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平凡的荣耀》剧照  图源网络
回看工作过的企业尽数消亡 竟有了白头宫女话玄宗的感慨
文/云淡风轻
有一天,“老爱卿”幽幽地冒了一句:哎呀,好久没聚了呢!
还真是!算起来,我们这个老友群有两年没线下聚会了。可是群里好半天谁也没有吭声;我和萍交换了一个私信鬼脸:有啥好聚的,一堆老头老太太。
其实我们的意思不是老头老太太就不能聚,倒反而是成了老头老太太以后空闲的时间才多了起来,比如我们五个人吧,从老爱卿2019年退休后也来了深圳,我们几位三十多年前的小伙伴,如今的老伙伴竟然又到了同一个城市,于是建群叙旧,线下聚会,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五个毕业于不同工科院校的大学生,被分配到南昌那个著名的军工厂,成了同事。当时老爱卿最年长,25岁,他名叫艾青,在我们口里便成了“老爱卿”;二十出头的小王和小吴一直被我们叫做“老吴”和“老王”,不知为什么男同学那么喜欢以“老”相称,我和萍却始终被叫做"小某”,这样的称呼在我们之间延续至今,如今五个人都已六十上下,他们是名副其实地“老”,我和萍成了名不副实的“小”。对我们来说,这称呼已经不再是一种称呼,仿佛是这几十年时光的延续。
九十年代初,我们陆续离开南昌来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处处热火朝天,制造业更是如火如荼如日中天,我们被迅速卷进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在同一个城市,见面不多,联系也少。只是偶尔有些相互的消息而已。
图源网络
一晃便是三十余年!这些年大家林林总总都做过许多事,可是,如今几位白发老伙伴的聚会话题却全是从前的时光,那些我们一起扒在南昌那个设计所的绘图桌前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图的年代发生的事情:炎热的夏夜去八一广场吃一块钱一碗的螺蛳,喝五毛钱一塑料杯的散装啤酒;深夜偷偷钻进工厂试飞场,在空阔的跑道上骑车疯跑,美其名曰赛自行车;各种各样当年的鸡零狗碎,颠来倒去乐此不疲。总是这样,只说从前,不说别后。好像别后的这许多年,这从青葱少年变成白发老年的许多年的岁月白白流淌了一般。
然而这近四十年沧海桑田的人间巨变怎么可能如此简单!比如我们时常聚会吃饭的这个花园城休闲广场,当年曾经是个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好几年的时间里我也是其中一间制造企业的一员。如今这里除了餐馆就是公寓,再没有丝毫当年的痕迹,工厂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而我们当年那些全情投入废寝忘食所做的一切,回过头一看,好像白忙一场,没有了意义。
是啊!作为工科生,我们当年的专业是自动化、电气、或者机械,在深圳的几十年里,全都从事制造业,当过打工人,当过管理者。也有过自己的企业,到了2022年的现在,所有企业无一例外不再存在,而那个我们当年唯恐离之而不及的南昌的国营老厂却依然欣欣向荣。让我们说什么呢?
偶尔,我们会沉默良久。在深圳的几十年,我们见证并参与了许多事情,有过成就感、有过挫败感,如今更深的是无力感。虽然对当年的选择从不后悔,却有些后怕。
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吴是我们中第一个南下打工又是第一个成为老板的。机械专业的他一直从事钣金加工,九十年代末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做的那些个机箱机柜配电站产品在百废待兴基建极端兴盛的当时很受欢迎,于是他又搞工厂又接工程,最辉煌的时候工厂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租用了一个以自己公司命名的独立工业园。
工程师出身的他注重技术、关注质量,在他的工厂,投入的技术力量很多。可是不久就发现,项目越来越难做,这里那里冒出来很多竞争对手,明明自己在满足标书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工程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已经降到了几乎没有利润的低价,但是那些中标的金额总是低到他不能想象的地步! 
