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语
跨境电商卖家,不管是B2B卖家,B2C第三方平台卖家,还是B2C独立站卖家,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供应链。所以,这期出海同学会,跨境电商专题我们重点谈供应链货端的竞争力。本期邀请到欧美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选品大数据服务商、品牌卖家等,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理解和心得。
本期主要分享嘉宾
课代表(主要讨论和分享)
大健云仓 全国业务拓展高级经理 康建河
eBay 卖家成长项目负责人 Isabella
华人生活馆 创始人 黄舟扬
酷魄跨境 创始人 林超
某知名电商平台 徐利
鸥鹭选品 产品负责人 沈润权
森马服饰 海外业务高级总监 周静
星商 某事业部负责人 Jim
值日生(主持与问题设置)
大观资本 吴安琪
(*按公司名字母序)
其余嘉宾因公司PR保密不能露出及外发内容,我们同样感谢他们的精彩输出
要点问题
Part 1 选品挑战
今年品类上,大小市场机会有哪些?
选品策略和流程?数据来源?软件?
Part 2 供应商选择和管理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和难点,选择的渠道?
供应商关系维护/管理/拓展的经验和挑战?
分销模式在欧美和东南亚的机会?
Part 3 综合性讨论
如何总体上构建供应链(货端)优势?
Part 1 选品挑战
今年品类上,大小市场机会有哪些?
某知名电商平台 徐利
其实很多品类都有发展机会,但建议卖家还是需要结合自身供应链优势比如在美国市场,虽然3C消费电子是一个很大的类目,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没有很强的供应链优势,也很难做好。卖家在分析类目机会的时候,尽量往更细分类目研究,分析该类目中当前产品市场占有率,复购率,判断现在以自身供应链进入是否还有机会。
卖家在具体选品时,建议参考该品类最近流行元素。举例,家居品类疫情以来增长很快。在家居里面,又有一些显著的流行元素,比如智能化元素,智能家居增长很快,包括和亚马逊Echo结合的产品。另外一个重要考量的流行元素-色调潮流;比如今年流行某某色调,如果你的某一产品迎合色调潮流,也会比非潮流色调的同类品要好。
eBay Isabella
根据我们观察,欧美市场合规化进程提速、卖家流量(站内和站外都是)成本提高,更要求卖家从产品和供应链上提高自身竞争力。合规化进程提速表现在:欧洲在产品责任和税务要求提高,比如EPR法规、VAT税收、CE认证等;美国市场对于产品商标和专利要求更多等。
从eBay平台看到的一些机会,非标品,中长尾商品增长较快,另外对中国的汽摩配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促成汽摩配产品增长潜在因素:原来小B(批发/零售商)的购买需求从线下转到线上;同时海外消费者认可了中国汽摩配产品 -- 质量好,价格适合。eBay已经帮助了很多国内汽摩配品牌,出海触达了更多国家和市场的消费者。
酷魄跨境  林超
公司和自己介绍:酷魄跨境是新锐跨境电商服务商,专注于新兴蓝海电商市场(东南亚、拉美、非洲和中东),致力为卖家提供优质的资讯以及精选服务资源对接,为平台和服务商提供精准营销服务!我主要协助新兴跨境电商平台、品牌和生态服务商在中国市场做增长。
东南亚市场品类总体趋势是从轻小件开始往中大件转。目前东南亚的物流和仓储越来越成熟,卖家有条件去做中大件产品了。其次,轻小件的竞争比较激烈,利润较低,比如3C配件、美妆、服装等。
从具体平台的品类机会看,我认为Lazada和Shopee的品类和用户群会互相渗透和调整。Lazada原来男性用户多一些,高客单产品多一些;现在平台就会更倾向于面向女性的产品,客单价低一些的产品Shopee原来女性用户多一些,低客单价产品多一些,现在就会倾向面向男性,高客单价的产品,比如运动户外类型的产品等。
同时短期内东南亚还是会以第三方平台卖家为主,独立站暂时还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在东南亚市场,相对于独立站的获客成本,Lazada/Shopee等平台流量成本还较低,平台费用较低。现在又新增了Tiktok平台,官方在大力补贴,流量成本更低。短期内卖家会先抓住第三方平台的流量成本优势,而独立站会作为一个补充。
鸥鹭选品   沈润权
