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一,SOlab
排版:Kerry
出品:SOlab
深度好文,4545字=12分钟阅读
文末有芯片交流群,欢迎扫码加入!
从此以后,儿童节可能对上海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在2022年的这一天,上海回来了!
从零时开始,上海取消了设置在越江桥隧、区块交界的防疫查控岗位,同步移除路障设施,宣布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天还远远未亮之时,许多上海居民走到大街上、外滩边,欢呼庆祝,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
这是一个大家期盼已久的时刻,官方公众号“上海发布”在清晨6点,更新了推文《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
上海回来了,确实是个重大利好消息,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在疫情期间,一座静默大都市遭遇的困难是否得到了解决?
解封,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回到疫情封城期间,平平常常的买菜问题变得异常艰难。最严重的时候,长春、上海等地纷纷按下暂停键。民以食为天,疫情政策和马斯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催生了极大供不应求的缺口。在畸形供给下,买菜难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
“白菜价”被重新定义(上海)
收到的蔬菜包与清单不符(长春,本大冤种的亲身经历)
买菜环节的最大障碍在于如何联通供给端和需求端。
线上抢菜全靠手速和缘分(上海)
在供给端,菜还是那些菜。在长春,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每天都在强调三大市场供应充足,蔬菜库存××吨,足够居民××天消耗的量。在其他地区,也经常爆出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消息。
浙江嘉兴秀洲区,2022.2月报道
江苏南京栖霞区,2022.3月报道
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2022.4月报道
需求端就更不用说了,群众的消费能力也还是那个能力。毕竟在前年底都消除了贫困人口,举国迈向全面小康。
上海某网友自创需求金字塔
最卡脖子的环节在于物流和配送。
因为这部分环节接触面广,涉疫风险高。环节中,一个人确诊阳性,就会有一群人成为密接,让疫情期间本就艰难的物流难上加难。
阳性外卖骑手配送500余单,北京,2022年5月报道
许多英雄选择迎难而上。为了打通物流,上海进驻14批3000余名京东小哥,用“自杀式物流”的方式盘活物流。然而,和新冠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4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吴尊友强调要做好与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长此以往,又有多少人力经得起这样无情消耗?
这种背景下,无人配送该提上日程了。
京东小哥进驻上海

“无人配送”这一概念早已存在

无人配送的概念早已存在,并已在多点顺利运行。
早在2016年,头部企业开始布局相关技术。2016年,京东诞生第一代无人配送车,并于次年首次完成无人配送实验。
2018年,苏宁物流的无人配送车“卧龙一号”穿行在南京小区中,实现新概念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2019年,升级版的5G卧龙配送车在南京实测成功,并在北京、南京、成都实现常态化运营。
2022年,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中,无人配送车也成为鸟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疫情地区,无人配送也已经投入使用,助力抗疫。
冬奥会中的无人配送车
无人配送主要企业 
疫情地区,无人配送也已经投入使用,助力抗疫。
在上海,无人车累计投放量共计400余台。
上海无人配送车投放情况 

“无人配送”营业模式是怎样的

从配送环节上划分,无人配送可分为楼内配送、园区配送、城区配送。
▶ 楼内配送主要是写字楼、办公楼内的配送。
▶ 园区配送解决如商场园区户外、工业园软件园、校园等场景。
▶ 城区配送旨在解决无人车在大街小巷的行驶环节。其中,城区配送的场景更复杂,对速度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但城区配送技术难度要低于L4级别无人驾驶,因为无人配送车运物而非运人,在突然变速、刹车问题的处理上不用考虑舒适度的问题。此外,无人配送车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速度比无人驾驶低,安全系数更高。但是,非机动车道的路况更为复杂,存在逆行、超车等情况,这为城区配送增加了难度。
无人配送设备速度与场景之间的关系
再来看看布局及技术架构。以美团为例,美团的无人配送主要涉及空中配送、园区配送、公开道路配送、楼内配送,结合骑手构成从商家到用户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美团无人配送布局构想
地面无人配送技术架构与无人驾驶的架构类似,涉及云端软件、车载软件、硬件平台三个部分。美团的软件部分都是自研的。到了硬件部分,主要的车体、通信模块、HMI设备技术美团掌握在自己手里,线控底盘、GNSS、计算单元则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传感器、IMU、黑盒子依靠合作生产的方式完成。
美团无人配送终端网络合作路线图在软件层面,首先构建高精地图(HD Map),刻画道路信息。对于每个无人车辆,需要感知路况,包括周围的车辆、行人数量、位置等,传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GPS、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然后根据地图信息和无人车辆位置信息规划预测行驶路线,将信号指令传导到硬件平台,控制无人车行驶。
无人配送软件相关技术
下面看看头部玩家具体做的怎么样。国内的美团、阿里、京东为代表,国外以NURO为代表,都有处在实际运营中的比较成熟的无人配送车产品。
▶ 在硬件能力方面,各家的无人配送车尺寸大小、续航能力比较接近。
▶ 设计时速上,美团无人配送服务覆盖室外全场景配送,所以设计时速较高,达到45km/h,续航能力也是最强的,达到120km;京东、阿里等聚焦校园、园区等封闭、半封闭场景,设计时速均控制在30km/h以内。
▶ 在传感器上,各家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均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组合。从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上看,美团的魔袋20感知能力最强,全车配备30多个传感器,可实现5cm-150m范围内障碍物识别,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阿里的小蛮驴集成了达摩院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先进认知决策能力,能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行驶自如,稳妥避障,顺滑处理转弯、急停、会车等情况。
京东的无人配送车也已经开发出第四代的车规级产品,达到L4级,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主行驶、智能避障、识别红绿灯、智能取货等功能。国外NURO的无人配送车同样也是配备了360度的全景摄像头,激光雷达,长距及短距的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丰富的硬件配置使得全车实现无盲区感知。
不同公司的产品硬件能力    
在安全设计方面,各家企业推出的无人配送车产品均考虑感知冗余、硬件冗余、算法冗余等来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另外作为实际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是否符合车规级标准也是衡量无人配送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美团的魔袋20经过了整车性能试验、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低温寒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等三大方面测试累计测试项目达31个子类,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搭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流程安全体系,150米外能感应障碍物并自动减速。在路测过程中,美团建立“人-车-远程监控”五重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行车安全。
美团“人-车-远程监控”五重安全保障体系示意图

