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新增2个学位授权点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全球视野、面向世界一流为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三大核心使命,以卓越研究生教育为主题,紧扣价值塑造、知识创造、思维提升、能力达成、精神养成五个要素,实施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生卓越育人、专业学位改革、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四大专项改革,推动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卓越育人工作推进路线图
01
启动 
2020.7.7 学校发布卓越育人工作总体方案
02
聚焦 
2020.12.9 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推出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及九大行动计划
03
整合 
2021.1 形成首轮四个专项改革,推动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04
推动 
2021.2.5 开展课程卓越研讨,研讨形成研究生卓越课程体系
05
落实
2021.4.27 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
2021.7.7   研究生卓越育人
2021.9.18 专业学位改革
2021.12.9 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
06
深化
2022 立足“卓越”,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实施四大专项改革
推动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1
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
2021年4月27日,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专题研讨会,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卓越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聚焦创新能力培养和达成,构建研究生课程评价、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创新成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就业与职业发展评价“五位一体”卓越育人评价体系。
► 创新成果评价:学校不做统一规定,由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分类多维的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单一化取向
►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实施学位论文质量见证“1+2+3”计划,落实细化各主体责任;评选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打造学位论文质量标杆
研究生卓越育人
2021年7月7日,召开学校“研究生卓越育人”专题研讨会,升级研究生培养方案,确立世界一流卓越人才的规格要求,建立完善育人标准、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
► 组织87位具有海外一流大学学位的专家审读,修订形成培养目标、育人规格、培养方式 、课程体系、培养环节、科研创新成果融合统一的卓越研究生培养方案177个
► 重构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 强化全链条质量管理,明确各学段、各时段的准入条件退出标准,实现培养全过程可记录、可查询、可评价、可监控


3
专业学位改革
2021年9月18日,召开学校“专业学位改革”专题研讨会
► 加快设置产业、社会和国家、地方急需的专业博士学位
► 推进“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推行职业任职资格能力要求与课程、实践衔接,推行面向行(企)业、职业真实场景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中心,论证设立电子信息专业学位中心,推进学费改革
4
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
2021年12月9日,召开学校“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深入研讨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机制,挖掘导师队伍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打造一支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匹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
► 推进导师团队建设,健全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 构建全覆盖导师培训体系,岗前培训与常态化培训相结合
► 完善导师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导师岗位管理
做好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
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
学位点结构体系
坚持选择性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守“特色、优势、水平”,追求提升质量与服务需求相融合,做强优势学科、做实交叉学科、做精急需学科。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增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21年12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正式发布,作为全球第一个针对首席技术官(CTO)的学位培养项目,标志着首席技术官培养进入专业硕士学位发展阶段。项目以培养全面整合型首席技术官为定位,强调科技与管理的结合、技术与商业化的整合、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融合,强化培养学员的创造力和卓越思维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能力、技术领导力,以及全球视野和技术趋势洞察。
▲ 首席技术官学位培养项目发布现场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智能教育二级学科,2021年招收第二届博士生,以“智能+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聚焦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开展教育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研究。
▲ 智能教育博士生赴头部企业参观交流
2021年完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基础医学(学术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3个博士点,党务管理、创意写作2个目录外专业学位类别的增列申报工作。
打造研究生课程与教材高端品牌
推动实现国家级平台新突破
2021年,华东师大研究生教材《中国教育史》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全国80项);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全国99门);5篇MBA教学案例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入选数量为历年之最,位居国内前列,树立品牌标杆,引领研究生教育新发展。
▲ 5篇MBA教学案例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百篇优秀案例”
聚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
部分重大赛事保持国内领跑
强化研究生院管理责任,落实院系主体责任。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奖励激励办法,加强重大赛事成果培育,强化全方位组织指导,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

▲ 召开“卓越育人与创新实践”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研讨会
2021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部分主题赛事成绩:
► 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总数上海第一、全国第七
► 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最佳案例奖2项、 最有价值队员奖1项,获奖总数、特等奖和一等奖总数皆居全国第一
► 第三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10项),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 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院旺团队获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 刘一清教授指导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团队
加强部门协同,双创学院管理引领。研究生团队获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2项,创下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研究生国际竞争力
打造中外教育合作品牌。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PRoSFER)运行20年,培养580余名硕士生和177名博士生,多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021年招收42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推动中国教育体系走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服务沿线国家教育发展项目,开设马来西亚教育硕士(海外教学点)项目。深化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大力推进数学等基础学科合作。
推进留学研究生全英文项目建设。立项建设11个研究生全英文项目,超额完成学校“十三五”建设任务。2021年,全英文项目招生同比增长超50%,占留学研究生年度招生总量的1/3。其中,1/3以上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重构了留学生“输入”版图。
