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架上都是包得漂漂亮亮的蔬果,长得丑的都去哪儿了?面包店里的可爱西点,没卖完的话怎么办?过了保质期的食物真的就只能扔掉吗?舌尖上的土逗今天和你一起探讨食物浪费的问题,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也和我们一样果断杜绝浪费!
作者 | 林深  苏胡思  沙捞越
美编 | 黄山
近日,英国政府顾问组织Wrap的研究显示,英国人每日丢弃140万只可食用的香蕉,相当于每年浪费8000万英镑(7亿人民币左右);30%消费者承认,只要见到香蕉皮上有磕痕淤黑,便会将之丢掉,因此大量香蕉惨遭“活埋”。
作为从小就习惯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浇花、吃饭永远光盘、只买降价水果的(胖)土逗,看到好好的食物悲催地躺在垃圾桶里,心除了在滴血,还是在滴血……
让土逗整个人都不好的垃圾桶照。图:the Guardian
难道我们的物质已经极大丰裕到可以随便浪费的地步了吗?浪费只有一利,但为什么它可以压下百弊大行其道?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杜绝浪费?作为吃货的土逗决定来一次食物浪费的大起底。
被“谋杀”的“香蕉”将会报复人类
夸张的食物浪费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上半年,英国主要连锁超市之一Tesco的批发中心、超市和顾客共造成了2.85万吨食品丢弃,包括68%的袋装蔬菜沙拉、50%的面包糕点等。而食物浪费量最大的美国,每年扔掉的食物量几乎等于他们食品消费的总数。
纽约市某角落被丢弃的食物。图:TakePart 
日本是食物审查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保质期规定可谓全球最短。在这个粮食自给率仅有39%的国度,每年却要丢弃1850万吨的食品。
作为餐饮大国,中国的食物浪费同样惊人:中国科学院表示,从2013到2015年,仅餐饮业造成的食物浪费量就达到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多的口粮。其中中小学校园餐的人均食物浪费量达89.94克/人,不仅远高于大学和职工食堂,更高于餐饮业平均水平。
中国人喜摆大桌宴请宾客,通常会点过量的菜品,且许多人认为打包剩食显寒酸“没面子”,造成大量浪费。图:CRI
浪费俨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消费食品(约13亿吨)最终被丢弃和浪费。然而,在食品浪费的全球版图上,却呈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早期阶段(如收割、管理和仓储技术等),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则主要发生在后期阶段(如零售和消费)。在消费阶段,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尤其大。图:联合国粮农组织
越是发达的地区,浪费起来越是不眨眼,贫困地区却十几年如一日地在饥饿中挣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饥饿数据”显示,全球仍有8.7亿人没有摆脱饥饿,绝大多数饥饿人口(98%)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有将近15%的人口营养不良。而哪怕只挽救那些被丢弃和浪费的食物中的四分之一,就足以养活世界上8.7亿饥饿人口。
食物浪费在一瞬间,其后果却不容小觑——它直接带来的是食品生产中水、土地、能源的浪费。
“约有13亿吨粮食在整个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被浪费掉了,这相当于每年投入农业生产的14亿公顷土地和2500亿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白白浪费。”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说。
——中国经济网 《中科院:我国每年食物浪费相当逾3000万人口粮》
另外,富含有机物和水的食物(尤其是肉类),采用传统填埋方式处理,在微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全球的食物浪费造成了33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
图:英国卫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协会(UNCSD)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突破90亿大关。在沙漠化和异常气候影响下,30年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将由2.3%下降到1.5%。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这么浪费粮食,人类将陷入难以想象的生存危机。
谁是杀死食物的凶手?
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花式浪费?