“无人配送”从试点到规模化还要走多远

无人配送若想全面普及开来,还需要克服以下难题:
 一  、末端配送场景复杂 
不仅涉及到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自行车、路边树木遮障等,还涉及到不确定性多的非标准化道路,这些都为无人配送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禾赛科技表示,无人车运行对于过窄的道路、过小的转弯半径和空间都会超出设计运行的条件范围,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发。在河南某学校校园中,阿里的“小蛮驴”无人配送车不幸驶入一片施工不久的未干水泥地,并深陷其中。
无人配送车深陷未干水泥地中无法自拔
二 、 对低功耗,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 
无人配送车对算力要求高,尤其是搭载 AI 技术后。而且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大量数据在网络边缘侧产生,这种场景对高性能低功耗的边缘计算芯片要求较高。
目前大部分无人车的计算都是使用高功耗显卡,每张显卡大概200w-300w,而且可能使用不止一张显卡。再加上CPU的功耗,最终使得整个计算部分的功耗很高。
 三 、整车研发技术有待攻克 
无人配送车不同于无人驾驶汽车,它的车体通常更小。因此需要量身定制线控地盘。尽管目前有公司在线控地盘上发力,但是距成熟度高、可靠性好还有一定距离。
疫情下的无人车上路
 四 、无人配送仍离不开人的参与 
无人配送车的装填与取货仍然需要人员的参与,这在疫情场景下,限制了无人配送车最大限度发挥运力。
在疫情下的上海,无人配送车的入驻需要无人车教练在封控期间提供驻场服务。但像学校、医院这样的封闭管理区域,企业的无人车运营人员难以进入现场工作,只能通过远程技术或培训场内志愿者的方式进行运作,效率大打折扣。上海某高校同学表示,目前校内大量的物资配送需求,主力仍然是电动三轮车,因为其装载会更加灵活,无人车只能起到补充作用。

“无人配送”正在加速到来

辰韬资本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据预测,中国无人配送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2.8%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829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根据公开数据,在资本侧, 2018年以来,包括白犀牛、新石器、一清创新、毫末智行在内的8家无人配送初创企业共完成16轮融资,融资规模从千万级到亿级不等。2021年4月,美团决定以配股+发债的形式筹资100亿美元,主要用于无人车、无人机的研发生产,7月,腾讯以26亿元认购美团1135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除了疫情带来的需求之外,电商、快递、本地生活服务单量爆发性增长,然而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适龄劳动力规模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末端物流和配送运力短缺的问题逐渐暴露在人们视野中。
政策在不断加持。十四五规划中,有四项规划提出鼓励推进无人配送研发、应用和推广,并将其纳入多个专栏工程。去年5月,北京公布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首批无人配送车头部企业——京东、美团、新石器颁发了无人配送车车身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
十四五”规划中与无人配送相关的政策 
无人配送车的身影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街头巷尾,但目前还是呈“点状”出现。
在众多因素的利好下,这一市场处于爆发前夜,放量在即。
物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无人配送将在2-3年内迎来爆发期。
数据来源
 智车科技、 汽车产经、中金研究所
 ICVcity双智研究院等公开资料整理
-----END-----
(芯光社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点击【关注】芯光社ChipHub
👇用心说,芯人芯事👇
扫码加入芯光社交流群

与更多行业大咖互动交流
(添加时请备注公司/职位~)
- end -
你一定还想看这些~
芯光社ChipHub
一个专注于芯片
材料科学
云技术与应用
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普和资讯平台🙋🏻‍♂️
【专栏精选】
讲述前沿光刻技术
芯片百科知识
📄分享行业报告
【芯人芯事】
🗞独特视角剖析时事新闻
📰讲述芯片人的职场故事
⚠️此外
我们还提供
资源对接、FA和企业品牌服务💁🏻‍♂️
💡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链接新的行业机会👍🏻
合作➕爆料,均可联系⬇️
如果想和我们深度交流
欢迎加入芯光社交流群
⬇️
请添加微信:18998162499
(微信添加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
别走!给小编点个【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