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语
67期闭门会我们讨论了下当下短视频/直播电商领域的卖家和服务商现状,也浅谈了行业的机会。69期闭门会我们更加深入去探讨行业机会:先探讨目前国内外的新模式和玩法;再比较短视频/直播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底层差异;最后再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去探讨行业的机会。
本期主要分享嘉宾
3rd Rock Media 创始人 Tony Yang
凡创资本 投资经理 庄梓汶
广州苏嘉SUGA 创始人 Jaron Tam
JollyToday 市场VP 张天佐(悟空)
明势资本 投资经理 徐玥晨
Newme 创始人 & CEO 顾俊
TK增长会 创始人 何嘉伟
Traini 创始人 & CEO Arvin Sun
卧兔Wotokol 短视频负责人 Luffy
(*按公司名字母序)
其余嘉宾因公司PR保密不能露出及外发内容,我们同样感谢他们的精彩输出
要点问题
Part 1 新模式讨论
国外短视频/直播领域的新模式
国内短视频/直播电商哪些新玩法
Part 2 底层变革讨论
对比传统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的真正变革
对比国内短视频/直播电商环境,国外差异
Part 3 机会讨论
行业给卖家/服务商提供了哪些机会
短视频/直播电商领域的更多行业机会
Part 1 新模式讨论
国外短视频/直播领域的新模式
国内短视频/直播电商哪些新玩法
卧兔Wotokol Luffy
公司和个人介绍:卧兔专注于提供品牌出海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包括:海外网红营销、跨境电商直播服务、TikTok营销服务等。作为TikTok官方合作伙伴,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力求帮助企业实现品牌出海的梦想。
从我观察,目前国内公司做TikTok总体模式还是:矩阵账号,投流,短视频带货,国内直播带货,国外本地直播带货等。我们从2019年就看好这个赛道,开始布局,基本所有模式都有涉足。
在2019年,我们主要尝试TikTok的矩阵账号玩法,但当时平台上的变现链路还不是很成熟。
到2020年,我们精力在投流模式,主要服务电商独立站客户等。目前在TikTok上投流模式还很成熟的,变现也不错。通过我们的服务,有些客户月流水能做到100-200万美金。
后来我们又尝试在国内雇佣外国人做直播模式,在杭州建了一个1000方的直播基地,招聘在杭州留学的老外来直播。但在国内做TikTok直播挑战蛮大的,成本较高,收益不稳定,ROI有待继续提高。
2022年6月,我们尝试在国外当地直播,直接招当地人直播;效果很不错,比在国内做效果好很多。我们在菲律宾的本地直播,单场最高3万美金;在泰国,单个直播间一个月最高能做到30万美金。
另外,我们借鉴国内抖音的矩阵账号玩法,帮客户(包括源头外贸工厂等)推B2B模式,目前效果也不错,帮他们获得了很多B2B询盘。
TK增长会 何嘉伟
公司和个人介绍:公司成立于2020年初,专注TikTok行业信息分享和资源链接,包括自媒体社群、YoYo MCN、培训、自营跨境电商4大业务。TK增长会创始人嘉伟是行业第一自媒体人,自媒体矩阵和私域好友覆盖行业近10万人群,YoYo MCN是TikTok认证MCN、超级星探机构和招培服务商,国内培训学员超过14000人,海外学员超过8000人,数十位学员是行业不同领域的头部机构创始人。
我们做短视频带货比较多,去年灭鼠先锋很火的时候,我们在办公室和周边拍摄了近1万条的短视频,在TikTok上获得了很好的观看量。
国内水晶类直播挺火,上个月我在广州见的一个头部的水晶直播卖家,在不投流的情况下,一个月GMV在1000万以上。横向复制成功的直播间模式在国内也很流行,我想国外也有类似的。
国内抖音上有些公司直接大量广告投放,收益也不错。一家做国内收费类培训的公司,大量投放,一个单品课程在抖音上都投放400-500万人民币/月。目前国内公司去做针对外国人培训的还较少,在TikTok上看到培训课程广告也还不错,应该是一个机会:培训行业在TikTok上大量投放获客。
Newme 顾俊
公司和自我介绍:Newme是一家专注于TikTok卖货的渠道品牌,面向以欧美为主的全球新流量红利人群,通过TikTok渠道种草和销售,以TikTok小店和独立站为主要转化阵地,供应链端通过选品采购、自研包款等方式组货。主要产品涵盖家居小家电、美妆个护、3C数码等,定位在30-50美金客单价。
