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上篇写了《早大半年“放开”的德国,我们是怎么扛过来的》,很多读者说,看完没那么恐慌了,但是... …
“但是”后面跟的是各自的软肋。
年幼的孩子,七八十岁的父母,有基础病的亲人。
我毕竟是个育儿博主,读者里大多是孩子爹妈,所以留言里最多提到的还是:我不担心病毒,我担心孩子。
看来咱们真的是异父异母的姐妹。
德国疫情爆发时候,尤其早期新冠那一波,我的顾虑和你们一模一样,担心孩子。
有孩子的人类,啥悲欢都是通的。
我翻了下后台留言,担心孩子,具体担心的是这些方面:
1)要给孩子打疫苗吗?德国孩子打疫苗的多吗?
2)没打疫苗的孩子,感染了症状会重吗?孩子会有长新冠吗?
3)如果孩子得了新冠,怎么办?吃什么药?
4)放开后,送孩子返校返园,风险有多高?
还收到了一位园长的求助:
5)幼儿园怎么防护,才能降低孩子和老师的感染风险?
你们真的问对人了。
我手里有一份挖地三尺都不一定能找到的权威研究报告,专门研究新冠在儿童中的传播、幼儿园如何降低感染率,其中也包括(没打疫苗的)儿童感染后的情况。
这份报告来自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德国最权威的疾病研究和防控机构,全德国的防疫都得听它指挥。
研究从2020年5月,也就从早期新冠时期开始,一直研究到2022年的奥密克戎,样本涵盖德国30个幼儿园的孩子,70多个医院提供的数据。
直到今年11月初,报告才迎来了大结局,这是我目前找到的关于研究“新冠与儿童”的最全面的分析。
我知道这个报告是因为,饼饼上的幼儿园恰好就是研究样本的30个幼儿园之一。
从2020年5月开始,工作人员每周来幼儿园给孩子们测两次新冠。
早期新冠的时候,测出来阳性的频率并不很高,随着德国人说的“圣诞礼物”奥密克戎的到来,基本上每周都会有测出阳性。
测出阳性的孩子们,都是轻微的感冒症状(咳嗽,流鼻涕),有的孩子没症状。
当然了,有些朋友说得对,身边个例不能说明问题,我不能用身边统计学打败魔法。
所以这次我豁出去了,完整阅读了148页德语报告,整理归纳了重要的几个结论,中文网络上独此一份。
1.要给孩子打疫苗吗?
先回答一个经常被问到的事,我给孩子打疫苗了吗?
没有。
饼饼今年10月底刚满5岁,她没有打疫苗。
当时新冠爆发期,我不用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德国不给5岁以下孩子打新冠疫苗。
直到今年10月,德国才开始给有特殊基础疾病(比如免疫缺陷,慢性肾病)的孩子开放疫苗,并建议未满2岁的早产儿打疫苗。
不过也得说明下,每个国家的疫苗种类不同,作用原理不同,文化不同,建议也不同,这种专业问题一定要咨询国内专业医生。
5-11岁的孩子,德国建议打疫苗,自愿原则,不强制,也不会变相强制(不像没打疫苗的成年人一样出行受限制)。
虽然建议,但我问了一圈身边的小学生爸妈,大多数德国父母没让孩子打疫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宣传疫苗好,疫苗防重症,为什么德国父母不积极给孩子打?这不是矛盾么?
其实,天下父母想的都一样。
疫情前期不给孩子打,因为担心。
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只能拿18岁以上成年人测试剂量和不良反应,没有人会拿儿童做实验。
儿童打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呢?
不知道。
大家都不想拿自己的孩子“试水”。
疫情后期不给孩子打,因为不担心了。
孩子已经阳过了,孩子同学差不多阳个遍了,有的孩子都重阳了。
可是,阳过了,以后还会再阳不是吗?
没错,但阳过了,就知道这玩意儿是咋回事了。。。。😂
从早期新冠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对儿童下手似乎很轻。
得新冠的孩子们,几乎全是轻症,无症状。
轻症主要是咳嗽,流鼻涕,顶多发几天烧,然后又上房揭瓦了。
无症状就是没有任何症状。
插一句,无论世卫组织还是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无症状”的定义都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不是网络小作文描述的“有症状但肺部无阴影”。
既然疫苗主要作用是减少重症发病率,而孩子本来就几乎不会重症,那我为啥让孩子多挨这一针?
逻辑没毛病。
因此,尽管德国专家真心觉得5-11岁孩子应该接种疫苗,但大多数家长表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截至目前,德国5-11岁儿童的接种率只有20%左右,第一针22.4%,第二针19.9%。
12-17岁的青少年接种率在70%左右,因为在防疫上,德国把他们和成年人无区别对待。
有段时间,12岁以上和成年人不打疫苗简直寸步难行,哪哪都不让进,所以青少年和成人的接种率很高。
2.没打疫苗的孩子,感染了严重吗?
