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圣殿山西侧的西墙(Western Wall)附近。

    根据彭老师的安排,我们今天参观西墙的行程实际上是要分两个部分来完成。上午进入西墙隧道参观西墙的地下部分;下午在上圣殿山之前,顺便参观西墙的地面部分和西墙边的广场。这样,我对西墙游历的记录也只好分为两部分了。

    在以耶路撒冷为主题的任何一本摄影影集当中,你总是能看到几幅这样的作品:黄橙橙的金顶清真寺醒目地竖立在圣殿山上,山下面是一段用巨石垒叠起来的高大城墙,城墙边是广场,那段城墙就是著名的西墙,它是犹太人历史上第二圣殿的殿墙遗存。没有亲自到访过这里的人通常会有一个错觉,以为西墙就是这么一段数十米长的巨石墙而已。可是,我们在照片上所能看到的,只是西墙裸露在地面上的一部分,约长57米。不过,整个西墙遗存的实际总长度约有488米,它的绝大部分其实都隐藏在地面以下。有趣的是,西墙的地上段及西墙广场属于犹太区,常有犹太人聚集在墙前抚墙祈祷。西墙的地下段却属于穆斯林区,都隐藏在穆斯林建筑之下。所以,要了解与西墙相关的更丰富遗存,就必须钻入地下,必须进入西墙隧道(The Western Wall Tunnels)一窥究竟。

    西墙隧道之外由数名执枪的以色列兵士巡逻警戒,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身着厚实的防弹衣。不过,他们的神情并不是那么严肃得吓人,而是显得自在轻松,还不断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友好地打打招呼,还有几名兵士更加无所事事,只顾低头玩着手机。团员们觉得兵士们很酷,都上去跟他们合影留念。兵士们也特别合作,大大方方、乐乐呵呵地任你拍摄。

    正好遇见有一大群犹太青年人走在我们前面。他们全部身穿犹太式传统黑袍贝基舍(Bekishe),里面是白色衬衫,头戴黑色基帕帽或黑色礼帽,显然是犹太教哈西迪(Hasidic)正统派人士的典型穿戴。看他们的样子有点象犹太教神学院的神学生。正统派犹太教徒一般是在安息日、宗教节日或婚礼等重大仪式上才会穿这身黑色礼袍。当然,他们是到西墙这么神圣的地点来参观膜拜,穿着正式严肃也在情理之中。
▼耶路撒冷圣殿山西墙的地面部分▼
▼圣殿山西墙大部分都在地下,必须进入隧道西墙才能看到,这是隧道入口▼
▼犹太教哈西迪(Hasidic)正统派人士典型穿戴▼
▼圣殿山西墙隧道入口处的以色列兵士▼
    走进西墙隧道,犹如走进一道神秘的历史走廊。昏黄的灯光在隧道上方闪闪烁烁的,更加增添了几许神秘莫测的色晕。在恍然之中,觉得似乎时光在飞速倒转,身心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一条悠悠的历史长河中。

    对于犹太人来说,圣殿无疑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圣地净土,是耶和华神在人间的居所。西墙既是昔日圣殿的遗存,当然也就是离圣殿最近的地方,也是离神的居所最近的地方。

    稍稍知道以色列古史的人都必有这样的常识:在今天的圣殿山上,也就是现在金顶回教清真寺(或附近)的地方,历史上曾经先后矗立过两座犹太人的圣殿。

    第一座圣殿始建于公元前967年西弗月,由所罗门王下令建造,到公元前961年布勒月圣殿建成,其内外格局基本上参照了摩西时代会幕的样式。整个建造的过程《历代志下》第2章至第5章有详尽明载。这样,从公元前1445年尼散月1日摩西建立起会幕,经过了484年之后,代表神与人同在的至尊约柜被从流动的会幕中请到了固定的圣殿至圣所之内。

    根据《申命记》(参见第16章第16节)的规定:以色列全国所有的男人必须要一年三次,就是逾越节、七七收获节(就是基督教的五旬节)、住棚节,到神所选定的场所敬拜他。每一个人要按照神所赐的福分,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带着礼物奉献给神。神所选定的场所,就是约柜所在之地,从摩西时代一直到大卫王时代,约柜都是在会幕中。会幕是流动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会幕在哪里,犹太人就会跟到那里去向神献祭。

