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李洁曾在笔下想象:如果
三毛
迷失在沙漠里,她或许会选择顺势躺在黄沙之上,平静地结束生命。然而,他推断
梁凤仪
不会如此,她是那种决意爬出沙漠,重新见到阳光的坚强女性。

有些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持浪漫不渝,而另一些人则总是努力在绝境中求生。

明显地,梁凤仪属于后者。
这位香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才女作家开创了"财经小说"的先河,至今已经出版了超过100部作品,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本。作为香港三大畅销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曾风靡华人世界。她创立的勤+缘出版社仅仅两年后就成为了香港三家营业额最高的出版社之一。
与此同时,她还将"
菲佣
"这一概念引入香港,为无数家庭提供服务,成为香港社会史上的一大创举。

然而,这些辉煌的成就背后,是她单枪匹马地闯关夺隘,是在大厦将倾时依然坚持"扶危于既倒"的精神。
她曾说过:“我从不抱怨自己所要面临的各种困扰。几乎每个生活中稍有成就的人,不论男女,命运都必然会有起起落落。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轻易妥协,绝不放弃,甚至要培养出’宁为玉碎’的志向,坚决不屈于只求得存留的心态。”

在她的理念中,没有所谓的跌倒,只有经历;没有失败,只有奋发图强。
比翼齐飞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肆虐整个地区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巨浪使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心惶惶。香港作为"风暴眼"更是遭受了严峻考验。梁凤仪的公司损失了数亿,然而她凭借非凡的勇气和丰富的经验,成功挽回了局势。她不仅使自己的公司幸存下来,也对稳定香港金融做出了贡献。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曾经遭遇歹徒绑架,但她机智地应对,成功脱身后,毫不拖延地继续为报纸写专栏,展现了她的坚韧与毅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拥有一件"金钟罩"来保护自己,真正拥有雄才和勇气超凡的人,也只是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奋力度过。

在梁凤仪的传奇故事中,她绝非"灰姑娘",但她也亲身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巨变。
梁凤仪的父母在战时从广东老家迁居至香港。父亲找到了一份银行工作,同时也从事黄金股票的交易
,而母亲则是一位全职主妇,
为人真诚善良,自幼就教导梁凤仪做具备传统美德的女性。

口含银匙出生的梁凤仪,作为上世纪50年代少有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梁父曾在金融界任高管,常带她去参加工商界非常流行的餐舞会等社交活动。
与其他家长阻止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同,梁凤仪的父母鼓励她参与课外活动和智力竞赛,并带她去各种场合,为了让她拓宽视野。梁凤仪的父亲甚至在商业活动上也经常带上她,让她从小就能体会到商界的复杂性。

当梁凤仪就读中学时,许多同学为了有着更加明朗的前景而转到英文学校。然而,梁父坚持认为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良好的中文。梁凤仪在那个时候就展现出了敏捷的思维和老练的特质,她的文章被父亲视为珍宝,经常拿到公司炫耀给同事们看。
然而,当梁凤仪14岁的时候,父亲生意失败,家境急剧恶化。
1966年,梁凤仪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那年她17岁。为了让女儿能够专心学习,免受经济困扰的影响,父母甚至决定出售房子,搬到条件较差的廉租屋中生活,以筹措留学海外的费用。
“当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卖掉父亲在银行的小部分股份,要么牺牲居住环境。母亲决定卖掉房子,因为父亲需要在公众面前工作,保留股权可以作为职业保障,而如果出售银行股份,将贬低他的社会地位。”
“我们家曾经非常贫困,母亲几乎每天都吃剩饭剩菜。她有一个漂亮的翡翠戒指,决定卖掉它,为了供我出国进修,她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梁凤仪仍然感慨万分。