公司和自己介绍:鸥鹭选品是全球领先的大数据创新技术提供商,致力于为亚马逊跨境卖家提供一站式选品和运营解决方案服务,包含市场调研,选品开发,监控跟卖,洞察趋势,流量分析等专业SaaS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两大核心问题“卖什么”和“怎么卖”。帮助中国卖家抓住跨境电商新机遇,不断提供精准数据辅助决策能力,助力中国卖家出海。目前我们提供科学化选品和运营SaaS服务,帮助产品开发,产品运营精准决策,提供数码,家具,服饰,家居等2022年选品分析报告,同时还提供7天免费试用。
从鸥鹭选品看,一些品类增长较快:玩具、宠物、工具类、母婴等。
玩具本身适合的人群范围较广,适合小孩/成人/老人的玩具都有。我们看到玩具品类的交易额和用户评论等都增长较快。其次是宠物类,包括,狗的围栏、猫砂,智能喂食器等。工具类也增长较快,包括电钻,电动螺丝刀等。还有母婴类,我们鸥鹭选品开始预测母婴类中文胸产品会快速增长,后来实际销量数据也验证了该预测。
大健云仓  康建河
公司和自我介绍简介:“大健云仓”是全球领先的大件商品B2B跨境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综合跨境交易及交付服务,打造“全球家居流通骨干网”。以“供应链前置”外贸新模式,缩短传统外贸路径,降低流通成本,平台正帮助数以千计的中国外贸制造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培育企业直面外海市场能力。目前服务了全国1000多家工厂,得到了国内外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我目前负责招募全品类大件产品的工厂,或者公司入驻大健云仓平台,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海外现货,直达中小B买家。
我们一直坚持看好大件品类,产品的门槛高一些,客单价和利润也更高。目前增长较快的大件包括:实木家具、户外类(帐篷等)、大型青少年用品等。没有红海的品类,只有红海的产品,我们坚信深根自己熟悉的品类和资源,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依然可以做得很舒服。
华人生活馆  黄舟扬
公司和自己介绍:华人生活馆愿景是服务全球海外华人与国内高端消费者,打造“幸福厨房,美味家!“”现阶段主要通过独立站服务北美华人市场,让北美华人家庭均可以买到国内一线品牌的最新厨电厨具。已经成为九阳、北鼎、天际、小熊、利仁、新宝、老板、松发、双枪、张小泉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在美国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我理解目前跨境电商已经过了追风口阶段,而是比拼卖家在某品类/行业的理解和供应链深度。电商平台只是产品流通的一个渠道,卖家应该结合自己对于消费品行业和市场的深度理解,和自己供应链深度来综合评估发展策略。用华人生活馆举例,10多年专注北美华人市场,专注在厨电品类。我们对于该市场品类下哪些产品可能会被淘汰,哪些产品未来是趋势等都有比较深刻地理解。我们认真研究细分产品,不断做迭代;然后再结目前消费者分布,选择渠道和模式:第三方平台、独立站、直播等模式。
选品策略和流程?数据来源?软件?
鸥鹭选品   沈润权
其实每个卖家的选品和运营策略都是独特的。总结下通用的方法:先看市场,然后看产品细节。
先看市场,一般卖家会分析平台细分品类市场容量和变化我们鸥鹭提供详细的类目数据,从垂直类目到末梢的亚马逊类目,每一层级的市场份额,订单情况,第三方卖家和亚马逊自营占比等;未来还会加入更多筛选条件,FBA/FBM,价格区间等。另外卖家也比较喜欢看BSR(Best Seller)榜单。我们鸥鹭提供给卖家查看过去365天的BSR榜单数据,卖家可以用来对比榜单的历史数据变化,比如产品什么时候进入榜单的等。
再看产品,一般用ASIN反查的方法,一直都是比较好用的方法。通过多个ASIN(比如100个)找到高频的关键词,再结合Google关键词工具来挖掘消费者的兴趣。很多客户也用鸥鹭的大数据来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地运营打磨。比如通过分析评论、分析竞争对手BSR上升的运营动作,来调整自己产品的运营策略,比如优化Listing等。
建议卖家要沉住气,持续结合数据反馈出来平台趋势和自身产品优势,来打磨好产品和运营。举例,某卖家是做工贸一体的家居品类;开始产品数量比较多,100多款。他通过鸥鹭的数据发现有些产品可能不适合北美市场,有些产品适合。他认真研究了某几款近似产品在平台上的数据,研究用户对于产品规格,颜色的反馈,正/负面评论等;列出了他分析得出的产品改进清单,然后和工厂打磨了1-2个月,做了升级款。在运营推广阶段,他又研究竞品的运营步骤,比如Listing的优化,价格波动,销量变化;结合其在BSR榜单中的升降情况等来优化自己的运营策略;后来产品上线以后效果就很好。而且他又持续用鸥鹭数据来辅助做决策分析,来改进产品和优化运营,销量就持续上升了。
