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爸,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和注重子女教育的爸爸,为家中二女“孟母三迁”,跨国搬家三次,并即将踏上第四次横跨美国东西海岸搬家的征途。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18岁,今年秋天将成为美国纽约大学(NYU)的新生;小女儿5岁半,刚收到曼哈顿上东区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知名女校抛出的橄榄枝,秋天将成为其K班(Kindergarten)的新生。我们全家也将再次迁徙,一起从加州洛杉矶的最好的学区之一San Marino (吴秀波也鼎力推荐过)搬到纽约,开始全新的生活。
2002年,我们举家从深圳移民悉尼,算是在大女儿求学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老实说,当时的海外教育资源共享有限,我们也不太了解西方教育体系和理念,只是想开拓女儿的眼界。在她被悉尼最好的私校录取后,我们能最直观看到的也只是女儿在英语学习上的提高。
之后我们又回到深圳,大女儿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公校继续接受国内的基础教育。中国重点公校对学生学业方面的要求,明显比悉尼的私校高出许多,并且有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让孩子压力很大。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做父母的当时确实拔苗助长了。填鸭式的课堂教育、老师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和对考分的过度重视,都对大女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相对负面的影响。我没有批判国内教育的意思,只是觉得至少对我们全家而言,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011年,我们再次迁移,全家移民至美国。当时选择了西岸洛杉矶的顶级学区San Mario作为落脚点。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移民去东岸呢?尽管我们也知道东部拥有大量世界顶级的教育资源,但或许是不得其门而入吧,结合当时种种外因,没有敢尝试。其实,对美国西海岸文化和教育的认知,我们也是一点一滴地慢慢摸索学习,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做了各种准备与努力,最后才如愿以偿地被洛杉矶最好的私立女子高中录取。也是在这所女校,我们亲身体会到了私校对孩子在人文、科学、情怀、领导力和社交圈等方面的培养上的优势。
经过了高中四年的历练后,大女儿在申请大学时已是非常强大并有主见了。她的选择很多,但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样的大学才能为她接下来的学习和人生规划添砖加瓦。所以,最后敲定NYU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于是我们决定再次搬家,来到纽约。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对纽约,只是听说,知其是全世界的中心,top of the world。但是,我们心里其实是充满好奇和顾虑的。过去十几年间,我帮助过无数朋友和合作伙伴解决他们孩子的择校问题,但我还是不敢碰美东教育这一块。我清楚的知道美国“老钱(old money)”圈子是非常骄傲和排外的。全美或者说全世界最优秀的私校,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曼哈顿。而那些常春藤毕业,事业有成的精英父母们也都削尖了脑袋想让孩子进曼哈顿的顶级学府,其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那么,这些精英有钱人是不是就一定嚣张呢?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像美剧中那样挥金如土,极尽奢靡呢?经过我们这次的实际经历,我们发现恰恰相反,那些进出曼哈顿高级公寓里的富豪们,对他们下一代的教育是相当重视和严格的。他们更注重孩子性格、礼仪和情商等综合素质上的培养。
基于对大女儿的教育经验和教训,我们对于小女儿的养育原则为: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在清楚了解她的优缺点后,我们希望能在曼哈顿找到一个相对小众的、能让孩子倍感温暖呵护的,或者说使其自信心和好奇心得到充分保护和鼓励的学校。这样可以充分开发,释放小女儿的潜能,不再拔苗助长。
很幸运,4月底我们找到了Tina,跟她简单介绍了下我们家的情况和期望。那时,我们心里清楚小女儿的择校非常困难。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私校都是要提前一年开始递交申请,然后过五关斩六将,前前后后历时4个多月,才能在次年2、3月份间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可是Tina迅速给我们找来了五个选择,这本身就已超乎我们意料。
喜出望外之余,我们全家上阵,赶紧填写申请表格,和Tina一起构思家长文书回答。这里要说一句,经历了这次申请,我切身体会到了美国东西两岸在招生方式上的差别。我两次申请洛杉矶私校,家长文书和面试难度和纽约的比起来,都简单不少。纽约私校的家长文书问题有3-7个,不乏“你孩子有哪些弱点”,“你对孩子的哪方面发育有担心”之类的尖锐问题,好在Tina事先辅导并帮助我们巧妙的避开了小女儿的一些自身不足(你可能无法想象,我5岁半的小女儿,居然现在都不知道4+4等于几)。纽约私校面试时间有1-1.5个小时之久,洛杉矶的学校才20分钟。当时正好我国内的一个项目进入关键时期,事情很多,两头都紧张。所以在此建议各位需要申请的家长,切莫像我们一样临时抱佛脚,尽量提早做好准备。
细心的Tina帮我们把五所学校的面试集中安排在五月的最后两周。我们到了纽约以后,Tina还给我的小女儿拿了一些玩具和书,说是面试的时候会涉及到,让她没事的时候多玩。确实之后去学校面试,我们看到桌上就摆放着那些相似的东西。女儿当然玩得得心应手。Tina还认真帮助我们把家长面试的问题和回答策略重新复习了一遍。我们针对每个学校的特色及人文情怀之不同,通过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触去表达和交流,希望能以此打动他们。
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拜访了众多名校,其中不乏几所当地家长们挤破头想进去的顶级私校。 当我们收到其中一所最心仪的女校的录取通知时,我们果断拒绝了其他学校,其中包括一所名声更响,录取竞争更加激烈的男女混校。因为在我们眼里,最好的不代表最适合自己的。这所心仪的女校在我们眼中,定能让小女儿更健康、快乐和自信地慢慢成长。
感谢上帝保佑(我是基督徒),让我们遇到了像Tina这样专业又优秀的顾问,感谢她的一路支持,才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为小女找到了如此满意的学府 。
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辗转迁徙、各种折腾,或许有些人无法理解。但是我还是想说,今天的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值得的。我也想把我们跨国求学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择校求学之路能有帮助。

相关文章:
Maccabee Mom:专注美国幼儿园,小学,中学名校留学和微留学咨询服务
您可以通过添加下面微信好友和我们取得联系:
了解我们的名校留学及微留学服务,或者商务合作,
您还可以发送email给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