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六月论坛在上海举行,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阎焱认为
如今是创业最好的年代,未来中国的创业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0到1的突破
。以下是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整理的演讲干货。



▲视频直击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六月论坛现场阎焱演讲
今年是我在投资界的第24年。在过去的20多年间,每年都要审核超过2000个项目。这些年间,无论案例成败与否,都暗藏着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曾经被媒体报道过,说我不支持年轻人创业。但今天我要澄清,其实我是希望年轻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如今是创业最好的年代   
我认为,如今是创业最好的年代。
第一,政策好。创业成为了利国利民的事。每一个创业的人都能带动8.5个人创业。对于人口大国来说,创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第二,资金富足。钱多,人傻,忽悠管用。我从未见过人类的历史上有如此多的资本流向创投。仅仅武汉一个市内,就有2千亿的创投基金。以往,资金有三个流向:一是基础设施,二是房地产,三才是资本市场。
然而现在实体经济萎靡,导致资金大量流向资本市场。所以尽管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问题严重,但估值仍然居高不下。现在创业板平均估值在60-80倍,比美国的纳斯达克高出三倍。我们如今的资本供求仍然很旺盛。
人傻是什么?大量的人民币基金在短期内兴起,但是管钱的人很多都不懂。我一个大学同学打电话说,他从一个市的常务副市场变成了省级投资公司的一把手。但在政府的20多年中,他毫无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来向我取经。反过来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在互联网年代,讲故事、“忽悠”其实是管用的。
在传统的年代,你说妈妈传给我一个秘方,我开餐馆一定可以赚钱,大部分都知道你是忽悠。但是如今,互联网带来了不可触摸的可能性,所以“忽悠”管用。
第三,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不久前,我去北大看望以为学弟,他们在做游戏公司,估值已近超过了三千万。我说在什么地方碰头,他说就来宿舍吧。我说,为什么不去办公室?他说:宿舍就是办公室啊!
过去我在美国,美国很多创始人都是在宿舍创业的。这些故事脍炙人口。但如今,在宿舍里创业已经不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而是一件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也就在此,创业的启动资本非常低廉。如果在传统领域,这根本不可能。
第四,角色模范越来越多。我们这一代人,角色模范是雷锋、焦裕禄。而现在年轻人的角色模范是马云、雷军、马化腾。对年轻人来说,角色模范不可低估。创业大潮也是如今年代的青年人的运动浪潮。
0到1创业是未来的大势
在互联网上,有句很有意思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的心态和场景:“放高利贷的叫做P2P,乞讨的叫做众筹,忽悠的叫做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叫做可穿戴设备,办公室设备叫做孵化器,借钱的给靠谱的叫做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叫做风险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工资倒闭。去年在上海,有一半以上的P2P公司破产或跑路。
创业到底有没有逻辑可寻?创业就是自己做,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机遇并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关键词是“过程”。在过去的中国,从创业到成功大概要花费7年左右的时间。
什么是创业成功和价值的创造?我们现在很多人讲创业,在门口摆摊,这也赚钱,但是这是成功吗?从机构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仅仅叫做谋生。有持续性增长和盈利的商业机构才是创业的成功。通常的标志是上市或者并购。
过去的中国,创业有两种模式。第一是0—1,第二种是1—N。0—1指的是创造历史上没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者历史上没有的商业模式。1—N指的是用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之前的20多年间,中国的创业主要是1—N的创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创业更多是拷贝。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抄过来做,这个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东西抄完后怎么办?