华人生活馆 黄舟扬
我们目前选品维度主要有三个:私域流量群用户需求,市场数据,紧密合作的供应商。
第一,我们在北美有几百个美食交流群,覆盖几万的华人用户。他们每天都在群里讨论食品,厨房用品等。包括哪些厨具挺不错,但是在北美买不到等;我们就会作为一个选品的潜在机会去看。
第二,我们也使用亚马逊数据分析工具,Google数据,再对比国内电商平台(比如京东)的数据;重点关注我们现在所在的厨电品类,去发觉一些机会。但数据是反应过去的,找到的市场和产品机会不会比别人快多少。
第三,我们做厨房用品很多年,有些核心合作的供应商。他们按照自身产品开发节奏,每年会推出很多新产品。工程师或产品经理,会思考这个产品是否可行,从用户潜在需求和技术层面等。很多这类新产品无法通过当前市场的大数据去验证,因为产品还没有销售,没有数据。甚至很多产品消费者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因为没有见过。这就需要我们在行业的积累,对用户的深度理解去判断,并且敢于去尝试。我们一些热卖产品也是这样选出来的,比如带醒面功能的和面机,面条机,带加热功能的破壁机等。
森马服饰   周静
公司和自己介绍:森马服饰成立于1996年,拥有森马及巴拉巴拉两个主力品牌,同时也是多个国际品牌的中国区合作伙伴,经营7000多家门店。两个品牌海外市场的发展以代理模式为主,目前仅中国香港是国际直营市场。我主要负责两个主力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发展。
森马公司的国际市场主要是中东和东南亚。渠道以线下为主,去年开始也筹备了数字业务团队,比如在香港本地平台、台湾虾皮站、品牌独立站等销售。
在产品选品方面首先是依托国内供应链的优势;森马和巴拉巴拉在国内都是百亿级的品牌,有海量的产品供我们选择。所以我们的国际销售的主要产品都是从国内现有的产品中选择出来的,这个也是最大化的资源利用。这个也是给国内公司出海的建议,出海可以先想下目前国内已经有的积累和优势。我们也花了比较大功夫把国内供应链的数据和海外业务数据打通,虽然复杂一些,但是在运营规模上去之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期会事半功倍。
我们也会结合当地市场特色做一些特殊选品,节日的产品等。比如我们一些爆款,就是针对斋月的,包括成人或儿童的裙装和裙子。结合国内已有的开发,在加上当地需求,比如颜色,长度,版型,特色元素等。
星商  Jim
对于品牌卖家,自身类目已经比较确定(匹配公司的战略、供应链资源、管理流程等),主要是在该品类下产品的迭代升级和拓展。
选择上核心还是想办法加强对消费者、市场的理解和预判。信息和数据来源包括直接从消费者获得,从供应商获得,从自己的运营数据系统中获得,也会使用选品工具来补充和验证。目前在欧美市场方向使用的选品工具包括:SellerMotor,卖家精灵,Helium 10,鸥鹭等;不同团队对工具的偏好可能不同。
决定产品的判断逻辑是主要结合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数据(或者正在进行中的数据)和我们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推断。电商平台抓回来的数据(也包括选品工具提供的数据)、我们内部的运营数据就是过去的数据,能反应一定规律;对于市场/消费者的理解和调研、加上内外部的讨论和决策,结合公司战略,就是对于未来的推论。
建议公司业务数据化程度提高,从产品设计,运营卖点提炼,供应链生产跟踪,库存跟踪等。有了更多更精准的数据,你才能把握好运营,才能更好地验证你的预判,或者更快速地进行调整,抢占竞争优势。
酷魄跨境  林超
现在东南亚和欧美一样,也是需要卖家重点结合自己的供应链优势。2019-2020年之前,东南亚当时竞争还不是很激烈,缺产品;卖家只需要大量铺平台上热卖产品就有销量。现在竞争激烈,卖家必须在产品和供应链有优势,才能卖起来。现在卖家之间比拼:精细化、品牌、海外仓、商品质量、性价比等。
我开始就是在东南亚做铺货,3C/小家电什么都做;后来发现市场在调整,就开始结合自己的供应链优势来做。我们家有食品工厂,所以就选择更加专注在食品产品的销售。虽然目前平台食品类目还没有完全开放(Lazada去年开放白名单卖家,Shopee今年才小规模开放),但是结合自己的供应链优势,我们的销量还是很不错的,事半功倍。