然而,她当时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深造,更是期望能够和未来的丈夫一同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戏剧沙龙上,梁凤仪结识了何文汇,两人的缘分由此开始,他们成为了天作之合的夫妻。
当梁凤仪年仅21岁刚刚毕业的时候,她就嫁给了何文汇。
在1972年,何文汇前往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梁凤仪则夫唱妇随。
身处异乡,为了减轻丈夫后顾之忧,她以家庭主妇身份为主,并在伦敦大学担任图书馆助理职务,同时修读图书馆学。
两年后,何文汇再次前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梁凤仪依然伴随其左右。当时,何文汇的薪水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活。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梁凤仪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家餐馆做了近一年的
侍应生
,同时还兼任其他职务:每周工作7天,从早上6点开始忙碌,一直忙到半夜12点,直到最后一桌宵夜客人离开后,她才疲惫地回家。

尽管如此辛苦努力,生活条件仍未见改善。

因此,她进一步开源节流。由于她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梁凤仪受邀为电视台撰写剧本,并最终用积攒的稿费支付了一处房产的首付款。
1975年,香港佳艺电视开播,特邀梁凤仪加入,由于深感荣幸,梁凤仪接受了这份工作,担任编剧。
婚姻破碎
返港后,具有超前眼光的梁凤仪不仅继续从事编剧工作,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机遇。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来自菲律宾的许多女性来到香港谋生,她们大多能够用英语交流,思想较为西化。然而,在繁忙的港岛地区,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正在起步阶段,职场人士忙于各自事务,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
梁凤仪对形势有着准确的判断,克服了众多质疑,
贷款三万港元
,在1977年创立了碧利菲佣公司。

她组织了菲律宾女佣,并为她们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培训,内容涵盖了华人的饮食习惯、风俗禁忌,以及如何与老人和孩子更好地相处等。同时,她多次与劳工署、驻菲律宾英国领事馆和当地的职业介绍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经过不懈努力,她成功打开了市场,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引进菲律宾女佣并提供高质量家政服务的人士。
然而,在外界看来,她的举动却有些匪夷所思。当时,一些同学要么是商界精英,要么是政府高官。梁凤仪回忆道:“我父母感到很伤心,他们的女儿在英国和美国留学,持有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学位,却从事介绍菲佣的工作。”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半年时间,梁凤仪就凭借所赚的钱为父母买了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车。许多朋友也纷纷向她的父母求助,希望能够获得她所推荐的优秀菲律宾女佣。这使得梁凤仪的父母终于为女儿敏锐的眼光感到自豪。
不久后,梁凤仪因她的远见与勤奋受到金融领域巨头、新鸿基证券创始人冯景禧的赏识,他将她聘请到自己的公司,担任公关部和广告部的负责人。
从那一刻起,梁凤仪正式进入香港金融界
“当我坐上了这个拥有上千名员工的金融集团的高级职位时,我对股票交易和公关一窍不通。然而,我有信心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因为冯景禧先生完全了解我的背景,并在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对我说:‘只要我肯教,你肯学,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因此,她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勤奋自学。作为公司的"拼命三娘",她曾连续三个星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我的工作作风始终是一经批准,就会全力以赴。”
很快,梁凤仪成为了“证券交易大王”手下备受重用的几位得力干将之一,她对下属要求严格而又公正,因而在行业内名声远扬。这段职场经历也为她以后从事财经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在梁凤仪在商界大展拳脚的同时,她的婚姻却面临着困境。
由于长期分居两地,梁凤仪与丈夫的感情渐渐降温。
在此之前,她的母亲曾经告诫她:“凤仪,一个圆满的婚姻是女人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一天你没有获得幸福,那一定是你的错。”
作为一个在传统中式家庭中长大的女子,梁凤仪也曾视圆满的婚姻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婚姻,梁凤仪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在新鸿基集团的高职,远赴美国,希望能与丈夫重新建立联系。
但即使如此,她仍然无法挽回婚姻的破裂。
在事业上多次创造奇迹的梁凤仪,却未能在婚姻中找到满意的答案。1985年,他们以和平方式离婚。
当时,梁凤仪已经36岁。
她一直秉持着“凡事尽心尽力”的信念,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从不向命运低头。但是这次婚姻的失败让她第一次意识到:有时候一个人尽其所能,仍然无法改变无奈和痛苦的事实。
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故人难留。
这使得她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心理低谷中:
“分手之后,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放弃了工作,让自己全职地沉浸在失恋的悲伤之中。”
幸运的是,何文汇是一个非常有格调的男人,尽管他们无法成为夫妻,但他们仍然成为互相扶持和关心的朋友
后来,梁凤仪将其所有小说封面和书名,都由具有深厚书法造诣的何文汇题字。甚至那些根据梁凤仪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主题曲作词,也经常出自这位才子之手。
梁凤仪感激之心油然而生,她把何文汇的题字装裱起来,摆放在镜框中,装点她的工作室。
对于前夫,梁凤仪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激的心,每当提及他,她总是说道:“虽然感情已逝,但对他的恩情仍在心头。”
财经小说“教母”
1985年
,香港成立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作为唯一的股票交易市场。考虑到梁凤仪在金融领域的杰出表现,联交所邀请她回香港担任国际交易部的高管职位。