先分享美国本地的TikTok(短视频/直播)行业的观察:
第一,很多美国本地的公司,现在都在讨论和学习国内直播电商模式。开会讨论的第一页都是关于中国直播电商的,感叹在几年时间内中国直播电商达到的高度和规模,也会讨论很多中国卖家的新玩法等。
第二,很多独立站品牌公司,把直播(TikTok等)当做一个用户互动的工具,增加用户活跃和留存等;而不是像国内把直播作为流量来源。具体做法是针对已经来独立站的用户,进行直播,互动等。我认为这有局限性,虽然增加了活跃,带来更多转化;但还是没有解决流量入口的问题,独立站最后还要去想办法买流量。
第三,目前国外直播带货还比较早期,带货主播很难招。我们在美国本地社交招聘网站上没找到带货主播这个职位;甚至我们发布的招聘信息也经常被网站删除掉。
第四,目前国外带货的人群还在中小达人,明星和大网红等还没有开始加入带货。因为还没有跑出来标杆的带货名人,明星和大网红对于带货能获得的收益不确定;而且现在他们的广告收益很高,所以还没有入场。参考国内的情况,等到美国的中腰部红人通过直播带货模式赚到钱以后,大的网红和明星肯定也会加入到带货中来;那时候直播带货的规模就是快速起来。国内带货的大网红(甚至包括辛巴,李佳琪,薇娅等)也是从小网红(甚至素人)开始成长起来的;现在国内很多明星也开始带货了。可能一些明星开始在抖音上粉丝不多,但是他们有知名度和专业性;一旦他们用心来做,起量就非常快。
第五,国内一些素人用大网红的直播视频切片,再挂小黄车带货的模式,目前在美国还没有看到。因为国外大网红都还没有开始直播带货。
第六,目前美国市场还在英美融合半闭环阶段,和全闭环小黄车强调的转化率和GPM(GMV Per Mille,千次播放成交金额)不同;半闭环目前只能注重第一层的互动转粉,和拉升在线时长来引导推流。总体美国电商直播现状还是:高场观,大流量,低转化。像水晶类直播,每一场观众都要上几十万,但是转化率和购买还不够高。我们自己的半闭环直播间,单场场观大概五万人次,但实际订单才100单左右,有4.9万人都没有下单。而这4.9万人的平均在线时长都已经近3分钟了,意味着他们对内容感兴趣,但商品转化还很低。
我们目前在美国运营的现状和经验:
我们目前在美国全职员工10多人,兼职的主播20-30人(全是美国人),有10多个直播间,每天同步播的10多场。
美妆品类已经复制了4-5个直播间,现在复制假发的直播间;主要是玩法上复制,然后再变换产品和调整一些创意。产品数量和供应链能跟得上的品类,就比较好复制。而水晶类很难复制的,只能靠增长单个直播间的播放总时长,来获得增长。
我们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直播团队,核心思想:一盘货,多条线,更多类型主播来直播销售。目前主要是三类:达人播、工作室主播播(Studio live stream)、家播(Home live stream)。
达人播就是平台上相对大一些的网红,和他们合作,我们提供产品和播放要求,他们播放销售。工作室播(Studio live stream)就是我们自己雇佣的主播团队,在办公室直播带自己的货。家播(Home live stream)就是网上找的小达人或素人,他们自己在家里开播,帮我们带货。
提高场观的两个方法:第一种是开盲盒,用户觉得好奇,希望看到盲盒里面到底是什么。第二种是强拉互动,强行要用户到公屏上扣文字;比如对某些事情评论(试穿试戴等),喜欢的扣1,不喜欢的扣2等。
提高转化率,可以通过发福利款(低价让利款)的方式。举例,我们在直播的时候,以较低价格(3-4美金)销售运动水壶(在英国销量不错)。价格比其他地方足够低,观看者感觉当场不购买就亏了。这样低价引流,一场直播我们也能销售100-200件水壶。最后有了下单量以后,就可以做产品组合了,销售的产品中有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等,综合提高整体的客单价和利润。
建议大家在美国建立运营团队:
第一,在国外招募主播的成本比在国内雇佣外国主播便宜。在国内(比如上海)雇佣一个外国人主播(如美国主播),时薪在100美金左右;时差原因需要晚上加班,凌晨时薪在150美金左右。而在美国(如在洛杉矶),加州平均时薪15美金左右;主播价格稍微高一些,时薪也不会超过30美金。而且你在美国招聘到的一定是讲当地英语为母语的人(Native Speraker)。
第二,在当地直播的话,没时差,直播状态和效果都更好。
第三,海外仓发货,履约时间会快很多。国内发小包到美国,空运也要10-14天;而当地仓库发货,3-5天就能送达。
JollyToday 张天佐(悟空)
