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拥有80万粉丝的网络大V发出下面一张图片:这是中国原著名跳水运动员、奥运冠军郭晶晶与一群香港名媛的合影。
这名大V在图片说明中这样写道:嫁入豪门11年之后,郭晶晶终于费尽心思挤进了香港名媛圈,但合影被边缘化,明显不够资格当香港名媛。
“也许霍家当初娶郭晶晶只是看中了她的名人效应,否则怎么会不让她花霍家的钱呢?”
结果,这名大V声称“郭晶晶花了11年挤进香港名媛圈”的帖子出来之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
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评论是:堂堂国家奥运冠军,需要挤进一个野鸡圈子吗?
1

网络大V晒香港名媛合影,李嘉欣处C位,郭晶晶靠边站:郭晶晶挤进香港名媛圈却不够格

这名网络大V在自己社交账号发出了一张合影照片,这是一群所谓香港顶级名媛的合影:这些名媛不是香港亿万富翁家族的少奶奶,就是亿万富翁第二代的女朋友。
而第一排这个名媛对于不少网友来说非常熟悉——香港女演员李嘉欣
作为新晋香港名媛,当仁不让地占据了这群香港名媛的C位。
而在这群名媛合影第二排,大家还意外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面孔:原著名跳水运动员、奥运冠军郭晶晶。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跟这些花枝招展、打扮奢侈的富太太和富二代女友相比,郭晶晶衣着朴素,几乎素颜,连浓妆都没有
而且郭晶晶侧着身子,站位也相当低调
接下来,这名网络大V对此的描述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这张合影的站位显示了郭晶晶在香港名媛圈的位置——花了11年时间,她终于挤进了香港顶级名媛的行列,当然只是最边缘的位置。
2

大V更是宣称:郭晶晶与光彩照人的香港名媛合影,因为没有自信所以选择站在旁边

在帖子里面,这名大V对郭晶晶进行了极力贬低
首先,他认为郭晶晶在这群香港顶级名媛中间毫无存在感,就像两个世界的人。
其次,大V借用网友之口,断定郭晶晶与风姿绰约、争奇斗艳的香港名媛一起合影,完全没有自信,所以主动选择低调地站在旁边。
最后,这名大V断定:当年香港霍氏家族之所以把郭晶晶娶进门,只是看中了她的奥运冠军身份。
否则怎么会不让她花霍家的钱,以至于花了11年时间才挤进香港名媛圈。
3

郭晶晶几乎是中国跳水界的传奇:4个奥运冠军和31个世界冠军

对于中国人来说,郭晶晶这个名字再也熟悉不过了。
42岁的郭晶晶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跳水界的传奇
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获得了4个奥运冠军,31个世界冠军,成为获得奥运冠军头衔最多的中国跳水运动员。
正是因为如此优秀的国宝级运动员,居然被大V用来跟一群弄姿搔首的香港高级交际花相提并论,简直是对郭晶晶本人的一种侮辱,更是对中国体育的一种侮辱。
4

大V遭全网痛骂:堂堂国家奥运冠军,还需要跟一群香港高级野鸡为伍?

在社交网络上,当这名大V的图文帖子发出之后,几乎遭到全网铺天盖地的痛骂。
热评第一来自一名广东网友:郭晶晶不自信?一堆奥运会金牌拿出来,都能把这群名媛砸出地球
重庆网友更是毫不客气地评价:名媛以前是交际花的代名词,别用这个词恶心郭晶晶。
这条评论得到了1500多人次的点赞。
黑龙江网友同样嘲讽:这些香港名媛只是寄生虫或者花瓶而已,我们跳水女王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光辉,自己足够发光
5

