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康奈尔大学时候的我
父亲和后母系列后续——兼谈女性主义 
文/梅朵
编者按:本文作者梅朵的文章《父亲的江湖》《母亲的爱情》《后母》发布后,引起读者热烈反响,今天我们推出《后母》后续,作者讲述有关父亲和奶奶更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谢谢读者们对这个系列的喜欢,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我笔下完全两个不同的父亲形象,不能理解父亲的转变,其实我能理解,即使我一直说不能跟他和解。
父亲曾经在爷爷被镇压后遭遇各种歧视,然后又离家出走流浪十年,那其中受到多少白眼、歧视、遭遇等等外人无法得知。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是有的人善的成分多一些,有的人恶的成分多一些。良好的家庭环境、公序良俗和完善的法治能够扬善摒恶,促使个体承担义务、遵守契约,最终构建互利互助社会;而法治不张、一切向钱和权看只会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恶。一旦外因激发了人性的恶,所有的道义、责任都会被抛掷脑后,最终形成人人互害,受害者不自觉地又去伤害身边人,尤其是家庭至亲。所以,我一直认为,责任、边界、契约是人与人相处的根本,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夫妻,始终相互之间都必须有明确的边界、距离、责任与契约。
回看我的父亲,当他跟母亲相爱结合时,母亲的风花雪月与幼稚滋养着父亲内心的善与美好,他跟母亲一起的日子让他的美好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也给幼年的我留下了温暖而高大的父亲形象。
母亲一直是幼稚的,她几乎不谙世事,眼里只有风花雪月。这主要是因为外公对她的宠爱,她虽生于农家,但她并不知道稼穑艰难、社会险恶,我在另一篇“外公”中仔细阐述了外公对母亲的爱,尽管外公因为母亲跟父亲的关系差点将母亲打死。
我很赞同一个读者的观点,父亲跟后母最初的偷情可以理解。父亲那时候正值壮年,而母亲已经病成了一把枯叶,尽管他们精神上依然契合,但肉体上已经很难再有沟通。而此时后母新寡,成熟美艳如蜜桃,略施手段,父亲自然迷失。
至于后面的事情,自然更加顺理成章。后母的个性和她自身的行为激发了父亲内心深处的人性之恶,也促使他将所有的道义、责任、契约等等统统丢下,而只是去享受自身的动物性的欢愉。后母有五个孩子,她跟父亲结婚的时候,一个孩子都没有带来,要知道那时候她最小的儿子比大弟弟还小一岁。作为一名母亲,能够毫不留恋地将所有孩子全部抛弃,她的行为自然影响着父亲。
她的五个孩子中包括我最好的、最终跟我绝交的朋友(我是多么想念她啊,她的名字是 高岩,不知道她会不会读到这篇文章,我是真的想她,她是我童年的死党之一)。好在,那时候她的大儿子和另外两个女儿已经基本长大,被她丢弃在家里的孩子们靠着大哥带小弟、大姐养小妹而艰难长大。
美艳而魅惑的后母的行为自然地促进了父亲的绝情。