三年后,她加入了永固纸业并担任董事。
在商界中奔驰拓荒,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商业天赋。同时,她见证了职场中各种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人事纷争,还有职业女性奋斗和情感纠葛的故事。与此同时,香港回归的脚步逐渐临近,伴随着大时代的变革与转变。因此,梁凤仪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
记录历史,映照现实,尤其是呼唤奋发向前精神的召唤,成为她笔耕不辍的动力。
1989年,梁凤仪发表了一部以商战为背景的言情长篇小说《尽在不言中》。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评论界称其为“能够让经营者读懂经营之道、职场人理解职场准则、权力者把握权力边界”的杰作。
其后,梁凤仪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小说。

这些作品巧妙地将财经知识和经营谋略融入爱情故事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流行小说文体——“财经小说”。因此,她被公认为“财经小说教母”。
梁凤仪在商界雷厉风行,从事创作后也贯彻了自己的风格:绝不拖泥带水,喜欢速战速决。作为文坛有名的“快枪手”,她阅历丰富,思维敏捷,每天能写一万五千字,仅用三个星期就能完成一部小说。
只要封面上出现梁凤仪的名字,就是畅销书的保证。
在她的小说中,特别强调女性的自立自强。与琼瑶笔下的那些身着白裙、多愁善感、为情所困的女子不同,梁凤仪的书里出现的往往是勤奋自主的女性,她们不依赖他人的拯救,也不屈服于困难的考验,而是将独立顽强贯穿于一生始终。
她经常通过主人公的台词来表达这些深刻的体悟:
“在生命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只有自己才能重新站起来,自信是支撑的重要因素。”
“过度强求会失去尊严,在得到之后也会感到不自在。”
“自己永远是最可靠的资产。在任何危机中,唯一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这些深刻的体悟,部分来源于她惨痛的婚姻经历,部分源自她在商场上的跌宕起伏、半生辗转。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正在经历着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人们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广阔的世界,而梁凤仪的小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1990年,她在大陆出版了《醉红尘》、《千堆雪》、《骄阳不再》等5部长篇小说,1991年更是推出了《花帜》、《昨夜长风》等一系列作品,广受欢迎,形成了影响甚广的“梁凤仪现象”。随之,这股“旋风”从两岸三地扩散至东南亚,乃至整个华人圈。