网友群嘲:这帮香港名媛连给郭晶晶提鞋都不够格

上海网友对这名大V发出了辛辣的嘲讽:说实话,这帮所谓的香港名媛帮郭晶晶提鞋都不够格。
“我只想问问,什么时候为国立功的奥运冠军需要沦落到和这群野鸡为伍了?
山东网友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还顶级名媛?郭晶晶是正儿八经身披五星红旗给国家争光的奥运冠军,包括李嘉欣在内这帮高级交际花给郭晶晶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不过这张合影,也涵盖着另一层信息:阶这个词,在香港现在很微妙。或许是香港现在的大换血,想维持昔日的繁华与资本,有越来越多的人奔赴香港。
6
最近半年,拿到中国香港身份的内地人才数量,超过过去10年之和
待了5年,郭启启已经熟谙香港生活的“潜规则”。
生意场上,初次见面别人总会先问他哪。郭启启后来明白了,香港地窄,每一寸角落都有它的价格,别人可以通过你住的社区,判断你有多少资产,“然后决定和你讲哪个阶层的话
租房时见房东的第一件事,是展示工资流水单。这是他多次搬家积累的经验——既证明自己租得起房子,也暗示了社会地位:这个外地人不是穷小子,不是好欺负的。
孩子能否上好的幼儿园,取决于家长能否通过面试。“爸爸最好是老板或公司高管,妈妈独自带娃不用上班。如果公公婆婆还在工作,一看就没什么钱,那可能很难通过面试。”
一种残酷浮现于眼前:这个社会的阶层筛选比想象中开始得更早
郭启启当初在北京的国企上班,安安稳稳,但为了追求人生更大的可能性,便申请了香港优才计划去香港创业,那时每年的名额是1000个,申请人不多。
但今年年初起,一切都变了。身边好多朋友来和他打听怎么申请香港身份,这是从前没有的。
很快,一场香港移民热潮在内地精英中蔓延开来。
腾讯北京总部楼下,有员工在等夜晚的班车时,会谈论起香港优才计划;广州的微信总部,有部门领导特意邀请香港移民中介,来到挤满员工的会议室里,讲解如何申请香港身份;有中介特地从杭州飞到北京,给来自字节跳动的客户介绍香港的方方面面。
“香港”从来都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意涵丰富、色彩迷离的文化符号香港是狮子山下,也是东方之珠,是维多利亚港,也是中环,是梅艳芳,也是李嘉诚。
时移势易,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2019年的黑暴事件,以及紧随其后的几年疫情,深刻地改变了香港。
对于内地中产而言,香港身份依然具备不俗的吸引力,但这其中也充满诸多谋算、错位,和同床异梦的现实。
移民申请单的两端,一边是寻求Plan B的内地中产,一边是抢人不设上限的香港政府——即便申请者们顺利获得香港身份,这仍是一段错位的奔赴。
(维多利亚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
内地精英和香港,都着急
想获得香港身份的内地精英在想什么,龚武可能是最懂他们心思的人之一。
龚武3年前从公务员岗位离开,投身香港保险业务,顺带着做香港身份申请,主要服务中高产人群。他发现,对香港身份最渴望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孩子正在上四、五年级的家长因为再过7年,孩子就要高考,香港永久身份证持有者可以在高考中以比内地考生平均低150分的情况下,进入同样的985、211大学。
而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获得香港永久身份的期限正是7年。
另一种是最近一两年打算生小孩的。按照香港规定,在香港出生的小孩,出生即香港人,“一劳永逸”。
“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小孩,他们并不一定喜欢香港。”龚武说,“中产们最担心阶层下滑,保证孩子也是中产,就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
业务的“爆发”是从2022年10月开始的。
那时,港府宣布“香港优才计划”开始“不限量。包括龚武在内的多家中介机构告诉36氪,他们的公司员工常常加班到凌晨,为蜂拥而来的内地中产和高净值客户申请香港身份。
想要香港身份的人太多,多到龚武与合伙人不得不主动拒绝一些生意。“我们合伙人的微信未读消息通常保持在四位数,消息根本回不完。”
火爆的生意之下,是香港毫不掩饰的急迫,它前所未有地渴望内地精英
一位到香港考察的创业者告诉36氪,“在香港稍微正式的商务活动、会议,就可能会碰到投资推广署、财务司的领导。”
有一次,他夜里11点多给投资推广署的官员发微信,询问开设业务相关的事情,没想到对方秒回,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优才计划“不限量”之后,2022年12月底,香港又启动了“高才计划”,加大抢人力度。
只要满足前一年的年薪高于250万港元,或者在全球百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均可凭此签证来香港工作或生活,无需先找到工作。
香港高才计划学校名单中,内地高校共有北清复交等9所上榜。有人欢喜有人愁,社交网络上“为什么我的母校不够格”的讨论立刻炸开了锅。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到大学访问时,呼吁学生们:“不用先找工作,先来香港!
到了7月2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甚至亲自招揽人才,透露港府正考虑继续放宽高才计划的申请门槛。
效果是惊人的。今年前5个月,香港已经高效地批出4.9万份申请
也就是说,这半年里通过引才计划获得“香港身份”的内地精英,已远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这多少值得惊奇和发问:香港到底有多缺人?
答案是极其过去两年里,香港流失了14万劳动人口;2022年幼儿园招生数减少了四分之一;自2020年7月1日到2022年底,香港居民经机场离港的净移出数目超过40万人。这些人流向了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
如今,热情涌入的内地精英,甚至超过了香港移民局网站服务器的承载。一位通过了“高才计划”的申请者,在预约身份证办理时,因访问量过高,连续多天无法刷进预约系统。
理想的情况是,这些内地精英可以填补香港流失的劳动力空缺,缓解香港的人才焦虑。
然而热闹的表象下,是尴尬的另一面:这些申请者中,相当比例的人并不真正打算去香港工作和生活。
一位刚刚通过优才计划拿到香港身份的消费公司中层管理者说,“只是因为小孩,想给他多一个选择的可能性”。
她坦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子都是在内地,不太可能去香港。优才计划和高才计划每两年需要一次续签审批,她正在发愁“不去香港怎么续签通过”。
