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吐槽孩子沉迷游戏。一方面,我觉得他们担心得很对。比如半夜偷偷起来玩好几个小时,这样既影响视力也影响睡眠。另一方面我则感到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孩子爱玩的游戏,也是我和老公特别爱玩的,比如文明、Zelda等,都是耗时很长的游戏,打到半夜是完全有可能的。 
说起来,我们家玩游戏也有好几年了。我以前写过好几篇文章,介绍我们是怎样用游戏来促进孩子学习的。(什么样的游戏才有助于学习?)不过最近居家学习后,网课时间太长。为了保护视力,我就不怎么支持他们玩游戏了。虽然不支持,我也没有强硬地拒绝他们玩游戏。毕竟爸妈都玩了,也不好让孩子不玩吧。
有意思的是,尽管居家了,孩子们反而不怎么玩了。 为什么呢?今天我就把自己的观察和对孩子玩游戏发愁的爸妈分享一下。
第一:有法规支持
我们家两娃玩游戏,主要在周末。原因很简单,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有的家长,比如我这样,不想让孩子玩过多游戏,但是自己也爱玩游戏。这个时候说“玩物丧志”什么的就没有底气。也有的家长自己是不玩的,也不准孩子玩,把游戏视为恶魔。这样决绝的立场等于让孩子和朋友圈断绝关系,孩子不服气,而且亲子关系容易闹得非常僵。
所以,有这么一个法律,就好办很多。道理上讲得通,而且也给他们的游戏需求开了一个小口。
每周末,老二闹闹就说:“玩游戏了玩游戏了,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时间!”
第二:游戏时间要用积分换,还要抽奖
虽然可以玩,但是游戏时间是有限制的。周末他们每天有30分钟的游戏时间。如果30分钟不够怎么办?他们可以用积分来换取。
之前介绍过我们家的积分奖励机制。(物质奖励怎么用?什么奖励对孩子最有效?)每盖一个章相当于一个积分,每盖章20个, 就有一个抽奖机会。一般有五到六个奖项。每过一段日子,我会和孩子讨论,根据他们需求的变化来更新。其中最热门的奖项就是自由活动60分钟。
这60分钟,他们想怎么玩都行,当然也可以玩游戏。如果是其他活动,则什么时间都可以。比如有一次朵拉抽奖的时候还在做题,她提出不做题了要折纸飞机。所以她就立马停止做题去玩了。但是如果是用于游戏,则只能用在周末,而且每玩30分钟就必须休息一下眼睛。 
要赢得这60分钟游戏时间并不容易。除了要努力获得20个奖章,抽中的几率也只有五分之一。所以呢,两娃都很特别努力地去赢积分。
赢得积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之前朵拉每在vocabulary.com上获得5000积分,就可以盖一个章。后来她单词量大了,就改成获得一万积分才可以盖一个章。
又比如,暑假为了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功能,我让他们对墙扔网球。一开始每连续扔20个就可以盖一个章。三周后他们的水平很高了,就升级为50个。
最近朵拉不用vocabulary.com。为了让她有机会获得积分,我增加了洗衣服这个项目。每洗一件衣服就可以盖一个章。所以昨天她一口气洗了5件衣服。
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抽中6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我记得有一天朵拉特别想玩游戏,奋力扔了几百个球,盖了60个章。然而,她三次都抽中了其他奖项,崩溃大哭了起来。
可以看出获得游戏时间有多么不容易。一旦抽中,两娃都非常宝贵这个时间。往往会把时间分成几份,每次玩15-20分分钟。这样就可以玩好几周。
第三:以主机游戏为主
其实玩游戏是很容易上瘾的。像我家两娃这样,每次能够在确定的时间里玩,然后抽身离开,再过七天再玩,还是很少的。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呢?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玩的是主机游戏。
首先,他们玩Zelda,animal crossing,健身环大冒险,都是用switch在电视机上玩。也就是说,是在客厅里玩,而不是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样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玩。
客厅作为全家人聚集的场所往往是人来人往,还有吃饭,交流等功能,使得他们很少会花超过一个小时玩。
当然switch也可以不用电视机,直接在设备上玩。但是体验感就完全不如60寸的电视机。所以他们还是习惯在客厅里玩。
其次,网游和主机游戏相比,有两个特点能让用户停不下来。
一是其盈利模式是通过服务和运营让你长期玩下去。但是主机游戏往往是毕其功于一役,玩通关就结束了。其实Zelda作为一款开放世界游戏,已经算是可以玩很长时间了。但依然有告别的一天。
二是它往往有很强的社交功能。 