公司和个人介绍:JollyToday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全球视频化电商领域的科技公司,公司核心产品包括TikTok数据选品、智能RPA、AI创意剪辑等,秉承用数据发现趋势、用技术提高效率、用智能提升创意的理念,先后为业内多家顶级的MCN机构、DTC品牌、平台电商等企业提供视频化和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其实国内外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的模式或技术方面,一直有很多新尝试。
直播模式上,很多直播不单是卖货,还结合了其他娱乐或者知识分享的场景。比如过去国内蹦迪(857)的直播间;也比如东方甄选,在分享知识的场景时顺带介绍产品,把货卖出去了。一个英国本地的直播团队,直播时全部都穿着英国皇室类的衣服,再去直播和讲解产品等。
在技术上创新,有创量这样的公司,帮助公司快速大量创建广告计划,去过审;也有些公司在用AI技术去做一些创新直播和无人直播的探索等。
另外,抖音和TikTok是属于内容经济,不是粉丝量经济。TikTok的流量分发是基于内容质量和匹配度,用算法推荐;而弱化根据粉丝数量多少分发流量。所以在抖音和TikTok上,提升生产内容的效率和质量很关键;主要可以通过大量铺人或者技术的方法来实现。国内的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一些头部的网红后面都有很大的支持团队,比如大量的内容创意团队,选品团队等。而国外人工成本高,用技术和工具的方法来提升效率和质量,应该是一个好的机会。
总体TikTok在东南亚更适合借鉴国内抖音的模式,欧美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Traini Arvin Sun
公司和个人介绍:Traini 是一个创新的「AI智能化宠物培训互动平台」。除了提供数字化课程内容以及真人训练师实时在线指导外,Traini 在其产品中融入了 AI 技术——精准度非常高的宠体姿态识别与动作理解引擎。当宠物父母培训的时候,AI 引擎通过手机后置摄像头,实时捕捉宠物的骨骼关键点,并给出即时纠错反馈,提升了课程的沉浸感和互动趣味性。
国外短视频领域除了带货外,在生活服务领域应用也比较多。一些公司把短视频当成工具,在自己产品内做短视频内容,不是在TikTok内创作。
比如一款服务健身人群的垂直内容应用:Playbook(playbookapp.io)。2017年成立于洛杉矶,2020年拿到930万美元A轮融资。模式:健身教练在平台上发布训练课程(短视频也较多),学习健身的用户需要支付15美元/月或99美元/年的订阅费,来观看平台的训练视频。平台产生的收益有80%归创作者,20%作为平台服务费。
我们项目Train也是类似模式,针对宠物的训练。把宠物训练师在线下培训过程拆解成的短视频课程,提供会员观看。如果会员还有更多相关问题,在通过1对1的视频连线进行咨询。
广州苏嘉SUGA Jaron Tam
公司和个人介绍:SUGA是一家根据用户数据和画像,匹配用户日常的西班牙/美国男性订阅时尚,目前会员60000+,月均订阅费49/79USD(对标海外订阅制电商Stitch Fix,盲盒女装订阅)。
分享Saleforce第七版市场营销报告的观点:视频内容(无论是预先制作的内容,还是直播流媒体)格外受到欢迎,超过九成的营销人员至少都在计划使用视频内容。今年因为隐私政策调整,Facebook和Google等程序化广告平台的投放效果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品牌方把一部分预算放到视频广告,补充新的流量渠道(并非替换程序化广告),来保持增长速度。同样,消费者也反馈厌倦了太直接推销的广告,更倾体验好的广告,比如宣传品牌理念和生活方式类的广告。短视频能更好地把视听效果和品牌理念融合一起。
Part 2 底层变革讨论
对比传统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的真正变革
明势资本 徐玥晨
公司和个人介绍:我目前在明势资本,之前在京东数科和京东云做战略投资。明势资本是一个投早期的基金,主要关注科技领域,也看出海领域,包括科技软件,企业服务,基础设施Infra等。
我认为电商行业变革底层是:一个国家的零售形态中,电商渗透率的变化;和消费者对不同模式电商(平台电商、独立站、直播电商等)的接受过程。
一般,一个国家线下零售的成本越低,电商的渗透率可能就越低。用一个国家人群的平均工资,除以平均的房地产价格;这个比例如果越高,说明房地产越便宜,线下零售成本就低,实体零售就越繁荣,电商渗透率就低。总体上,我们国家房地产价格高,线下零售成本高,电商更繁荣,渗透率高。而美国线下零售成本相对低,而且过去发展的也很好,所以电商的普及和渗透率就低一些。