    大卫王曾经试图建造圣殿,他从耶布斯人亚劳拿的手中购买了一片禾场,作为建造圣殿的地皮所需(参见《撒母耳记下》第24章)。但是大卫的建殿意念被神及时制止,因为大卫王因多年征战而手上沾满了人的鲜血,神说要一个和平的以色列君王来为他建造圣殿。大卫王于是积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具体的建殿工作是落在他的儿子所罗门的手中。大卫王死后,所罗门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这座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有意思的是,按希伯来文的字面来讲,所罗门的名字恰是“和平”之意。一切的一切,可谓水到渠成,马到成功,上帝的意志和安排绝对不会有任何谬差。

    这样,从第一圣殿建成的那一刻起,犹太人向神献祭的地点从会幕转移到了圣殿,圣殿于是成了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中心。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圣殿也成了犹太人的生活、文化、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在犹太人心目中,圣殿至圣无上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而代之的,如有必要,他们可以为保卫圣殿的一砖一瓦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舍己卫殿的例子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可是,到了约公元前596年,犹太历3174年亚布月9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手下的将军尼布撒拉旦率领巴比伦军队攻占了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一圣殿,还把大批优秀的犹太人分批分次掳至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的“犹太人被掳”。

    到了公元前516年,大卫王室后裔所罗巴伯领导被掳的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耶路撒冷,并领导他们重建了圣殿,这就是“第二圣殿”。由于当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又有外族人时时骚扰,第二圣殿不像所罗门王建的第一圣殿那样辉煌奇伟,在圣殿重新建成时,它显得特别寒酸简陋。到了公元前1世纪末的大希律时代,时间已经过去了近500年,其间各种战乱迭起,圣殿又被多次毁坏,甚至被外族人频频亵渎,它显得更加凋敝破旧。大希律当了“犹太王”之后,决定从国库中拨出款项,不仅要对圣殿的整个结构进行修复,而且要将其扩大增高,立志要把圣殿打造成举世瞩目的世界建筑大奇观。于是,从约公元前19年开始,大希律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圣殿修增计划。

    当然,大希律修扩圣殿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动机很可能是出自政治稳定的需要。大希律本人是以东人,他对自己的那顶来之不易的“犹太王”帽子看得极其宝贵,因他本不是犹太人,只是娶了犹太人的公主做老婆,当犹太王才勉强算是名正言顺。他知道,对犹太人来说,最神圣的东西无非就是圣殿,为了进一步讨好犹太人,大希律便不惜工本打造圣殿。个中道理很简单,如果修增圣殿这项政治任务完成得出色,就可以说明大希律有政绩,尊重犹太人,那么犹太人自然会对大希律刮目相看,甚至感恩戴德般地坚决拥护他的统治,更紧密地团结在以大希律为首的外邦统治集团周围。这样,大希律的屁股在王位上便能坐得牢靠,才能传以万代,江山永不变色。无论大希律是不是这样精打他的算盘,他确实是把圣殿工程当作耶路撒冷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扩建圣殿,大希律首先把圣殿山上原来第一圣殿的基址西边的中央山谷(Tyropoeon Valley)填平了,于是圣殿所在的建筑基面扩增了许多,据说达到约35公顷之巨,相当于15个美式橄榄球场的总和这么大。另外,他又下令在地下建立系列拱门以支撑圣殿山南边的平面。这些拱门状建筑今天依然可见,只是已被穆斯林用做他们的祈祷场所,现代人称它们为“所罗门马厩”(Solomon's Stables),其实它们并非所罗门王所建,而且建成初期并非用作马厩,只是到了大希律之后一千多年时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它们才被用作马厩。

    圣殿基址平面扩大之后,就开始在圣殿原处向北向南向西加建护墙,东边原来的护墙也伸长,以跟新增墙面相衔接。即便是今天,在2000多年前之后,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如此浩大工程的蛛丝马迹。圣殿山上矗立着的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其建筑基础平面正是大希律扩建圣殿山平面之后所遗留下来的。


▼圣殿山西墙隧道内,许多妇女在这里对着昔日圣殿的方向读经祈祷▼
▼这里据说是离昔日圣殿的至圣所最近的地方,许多妇女在此读经祷告▼
▼西石是西墙上最重最大的巨石,也有许多妇女在此读经祷告▼
▼西墙的墙缝中塞着不少纸条,里面写着祈祷者要向神倾诉的话语▼
▼西墙隧道遗址内的示意图。这张来自网络▼
长按下图可以关注本号,谢谢您的支持!


★圣地游学记系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