目前东南亚市场上选品工具也蛮多,比如知虾、电霸等基于Shopee数据的选品工具。但是我们使用工具不是看具体什么产品热卖,而是看在更宏观的:比如某品类热销产品的客单价分布,细分品类销量波动等。
Part 2 供应商选择和管理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和难点,选择的渠道?
供应商关系维护/管理/拓展的经验和挑战?
华人生活馆 黄舟扬
我们第一个合作的供应商是九阳(豆浆机),当时是2007年。在美国的华人有喝豆浆的需求,但在美国喝豆浆又不是很方便;我们看到这个机会,就开始从九阳进货销售合作。后来每年九阳都有新产品推出,不断更新迭代,我们也就不断把新产品推给北美消费者,合作量就越来越大了。
因为我们针对是北美华人用户群,所以希望都选择行业内知名的品牌和最新最好的款式;但是刚开始在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大品牌不一定能合作上。我们就选择一些小而美的品牌,比如利仁电饼铛(在电饼铛领域做的很好)、天际电炖锅(上市公司,电炖锅做的很不错)等。
跟供应商合作最重要有两点:
第一,你能把他的产品推起来,销量做起来。所以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他们产品卖起来,比如第三方平台,比如KOL带货,社群自媒体等。你的销量越大,供应商合作关系就越好,慢慢就会向你倾斜,比如把最优的产品优先给你卖等。我们是比较长期主义,希望跟每一个品牌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产品销量推起来。
第二,要保持供应商引入的节奏,根据自己销售能力引入供应商。在开始公司规模不大的时候,就少一些品牌合作,做强做大以后再拓展。我们开始和九阳合作,后来又增加了更多品牌,包括小熊,北鼎,张小泉等品牌。要在一个行业建立知名度,扩品最好在同一个品类上,不要太散。当你在一个品类做出名声以后,其他供应商和品牌也会主动找你合作的。
大健云仓  康建河
比较简单和通用的供应商选择标准:质量、价格、交期、账期。质量对于跨境卖家非常重要,国内一个小小质量问题,货运到美国以后就可能要花很多钱去解决;而且对品牌有很大伤害。同时,销售过程中怕断货,会影响排名和销量,所以交期的管控也很重要。价格决定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必须考虑。账期决定了资金流,越大的生意越需要规划资金流。
要选择深度合作供应商的话,再增加一些标准:创新性,生产稳定性,财务健康度等。
首先,创新性,现在大家都在竞争产品的差异性,创新的产品更好卖,利润更高。所以在考察供应商的时候,就要看他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性,比如是否有做出新产品去参加展会,是否能和卖家一起碰撞和打磨出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等。
再次,生产稳定性;生产管理很好的供应商(工厂),不管外部环境有多恶劣,他们都能克服掉大量阻力来保障生成和交付的稳定。一般可以观察其人员是否稳定:技术工人、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是否稳定;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和预案等;我们考察工厂比较会重点考察这个。
最后,财务健康度;包括账期和工厂是否有足够流动资金。比如,一个合作很久的工厂,如果我们订单逐年增长(假设从1个月5-10个货柜增长到1个月50个货柜),而且我们订单占工厂总订单比例又较高(比如50%-80%),这时对于工厂的资金压力就很大;就要求工厂财务健康,而且能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资金流。
另外我也在大健云仓也负责招商,满足中大件规格的非标长尾产品,都可以来大健云仓分销,对接美国中小B市场端订单。我们在邀请工厂入驻的时候,会考虑其是否跟目的市场匹配,是否有专利。出口美国的话,会了解工厂是否有过跟美国的一些家居零售商/批发商合作过,比如Ashley、RTG等。同样如果是出口日本或德国,也会了解工厂目前合作的前几大本地客户是谁等。
星商  Jim
供应商拓展也需要一个节奏,也要选择和自身匹配的供应商。一些和头部供应合作的经验:
第一,当品牌还不够强的时候,可以和头部供应商合作一些他们新拓展的品线。供应商和品牌方确实会有一个强弱关系,这个也是决定合作的挑选度。在品牌还不是非常强的时候,头部的供应商合作的意愿就会弱一些;但不代表双方就没有合作的可能。供应商(工厂)他们也是希望不断拓展自己的品类和品线的,有些他们新拓展的品类就有合作的机会。双方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在不同细分类合作,共同研发达成一些合作等。