先说结论,几乎不会。
我知道,当父母的人不会满意这个答案。
什么叫“几乎”?“几乎”是多大的重症概率?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
根据罗伯特科赫的统计,2020年到2022年,德国儿童因新冠的住院率大约在2-3%。
住院的,那就是重症了,比如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德国的医院一般只接大病,小病会去诊所或者在家静待自愈)
也就是说,97-98%是轻症,而且这个数据是从2020年开始统计的,包含了“更毒”的早期新冠和德尔塔毒株。
如果只考虑“更温和”的奥密克戎,轻症比例一定会高得多。
再说说沉重的话题,死亡率。
根据罗伯特科赫的研究:
0-5岁幼儿的死亡率是0.003%,统计学意义上指,每10万儿童中有3人因新冠死亡。
6-10岁儿童的死亡率是0.001%,11-14岁时0.001%,15-20岁是0.002%。
下面是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统计,明白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应该重点担心谁了。
很多老人有心脏和血压的基础病,新冠可能会并发这些问题,导致老年人的死亡率高。
不止是老人,有基础病的青壮年也应该重点防护。
我身边一位重症住院的朋友,就是因为本身有基础病,新冠并发了心脏问题。(现在已经康复了)
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儿童会有长新冠症状吗?
研究对得过新冠的孩子们,做了7-12个月的后续追踪。
感染过新冠的儿童,相比未感染的儿童,没有出现更频繁的症状。
关于长新冠,我之前也在文章里写过,留言板里有100多条关于自己得新冠的经历和长新冠的个人分享,感兴趣的姐妹们可以去看看:《我们在德国新冠的经历》
3.如果孩子得了新冠,怎么办?
本来不想写这个问题,因为我不是专业医生,不能随便科普专业问题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回答。
但是,早上起来看到小伙伴的消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两句。
孩子得了新冠,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别瞎折腾。
啥叫瞎折腾?
擅自吃抗生素,各种药叠加着吃(药物过量风险),喂一些所谓的“抗病毒药”,一测出阳性就往医院跑,这就是瞎折腾。
张文宏团队今天发文说,得了新冠,99.5%的人可能都不用去医院,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0.5%的人。
如果一测出阳性就跑医院,不仅折腾孩子,折腾自己,还折腾医疗系统。
折腾的人多了,医疗系统就崩了,谁都看不上病了。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平时多运动,多喝水,睡眠充足,保持好心态,增强抵抗力。
得了新冠,治疗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休息,少抠手机,保持好心态,高烧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吃退烧止疼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类),极少情况下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去医院。
▼ 截图来自世卫组织
关于退烧药的使用建议和禁忌,一定要从专业医生那获取信息,而不是在群里看一些十八手信息。
信息多传一手,就多了一分出错的概率。
退烧药只是缓解痛苦,不是杀死病毒,不吃也不会耽误病情。
那什么药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说得很明白了,没有药。
如果不是小伙伴早上和我聊,我真的没想到,马上2023年了,还有人把抗生素当饭吃。
我自己就吃了滥用抗生素的亏。
小时候一感冒发烧,我妈就把阿莫西林安排上,抗生素成盒成盒的磕。
长大后本来还觉得挺侥幸,没吃出啥毛病,结果之前怀孕保胎住院的时候,查出了携带超级细菌MRSA,一种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细菌在一次次的抗生素锤炼中,进化了。
乱吃药,这才是新冠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次生伤害”。
昨天出台的新十条中,其中提到了轻症居家隔离,相信很多父母看到这一条,都会感到如释重负,当爹妈的最怕孩子被单独拉走隔离。
对孩子来说,在熟悉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待着,身边有关心ta爱ta的人守着,这是免疫系统最好的助攻。
放开后,送孩子返校返园,风险有多高?
幼儿园怎么防护,才能降低孩子和老师的感染风险?
这两个问题,我本来觉得不是那么紧急的,因为很多家长反对复课,现在大多数学校和幼儿园还关着。
但是,新十条出台后,返校可能很快就不再是一个选择题了。
这些下周继续聊吧,我这两天读了148页的德语报告后,已经出现了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让我缓缓。
最后再多说几句。
直到现在,还有人不断和我争论“放开”的合理性,说境外势力用了”统计学魔法“,居心叵测。
这就好像大盘跌了,你说怎么可能跌呢,今天全是利好消息,跌是不对的,它应该涨才对。
争对错没有意义,趋势已定。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所以,不必“境内境外”争个你死我活,互骂傻子,往前数250万年,我们都是东非大草原上的一家人,再往前数几十亿年,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细胞。
疫情教会了我们,世界上没有一座城是孤岛,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全世界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不如互道一声珍重,然后去公园里跑两圈,早点睡觉,增强自身抵抗力。 
你不负身体,身体才不负你。
这个时候,什么花都清不了瘟,只有免疫力可以清瘟。
黛西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你可能关心的事
📍🛒 黛西好书推荐
最近很多新朋友来,大家可能都是想看我继续分享新冠经历,其实我是个育儿博主,我写的育儿干货比新冠文章更好看。

星标公号,以后就不容易错过文章啦。
不开打赏,点赞/在看/转发给黛西回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