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是一大原因。在日本,食物浪费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严苛的保质期制度:日本对食物设置“赏味期限”,这仅仅是食品口感最佳的期限,而非有效期限。然而在日本的超市、便利店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旦食品陈列时间超过“赏味期限”的2/3,就得下架、退货或丢弃——如果“赏味期限”是3个月的话,那在离到期还有1个月时就要对其进行处理。
 图:walkintokyo
不少观点认为,最佳日期并不意味着食物一过这个点就不能吃了,食物腐坏的时间和保存的方法、食物的特质有关,因此并不绝对。很多时候,保质期仅仅决定于超市记录的库存流转的日期,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超市对消费者的安全免责。英国名厨Jamie Oliver坚持要靠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判断食物是否还能吃,同时提供剩食菜谱,呼吁大家不要浪费。
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食物的“爱美之心”。据英媒《卫报》研究表明,年轻消费者更喜爱新奇的、异国的餐厅美食,因为这样的美食很“上相”,分享美食照片往往让他们在社交网络上赚足眼球。英国食物历史学家、广播员波利·罗素(Polly Russell)称,餐饮商为此不断变换菜单并引入外来食材以吸引顾客。然而,这样的竞争策略却导致大量浪费:因为变化的菜单让餐厅难以准确地控制与计划其进货量与销售量,而进口食材在本地也难被再利用。
图:传送门
对食物弃之如泥沙的食品零售商却对自己的店员却十分吝啬。对“蛋糕店每天卖不完的蛋糕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曾在某知名西点连锁店打过工的知乎答主@杨茜说道:
每天半夜卖不完面包的都要记报废,蛋糕会在保质期的当天早上报废……基本就是销毁,要弄的很碎,搅烂,扔进垃圾桶,为了防止有人拿到完整的带包装的再低价买了……为了防止员工们消极怠工,是不允许低价处理卖不完的东西的(就是要让你好好卖!反正卖不完的也不是你的!)
财大气粗的零售商如此小气,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卖卖卖。某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香港区域经理向土逗透露,“在我们公司是严禁员工带走或使用到期产品的,一来食品安全是一个问题,二来这种举动我们认为不能鼓励产品销售,反而有可能滋长员工故意hold货不销售的坏习惯(因为知道卖不出去的可以归自己)。”
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更大量的浪费在销售环节之前就已经开始。
在南美洲秘鲁,农场主 Luis Torres 每年要扔掉350万磅的洋葱。原因自然是卖不出去,因为这些洋葱个头太小,或是不够圆、有瑕疵。农场的主要盈利依仗北美和欧洲的大超市,但这些市场对洋葱卖相的要求很高,不要“残次品”。秘鲁本地又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这些欧美看不上的洋葱,唯一的选择就是扔掉。
尽管心痛, Torres 从没试过跟挑三拣四的超市口吐怨言:“如果我抱怨了,超市下次就找其他农场了。我是个很实际的人,我又改变不了这些规则。”
在美国,匿名农场主对总在最后一刻才反悔的大超市心怀不满,“他们会在50个篮子里找到一颗顶部烂掉的生菜,然后说:‘我们不要你的生菜,这通不过农业部的抽查。’”
——端传媒 《颜值不高而被嫌弃的蔬果,正是解决饥荒的良药》
 图:the Guardian
与消费者“爱美”不同,食品零售商,尤其是大超市对食材生产者的挑剔主要是利益驱使。
“只有最漂亮的食物才能让消费者掏钱。”美国食品销售协会副主席 Rick Stein 说,美国食物的销售额与卖相及品质是直接相关的。美国社企 Food Cowboy 创始人 Roger Gordon 说,新鲜食物占据了大超市总利润的15%,而如果在进货的时候对卖相的要求放宽50%,利润率就会由1.5%骤减到0.7%。
——端传媒 《颜值不高而被嫌弃的蔬果,正是解决饥荒的良药》
这却造成了恶性循环。据英国《卫报》报道,为了能向大的食品零售商进货更多的合格产品,不拥有技术与信息的弱势果农只能不顾真实的需求不断生产更多的产品。过度生产的后果,是一轮接着一轮的丢弃与浪费。
杜绝浪费,慈善捐赠远远不够
为了努力减少食物垃圾的比重,世界各地纷纷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的方式处理滞销食物。法国明令规定,超市必须把滞销的食物捐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否则需要缴纳罚款;丹麦有非盈利的We Food超市,只卖主流商店认为过期但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售价比外面低3-5成,超市所得的利润将悉数捐出去;2015年5月,上海浦东成立了食物银行,其主要工作是连接食品供应商,将仍有食用价值的剩余食品收集起来,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
 WeFood 超市中的食物。图:WeFood