不仅如此,随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更让他这个技术脑袋焦头烂额:工程款不好回收、新项目付款条件差,没有预付款是常态;工程结束项目验收以后的付款还要一再拖延继续扯皮;工厂流动资金困难,却又不能不救,总觉得希望还在前面。于是,卖房、借贷,资金实在困难的时候他甚至用好几张信用卡套现渡难关,因为对于他这样自主创业的私人企业,得到银行的低息贷款是几乎不可能的。他就这样苦苦支撑,直到2015年,终于耗尽了前些年的所有积累,还是没能摆脱工厂停产公司关门的厄运。
62年出生的他如今一身毛病,高血压、糖尿病,常年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他已经完全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直立身躯,走路时只能弓着腰。
然而直到现在,他那个关张数年的公司还有数百万工程款应收款,于是这些年他一直没停地打官司。我们常常开玩笑:不论什么时间找老吴,都发现他不是在打官司,就是在打官司的路上。
每次看到老吴,我总会忍不住想:人这一生所为何来?这样的哲学思考和灵魂拷问如一脉时间的烟云笼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萍曾经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再也不会做企业法人了。她这么说的时候差不多是十年前,那时她和老王两人的夫妻店终于无法经营宣告倒闭。
云萍和老王,九十年代初在布吉一个电子厂打工,后来先是承包再便创立了自己的工厂,他们生产的复读机之类的电子产品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销量不错,夫妻两曾经风光无限,我就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萍在接受采访,很是意气风发,一副要做大做强的架势。
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两人从来没有仔细地说过,老王毕业于北京航空大学,萍毕业于成都电信工程学院,八十年代的工科生大多数对技术是执着的。我想:他们自己的这个小企业的倒闭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工科生不懂钻营、不懂变通只知道把眼光盯向产品的缘故吧!这不怨他们,这是整个时代给企业的不正常的运营氛围的必然结局。
我呢?从1991年开始,直到2018年退休,此生的职场都在深圳。保守型人格特点的我没有像他们那样自主创业,而是选择了打工,身为工科生,自然首选制造型企业。我曾经经历过四个公司,如今已无一还在运作,好听的话叫结业清算,不好听的话就是全部倒闭。
图源网络
在深圳的三十余年,见证了很多公司的兴起和倒下,发展时轰轰烈烈,热火烹油,似乎要永世留存,倒下时却如雪崩一般,劈头盖脸猝不及防。
其实作为八十年代名牌工科生,搞了一辈子的实业,做了一辈子的产品,我们十分清楚,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是很残酷的,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一穷二白,而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要依靠进口。熟悉中国制造业的都知道,你到企业问“你们的产品水平、产品质量如何?”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放心吧,我们关键设备(或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都是进口的。”
我在企业搞过质检,搞过工艺,做过管理,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很多产品一旦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就保证不了。
企业的正常运作,无非是原材料、生产、销售、回款,这一整套的正流动,这些在市场经济下无一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一个产品从设计研发到配套制造再到恒定的量产,需要认真细致的各方投入,需要时间、金钱和耐心,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含糊的艰苦过程。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太穷了,故而对财富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发财致富成了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人说中国人是“圆脑袋”,就是太会变通、太灵活,总能找到突破规则的办法。把这份变通和圆滑用在了制造产品上,那就是偷工减料牺牲材料成本,或者牺牲管理成本,或者牺牲制造成本,粗制滥造以劣充好,同行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用现在的话叫内卷)。在这样的运行环境下,一大部分按部就班稳定发展的企业被挤垮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短平快的小作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的这几十年,无数民营企业从创立到繁荣到衰退最终消亡,这种极其短视的发展理念我认为是其罪魁祸首主要原因。
作为企业人,我们而今再找不到合适的可以从事的企业。如今许多的新概念,新名词,我们已经不懂。
如今深圳真正的实业已经所剩无几,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工业厂房等着不可知的命运,无数的年轻人背负着生活的压力,艰难地行进在深圳炎热的阳光下,等着被烤干。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早已经退化为基本生存:房贷、衣食住行、孩子的教养。年轻人不再谈机会,不再谈奋斗,开口闭口房子、金钱、学区房、孩子的补习班。到处是老年人的广场舞,这里除了房价,变得跟任何一座城市不再有差别。而我们的下一代,竟然无一继承我们的衣钵,无一从事制造业。
图源网络
然而,无论如何,制造业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体现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唯一标志就是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沉淀。
于是,还是难免要惆怅,尽管我们自己也知道,真要惆怅是惆怅不过来的。当年我们这些人,什么也没想,就这样来了。如今回想一下,在深圳几十年,没有一个成为什么大老板,做出什么大事业。我们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也没觉得有多失败,无论现在活得多么平淡无奇,想起当年的激情,我们内心是从不后悔的。
我们从来说不清楚当年向往和追求的是怎样一个未来!或许现在的这个未来并不是我们的梦想,因为不知为什么,未来总是不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的。但是我们的不谈过往却也不算是对于自己的否定,我们这一生,总是有过正确的位置的,那是老一代制造业从业者的位置,那样的奋斗,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这批人老了,退了,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如今的世界,他们也会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行业的位置吗? 
特别是历史的车轮驶入了这无比特殊的时代之后,疫情使得原有的秩序运转逻辑被不同程度改变,似乎在一定程度格式化了每个人的生活。这三年,大事件接踵而至集中出现,矛盾的能量积聚一波又一波。人们不自觉的等待着恢弘壮阔的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各圈层人群之间的心门是闭合的,心防是深沉的。人们内卷的内卷,杠精的杠精,躺平的躺平,摆烂的摆烂;移民的移民,回乡的回乡。
不知不觉间,世界已大不同。
可问题是:从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我们的飞速发展是因为国门的打开,因为世界文明为我们撑起了一架强有力的梯子,如今,世界还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吗?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从青年时代就直面死亡的他,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母亲尚在病榻,父亲就开始找新伴侣,父爱并不如山
那温暖的斜阳
作者简介
云淡风轻,六零后理工女,现居深圳。退休后闲适散淡。喜爱美食美景兼顾读书与瑜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好物空间最新活动
26日早6点30-7月28号晚24点整
本期两盘货。第一盘货:工厂牛仔裤,这个牛仔裤我们之前上过一次,没有穿过的朋友,超级推荐大家体验一下,跟您平时穿的牛仔裤绝对不一样!我都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这次还新增了些男款,牛仔裤和休闲裤都有。
第二盘货:半醒。半醒也是第二次上线了,上次买了的朋友说:第一次买这个牌子,抱着试试的心态只买了一件,很舒服的内衣,半醒真的太懂我们女人要什么了吧!半醒的包容性太强了,最高可以穿到160斤,胖一点,瘦一点都可以轻松驾驭~
更多选择和惊喜点击此链接
更多往期精粹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