消费者接受不同模式的电商,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之前接受了平台电商,慢慢接受了独立站模式,现在新的直播电商模式,也需要一定时间(让子弹飞一会)。
从卖家角度:卖家一直在寻找流量洼地,哪里的整体运营成本(特别是流量成本)越低,就去哪里销售。现在直播电商的总体流量成本还较低,所以很多卖家都会来尝试。另外,不同卖家,因为自身优势,在不同渠道的运营成本优势也不同;所以一些卖家在平台上卖货,一些在独立站卖货,一些做直播电商,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电商,还有一些直接在WhatsApp上做闭环销售等。
对比其他模式的电商,短视频或者直播电商,对B端卖家,是一个新的渠道机会;对C端卖家,除了目前流量成本低外,还可以更好地去展示商品。对一些展示要求高的品类,成交和转化就会更高。
凡创资本 庄梓汶
公司和个人介绍:凡创资本是2018年由小饭桌与蚂蚁金服联合设立的早期基金,关注整个泛科技方向。我主要关注企业服务领域,从 2020 年底开始关注跨境出海方向,包括服务商的新机会,优势供应链出海等。
大家说传统电商为货架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为兴趣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对一些需要强展示的冲动类消费产品的转化率有较大的提升帮助。
第一,对比传统电商,短视频或直播电商,在商品展现形式上升级。
短视频或直播为更高级的产品展示方式,和交互性更好的营销素材。对比图文,短视频和直播多了声音、视频等更多维的感官体验,再结合丰富的剧情能跟消费者建立更强的联系,消费者更容易被打动和种草。除了短视频电商外,Shopify的应用商店里也有一些应用,去帮卖家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呈现(更交互型素材),来提高消费者浏览商品的时长,提高购买率。
第二,抖音这样短视频平台给用户推送的产品更符合用户兴趣,转化率更高。
主要是抖音等平台内容分发机制为去中心化,千人千面,每个消费者看到的产品也不同。消费者被推送更符合自己兴趣的产品,比传统电商平台更容易提高转化率。
第三,短视频/直播平台用户使用时间更长,更多流量和曝光,更大成交机会。
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娱乐内容更多,用户的平均时间更长,就等于更多流量和曝光机会;推送更多的产品,也更容易影响消费者决策。现在的大趋势是电商内容化,内容电商化;传统电商平台也增加内容提高用户使用时长。但总体来说,目前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流量更大,还是流量洼地。 
第四,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国内变富的消费者,冲动地购买了一些的享受型产品(这些产品往往需要更强的展示才能成交)。
我们国家人们在变富,储蓄率也较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而且人们容易被短视频或直播电商中介绍的生活方式影响,去购买一些较高客单价的享受型产品。一些美容类(如水光针)、旅游出行类、保健类产品,在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人们主动去搜索难度大(很难精准定位关键词),而且图文的展示效果也一般(信任感较弱)。而在短视频和直播电商里,消费者在看娱乐视频内容时,也被推送到一些这类商品;生动形象,场景化;即使商品客单价较高,也很容易被种草或冲动下单;整个购买链条顺畅很多。
第五,短视频/直播电商模式,又引入了一批新的电商用户:原来通过文字搜索产品难度大的用户。
短视频或直播很直观,用户不会打字搜索产品没关系,能看视频和听主播介绍产品就行。我最近出差坐飞机,遇到一个阿姨,她说她基本不怎么识字,也不会写字。但她一直在刷抖音,在飞机起飞前还拍了一条抖音。如果她在用抖音的时候刷到一些产品,便宜又实惠的话,可能她就购买了。
第六,短视频/直播模式,又引入了一批新的分销带货人群:那些可能不会在淘宝上开店,但会跟拍小视频的人。
