥布局
可以看到,大部分一线投资机构几乎都已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开始布局,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顺为资本、小米、梅花天使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在此领域有所动作。
一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据悉腾讯是由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介绍迅速入局。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初起之时,腾讯站队“小电”,无疑为这家初创公司筑起了足够强势的资本壁垒。
此外,来电科技与蚂蚁金服下的芝麻信用已经展开战略合作。
资料显示,全国超过80个城市的机场、火车站、购物中心,共计1000多个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即可免押金租借充电宝。
二、行业爆发的逻辑
1、共享经济理念改变了用户习惯
艾媒咨询去年11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2016年,73.3%的网民意愿参与共享活动,74.6%的网民愿意在共享活动中分享资源。
在近两年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共享的理念拥有了较为广泛的用户基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已经有所转变,共享充电宝的“扫码——注册——付款——借出”操作流程并不需过分强调,产品的市场教育成本被大大降低。
2、随时随地充电成为刚性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的智能功能不断叠加,耗电速度愈来愈快,但与之相悖的是电池容量约为每10年才提高20%。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随时随地充电逐渐成为了刚性需求。
3、简单出行是未来的出行趋势
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简单出行将是未来年轻人的出行趋势,与用户需求相悖的是充电宝本身不小的体积和较重的重量。面对消费者强烈的应急充电需求,以及大型商超、人流密度大的公共场所等场地单位急切的便民需求,多重机遇利好下,共享充电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4、线下场景流量被资本看好
在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看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再造互联网超级APP成本和难度日益加大。与此同时,线下流量则一直处于相对分散且未被运营的状态,创业公司如果能达到持续而精准的吸引更多线下流量,通过线下流量形成高频交易入口,未来想象空间或许会十分可观。
三、盈利模式简析
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商业环境也更为健康。
这里的成本低,一是指硬件本身的成本,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而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二是维护费用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据小电创始人唐永波透露,小电的设备损耗率在千分之一左右。
1、三大主要盈利方向
目前来看,现阶段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二是押金;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
首先,充电宝的租赁费用是这些企业营收的现金牛,目前来看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据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透露,目前,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其次,“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虽不能帮助平台大规模盈利,但可以帮助平台打平成本。但目前看来,“来电科技”和“小电”等企业已经选择了弃卒保车,运用免押金的方式教育市场,提升用户体验,攻克规模的“闪电战”。
至于充电宝可以承载的广告收入,适用于大场景的大型机柜在广告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具备暴露空间大、附带屏幕,在高流量人群场景下广告优势。其他两类产品由于充电设备体积较小,并面临商户协同效果的压力,广告价值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规模战一触即发,盈利时间被无限推后
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为了继滴滴和uber、摩拜单车和ofo之后的共享经济领域新战场,快速跑马圈地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共识。
“去年我们制定的目标是百城万点,这种情况下我是可以挣到钱的,但现在的目标变成了百城百万点,先跑马圈地扩大规模。”袁炳松说。
而小电则开启了城市拓展步伐,除直营城市开拓外,还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计划。其计划将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代理商的招募,涉及城市包括:沈阳、大连、天津等城市。
3、需找到多元化的变现方式
据统计,目前18家共享单车玩家已经完成超过30亿人民币的融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共享单车仍是一场看不见盈利的“豪赌”。目前看来,“共享充电+”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深耕,市场要找到更为多元的变现方式。寻找中国创客认为,共享充电宝企业手里握住的用户行为数据是一个重要方向,精准化营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未来的出路之一。
四、左冲右撞:行业存在的风险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革新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例如手机电池电量扩容等;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可能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使用频次低,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被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
第三,行业易面临规模竞争。首先,残酷的规模竞争下,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
第四,盈利模式单一,首当其冲的是共享充电宝的广告收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分众传媒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第五,安全性始终是共享充电行业绕不开的问题。近几年电池安全事故频发,如何确保共享充电宝的稳定性、连接性,以及产品的运营维修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五、突围之战:共享充电行业未来
1、这是一场资本持久战
这个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少,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场已然硝烟弥漫,“百电大战”近在咫尺。
“我说我就需要5000万,投资人告诉我这个事情5000万根本打不住,这是一个资本大战,是个资本驱动型市场,要尽可能的拿更多的钱,资本愿意花钱来买抢占市场规模的时间。”袁炳松回忆说。
在袁炳松看来,这场仗不得不打,而且是场资本持久战,想要冲到最后就必须备足兵马粮草。他预计,今年下半年这场仗会进行到更激烈的阶段。“可能会打价格战,有人会推出两小时免费,三小时免费,打补贴战。”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也认为,“投到一定密度、价格战触发时,需要大量资本支撑。”
2、谁能跑到最后?
在陈洪亮看来,共享充电宝市场未来能跑出来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切入消费者端的模式要足够的轻,包括取消借和还,去除押金等方面,门槛越低越好,要让消费者更自然的进入新的消费场景中;
第二,从团队本身来考量,既要兼具地面运营能力,也要兼备产品本身的技术能力,共享充电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里面也存在许多的产品门槛,包括电池稳定性、连接性等要求;
第三,除了本身团队之外,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和它形成角对的生态团体,比如招募城市合伙人,要搭建出整个体系,让社会上的更多的人有所参与。
结语:
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共享充电宝已然成为共享经济创业新风口,吸引来了大量的“淘金者”,狂热程度近乎前两年的“千播大战”。同时,这个新兴的行业也面临着伪需求、伪风口的质疑,市场想象空间究竟是大是小争执不下。
寻找中国创客分析,在共享充电宝这条愈来愈拥挤的赛道上,探索更多元化商业模式的同时,只有资本胜者才能最终获胜。同时,在这场规模战里,根植于产品体验,如何留存用户并获得用户忠诚成为了王牌因素。
我是求鞭挞的小编的分界线


亲爱的读者们,为了更好的服务好各位粉丝,我们希望您能够花一分钟时间填写以下读者调查问卷,参与填写的幸运粉丝有机会得到价值228元的全年《新京报》数字版报卡一张哦~ 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问卷。
扫描二维码填问卷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内容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