这也是龚武的客户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他接受过咨询和实际办理的客户里,互联网大厂的人最多,尤其是程序员
除了中产人群,年轻的00后清华金融系在校生David也填报了“高才计划”申请。提交一天就被审批通过,他感叹港府的高效。
David是北方人,从深圳去香港办理身份证时,他经历了一次小小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
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他能看懂街头的广告牌文字、菜单,却听不懂同样肤色和面孔的人嘴里的粤语,甚至无法用普通话让对方理解。“一种很错配的感觉。”
(香港街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David加了很多个已通过“高才计划”的人的微信群,里面各行各业的都有,“问了一圈,没人真的想要去香港工作”。身边同学和朋友对香港亦无太多向往,“大家基本把它当作一个两年的旅游签证来对待。”
一直以来,“香港”代表着更高的薪水,更低的税负,更自由包容的社会环境,更完善的法制环境,象征着繁荣、公平与可能性。
但这一切,都基于一个现实前提:能在此处“揾到一份工”。
8
香港进入“家办时代”
“月薪28万港元,招一个公务员岗位,担任“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主要负责促进全球投资香港等等。”
“月薪7万到8万元,派驻北京,担任内地家族办公室联席主管,覆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宁夏及内蒙地区,主要负责吸引所在区域的富豪到香港开设家族办公室等。”
——香港特区政府官网上,能看到港府推出的针对“招商引才”的新岗位。
“港府在这个事情上很上心,他们很早就来找我推荐候选人,我身边就有朋友加入了他们家族办公室团队。”某香港家办创始人赵开观察道。
缺钱,便无法支撑大量的高薪岗位。当外资撤离,内地草根们的创业热情衰减之后,香港需要引入“新钱”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先富起来的内地富豪,成为了极佳的“招商对象”。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中国第一批富裕家庭已经成型,并逐渐进入到二代接班的阶段。这时,设立家族办公室是确保家族财富得到妥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并分配给后代的一种方法。
香港投资推广署家族办公室环球副主管何晓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更多家族办公室落地香港,不仅可以带动更多投资管理及相关专业服务需求,甚至地产、零售等消费市场,其带来的基金、信托也能进一步丰富香港的资金池,增强香港的融资能力,为金融服务业创造更多商机
此外,家办或许还能够成为内地VC们的募资对象,改善创业生态。这可能对于香港整体经济结构转型会有深远影响。
从投行离开后,Jason机缘巧合下接受朋友的邀请,在6月份加入了一家香港家族办公室,帮助某内地富豪打理一级市场投资业务。
他们的办公室设在香港,享受香港对家办“免税收”的政策,但他和同事们平时基本在内地活动,看一些国内的项目。这是他目前能找到的少有的、能看到上升趋势的金融赛道。
“这不是一次很刻意的转型,”Jason说,“更像是被时代洪流裹挟,跟着香港的节奏转换到了新赛道。”
据毕马威《2022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报告》显示,2021年,香港私人财富行业资金净流入达6380亿港元。香港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100万美元)18.2万人,财富管理规模10.6万亿港元,其中41%来自内地,预计未来5年将增至51%。
不过,这还不是内地富豪的全部潜力。
根据胡润2022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国千万资产家庭较上年增长2.5%至211万户,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较上年增长3.5%至13.8万户。
中国富豪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全世界都盯上了他们:
今年3月,港府发布八大利好措施,吸引家族办公室:税务宽免、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成立香港财富传承学院、启动家族办公室服务提供者网络、推广机场的艺术品储存设施、发展香港成为慈善中心等;
香港地产商也翘首以盼,称该群体“有利于香港写字楼租赁业务的复苏”;
开曼群岛金融服务部长安德烈•伊班克斯5月特地访问了新加坡和香港,希望在亚洲设立办事处,争夺这些富豪去开设家办。
人人都盼着内地富豪慷慨出钱,但富豪们有自己的考量
香港家族办公室合伙人赵说,内地客户更关心资产未来的安全性,这是第一位的,“很多人其实更倾向于在海外开设家族办公室。”最近,来找他的内地客户最关切的问题是境外投资,咨询量相比往年大概能翻3倍。
内地富豪能填补上外资流失的空缺吗?能为香港商业带来多少活力?又能有多少富豪最终会选择香港,而不是它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新加坡?
目前还没人能给出答案——就好像要回答“香港精神还能激励当地年轻人吗”这个问题一样。
香港曾经也是穷的,梅艳芳、周润发、成龙这些出身贫寒的人士都成长于那个历史阶段,融入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里。
那个时候,香港人还相信,努力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李嘉诚,努力有机会成为下个巨星。那个时候,脍炙人口的粤语歌主题鲜明,刻画人间烟火、社会现实,诠释着“香港精神”:能吃苦、乐观、团结努力。
那个时候,小人物是香港的底色,小人物翻身是最常见于香港的都市传说。
如今,走进香港街头的餐厅,可以听到音响中传来不知所云的抖音神曲。
郭启启还记得送孩子入学那天,那是所不错的幼儿园,校长自豪地表示,他们培养孩子,未来是可以给李嘉诚打工的。
他错愕,“给李嘉诚打工成了人生理想?”


香港的故事还将继续。只是,它不再是从前那个香港了。

大家都在看

资料来源:36氪、 全球吃瓜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