带货分成模式(如CPS模式)越来越成熟,卖家(供应商)和达人已经广泛接受。同样也适用普通短视频用户,不需要是网红或职业主播;只要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去跟拍创作一些内容,就能带货。卖出去产品以后,就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新的模式也对卖家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电商,卖家做好产品Listing,拍摄好的图片,优化关键词,做好履约和评论就行。现在要求卖家要有丰富的营销创意;创意在短视频链路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好的创意,短视频/直播的观看量就低,流量就小。虽然卖家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做自动化或者机器生产视频等。但目前好的创意还是跟需要人去产生。
我认为这也是一些机会,比如数据收集工具,帮卖家去分析消费者需求,启发创意,生产更好的短视频内容和产品。
对未来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展会:
我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品牌或商家都会选择积极尝试短视频/直播电商方向;而且短视频/直播电商也会和传统电商长期共同发展,包括传统电商也会增加上更多视频内容等来保护生态里的流量。
国外电商渗透率还较低,本身就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短视频或直播也未必是内容的终极形态,未来随着终端的丰富,基础技术的持续优化,可能还会出现更交互、更智能的一些内容呈现方式,给整个电商的生态带来新的活力。
JollyToday 张天佐(悟空)
从流量角度说,我把流量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门户和搜索的流量,独立站做SEO和投放的电商较多;也包括平台电商内的关键词搜索流量。第二个阶段,社交流量,像Facebook/Instagram等,一些卖家就去做社交电商(微商)等。第三阶段,短视频流量,基于短视频内容分发的流量阶段。这个阶段的话,有几个变化:
第一,带了新触网人群。过去电商主要触达一二三线城市,物流较为发达地区人群;虽然电商下乡(淘宝,京东都有过),但是下沉市场的网购还是比较少。而抖音和快手触达更多下沉人群,和更多老年人群;这部分人还频繁在上面刷视频,购物等。
第二,抓住了一些用户的非确定性需求(冲动消费)。传统电商抓住的确定需求,用户有明确的购买意向,然后在电商平台上直接通过关键词搜索购物。而抖音和快手等带着娱乐属性,通过内容和推荐算法给用户种草,再利用短视频或直播间的促销方案和销售话术,达成转化。
第三,用户购买产品的信任基础不同。传统电商,用户浏览商品,决策因素更多是产品价格,销量排行,评论等,是对平台数据的信任。而短视频/直播电商,用户可能会看是谁给我推荐的产品,主播等,是对视频内容和主播的信任。
第四,在平台上卖家类型也不完全相同。现在,在传统电商平台上,长尾的中小卖家其实很难,竞争压力很大。而在抖音和快手电商兴起以后,一些传统电商卖家转战过来,抓住了平台流量的机会,最少在现阶段部门卖家销量还是不错的。另外,一些线下实体商家,比如奶茶店/体验店等,他们在抖音等平台上拍摄一些探店类食品,也提升了店铺的销量。
对比国内短视频/直播电商环境,国外差异
3rd Rock Media Tony Yang
公司和个人介绍:我从95年开始就在美国(现在纽约),主要在电商行业。3rd Rock Media 是2019年成立的短视频和直播MCN公司。总部在美国达拉斯,专注对接管理美国本土主播,达人。利用短视频及直播形式帮助出海品牌赋能变现。
对比国内抖音电商和欧美的TikTok电商,除了时间差外,还有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我从消费者、主播、品牌方三个角度去聊下文化的差异。
第一,消费者的差异。国内的消费者从众心理比较重的,喜欢一窝蜂购买热卖产品;而欧美大部分消费者比较独立,会做比较多的调研,然后自己决定购买什么产品。另外,国内消费者线下购买产品的时候,也喜欢有导购介绍产品等。而欧美的零售一般没有导购角色,不管是线下零售(Walmart,Target等),线上零售(Amazon,eBay等)。所以在国内,用户容易接受主播在直播间中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欧美用户不一定习惯这样模式。
