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不少家长会给孩子买各种玩具,特别是当孩子小、还不能表现出自己具体的喜好时,家长就会犹豫买什么(不积灰还能玩很久的那种)。
积木绝对是我强烈推荐的“聪明”玩具之一了,小D3个月开始我就买了各种各样的积木,除了搭高高,平时怎么玩才能“玩回票价”?
今天就整理了一些可以让娃从小到大的积木玩法,和一些玩中学的精华
01
第一阶段:摸积木、抓积木

适用年龄:3个月~1岁
积木最容易想得到的玩法就是搭建,但其实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积木不是用来搭的,而是用来摸、咬、抓的。不要小看了这些玩耍,这些最初的“玩”积木是很好的精细运动锻炼和感官刺激。
比如,孩子趴着的时候,放远一点,让孩子去够;可以独坐时,放稍微高一点让她去拿。调整不同位置让孩子够积木,可以提高肩膀稳定性和抓握的精准度。
02
第二阶段:搭道路、垒高积木

适用年龄:10个月~20个月
小D大概在1岁半左右进行过一次认知测试,其中一道考题就是看可以把积木垒高(3块为合格,垒的越高分数越高)。不需要搭建任何形状,就是单纯地垒高。

垒积木考核的是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双手互相合作能力,也是最初的空间概念的形成,会独坐后的孩子就可以进行。孩子最享受的就是垒高后推倒的过程,因此让孩子放肆地推倒可以激励他们想要不断垒高。
一开始如果孩子无法很好地垒高,可以减少难度,在地面上平行地搭,或者搭矮一点的,关键需要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搭建的乐趣。
03
第三阶段:早期搭建

适用年龄:2岁+
一般来说,不同的孩子对于早期搭建的萌芽出现的时间不同,早的18个月,晚的要3岁以后。
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父母不要焦虑,更加不要总是替孩子搭,有时不是孩子不会搭,而只是还没准备好。
过多的干预,反而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这个阶段的积木越简单越好,孩子的想象力足够让简单的玩具变得不简单。同时积木越简单,越有助于搭建能力的培养。
04
进阶玩法推荐
1、认识形状
形状的概念启蒙,积木是最直观的。孩子认识形状是需要我们引导的,并不是简单地指着某个形状说,这是三角形,而是用手指带着孩子去观察,怎样才叫三角形。
“一条边,转弯;第二条边,转弯;第三条边。三条边,组成了三角形”,这样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是最直观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方式。
当孩子开始了解形状后,就可以引入形状变化。这是我经常和小D玩的“魔法变变变”的游戏,“小D,妈妈有两块正方形,你知道怎样可以变出一个长方形吗?不要眨眼睛哦,妈妈接下来要变魔法了哦”。
小D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后来自己就一直乐此不疲地到处给其他人展示自己的“魔法”,也就掌握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关于“对称”的初步概念。
2、预测规律
学龄前孩子数学启蒙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规律:可以通过理解事物之间是按照怎样的逻辑出现的,可以根据这样的逻辑来预测接下来出现的是什么。
规律也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词语,而积木又是一个好帮手。比如像下面这样摆放,然后说,“绿色、没颜色、绿色、没颜色,这样的排列很有规律呢”,这就直观地让孩子明白“规律”的意义。
等到孩子开始逐渐掌握“规律”的含义后,就可以引导孩子预测规律:
“绿色、没颜色、绿色、没颜色,我再拿一根绿色,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一开始孩子肯定是说不对的,这时我就会拿一根没颜色的放旁边,然后再从头数一遍,“绿色、没颜色、绿色、没颜色、继续再拿一根绿色,那下一根就是没颜色,这就是规律”。
3、数字启蒙
孩子进入任务的叠高中,最常见的玩法就是:给予指:“我们要叠一个四层楼的塔”,这时,先让孩子直观地看到,“4”对应的是四块积木,有助于培养孩子“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
之后,可以再引入数字认识,让孩子把实物和数字对应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比传统的先教认数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理解数字的意义,而且印象也更加深刻。

这个概念下可以有不少延伸,比如喜爱卡车主题的孩子,就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帮助小卡车装货”系列。
背后的启蒙逻辑还是一致的:先从数实物开始,然后引入数字认识,最后把实物和数字对应,让孩子不仅认识数字,学会数数,更加明白认识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积木玩具想必每个家都有的,今天这篇玩法适合从小月龄就开始不断扩展和延伸,让孩子从玩中学核心依旧是:不仅关注“做什么”,更能关注“怎么做”。
死记硬背地学和兴趣盎然地学,一开始看也许差别不大,前者也许还能学的更多,但是这些早期就可以做起来的、从小就催化孩子学习的自发动力,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今日互动
你家的积木还有哪些聪明的玩法?也在留言区为大家介绍介绍啊~
推荐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其他主题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