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前段时间,我们带饼饼去看儿童剧。
剧场前排是低矮的椅子,专门给小朋友坐的“儿童区”,后排“父母区”
进门的孩子们,都自然地坐在了前排小板凳上。
我手都伸进包里摸手机了,饼饼突然说,我不想坐前面,我要和你们坐一起。
我猜到了。
像饼饼这种谨慎慢热的内向娃,不会痛痛快快坐在一堆陌生孩子中间。
我试图说服她,后排是给大人坐的,你坐这会被挡住的,啥都看不到了。
她说,没关系,我可以坐在你的腿上。
。。。。。问过腿的意见么?
我灵机一动,提议说,你可以坐在矮凳子的最后一排,爸爸妈妈坐在大人第一排,就在后面挨着你,好不好?
不好。
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两边都是不认识的人。
为什么?
因为我不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啊?你觉得他们会干什么啊?
我不知道他们会干什么啊,我不知道!妈妈!
我这才反应过来,“我不知道他们会干什么”,这是问题的根源。
内向娃之所以普遍显得有些“怯”,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戏很丰富,想得比别的孩子多。
想得多,就会被各种想象出来的“未知”包围着,所以会表现出一些大人无法理解的紧张。
“未知”带来不安全感。
我抠手机的欲望太强烈了,脑子转得特别快,马上想出了另一个招。
我指了指儿童区最后一排最右边的空位说,你可以坐在那里,妈妈就坐在你的正后面,这样只有左边是不认识的人,右边是空的,你随时可以站起来走开,怎么样?
饼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随时可以站起来走开”,一听就很有安全感。
掌控感带来安全感。
娃可以实现无遮挡地看剧,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抠手机,本以为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收拾大包小包提溜,准备往目标挪动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跑过去,坐在了那个空位上。
她仿佛坐在了我的心上,把我的心坐得稀碎稀碎。
饼饼说,妈妈,我要坐在你的腿上。
还好我脑子快,提醒她,你的亲生父亲也有腿。
2
安顿下来后,我环顾四周,看到同一排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男孩的妈妈和爸爸各坐一边,轮流说着什么。
我凭借多年来练就的十级唇语,很快弄明白了男孩在哭啥。
爸爸妈妈想让他自己坐在前排,但男孩不肯,就这么僵持不下。
可怜天下父母想抠手机的心啊!
说着说着,爸爸站起来,把男孩的外套“嗖——”地抛到前排,不偏不倚搭在了一个空位的椅背上。
他提高音量说,别的孩子都坐前面,比你小的孩子都自己坐,你为什么不能?你没有理由不能!
男孩很激动,跺着脚跑过去,一把把外套扯下来,原路折回来。
妈妈拿出了杀手锏,从包里掏出一袋爆米花说,你自己坐前面去,坐前面就可以吃爆米花!
男孩哭更凶了,一把推开爆米花。
哗—— 爆米花撒了一地。
看到这一幕,我感到窒息又心痛。
好好爆米花,金黄色的外皮,扑鼻的焦糖香气,就这么浪费了。
爸爸腾地站起身,拉着男孩就走,你不坐前面去是吧?那今天就不要看剧了!你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妈耶,我的育儿博主爹味儿病差点就犯了。
我很想过去问他一句,不看剧,到底是孩子不自己坐的后果,还是你生气的后果?
3
咱们旁观者看到这,一定都替热锅上的这一家子人感到不值得。
娃自己坐前面,还是和大人坐后面,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犯得着这样吗?
我觉得,他们较劲儿的可能不是“坐哪儿”,而是儿子的表现让他们很失望。
他们觉得,别的孩子都可以,为什么你做不到?这么大了还不能自己坐,独立性太差,胆子太小。