第二,主播或达人的差异。目前国内的主播们对于直播带货已经比较熟悉了,接受度较高,不仅配合商家带货,还有很多自己成熟的带货经验。而国外粉丝数量稍微多一些达人,本身是通过内容创作积累了人气和粉丝,也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带货上会非常谨慎,常见的带货就是自己IP周边,比如跟IP相关的衣服,帽子等,粉丝会买单。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来带货其他产品,比如说自己吃的某款泡芙,估计就很难了。不过国内整个行业也是经过几年时间培育和成长,国外会如何发展,不确定。
第三,品牌方的差异。国内比较卷,一些品牌(包括大牌),在直播间可能会半价或者骨折价销售。而国外价格比较透明,控价也比较好;当然也有黑五等折扣力度较大的时候,但不会说有直播就经常很大折扣去销售。
另外建议,大家也关注下TikTok以外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比如Reels(Instagram的),Youtube Shorts等。相比TikTok以年轻人为主,Youtube Shorts上的人群更广泛一些,而Reels和Instagram在时尚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
广州苏嘉SUGA Jaron Tam
中国和美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中国的生产厂商距离消费者很近,履约(物流)成本较低。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是制造业群体,商品到消费者距离近,物流成本低;卖家重点是要解决信息成本。所以,在抖音和快手这样重商品信息展示的平台上,相关电商能快速起来。
而美国,制造业较少,产品大部分需要进口;产品集中在西海岸(从中日韩和东南亚等进口)、或南部(从墨西哥进口)等。在美国做电商,履约非常重要;亚马逊今天能到这么大,和它在全美大投入布局的仓储物流有很大关系。
中国电商规模远大于美国电商,底层逻辑是中国走信息成本的电商路线,谁能更快一步接触达到消费者,谁能就更好地去做大规模。但在美国,谁的产品更有效到达消费者手上,谁就更容易做规模。
另外,目前短视频/直播电商的退货率比较高,一些报道说某些品类的退货率能高到40%-50%。中国这么发达的快递物流体系,退货率都这么高;那在欧美呢,本土发货模式也肯定高,更不用提跨境发货模式了。那么高的退货率,会进一步推高履约和物流成本。
Part 3 机会讨论
行业给卖家与服务商提供了哪些机会
卧兔Wotokol Luffy
TikTok 本身是一个基于内容的平台,所在其生态做商业(电商),不管是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还是投流,最核心还是内容。所以,行业机会是如何把内容做好;好的内容要围绕好的素材、剧情、和演员。
我们卧兔从2017年开始就从事网红营销的业务,我们已经总结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产生好的内容,包括:和品牌方有效沟通,挖掘产品亮点和一起准备好素材;结合流行趋势,自身经验和产品特性设计出好的剧情;还帮助品牌方匹配到适合的演员(网红达人);和通过高效投流工具/丰富的经验/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客户把优秀内容做到更低成本投放等。
TK增长会 何嘉伟
新平台就会有新结构和逻辑的数据,所以目前数据类服务商的机会是有的。我比较熟悉的公司包括招鲤科技(JollyToay),他们在2019年就看到TikTok赛道机会,就开始做很多数据方面的探索,推出了Tichoo工具,给卖家和创作者提供了较多TikTok数据,包括商品数据,商家数据,带货内容数据等。其他还包括Tik Buddy,Tikstat,飞瓜等平台。
广州苏嘉SUGA Jaron Tam
我认为在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数据资产管理)方面,帮助卖家或内容创作方把素材同步推送到多个渠道的工具也是有机会的。
卖家或内容方,希望把同一个视频放到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不同平台。而不同平台的侧重点不同(比如Instagram更在意图片素材的光亮程度,而TikTok更在意音乐和视频相关程度等),就要求这样的工具能针对不同渠道进行智能优化,减少人工量。目前我们在用的一些工具Zoho Social等,有些内容还需要的人工处理,也开始从手动批量发布社媒内容,转变为自动化批量发布了。
短视频/直播电商领域的更多行业机会
广州苏嘉SUGA Jaron Tam
电商巨头平台除了Amazon外,还有Shopify这样的巨头平台。Shopify一个重要创新是让很多不懂代码的人都可以简单的去做网站,而且帮买家打通了用户注册,支付,物流集成等很多环节。等于卖家专注做产品和运营就行,技术外包给了他们;这样就抓住了非常大一批的卖家,成为巨头。
