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条当积木玩具,拿清朝昂贵文物挖土。
老戏骨李光复的少年生活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可天有不测风云,青年时他突遭变故,受尽苦楚。
直到中年时,才进入演艺圈,演技精湛的他后来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
不少角色使得李光复让大众比较耳熟能详的了。
更让人羡慕的是,他还在晚年培养出一位身价上亿的富翁儿子
但让人不解的是,生活富足的李光复尽管到了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仍然坚持拍戏。
当年遭遇变故之后,他是如何东山再起的?
如今居住的价值上亿的四合院又是如何获得的?
1
小时候金条当玩具,父爱撑起了人生底色
1946年李光复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李光复的父亲是农民出身,抱着“家再穷,上私塾”的思想,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李父读了3年的私塾,13岁便扛着铺盖卷去闯关东
这一路他曾辗转西伯利亚、波兰、法国,甚至在俄罗斯自学俄语……还当上地方的商会会长。
十月革命后,李父便回到祖国,前前后后开了3个电灯厂,但都被日本人抢走,随后又创办了橡胶厂、啤酒厂和一个洋行。
在父亲出生入死的打拼中,儿时的李光复不愁吃不愁喝,从小就住在位于北京北极阁三条、有着18间房的四合院里
那是吴佩孚家的祖庙,后来日本投降的时间,父亲低价买来的
事业上,李父可谓是有胆识有魄力的生意能手;生活中,李父也十分尽职尽责,一有空便教李光复写字、读书,还带他到吉祥剧院,现场观摩马连良、梅兰芳等戏曲大师的经典作品。
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李光复对李万春的《大闹天宫》《十八罗汉收大鹏》等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期的艺术熏陶,为李光复的童年注入了丰盈的精神养分,也为日后选择演艺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时,李光复在家待久了也会感到无聊,母亲便搬出两箱金条给他当积木玩
住着大宅子,玩儿金条长大的李光复,称得上是妥妥的富二代,可是当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却突然离世。
家庭突遇变故,给李光复带来万分伤痛,但悲痛过后李光复又不得不面对迷茫而未知的未来。
李光复13岁时,北京艺术剧院话剧表演班开始招生了,一直对戏剧有着浓厚兴趣的李光复便蠢蠢欲动。此时他连招生年龄15岁都没到,老师直接将他拒之门外。
带着一股“不依不饶”的劲儿,李光复反驳老师,15岁能演戏,13岁就不能演?这一犟嘴,老师被李光复机敏的反驳给逗乐了!还破格让李光复进入人艺学习表演
回家后的李光复赶紧找母亲要5毛钱报名费
那会儿,演戏可是不入流的,李光复的母亲是百般不情愿的。
刚开始,她是没想着儿子能考进去的。
这一年,李光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李母原本打算让兄妹俩专心读书,学有所成,可是李光复却偏偏对演戏着了迷。母亲一度认为儿子选择了一条“歪路”,气得茶饭不思。
可是,年幼的李光复不懂那么多,一心从艺!在人艺摸爬滚打多年后,李光复慢慢明白父亲当年的教诲,演员的演技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演员是不会有好的演技,所以读书便成为李光复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剧本的来龙去脉,面对生僻难懂的古文书,李光复专门找到了精通古文的老师,给他掰开揉碎了讲话剧里的典故,只有理解了剧本才能深刻记忆。直到现在,曾经学过的《滕王阁序》李光复现在依然可以倒背如流
带着父亲血脉相传的精神养分,李光复将对舞台的热爱慢慢转化为敬畏,爱一行、专一行,也为他日后在舞台上活跃近60多年的艺术道路抹上了绚烂而笃定的人生底色。
2
家道中落,尝尽人生百味,转角处遇见爱
人艺学员每个月是八块钱的生活费,他花六块钱,剩两块钱存起来回去交给母亲。可两年后,由于社会动荡,人艺经费缩减,表演班不得不解散,其他学员改行做服化道工作,只有李光复和米铁增、王大年留下来当演员。
不久,惊涛骇浪又席卷而来,李光复一家几处房产被没收,两大箱金条也全部上交,全家人挤在四合院偏房的小屋里,其余房间被十几户人家入住,富极一时的家庭一下子落败了。
随后李光复又被分配到乡下劳作,遭遇事业重创、家庭没落的双重打击,李光复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一蹶不振,而是继承了父亲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整天还是乐呵呵的,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唉声叹气。
李光复依旧努力地生活着,用心地热爱着。
在上山下乡这段日子,李光复务过农,当过兵,还下过矿挖过煤,九死一生。
去工厂车床钳铆焊电,在农村鞭耪锄耙灌,什么都得学,什么都要干。
木城涧煤矿、轧钢厂、喂猪、掏粪、掌鞋、汽车上售票、朝阳菜场卖鱼,他全都干过。
李光复能吃苦,但更能动脑子,也从来也没忘记学习的本分。
去房山东方红炼油厂体验生活时,在车上的几个小时,别人聊天,他却在背诵古文诗词。正是抓住一切勤学苦练的机会,李光复日后总能把古代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日后参演的《茶馆》《小井胡同》《男人的自白》《万家灯火》《武媚娘传奇》,都成为李光复在舞台上备受好评的作品。