高一时候的我(左)
在争取去读高中的那个夏天,现实其实比文字更为残酷。
父亲和后母认为我的绝食羞辱了他们,我们之间爆发了剧烈争吵。父亲和后母骂我给他们丢人现眼,我则不甘示弱骂后母是妲己,父亲是商纣王,并指着父亲的鼻子骂他是杀死母亲的刽子手。父亲气急败坏,抓过一把斧头就要剁掉我的手指(父亲受过旧学影响,特别看重父权,我指着鼻子骂他无疑挑战了父权,他绝不能容忍)。当父亲一手举起斧头、一手将我的手按在案板上时,我是无比绝望又极端恐惧的。 
在我凄厉的哭叫声中奶奶噗通给父亲跪下!奶奶的这一跪,拯救了我的手指,也进一步羞辱了父亲。他也必须给奶奶跪下,并保证以后不再剁我的手,我也保证不再指着他鼻子骂他。 
母亲在世的时候,奶奶是非常有威严的,家里总是保持着奶奶定下的规矩,例如大人说话小孩子不准插嘴、嘴里含着食物不可说话、吃饭必须有保持安静、筷子不能插在碗中、夹菜不可翻动等等,母亲不但维护而且还扩展了奶奶的家训,绝对不允许我们使用脏字,更不可撒泼打滚。那时候的农村邻居吵架、孩子闹矛盾等经常有很多粗话、脏话,奶奶和母亲却严格要求我们姐弟必须说话规矩、有礼貌。
奶奶第一次丧失她的威严是叔叔结婚。受家庭成分影响,尽管叔叔一表人才、聪明能干,但一直未婚。直到1980年,三十八岁的叔叔才遇到了婶婶。自然地,叔叔非常非常疼爱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老婆。婶婶和很多当时很多农村媳妇一样,仗着叔叔对她的宠爱,根本不把奶奶放在眼里,奶奶的规矩和话语在婶婶这里成了一阵风,奶奶再也无法维持她的家长地位。
母亲和外公都去世后,婶婶让奶奶带着堂弟来照顾我和弟弟们。有一年半的时间,奶奶,两个弟弟、一个堂弟、一只猫还有一个我住在那所宽大的房子里。四个孩子和一个老奶奶也算其乐融融,只是四妞更加不买奶奶的账,奶奶说什么连风都不算了。好在四妞和父亲一直在镇上开药店,对我们祖孙四个也基本不管不问,我们享有着难得的清贫又幸福的时光。只是,这些随着我要去读高中而打破。
当父亲要剁掉我的手指时候,奶奶知道,她的威严在父亲面前也早就一文不值,她别无选择只有一跪。奶奶那一跪还是起作用的,就算四妞不在乎,父亲却受不起,只好向奶奶保证再不剁我手指。
只可惜,不管奶奶多么努力,都无法维持她一直最看重的家庭秩序,这不仅是因为我跟后母和父亲的争吵,还因为奶奶的断腿。

女儿高中毕业时候
我跟父亲和后母吵架之后,他们两个人带着大弟弟离开了。我、小弟弟、奶奶和堂弟住在平原乡下的房子里。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调皮的堂弟疯跑中撞倒了奶奶,奶奶本就小脚,加上年事已高,这一摔跌断了腿。
奶奶这一跤引来一场兄弟之战。叔叔认为奶奶在我家跌倒,理应父亲负责,父亲坚持认为是堂弟撞倒了奶奶,所以奶奶必须由叔叔赡养。婶婶和后母更是撕开了喉咙互骂,一生温良谦让的奶奶只有默默哭泣。奶奶从两家都争着要的香饽饽奶奶变成了谁都嫌弃的累赘。最后是父亲负责给奶奶接上断腿、固定夹板,奶奶则在姑姑家静养。那以后奶奶只能勉强自理她的生活,再也无法照顾他人。
大弟弟意外去世后,大家都刻意瞒着奶奶。直到1993年奶奶去世,也没有等来她的大孙子。我骗奶奶说,大弟弟入赘到一漂亮姑娘家了。奶奶气鼓鼓地说,“都是见了女人就迈不动步子的混蛋,跟你爸、你叔一样”。那时候奶奶已经糊涂,她弄不清楚大弟弟即使活着也不到二十岁。
女人是家庭的魂,一个好女人旺三代,而一个不称职的女人也同样会祸害无数人,尤其是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抹不去的伤害。
大弟弟意外去世后,父亲终于忏悔,跟后母离了婚,同时将小弟弟带在了身边。但父亲还是自私,我大学一毕业,父亲就打发小弟弟投奔了我。其实,即使父亲不说,我有了能力也不会让小弟弟跟着父亲。2001年我读博士的时候,小弟弟在上海落脚,并有了女朋友,我跟弟弟和他的女友曾经回故乡见到了父亲,那时候的父亲又结了婚,对方是一个非常忠厚善良的阿姨,父亲还是经营药店,他和这位阿姨的生活很平静。我跟弟弟不用他操心,他自己所赚又相当丰厚,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很安适。2008年父亲去世后,这位阿姨带着父亲的所有回到了她的子女身边。
我的那个美艳的四妞后母跟父亲离婚后又找了个县城退休老头,据说生活得也不错,只是她的子女们连结婚都不请她。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父亲曾经想着跟我和解,但我再也无法找回记忆中的父亲,所以我宁愿与他保持距离。我自己女儿出生后,父亲和那个敦厚的阿姨曾经到我南京的家中小住,阿姨还给我的女儿做了花棉袄,我感激他们。 
父亲因中风而逝,在医院住了不到半个月,这些费用我完全可以承担,但我没有守在父亲的床前,是那个敦厚的阿姨和小弟弟送的父亲的最后一程。我回乡奔丧,料理丧事,弟弟主持头面工作,我背后出资,父亲所有遗留归于那个敦厚的、最后陪父亲的阿姨。

