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抗原检测阳性之后,一直到今天早上,可以说是最难熬的三天,因为是双重感染(感冒+新冠),所以各种症状都要更大一些,周三到周五,凌晨开始发高烧,嗓子疼、咳嗽到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开始头疼,只能紧急吃点早饭再吃布洛芬,个人感觉连花清瘟并没有什么效果,且各种止咳药也基本不管用,直到吃了蒲地蓝口服液,才稍微好转一些。
听先阳的朋友说,最难熬的三天之后,就距离转阴不远了。不知道有几分道理,就我个人而言,今天咳嗽和嗓子疼的症状一如既往,而且咳嗽的频次比前几天还要高。这些天除了北京之外,很多地方也都开始进入感染者数量高发期倒计时,结合北京的情况,跟大家分享几点个人感受:
1、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群体,依然是城市低位正常运行的支撑者。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纷纷感慨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超市工作人员如何支撑起一座静默中的城市的日常运转,待到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不得不与病毒共存之后,还是他们在支撑起这一切。这几天,看到不少人接力转发阳了之后丢垃圾要如何如何,避免清理垃圾的老人被感染,还看到海淀和丰台区在召集有条件的人加入到快递队伍中,以弥补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这都是积极的举措。
与此同时,菜鸟从天津、河北、重庆等地调集了几批次快递员支援北京。在这个阶段,估计各大城市的快递员都很紧缺,但还是需要优先北京,这也是讲政治的延伸。希望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人们还能“看见”这些在紧急状态下保持城市正常运转的人们,他们的辛劳与付出不该被忘记,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也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照顾与保障。
2、虽然北京近期没有公布新冠死亡病例,但还是看到一些人染疫后死亡的报道,其中有两人是资深媒体人。因为同为新闻工作者,所以会更留意同行的情况。据财新网报道,《中国青年报》原副总编辑周志春128日去世,享年77岁。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周志春近日在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北京医院医护人员126日上门再次抽样,社区7日晚通知复核阳性,需要隔离,医用监测手表显示他的心脏于8123分骤停。另一位媒体人是《人民日报》前著名记者杨良化,此次北京疫情中,杨良化于1210日开始高烧,抗原测试为阳性,因抵抗力下降,肺部细菌感染病情加重,在朝阳医院ICU抢救两日后逝世,不过目前有关他的报道已经下架。
不知道因感染新冠去世的总量有多大,不过吴尊友今天在出席财经年会时做了这样的测算:如果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流行引起的死亡数推算,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3号,中国会造成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会有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算,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内地会多死亡200多万人。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会多死亡86.6万人。虽然这样的测算也无法消除人们对实际死亡人数的警惕,但至少可以少这么多,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在过去一年里争取来的宝贵时间窗口期。
3、此轮政策调整之前,我们看到了太多突破底线的恶性事件,不少人开始担心后疫情时代如何重建社会和人们的心理。这几天看到北京不少小区的互帮互助,以及更早之前社区组织起来与居委会对话要求解封的情形,让人又重拾了一些信心。因为后者,才是中国人的精神!也是我们走出疫情至关重要的自发性群体力量。对官方来说,亦应该从中看到社会治理的另种可能,因为说到底,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不该只有一种声音,而且应该有充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活力、创造力,有了活力和创造力,预期自然就稳了,经济自然也就有希望了。
昨天翻看李约瑟早年文集,看到他1960年发表于《百年评论》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中国的“统一性”问题,李约瑟这样写道,“西方有许多现代中国的观察家们往往有一种固执的想法,觉得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似乎有一种强制的‘统一性’。他做出一种可怕的想象,好像中国的男男女女都是住在集中营里,像机器人一般做出一模一样的反应。我认为这都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这和我在中国亲眼目睹的现代工人的生活和居住情况丝毫没有共同之处。我所见到的却是这样一种情况:过去一年才能吃一次肉的人现在每星期可以吃一次肉了,毫不奇怪,他们的反应都是一致的;过去那些人们世世代代痛苦呻吟地在高山坡上推车,在山江激流中背纤,现在他们第一次看到机器来拯救他们脱离苦海,自然他们的反应也是一致的;过去那些科学家们得不到实践的机会,浪费了他们的大好年华,现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的热情鼓励,自然他们欢欣鼓舞的热情也是一致的。这一些就是我今天在中国看到的最深刻的‘统一性’。”李约瑟所理解的而中国的“统一性”,也是中国最朴素、最本质的力量所在,也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连同整个国家,才能不断往前走。
4、回看过去三年,曾经有几次都接近心态崩溃的边缘,因为很多之前坚守的信念和东西,好像一夕之间被彻底抽空,“我们这是怎么了”,“我们的生活出问题了”,成了属于一整代人在特定时期的集体迷思和追问。而今遥望着即将到来的正常生活,我们迫不及待告别健康宝、行程卡、大白……那些曾经让我们或失望或迷惘或愤怒的人与事,有些被淡忘了,有些却已经成了记忆的一部分。不知道历史和时代最终会如何记录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三年,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对人类而言,这是一场代价惨重的教训,而且足够深刻。在病中很适合沉思,我们每个人不妨也都想想过去三年的种种,做个复盘和总结,也算是对过去三年的一个阶段性告别。
5、最难熬的阶段过去了,正常生活应该不远了。希望我们都能挺过这一关。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