对应到TikTok或其他短视频平台,他们正在让人们创作视频的难度降低,包括AI辅助,自动翻译等。原来没有抖音等工具之前,人们创作和剪辑视频难度很高。现在新平台从多个方式来降低创作难度,比如AI辅助生产图片或视频。比如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如三文鱼),AI就会推荐最匹配/搜索量最多的图片、视频、特效等。也比如自动翻译,短视频里面的文字能自动翻译为很多国家的语言,大大降低创作者跨国和跨文化创作的难度。
另外,TikTok的野心可能更大,希望用短视频等形式去替换文字语言,人们不用看文字了,看视频内容就明白其要表达的含义;这样就更能打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形成一个更大的统一的内容大市场。《圣经·旧约》上的巴比伦塔的故事,讲巴比伦王国多人们修了一座非常宏大的高塔,直通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他一看到巴比伦塔,顿时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是因为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如不处理,后续人们还能做更多不可想象的事情。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作“冒犯上帝的城市”。而TikTok的野心,可能就是要用视频来突破语言不统一的限制。
明势资本 徐玥晨
我认识要做一个较大规模的公司,除了要去解决生态中大多数人的需求(比如降低品牌方做电商的门槛)外,还要做自己的闭环。Shopify就构建了自己的闭环,用户最终可以在平台上成交和支付等;它的收入构成中有很大比例是来自于支付的。
现在TikTok或者其他短视频平台本身就会考虑搭建自己的闭环,从流量,内容生产,物流,支付等;所以在这样生态里面做all-in-one的大巨头很难。但这里面,可能找到对于品牌商来说有很大价值的的环节,最大的单点,也不排除会做出大的公司来。
JollyToday 张天佐(悟空)
我认为围绕视频内容创作的工具(包括快速降低内容生产门栏,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工具)会有很大机会。
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是未来内容呈现的发展方向,而且国外短视频/直播平台很多,不止TikTok,还包括Reels,Youtube Shorts等,也包括 Amazon/Shopee等电商平台本身也会更重视视频内容。所以,视频内容创作的需求会非常大,围绕这个需求的工具,肯定用户量大和使用率高,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再看围绕图文形式创作服务的一家公司,Canva。诞生于2013年,是一家视觉传播和在线协作平台,为用户提供零门槛,拖拽式设计编辑工具(网页端/ App)和海量精美的设计模板,涵盖演示文稿,海报等,2021年9月,Canva宣布完成2 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高达400亿美元。那在视频内容时代呢,会不会有一家体量和规模更大的公司诞生呢?
本期编辑:Martin
—往期精选文章链接—
 科技与企业服务 

女性向App出海的产品密码与破圈之道 | 56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上) | 51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下) | 51期干货

实时视频与底层技术出海的痛点|33期干货

音频应用与底层技术出海前景|32期干货

 跨境电商 
 应用与游戏 

游戏出海现在应该做什么  | 65期干货

元宇宙社交APP赛道  | 61期干货

游戏数据的应用策略 | 45期干货

游戏行业“地震”加速“被动出海” | 43期干货

游戏标准化和自动化引发的机会 | 39期干货

游戏成为泛娱乐出海标配?| 38期干货

2021游戏出海的底层变化 | 37期干货

 底层逻辑 
2022出海赛道怎么投?| 53期干货
2022出海重要赛道核心观点 | 52期干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