带女儿初到美国的我
父亲去世后,故乡已了无牵挂,机缘巧合,我移民美国,如今女儿长大,回望故乡,只愿伤痛止于我,只愿我的女儿能自由飞翔。
写这个系列的初衷不是为了宣泄恨意,而是为了回看来时路给自己一个交代,更多地是期望自己能学会宽恕、放下过往同时直面自己,甚至直面曾经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家庭狗血剧。家庭是最不讲理的地方,也是伤害最大的地方,所以我一直觉得健康的家庭关系最为关键,而健康家庭关系的构建又需要睿智的女性来完成。
正在热议的女性主义也让我不断深思。我个人的认知中,女性主义不是要求平权以及具有优先权,恰恰相反,真正的女性主义是让女性成为真正的女性,表现出女性的生物学特质,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应该是女性的。
自然界中,女性尽管力量上柔弱但却拥有基因上的优势,同时女性具有保护幼子、守卫边界的天性。人类社会中,我认为女性主义不应是去争取比男人更强、更成功,而是展现自己的女性特质,获得并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既不去依附谁,也不为谁牺牲。如果选择生育,就深深地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也同样需要有边界;作为母亲需要认清楚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女性生育孩子是女性自己选择的生命历程,所以应感恩孩子给你带来的快乐,支持孩子的梦想,并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继续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女性主义的核心。

博士后出站时候的我
《圣经·创世纪》中明确说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又取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很多人认为《圣经》带有严重的父权、男权倾向,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女性是男人的软肋,恰恰印证了女性的特质与力量。《圣经》与中国的《易经》一样,追求的是平衡和井然有序,强调“各从其类”。所以,“三从四德”不是女性主义,“不爱红装爱武装”更不是女性主义。父权社会下对女性的占有、掠夺与排挤有悖现代文明,而过度强调女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个世界需要男女协作来保持平衡和秩序,而女性又是男性的软肋,因此女性教育和修养尤为重要,睿智、豁达、简单、善良和极少物质主义的女性更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回看我自己家庭的几个女性,奶奶恪守旧时代女性价值观,母亲是新时期的受教育者,她追逐风花雪月的童话,算是独立而自由的,尽管最后含恨而逝;后母和婶婶受泛化和扭曲的女权运动影响(尽管她们自己意识不到),只看重自身利益,以大嗓门、撒泼打滚和张扬跋扈为武器,锱铢必较,牙呲必报,自以为得到了一时的上风,但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她们自己的子女都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
到美国之后,了解很多美国家庭关系,深深感到边界、契约与责任的重要性,即使是母女之间也一样有边界,做母亲的不能以爱的名义来侵吞孩子的空间。曾有年轻的朋友跟我说,亚裔母亲“齁甜的爱让子女窒息、无处可逃”,她甚至羡慕我从小没有母亲,可见她跟母亲之间的相爱相杀。

当前五十岁的我
至此女性节日之际,因着自己的经历,只想对所有女性尤其是妈妈们说,爱孩子但给孩子边界,孩子不是你生命的延续,而是你生命中的祝福;不要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样也不要让自己的苦难延伸给孩子;注重自身的修养,追求自己的事业,爱孩子的同时给孩子自由,爱是你作为女性和妈妈的天性而付出的,因此不需要向孩子索取回报,不能以爱的名义向子女进行感情勒索;管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直面自己,承担所有选择的后果,不怨天尤人,不哭天喊地,更不要歇斯底里,如此,就实现了最基本的女性主义。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梅朵,曾为某高校教授,某科研院所博士,现旅居美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欢迎大家关注“河岸的左岸”和“我们的天空之城”以防失联。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