2021年全英文项目录取生源分布
搭建高层次研究生国际教育平台:120人获批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文理科录取率同比增长15%和20%;156名研究生赴国(境)外学习;204人次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其中:顶级会议67人次、A级会议51人次。
聚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卓越育人标准,开展全校课程卓越大研讨,重构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2021年立项建设卓越打样课程28门。改造升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全链条质量管理,抓好落实关键环节考核筛查作用,形成与之对应的准入退出标准,建立全流程卓越育人工作规范。
以学术卓越引领育人卓越,推进实施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改革计划,2021年新立项45项。50%左右校长奖获得者曾受该项目支持,培育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原创成果,研究生科研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理工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量的贡献率占全校的76.8%,其中影响因子≥10的及PNAS论文占全校的85.7%。
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改革,2021年度开课2163门次,其中通识选修课56门次,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升级研究生在线教学系统,推动本硕课程一体化平台上线。推动培养系统信息化建设迭代更新,实现培养全过程可记录、可查询、可评价、可监控。
做好专业学位培养环节服务和保障工作,群策群力共同做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先后组织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院系和职能部门两个协调会,明显改善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和保障能力。
 召开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院系协调会
构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总体优良、顶部卓越协同发展
严把学位申请各环节,修订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完善论文评阅机制。建立学位论文盲审复议备案制,试行研究生延期网上公开学位论文申请制。加大学硕、专硕答辩前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督。2021年授予692人博士学位、1875人学术硕士学位、2797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博士学位人数为历年之最,已连续5个学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超过500人次。
▲ 
2021年研究生学位授予类型(类别)分布
首次启动学术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优工作,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8篇,形成示范引领,带动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整体提升。
坚持卓越导向
推进研究生招生质量整体提升
外部开源与结构调整并举,招生计划配置能力持续增强。瞄准“四个面向”,统筹招生计划,优化招生学科结构,加强谋篇布局。首次设置“高层次引进人才研究生招生支持计划”,助力高层次领军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推进“主动型”招生,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发挥院系、导师主动性,借助新媒体平台先锋性,举办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31个、招生宣传和咨询活动60余场,多途径、更精准地吸引优质生源。
三管齐下,确保“研考平安”。2022年华东师大研究生报考人数3.14万人,其中9335人在本校考点参加考试。面对研考安全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学校有态度:主动对接滞留和风险排查管控考生,多方联动、精准施策,实现“应考尽考”;有温度:优化考点管理,前移入校防疫审批,设置“快速通道”,暖心服务考生;有力度:多部门通力合作,紧盯组考重点环节,及时发布考点和防疫提示,做好常规考务管理。
严把学籍管理关口
确保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效能
做好研究生报到注册工作。研究生报到率99.9%、缴费率99.4%注册率99.4%,均创学校历史新高。
高质量做好毕(结)业工作,实现超期研究生人数清零。
加强研究生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组织完成6598名已报到新生的复查审核工作,受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充分肯定,出台的学籍管理文件在上海市兄弟高校中推广。
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导师团队指导模式。跨学科选聘校内资深导师,共同参与智能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研究生培养,持续推进智能教育“双导师制”模式,培养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马学科人才,探索形成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机制和跨学科研究新范式。
进一步规范导师岗位管理。出台发布《华东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加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全覆盖导师培训体系。岗前培训、常态化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导师履职能力。召开2021年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以资深导师经验分享、工作研讨、表彰优秀导师等形式,强化新导师潜心育人、履职尽责意识。承办“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教育学、世界史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教师团队分享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导师专业能力提升,推动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的双向支撑。
“研究生教育卓越育人奖”颁奖
新时代 新阶段
形成新格局 实现新发展
培养卓越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以更大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号 研究生院
官宣:时间步入考研复试准备阶段!
江平:法律职业人的三个底线
法学本科也可以发表C刊的!
2022年联合国国际法奖学金项目开放申请
浙江省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学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21年发表学术论文一览(2021年1月至12月)
福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在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喜获佳绩
浙江省法学会2022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指南及申报公告
这位大学校长,自我抄袭!
考博之路除了刊载考博资讯,还发啥?
伦敦大学声明曝光
开幕啦!进来聊聊吧!
中国书法家协会严正声明
北京冬奥组委部门负责人系列访谈之法律事务部部长李富莹
双一流大学官宣:26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海南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保留统考
读博时没有女朋友,是种什么体验?
博导的尴尬
当博导10年,我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小心翼翼
海南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办法
海南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9岁的他,成为顶尖大学教授、博导
全国2022年博士专业目录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考程序
延边大学2022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公示名单,7人
同济大学2022年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材料审核成绩复查结果公布
延边大学2022年“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考核结果公示名单,48人
东北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截止至1月份)
温州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全国各博士招生院校2022年博士报名时间汇总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年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招生简章
北京协和医学院关于公布2022年博士资格审核结果的通知
江西农业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
江西农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普通招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
读完博士,他给自己造了一条腿
Nature :读博之前应该知道的二十件事情
深圳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一)(二),131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高校思政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简章
河南地区高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2022年读博申请,如今到底是国内香还是国外好?
本硕相恋7年、拜入同一导师门下!学霸情侣携手再赴985读博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