不久前,任正非在大会堂讲话时提到:现在的华为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为什么?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去华为模仿过别人的移动技术、通讯技术,然而当抄完甚至比别人做的都好的时候是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因为你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创业模式是1—N,但今后的5年、10年甚至5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和最有挑战的则是0—1。
创业需要哪些基本要素?创业首先是发现商机,因此第一个因素是要有眼光。你要发现那些将起未起的机会。
第二个因素则是动手能力。创业不是学术,需要很强的动能,才能把机遇变成商业的价值。
第三则是组织能力。创业不是一个人干,要组织一拨人干。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创业未必是创新,创新也未必一定创造商业价值。历史上,索尼出国一款很小质量很好的录像带,在技术上同样做到了创新,但在商业上则是一个失败。从历史和统计来看,创业成功上市或并购的概率低于1%。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阎焱
为什么创业成功这么艰难?因为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创业成功非常像做数学证明题,当我们要证明数学命题存在的时候我们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我们要证明一个数据不存在的时候特别简单,只要证明它在一个特定场景下不存在就可以了。
创业也是如此,创业需要在7年到十几年的时间里,所有重大的商业决策上都要保持不要犯错误,只要在某一个环节上犯错误创业就有可能失败。
从统计来看,创业的年纪大概是在30-38岁之间成功率高,在中国我和很多年轻人说过,不要急于辍学创业。从概率来说读书知识越多,经验越多,创业成功的概率越高。
有一个有趣的经验,就是正态分布。当事件彼此没有关联时,事件越多是遵从大数据。比如说在座的所有人,漂亮的人只有很少,特别丑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处于平均水平,都属于正态分布,人的智力也是如此。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它的成功不遵从大数据,他们遵从幂定律。假定有1万个人创业,1万个企业总市值是100亿,可能其中一个公司占了90亿,剩下所有的公司是10亿,而其中90%的公司都要失败,他们创造的价值是0甚至是负的。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但当时并不相信。但是从我投资的结果上发现这个定律是非常正确的。比如说第一个基金4亿美金,投了4000万给盛大,20个月拿回来的资金超过了投资的总数很多倍。但是其他的项目没有一个是超过盛大的回报。第二个项目还是如此。你会发现幂定律的分布,基金的规模越大,曲线越平滑。
成功企业的共通之处
企业的成功也是有共性的:
第一个就是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滑雪也要先找到赛道。
第二个是商业模式可扩充性。边际成本增加。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估值这么高?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大的多,最典型的是做网游,网游同时在线低于20万人通常很难赚钱,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坎以后基本上就像印钞票,挡都挡不住。人越多,成本越低。
第三,一定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商业是以盈利为天职的。但为了未来更大的盈利,我们可以放弃短期的利益是可以的。但不能没有盈利模式,这是最需要创业者想清楚的问题。
第四,核心竞争力。有人说阿里可能10年都不赚钱,事实也是这样,但在2001年时我们讨论阿里的模式,从来没有怀疑过阿里不赚钱,我们只是说可以做到什么规模,到了这个规模一定可以赚大钱,现在的情况证明是对的。
第五,专注。创业是激情,但激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对于年轻人来说激情最廉价,但专注很难。因为做一个企业需要很时间的专注。
第六,现金流的把握。你去上经济课的时候一定会讲回报,现金为王,这里指的是现金流。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投资失败的这些案例中有90%以上不是因为商业模式错了,而是因为现金流不够,导致了企业的倒闭。
第七,则是时机。如果领先很快是先烈,如果领先的太慢就变成了常识。所以在中国领先一步都容易出问题。
第八,创业的人格需求。创业赚钱,坏人也可以赚钱,好人更能赚钱。但是要把一个企业做强做大,一个创业者的良知是非常重要的。虚伪的人企业一定做不大。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没有超越自身利益之上的情怀,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马云的成功,是因为马云有一种对于他做的事有一种近乎传教士般的虔诚。
最后一点,创业需要独立思考,要理性。创造和创新的基础是独立的思考,而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思想的自由。
未来的上海会是创业的乐土
创新需要坚持,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快速赚钱的速食主义特别难产生原创性的事物,但是中国的未来最需要的则是0到1的创业。
而在上海,过去20多年真正上海本地人做创业的非常少,我们看到很多在上海成功的创业者,比如陈天桥是浙江人,郭广昌是外地人。这里面的原因也有很多。
第一个是文化原因,上海是一个大都市,解放前上海都喜欢做买办,做职员的意识比较强。
第二个是制度原因。和深圳相比,上海是一个强政府和大政府,但深圳的政府不包办一切,所以深圳的创业企业特别多。
第三,大银行大金融。很多银行总部集群在上海,一个银行顶无数个创业小企业。
第四,上海的生活条件应该是中国最好的,相对安逸和舒适。而当生活比较舒适时,大部分人不愿意冒风险。
但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导致传统情形突变。在过去两年间,上海P2P金融创业公司大量出现。但是要在0-1的创业有所建树,上海需要提供相对的政策。0-1的创新最忌讳的是政府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我相信日后,上海一定可以成为创业者的乐土。
整理/张皓月
编辑/何丰
【热文推荐】
关注“寻找中国创客”公号,回复入围项目名称,即可了解详情。点击“阅读原文”,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