后来,她的《花帜》、《金融大风暴》、《昨夜长风》等小说更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境内外媒体机构改编成影视剧,收视率居高不下。
有人曾评价梁凤仪和亦舒作为香港的才女,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亦舒更加注重女性的聪明和华丽,因此她笔下的主角常常是狡黠而优雅的女性;而梁凤仪则更加坚韧,她的人生信条是“人海江湖第一招,有泪不轻弹”。即使是写言情小说,她也没有过多的玛丽苏戏码。正是这样的气魄才造就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
1991年,梁凤仪创办了香港的“勤+缘”出版社,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对于出版社名字的由来,她这样解释:
“成功没有秘诀,但勤奋绝对不能少,讲求时机、机遇和人和。勤奋占50分,机遇占50分。”
然而,机遇是等不来的,也是无法掌控的,每个人能够自主决定的,唯有一个“勤”字。
2004年,她与黄宜弘共同创办的勤+缘媒体服务有限公司上市,并随后获得了李嘉诚、李兆基、曾宪梓等商界巨擘的投资。仅仅三年后,公司市值就达到了30亿港元
梁凤仪一直坚信:商道即人道,人道即商道。
她如同一只走遍“江湖”的“招财猫”,无论她去到哪里,财富都源源不断涌入。然而,对于金钱她却看得很淡,经常将出售股份所得的利润捐献给慈善事业。


完成丈夫遗嘱
有人一旦在爱情上尝过痛苦,往往会产生一种“免疫”机制,对谈论“爱”色变,并对感情持有怀疑态度。然而,梁凤仪的乐观之处在于,她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始终对爱情怀有热望。
1988年,梁凤仪在担任永固纸业有限公司职位期间,结识了该集团的主席黄宜弘先生
她与黄宜弘的缘分也充满了偶像剧般的情节。
“最特别的是他的胡子,它看起来与时代脱节,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猫。但老实说,我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因为他确实很优雅风度。”
黄宜弘曾经将他的胡子视为宝贝,但后来他忍痛割舍,剃掉了它,只因梁凤仪并不喜欢。有记者曾经问她,对方因为剪掉胡子而感到开心,是否太过单纯,她回答道:伤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一个男人愿意为了她而放下他深爱的东西,足以说明她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尽管他们曾有上下级的身份差距,但这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尊卑有别。他欣赏她真诚的个性和卓越的工作能力,而她则敬佩他的绅士风度和成熟随和的态度。
在彼此相爱后,他们并没有急着走进婚姻的殿堂。然而,一场灾难的降临却证明了他们的情感比黄金还坚不可摧。
那天,独居的梁凤仪回家后,猝遭两个绑匪的袭击。她被蒙面长达七八个小时,在惶恐之中稳定好心神,通过巧妙的周旋,令绑匪仓皇逃窜。之后,他们打电话勒索金钱,梁凤仪又采取心理战术,拖延时间,使得警方追踪到他们的位置,将其擒获。
整个过程中,梁凤仪没有掉一滴眼泪。最令人感叹的是,当她与警方携手布下天罗地网,等候劫匪落网时,她依然伏案创作,不让报纸上的专栏因她的私事而空缺。
当时与她并肩作战的警官说:“令我们骇异的不是匪徒的恶行,而是梁小姐在极度困扰之中所表现的冷静与韧力。”
黄宜弘返回美国公干后得知消息,情绪难以控制地抱着梁凤仪痛哭:“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就应该有能力保护她。我没有做到,所以我不配说爱你。”
在绑匪被公开审判时,黄宜弘坚决不让梁凤仪前往法庭,不愿让她再次被噩梦所困扰:
“我会去监视他们,确保记住他们的脸,绝对不允许他们靠近你。”
他言出必行。尽管公务繁忙,他抛开一切,每次开庭都坐在前排,紧盯着绑匪,连续两周,直到审判结束。
“感情必须经历那些能考验品格和深刻爱护对方的难忘事件,才能值得我们生死相许。”
经历多年的相爱与共同磨难,他们于1995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年,她已经46岁。
深知年轻时专注事业却忽略了对另一半关怀的教训,她开始明白“陪伴”的重要意义。即使工作繁忙无法亲自陪伴丈夫,她会为他安排一些生活节目,约朋友一起出去打球或共进晚餐;每年她都会精心筹备一些家庭聚会,不时还会安排一次浪漫之旅;曾经对电子产品持抵触态度的她,也尝试着发送信息,用文字表达那些内心稍显害羞的话语。
2003年,黄宜弘的公司遇到信任危机,梁凤仪坚定地支持着丈夫:“我们应该对待别人公平,也需要别人对待我们公平。如果有人对待我的丈夫不公平,即使我不要求身家性命,也要讨回公道。”