此时,李光复发出感慨:“作为演员,不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悟百种业。”
农村劳作期间,李光复还会抽空去妈妈工作的医院里帮忙,好学的李光复一有机会还会研究医学书籍,凭借自己勤奋吃苦的精神,李光复成为一名“赤脚医生”,整天背着一个药箱,里面装着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小擦伤,他都能应付。
此后他又被派往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了3年,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何桂生。
刚认识妻子时,李光复经常是两件海魂衫轮换着穿,看不出哪件更脏。
李光复的家里杂乱无章,到处散落着剧本、还有文化、历史、经济方面的书籍,但经过何桂生的一番分类整理,家里立马变得井井有条。
这一年,36岁的李光复被行事干脆利索的何桂生吸引,爱情的春风也吹醒了李光复沉睡已久的心,俩人相处不到半年便“闪婚”
婚后,一向洒脱、无拘无束的李光复对新婚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可是真正生活在一起,却让他倍感“水土不服”。
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妻子,将公司的一套管理方案直接搬到家里,不管是卫生间,还是厨房,到处贴满了小纸条
在洗手盆边,会看到“洗漱完别忘记把镜子上污渍擦干净”;在开关处会看到“请随手关灯”……
妻子用随处可见的小纸条来“规范”李光复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上,李光复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但一回到家里,面对如“铁娘子”般的夫人,李光复凡事都会用“呵呵”回应妻子的硬手腕,不少网友调侃:“原来戏中的‘妻管严’,是本色出演!”
当记者问到这段经历时,时隔多年的李光复会笑称夫人当年就差出一本《家庭生活管理手册》了。事实上,妻子的尽心尽力也让这个小家焕发出舒适与朝气。
慢慢地,李光复也会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妻子细致入微的付出,也正是在这一刚一柔的相处模式中,爱便在这来回切换的情感频道里慢慢流淌出来。
在一次春节档节目中,妻子带着一箩筐的食材为观众展示自家的年夜饭,一旁的李光复虽然插不上手,但一会儿一个“哇噢”,一会儿又绘声绘色地为观众介绍老婆烹饪的菜品,画风十分温馨有活力。
3
一生的骄傲:儿子李祎

许是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李光复早早就能发家致富了。
文革结束,回归演员本职的他在没戏排的时候净在琢磨赚钱。
他很早就做起了小生意:
70年代,那会儿他演一场戏才有两毛钱的补助,但李光复在剧场前面卖报纸,20分钟就可以挣一块钱。
后来,他还承接了香港开旅行社的亲戚的在北京的旅游业务
来北京的旅游团指定住在华侨大厦,离剧院很近。
李光复就把联系饭店、租车、导游、买火车票的事全包了,他以前读的关于北京历史的杂书就在导游这份工作中派上用场了。
他挣了不小的一笔钱,还买了人艺的第一台私家车。
关键是领导还不能说啥,因为李光复在演戏上还从没耽误过。
后期,他又做起了代理卖复印机的生意,他成了北京第一位代理销售复印机的人。
好的时候,卖一台复印机他能挣一万块钱。因为这份经营才能,李光复还被委任做了北京人艺的综艺公司经理。
从小失去父亲又没了家的李光复,很喜欢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
很快,在幸福生活的指引下,两人有了孩子,也就是他们的大儿子李祎。
初为人父,李光复拿出戒尺学着父亲的模样指导李祎。
第一点便是延续了父亲对文化的看重,所以李祎一出生李光复就给了他很好的教育资源。
高考时,李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平时接的案子都是上亿级别的,可谓十分争气。
有了实力的李祎,还时不时投资影视制作
就连李光复也笑称,有时候自己都是在给儿子打工,称儿子为自己的老板。
这样的家庭氛围很是欢乐和谐。
而在李祎结婚后,李光复又有了新的事情做,那就是照顾自己的小孙女
儿子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很好奇,李光复为什么不选择在家里享清福。
对于这一点,李光复不止一次说过,退休享受生活不是他的终点。
只要自己还能演戏,他就会一直演下去
如今,已经77岁的李光复仍旧活跃在荧幕上。
6月,李光复参加了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碧水长歌颂端阳》。
他声情并茂的诵读了屈原的作品,让听者为之动容。
8月,他和王雷饰演父子的年代剧《铁马豪情的日子》,在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77岁的他仍旧带来超高水平的表演。
结语
人这一辈子,难免会遇上困境,但有的人选择躺平,有的人选择挣扎。
李光复显然就是挣扎的那个人,而他的挣扎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精彩之处。
本来他会是个享清福的大少爷,但命运的打击让他吃尽了苦头。
可李光复并不放弃抵抗,反而凭借实力让自己再度辉煌。
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想必李光复的心里早有一番定论。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演戏上,都是认真对待直面困难。
大家都在看

资料来源: 代军哥哥   婚姻与家庭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