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后台收到这么一条留言:
大概意思是:怎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这位同学提到了我在课程中提供的思维导图,先呈现上来让大家看一下:
这篇文章讲的是“元宇宙里虚拟地产交易的火爆”,从思维导图中既可以看到文章主旨,也可以看到每句话的细节,即这句话讲了什么?和上下句有什么逻辑关系?这句话有什么的功能或作用?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从宏观到微观都非常清晰。
很多人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有个误区,认为把每段话的大意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如下图:
其实这种思维导图是不完整的。虽然概括出了每段内容,但没有体现出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文章的结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合。
那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梳理好文章的逻辑结构?

很多同学都以为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是有技巧的,有个公式或规律,套用这个公式按图索骥,就能把文章的逻辑结构梳理清楚了。其实不存在这样的技巧或公式,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阅读,直到真正理解这篇文章。
拿出一篇文章来,首先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话题,比如讲的是俄乌战争,还是元宇宙,还是通货膨胀?并调用你的背景知识储备。你相关的知识储备越多,阅读起来就更加容易,理解的也更深刻。所以我在写公众号或写课的时候非常注重背景知识这一块。
第一遍我们肯定是读不懂的,然后再读第二遍。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要拿出词典来,纸质词典或电子词典的都可以。但如果你用电子词典,千万不要用网络词典,因为解释不够精准,会对你阅读理解造成干扰。如果喜欢用手机查词,可以关注我们的服务号“Soren英语学习”,点击菜单栏的“旧平台-词典”查词: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个查词页面,非常简易。词库包用的是牛津高阶词典和柯林斯高阶词典,绝对权威,词条也够用。
话说回来,第二遍我们要边读边查词典,搞清句子的意思。如果一个句子实在搞不懂,那就战略性放弃,接着往后读。没准读到后面,前面的句子就豁然开朗了。
在解决语言和生词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再读第三遍。第三遍把重点放在理解上,每句话讲了什么、每段话讲了什么,以及文章讲了什么?总结出文章主旨和每段话的主旨。
读完第三遍,我们才能说基本读懂这篇文章。很多同学只读一遍、查个生词就觉得文章看完了,然后问我说“为什么读了这么多文章还没有进步”,其实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假阅读”,文章读了不少,但没有一篇是真正理解的,所以相当于基本没读,没读就没有进步。只有读三遍,真正理解每句、每段、整篇文章讲了什么,才能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阅读速度。
如果你想提高文章的逻辑结构梳理能力,画出好看的思维导图来,还需要再读第四遍。读第四遍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关注每句话和每段话之间的关系,是铺垫、递进、承接、并列还是转折?然后将每段话分类整合,画出思维导图。
这四遍下来,是把文章“先读厚、再读薄”的过程,把文章读厚,是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读出文章之外的东西,收获超过文章本身。把文章读薄,就是拨开云雾,抛去细节,抓住文章的核心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很多同学问过我summary怎么练,其实就是这么练。summary本质上不是写作,而是阅读理解,具体来说是对文章核心内容和逻辑脉络的理解。

考试中读这么多遍肯定是不现实,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把能力练出来: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读文章时多读几遍,逐层深入,先解决文章的语言,再解决文章的内容,最后解决文章的逻辑结构。这样练习下去,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轻松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主旨和细节。
要读这么多遍,说到底还是我们大脑的带宽有限,不能同时处理太大的数据量。面对一篇文章,我们不能同时做到查阅生词、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先解决语言层面上的障碍,再解决内容理解上的障碍,最后再解决文章的逻辑结构。
练习时慢一点,考试时才能快一点。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阅读!看完后记得点一下在看👀、点赞👍,不错过下一次更新~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