很多人玩游戏,其实不是为了游戏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的朋友都在玩这款游戏。如果你的社交活动都在线上,尤其是你的朋友都在玩游戏,那你必然要玩。
但是如果你的朋友也不怎么玩网游,用社交媒体又少,那你玩这类游戏的机会也比较少。
我家两娃和朋友之间恰恰很少用社交媒体,因为他们的社交还是以线下为主。
比如弟弟老二每天要做两个小时的陆地冰球训练。因为冰球馆不开了,他只能用轮滑代替,再做一些拨球、射门和体能等陆地训练。虽然每次练习都汗流浃背,但是他很享受。我们是在家附近的空地上练习的,经常有路过的小朋友驻足观看,这个时候弟弟就会神采奕奕,展示自己的风姿。
有时候他也会和队友一起玩轮滑,这样就可以打配合或者对抗。这就更好玩了。
这样的游戏当然比线上虚拟更来劲。
第四:主要方式是看别人玩
当然,每周末玩半个小时,肯定是很难受的。好在他们除了自己玩,还有别的方式——看爸爸妈妈玩。比如他们会看爸爸玩《只狼》,看我玩《文明》。他们会每天听我们介绍游戏的进展,我们遇到的挑战,然后给我们出出主意,这就跟追连续剧差不多。但是他们还能当军师,也算参与了,而且一点都不累。
还有一种方式是云通关。对于特别难的游戏,爸妈也没什么招,所以我们就一起去看网上游戏主播的视频,看人家玩了,自己也算玩了。
这两种方式,都不必非得是周末。毕竟法律关注的是未成年人。
但是看成年人打游戏,比他们自己玩效果好。一则成年人有点克制力,玩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二则我们规定打游戏的时候,他们要开口就必须用英语,而我们看的游戏主播也往往用英语来解读。所以他们的听力和词汇量相应增加了。
第五:还有其他好玩的东西
他们不怎么玩游戏的第五个原因,是他们要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是读书。我们家里四五个书橱,至少有上千本书。这样,孩子们就没必要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看书,读书完全不受居家要求的限制。
其次是体育活动。这也是居家学习期间我们家收获最大的一件事。居家这两个月,老大朵拉每天要跑步5000米。弟弟每天跑步2500米加上2个小时的轮滑和冰球陆地训练。
最近两娃又担任了我的体能训练,给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并且负责给我做每天的营养早餐。
这些常规活动都可以在家或者小区里完成。此外,我们也搞一些非常规的活动。
话说居家这段时间,人民群众为了玩还是有不少创意的。仅在我们小区,我就看到有搭帐篷露营的,铺垫子野餐的,甚至有人在我家楼下4平方米的草坪上打起了高尔夫。这是多么顽强的体育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啊。所以前段日子,我们在小区的湖上玩了一把。穿上救生衣,划着自己买的皮划艇。虽然湖也不大,水深还不到80厘米,但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事情多了,就想不起来玩游戏了。比如,最近朵拉抽中的自由活动时间,都没有用到游戏上。她提出要看电影《大鱼》,而且还是那么精打细算地把60分钟分成了三个20分钟看完。
三个原则
总结一下,如果要让孩子少打游戏,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1 晚一点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和社交账号,尤其是晚点给孩子的社交账号充钱。
2 鼓励孩子有的其他兴趣,尤其是在线下进行的集体活动。
3 给孩子留白。一不要全面杜绝打游戏的机会,二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主导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
第一和第二点算是技术问题,主要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活动,尤其要关注自律不强的孩子。第三点则是根本的理念问题。
我们常常希望孩子有自驱力,但是自驱力很重要的基础就是有自主的权利。如果一切都是别人安排好的,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反弹。这个时候,游戏就成为反抗压迫的象征。比如,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冲突,往往以游戏为导火索。
我始终觉得适当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正面作用的,所以关键在于引导。
再说了,我们也是从青少年过来的。谁还没有个半夜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闲书的时候呢?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