但这种方式能消化的剩余食物十分有限。英国超市Sainsbury,去年捐赠了超过3000吨食物,但这仅占其剩余食物的7%;日本目前正在努力回收未过期却准备下架的便当、面包、罐头、泡面等食品,并无偿捐助给儿童福利设施,一年可捐助累计可高达1600吨,但日本每年丢弃的食物却是这个数字的1万倍。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Nell Frizzell分析,浪费的罪魁祸首是超市文化和集约化农业。一方面,在食品销售商的“颜值”营销下,“看脸”成为许多消费者选购食物时的“政治正确”。另一方面,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彼此分离,消费者远离了劳动成果被大量抛弃的农民,看不到工厂里被资本压榨的食品加工工人,也看不到卖不出去的食品最终如何反馈给环境和消费者,所以浪费起来无切肤之痛。所以,要彻底解决浪费问题,需要弥合层层分包的食物供应链造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鸿沟。
日本的生活俱乐部在这方面就做成了成功的尝试,其诞生于1965年,恰处于日本经济腾飞,“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始风靡之时。成员大部分为妇女,她们从最开始就反抗商品化社会和不良消费方式,在食品供应环节做出改变:通过会员共同订购食品的模式,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管,确保食品绿色、合理地生产。
在她们的努力下,消费者得以掌握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整个链条上的详细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对商品的决定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 
同时,她们还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劳动者自主合作社(Worker's Collective),由会员自己出资、自己经营、自己劳动。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会员之间也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她们更像是事业伙伴、是姐妹。 在这种模式下,生活俱乐部开办了自己的奶牛工厂、货运企业和带有劳动者协同组合性质的店铺,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供求平衡地被生产、销售和消费。
 图:日本生活俱乐部官网
而台湾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该合作社的成员与进行绿色生产的农户进行互助合作,倡导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通过采用共同购买的模式,合作社成功地连接了消费者和农民,减少了食物浪费的可能。
据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理事介绍,“一篮子菜”的共同购买项目,最早期是这样的:你要预约才有菜购买,一定要买够一个月份。你先交1000块,一个月后,账面上多少钱,那你就交那个月的菜钱;等你决定不要再参与一篮菜,1000块的保证金会再退给你。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希望农民能够理解,的确有这么多人想要吃蔬菜。
共同购买里头其实包括两道“安心”:一是,你放心生产,我会吃;另外就是我这样种,你可以放心。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全台湾最大的合作社: 如何共消费、反剥削、护生态?》
同时,消费合作社还通过监控食品安全来建立消费者与农民的互信关系。目前,该合作社共购模式已开展超过20年,在全台湾拥有51个站所销售食品,与其合作的农友有将近150人。
消费合作社的“一篮菜”项目。
图: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官网
当我们以为倾倒牛奶和销毁农产品只是书本上遥远的历史时,其实类似的事仍在日日夜夜地上演。农民、销售商、消费者都被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按在了同一辆卡车上,我们共同踩下了油门,将数以万计的食物运向被丢弃的深渊。而深渊的另一头,是我们无数挣扎在饥饿与死亡边缘的同类和日益枯竭的地球。
当食物浪费的真相被盘根错节的食物供应链条遮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去看见垃圾填埋场中的食物,去看见无计可施的农民,去看见为生存挣扎的人们,去看见食品供应链条当中的不透明与不平等——而这一切本不应该如此。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土逗挖掘机
你们看到的是新闻,
我们挖掘的是真相。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漫画:发条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