第二,品牌方维持好自己在供应商圈子的口碑,找头部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就容易一些。有些品线,比如玩具,因为工厂投资要求不会特别大,所以供应商相对比较分散,大大小小都有,而且产业带会较集中。大小的供应商之间就会交流合作品牌方的情况,包括账期和付款情况等。公司和一些腰部但是成长潜力很好的供应商合作,一起和配合做好产品。这个过程中和供应商一起成长了,也维护好了自己在供应商圈子的口碑。
另外有些供应商正在新老交替的时候,父辈们创业做到一定规模;现在年龄较大了,传给儿子辈。很多儿子辈的年轻接班人,都希望在自己手里把工厂再做大,再上一层楼,所以也更愿意开拓新客户,拓展新的品线和业务等。
关于供应商管理:品牌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管理,每年也都有一定的淘汰比例和引进比例等。跟供应合作上的很多问题,大部分也是因为市场不可控,导致生产的突变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可能突然需求下降,原来定的产量用不上了,需要紧急联系供应商减少订单。也可能突然需求上来了,要供应商增大产量;有些供应商产能不可能马上提高,只能分包;分包的质量就不一定能把控了。
森马服饰  周静
森马国际销量增长比较快,主要还是消费者对森马和巴拉巴拉品牌的认可:时尚和品质。主要还是靠国内多年积累的供应链,最早是在广东这边的供应链基地为主,后来慢慢拓展和整合供应链。2012-2015年做了比较多整合和管理,跟一些大型工厂进行战略合作和推进管理规范。然小工厂有成本优势,但是大工厂在交期和品质的稳定性都更好。我们对供应商是分级管理,战略级供应商合作的深度就更深一些,有一个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分销模式在欧美和东南亚的机会?
大健云仓  康建河
我觉得说是分销不完全准确,更准确的是供应链前置。原来传统外贸,FOB模式是国外的客户(比如品牌方,大型零售方)来中国给工厂下订单,工厂只需要按照要求生产,在港口交割就行。这个模式工厂的主动权就低一些,赚的钱也少一些,辛苦钱。我们希望通过大健云仓的业务模式,帮助工厂他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工厂他们自己选品,备货和生产,主动备货到海外。通过大健云仓平台,进行小额批发给中小B市场。
我们目前主要海外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美国做亚马逊,Wayfair,Walmart等电商平台的卖家(小B零售商),他们在大健云仓,可以实现一站式的现货采买,解决了小B资金不足,需要款式多样化的需求。另一类是线下的小型家居门店,社群等,他们要求选择款式多,但是每款订货量少,比较分散。线下家居门店可能是也是连锁店,只覆盖美国1-2个州那种;他们原来也需要来中国下单等,现在就可以通过大健云仓进行选货,定期补货到门店就行。而且我认为线下门店的客户,会是我们未来重点增长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大健云仓在美国有投入使用了16个海外仓库,超40万平米,是美国最大的做中大件产品的海外仓库,运用自己的核心的大数据算法,实现了全美尾程配送统一价格,解决了toB和toC业务的配送需求。
华人生活馆 黄舟扬
我们原来也考虑过分销这个模式,把我们的产品给更多人销售;其实就是多一些销售的渠道,包括华人社区里面的团长,线上的KOL,还是线下华人超市等,他们来帮忙分销。但后来我们想这个模式,可能仅仅是一个销售的补充,不能作为主流。因为分销,我们要赚钱,分销商也要赚钱,最后客户拿到产品的价格会比较高。而且分销商和我们自己电商也是竞争,可能刚开始客户群不一样,但是长远看还是互相竞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有一定机会,几年内会存在,但是长期来看只是一个短期机会,作为主流销售渠道的一个补充。
酷魄跨境  林超
东南亚的卖家进货还是从国内的1688等平台为主,主要是当地线下货源还不够多。目前也有一些人在东南亚做分销,一件代发的模式。但是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SKU数量、库存数量都还是比较少。其次,热卖的商品会不够卖,大家都抢着销售,导致断货,下架,影响店铺评分等;而不好卖的产品,大家都不卖,又会滞销积累。所以我觉得分销模式,只是在早期辅助选品的一个补充,长期还是要有自己独立的供应链。