他们希望通过说服儿子自己坐,培养他的独立性,帮他练胆儿,或者说,向自己证明自己养的儿子并没有那么“怂”。
我经常说,育儿中的很多执迷,拉锯,和当局者迷,就是因为混淆了“长期目标”和“短期行为”的关系。
“长期目标”和“短期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是四舍五入约等于没关系的关系。
你想让孩子勇敢独立,泼辣胆大,这些都是渗透进性格的“长期目标”,不可能通过改变一个“短期行为”来达成。
带娃来看剧的目的,难道是培养独立性吗?
当然不是,是想让娃开开心心过一个下午,“短期目标”才是当下应该关注结果。
花了钱,买了门票,来都来了,结果弄得全家人不开心,这不是大冤种么。
4
当然了,这对父母的心思也可能没有我想得那么复杂。

他们可能只是单纯觉得,坐在后排,只能从前面人的后脑勺夹缝儿里看剧,肯定不如坐前面视野无遮挡看得更舒服啊!
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
看别人的事,都知道大人不能替孩子难受和舒服,但换成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那个较劲儿的父母。
前阵子去巴黎,我们坐游船在塞纳河上漂,靠窗的位置视野特别好,两边没有遮挡。
饼饼看着河上泛起的水花,我坐在她对面,多想定格在这个岁月静好的画面。
我心想,
这一趟可以给她讲讲巴黎的景点,拓宽下知识面,之前光瞎看了,也没有机会给她讲点什么。
我刚把感情酝酿到位,只见队友从船舱的另一边走来,手里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热可可。
好家伙,从饼饼接过热可可的一刻开始,她的眼睛就没有挪开过那个纸杯子。
一小口一小口抿完了热可可,我心想她终于可以看看景色了。
我指着外面说,这是巴黎圣母院,几年前发生了一场。。。
妈妈,我要尿尿了!
你不是上船之前才尿过吗?
但我又喝了一杯热可可啊!
。。。。。。
游船上的1小时,45分钟都是在热可可的支配中度过的。
喝也喝了,尿也尿了,我说你赶紧看看外面吧,过一会儿要下船了。
她安静地看着外面,几分钟过去了,一动不动。
又几分钟过去了,她的眼神稳稳的定在窗外,好像看入神了。
我心想,也许她根本用不着我讲解什么,孩子自然会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世界。
就在这时我发现,她坐着睡着了。
下船前5分钟,她醒了。
醒来第一句话,妈妈,还有热可可吗?
我当时心里有点不爽,坐这一趟船,你到底看了个啥?啥时候不能喝热可可?在哪儿不能睡觉?为什么非要挑这时候?
话到嘴边,咽下去了。
我觉得在船上睡着很可惜,为了喝热可可错过两岸的景色太遗憾,但这都是我的价值观判断。
如果这件事儿没有让饼饼觉得遗憾,那么就真的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看不看风景时她的生活,遗不遗憾是她的课题,不是我的。
我们带她出来玩,短期目标是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放松下,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至于“增长知识面”“打开眼界”这种长期目标,根本不可能通过一次出游的讲解来实现。
长期目标当然应该有,但如果做任何事都冲着长期目标去,那么短期行为就会变得“畸形”,变成一些让人窒息的“执着”。
5
说回剧场里的那家人。
让我骄傲的是,最后帮到他们的,居然是我这个热心市民的一句话。

剧开始前,我还惦记着爆米花的香气,就在我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门口遇上了他们。
爸爸还在生气,妈妈还在数落,男孩还在哭。
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我低声和两个大人说,刚才坐在你们旁边呢,我女儿也不愿意自己坐前面,她说不想两边都是不认识的孩子。
他们看我。
我又补充道,她说,因为她不知道那些孩子会做什么。
说罢,我就转身去买爆米花了,深藏功与名。
可能是最后这个“因为”启发到了他们,我排队时候看到他们和男孩说了些么,然后一家人就重新返回了剧场。
我抱着爆米花进去的时候,看到男孩坐在剧场边缘的台阶上,他爸妈坐在后面的台阶,不在儿童区,也不在父母区。
他们具体怎么达成这个折中方案的,我不清楚,但至少三个人的表情都放松了一些。
我从他们旁边侧身过去时,小男孩抬起头看我,冲我浅浅地笑了。
黛西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黛西好物推荐
不开打赏,点赞“在看”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