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位学长
可以说是美国一年硕逆袭的天花板了
靠非商科强校背景

拿下国内Top1券商IBD全职Offer
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以下内容为Andrew学长自述
01
“谁还没被一年硕伤过呢😢”
Hello大家好,我是Andrew,很高兴接到这次采访邀请,我自身的背景可以说是基本上把一年硕在美国求职的Debuff叠满了:非目标校、求职时间短……
但是当我转换思维,还是收获了中信IBD这份令我满意的Offer。或许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顺利渡过了考察期,正在全职开始前的最后假期里“撒野”
DBC职梦学员
中信IBD全职Offer
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刺激,但我这一路也算是把一年硕该踩的坑基本踩了个遍,尤其是同为陆本美硕的同学,相信你看完我的经历也会非常感同身受。
笑死,简历投出去连个回声都无
先说咱们陆本美硕最大的一个痛点是什么?答案是:时间。这点也是从我开始求职才慢慢意识到。
我记得当时是9月份到的美国,但年底我才开始求职,最开始我还自信满满的准备中美双线求职,但主要重心放在美国
*学累了出去放风

于是把九大投行(当时还是九个)的金融前台岗位都申请了个遍,觉得不至于连简历关都过不了吧?
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后续申请基本都是挂在简历……经过DBC职梦导师后来帮我分析,我发现美国投行求职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
目标校及校友资源
对投行求职真的很重要,虽然学校U.S.News排名前40,但商科并非强项;

❌对实习时的公司地域要求高,而我的实习公司多在中国;
❌投行的金融前台多偏爱美本同学,尤其是我的硕士时间还比较短。
*DBC职梦总结的一年硕大致Timeline,可作参考

经过导师的分析,我觉得确实应该在善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去求职,加上后期学业紧张,于是我把所有求职重心放回了国内的投行or行研
求职重心放回国内之后,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困惑,那就是:该选择去
外资投行
如高盛、摩根大通,还是选择
国内券商
“三中一华”?

这个问题我同样也问了DBC职梦的摩根大通导师,导师给我的解答是:

如果你已经决定回国了,那么建议还是全力投内资,在大陆做金融,内资拥有很大的本土化优势。
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正式在去年招聘季开启了我的“三中一华”准备之路,当然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于国内金融求职还有很多疑问,如:
✅国内券商对本科、研究生是否有目标校要求,具体有哪些学校?
✅国内内资和外资投行的具体区别是?
✅一年硕留学生的优势该如何在
券商面试
中体现?

✅……

上面一系列问题,都可以扫码私信【A学长】,预约和DBC职梦的“三中一华”在职导师聊聊👇

02
“真正的压力面,考察期才开始”
在正式开始准备三中一华IBD面试时,我才发现原来即使是国内Top4的券商,
面试风格乃至于招聘流程都各不相同

4家中以3C面试问的Tech题最多,而且几乎不问传统题型(如投行400问),因此难度较大,举几个例子:
❓流水核查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怎么确定账户的完整性?

❓注册制上市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PB\PS\PE 怎么算?股权激励定价怎么算?
*DBC职梦给我准备的3C校招真题
其余三家IBD以Behavioral面为主,但又和九大投行有很大不同,在没有券商版的投行400问情况下,我也来分享下我准备时的心得。
我觉得国内券商的Behavioral Questions总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Why”问题压力问
🏷“Why”问题
如你为什么会想要来到投行?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公司?为什么想做股or做债?根据这些问题,我会提前给自己列一个从大到小的调查List
整个金融行业→投行岗位→某一家具体的公司→公司内部的某一个具体方向
按照List上的顺序,首先去搜集公开的资料,其次在准备资料过程中有问题或是不确定的内部insight信息就会通过DBC职梦的导师获得,比如:
❓每个公司的分组情况,每个组的Culture如何?

❓某家券商的哪个赛道/业务比较强?

然后再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自己的回答,在和导师Mock中反复修改
🏷压力问
这类问题首先自己要做好的一点就是,尽可能不要露出太多破绽
比如说,就我所知在中信面试的时候,有人会因为领带系歪了,或是某个扣子没有扣好等小细节问题,一直被Cue,像这种是可以通过自己注意自行避免的。
*DBC职梦也有券商导师会专门开讲座提到着装问题
另一种压力问就是针对能力上的“刁难”,像我自己曾被质疑:在进投行之前,实习经验主要都是行研,所以看起来你的投行经验好像不是很强
这个时候的回答,我觉得主要需要体现两个方面
1️⃣将之前的实习经验代换到投行所需的能力中来;
2️⃣是表明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除了行为面,国内券商还喜欢考察投行实务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业务、法律、金融三个条线,如尽职调查的一些细节,以及要做哪些相关的核查。
我自己准备时,则会参照学习CPA和保代的考试内容,不一定是要考过试,但提前去看一下教材是很有用的。
中信:面试过了≠拿到Offer
在经历过面试之后,我选择接受了中信IBD的Offer,但没想到面试之后的考察期才是刷人的开始……
可能许多同学在投递中信时就发现了它“与众不同”的
招聘流程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实习考察期。

cr. 去年官方秋招申请流程参考
这个考察期其实和全职区别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上项目时最忙碌的那段时间,每个人也不是Mentor 1V1带教,而是轮流派活,最后进行综合打分。
压力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大,我自己的亲历:考察期至少会淘汰一半以上的人,包括主动的&非(quan)(tui)动的。
所以,即使是考察期也一定要保持学习,多和Mentor交流!
*海边散散步放松心情
顺利渡过考察期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还有两轮面试在等着你,分别是纯英文的同事面+高管(基本是Global Head级别)
就我所知,这两轮面试现在都会刷人,哪怕是留学生在英文面紧张的情况下,一些专业词汇也会反应不过来,因此被刷掉。
总得来说,在经历完整个流程之后,确实能感受到投行工作的辛苦,但更能够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以及和顶尖人才在一起交流所收获的感触
当然,这中间也少不了DBC职梦导师给我的指导,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面对硕士时间短、又对国内求职情况不那么了解的情况,那么我强烈建议你找行业在职导师聊一聊,真的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回复【A学长】,预约和导师1v1对话
篇幅有限,以上就是我能Share给大家的全部经验,希望能给你回国求职金融行业带来参考,祝愿所有留学生在2023年都稳稳上岸,狂接Offer!
以上为Andrew的分享
除了Andrew学长外,在2023招聘季,DBC职梦还帮数百位同学拿到了McKinsey、EY-Parthenon、Citi、Amazon等众多名企Offer!
更多DBC职梦学员本人上岸分享可翻阅过往文章:
👩🏻‍🎓USC学姐:15岁留美,从精品投行到战略咨询,我走了太多弯路
👩🏻‍🎓美国Top 10文科女,自学转码,反内卷2个月进了LinkedIn
👨🏻‍🎓闯进Amazon!UC Berkeley学长:错过Meta,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大二拿下Citi全职Offer第一人,这位UCLA天才少女太牛了!
你还想听哪个行业/公司的学员上岸经验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主页君速速为你安排👏🏻!
截止2023年4月
DBC职梦学员斩获offer数量突破9821 
其中,2023招聘季已拿到1035 张offer!
DBC职梦将继续秉承"成就留学生职场精英梦"的初衷
帮助更多留学生实现【】业【】想!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成果展示-全球心得,查看更多战绩
*封面图来自网络,侵删
想了解更多留学生求职干货?
记得动动手指戳戳星标置顶收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