Part 3 综合性讨论
如何总体上构建供应链(货端)优势?
某知名电商平台  徐利
我们看到做地好的卖家在供应链上有这么几个优势:
第一,核心的产品研发能力。研发能力能保证产品一直有竞争力,而且在竞争对手想进入市场的时候,就有专利、品牌来保护自己;特别在设计/外观等上面的专利。
第二,稳定的供应链管控。卖家的供应链体系管理很完善,能有效管理产品从工厂到港口,从港口到海外仓,到亚马逊仓,到消费者手里的全部路径。能有效避免货物积压或者延迟,兼顾周转和库存,整体风险就较小。
第三,熟悉掌握整体在平台上的卖货节奏。其实亚马逊每年卖货周期比较类似,6-7月份的Prime Day,第四季度的黑五和网一等节日流量比较高。有经验的卖家会知道这些时间的前1-2个月港口会比较繁忙,容易堵塞,导致货物周转变慢;卖家就会根据节奏安排自己产品的生产,备货,仓储等,这样有效利用好平台流量和时机。
eBay  Isabella
从平台角度看各个品类都有机会,但能否卖起来还是要看卖家的综合供应链优势和运营能力。比如,卖家优势的供应链,通过创新产品,更好质量,更优质价格赢得竞争。不断打磨自己供应链优势,然后再多方面渗透拓展。
再补充下eBay平台为配合卖家把产品卖起来,提供的一些运营和供应链上的支持。
第一,从去年开始eBay就更多地给卖家提供场景化营销的组合运营模式。卖家不仅展示产品,能更多地展示产品背后的场景,Life Style,供应链端的创新和品质保障等。比如,推出更多产品视频展示,品牌店铺标识,站外引流工具等;让卖家能综合地结合自己产品来展示其供应链等优势。
第二,eBay现在开放了新品预售。这样能帮助卖家首发上新,吸引更多流量;而且预售还能帮卖家减少供应链压力(减少前期的备货量和资金压力);还能帮卖家积累预售数据,前期的预判,做好后期的营销和备货策略。
总结,eBay平台是希望提供更多的售卖模式,运营模式,物流模式等给卖家,让卖家能更好结合自己供应链优势把产品卖好。
鸥鹭选品 沈润权
鸥鹭选品是PingPong跨境支付旗下的子公司,另外公司也有福贸的业务。通过福贸业务,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卖家在供应链领域的一些趋势等。
第一,一些供应商(工厂)开始推出了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有一家做日本羽绒被的工厂,在该市场积累了很多年以后;熟悉了消费者需求、当地的营销等,就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电商团队,用自己品牌出海了。其实很多工厂出海有天然的优势,一直做某一个市场的产品,很熟悉当地消费者;原来是供货给其他品牌,现在利用电商平台或独立站来销售自己的品牌。而且这个趋势在服装、玩具、母婴、宠物类比较明显。
第二,目前卖家开始越来越重视打造数字化的中台,采集全球各方面数据来提供业务决策使用。比如很多卖家结合鸥鹭数据API,采集多个目标市场的平台数据(Amazon/eBay/速卖通等平台),1688等供应方数据,Google/Facebook等消费者数据等,提供给公司产品经理、设计人员等做为决策的支持。我们鸥鹭选品也是持续听取卖家心声,推出更多符合卖家业务决策的功能和产品,实现数据赋能卖家,助力中国卖家出海。
本期编辑:Martin
—往期精选文章链接—
 科技与企业服务 

女性向App出海的产品密码与破圈之道 | 56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上) | 51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下) | 51期干货

实时视频与底层技术出海的痛点|33期干货

音频应用与底层技术出海前景|32期干货

出海企业如何部署智能客服|25期干货

云计算如何赋能出海|24期干货

CRM的下一个十年 | 23期干货

 跨境电商 
 应用与游戏 

元宇宙社交APP赛道  | 61期干货

游戏数据的应用策略 | 45期干货

游戏行业“地震”加速“被动出海” | 43期干货

游戏出海,抢滩东南亚 | 线下活动

游戏标准化和自动化引发的机会 | 39期干货

游戏成为泛娱乐出海标配?| 38期干货

2021游戏出海的底层变化 | 37期干货

 底层逻辑 
2022出海赛道怎么投?| 53期干货
2022出海重要赛道核心观点 | 52期干货
初创企业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 | 特别节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