这番话深深感动了黄宜弘。

作为一对半路夫妻,最困难的是处理两个原有家庭错综复杂的关系。尽管梁凤仪是一个“名人婆婆”,但她将黄宜弘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视如己出。
当年,孙女渴望进入香港最好的小学,梁凤仪打破了自己从不轻易求人的原则,亲自给校长写信,为孙女争取入学的机会。
然而,“世间好事难长久,彩云易散琉璃脆。”

在2015年,黄宜弘被诊断出患上肺癌。当小儿子把这个消息告诉梁凤仪时,她这个一向冷静理性的人却扑向丈夫,抱着他痛哭流涕,并哀求他:
“你千万不能离开我,你一直是我最听话的人,只要你活着,我答应从现在起再也不骂你,再也不对你发脾气。”
他故作轻松,微笑安慰她:“那我会不习惯了。”
尽管肺癌只是一期,并没有扩散,黄宜弘成功地切除了一半的左肺。
然而,五年后,肺部肿瘤细胞扩散到了黄宜弘的脑部。
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她如遭雷击,但这一次,她没有哭泣: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与宜弘一同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们会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只要我们不分离。”
接下来,她陪伴他进入了痛苦的治疗阶段。

我记得他曾多次在梳洗时凝视着镜子,然后对我说:‘凤仪,我老了。'”
我回应道:“是啊,岁月不饶人,但是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有风采,更帅气。”
“你在逗我开心。”
“不,我是真心的,很多朋友都这么认为。”
“丈夫一直睁着眼睛看着我。很多朋友曾告诉我,你的眼睛在看我的时候都是笑眯眯的,听到这个我非常开心、安慰和自豪,这是我毕生最大的成就啊。”
在他垂危之际,他又一次凝视着她,缓缓说道:
“凤仪,我和你只有这一世了。”
那是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随后,他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在他去世前的一年,2020年12月23日是黄宜弘的82岁生日。
他对她说:“凤仪,你要记住,尽快安排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用于祖国和香港的慈善事业。”
她感到惶恐,他是预感到自己生命不多了,才如此郑重地嘱咐吗?
因此,她在微博上写道:“我绝不会忘记宜弘的每一个心愿,我发誓在余生中一定会全力以赴,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他的愿望。”

那一年,他们庆祝了结婚银禧纪念日。她送给他一棵玉兰树,他送给她一棵小青松树。
他们一起将玉兰树种在家后院,将小青松树种在狮子湾的小业林里。
“宜弘和我一起种下玉兰花和青松时说:到了我们的金婚纪念日,它们会比我们长得更高。”
但最终,宜弘没有等到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如今,玉兰每年盛开,青松郁郁葱葱,美丽的时光和景色依然存在,只是再也没有两人一起赏花的身影。

在丈夫逝世一周年的祭日上,年届74岁的梁凤仪表示,为了纪念丈夫,并遵循他对"心系祖国"的宏愿,她将继续完成2021年在祖国及香港地区率先完成的十大慈善工程之后,开始创作一部关于港、澳、台三地百年沧桑的大型文学影视作品,该作品将贯穿三地的政情、商情、人情和爱情,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狮子山下,香江两岸,自强不息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这个传奇将代代相传,永恒不朽…

大家都在看

资料来源: 七楼喵小姐、小八侃娱、 钱江晚报、 传媒一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